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浮生若梦》影评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浮生若梦》影评精选10篇

2018-01-20 20:0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浮生若梦》影评精选10篇

  《浮生若梦》是一部由弗兰克·卡普拉执导,詹姆斯·斯图尔特 / 琪恩·亚瑟 / 莱昂纳尔·巴里摩尔主演的一部喜剧 / 爱情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浮生若梦》影评(一):灰姑娘又和有钱人在一起了

  这是一个看到开头就能获悉结局的电影,又是观众喜闻乐见的灰姑娘最终嫁给了有钱人,有钱人洗心革面放弃了一桩房地产生意,然后他拥有了很多穷人友谊。穷开心是一种很好的精神品质,但是老是那么挤兑有钱人就不太光彩了。大部分的穷人还是希望过上富裕生活的,家有余粮,不愁医疗不愁房,何必总是看不惯已经实现了的那一群人呢?别人过上了你渴望却没有过上的生活,别人得到了你想要却没有得到的东西,就每天瞪大眼睛盯着人家,一有机会就往别人身上吐口水,发现一点点别人不好地方,就如同得到了天大的便宜,发现了了不得的事情,拼了命地落井下石

  我所看到的穷人,是下了岗,整夜整夜围在麻将桌旁,一年四季基本无休,句句带脏字,时常输红了眼,嚷嚷着要动手,却始终打不起来的人。特别是穷人生病的时候,真的是比富人绝望的。

  我终其一生,也不过是想做一个有点小钱的人,给自己家人生活及医疗保障,偶尔还能离开常年居住的地方到外面走一走、看一看,也仅此而已。我体会不到穷人的快乐,我更向往的是有钱人这块地皮我心软我就说不要就不要了的自由

  《浮生若梦》影评(二):电影学习札记

  评价一部非这个时代的电影不能拿现在的观念去评判。艺术社会环境密不可分,1938年二战前夕,这部电影让我想到了阳光灿烂下的理想社会主义肥皂泡。

  这是一部佳作,剧作相当的棒,每一个包袱,每一句台词,都很下功夫,电影层次性很强,整体感觉很轻快,看着很舒服,第二遍看这部电影还非常爱看。经典好莱坞时期的电影大概都很诙谐,这种诙谐充满了智慧幽默比如说围绕女主角背后的字条这几场戏,到高级饭店里,从引起众人反映,到发现柯比夫妇,隐藏尴尬,尖叫,柯比夫妇发现。这么一个烂俗情节,被导演和编剧运用的就很机巧。都再期待与反期待,情理与意料之间,抓住了观众的心理。再比如同一道具的反复出现,这种构成母题的元素对电影是很好的法宝,那个每次都因为鞭炮声震落的牌子,每一次的出现起到的作用都不一样,巧妙。还有在俄罗斯说珂比胃溃疡这场戏中,他的重复,笑点制造的一点都不努,整体下来,整部作品就很轻快。

  早期电影的发展脉搏一直是在和戏剧分家的过程。整部电影充满着剧场性的东西,这种东西不能全盘否定。戏剧要制作自己的戏剧时空,同样一部电影也有他独特的视听时空。营造真实感是电影一直在努力方向,我认为真实不是单线的模拟环境的真实,也可以是人物性格的真实,人性的真实,只要你抓住真实的一个环节,通篇的视听世界就是可相信的。

  为什么又称它为阳光灿烂下的理想社会主义肥皂泡呢,就是觉得里面还是有很多工人阶级,社会对立等一些很“功利”的东西,这些东西让电影失去了一点东西,前半部分我更喜欢,因为它是一个灰姑娘和富家子的故事,后半部分掺杂这阶级改变,无产阶级说服资产阶级放下资本追求无产。到一个电影观念的问题,电影艺人,在制造自己的世界的时候,尽量要把事实客观的反映,客观的描写,让观众去读,去思考,去判断,而不是教给他们该怎么去做。

  有时间的话尽量去分析一下他重点戏的剧作结构,还有电影语言,人物。

  《浮生若梦》影评(三):基本上的说

  基本上看这片子的人都是冲着奥斯卡来的。

  我只给打了两分。

  我基本上性格比较冷漠,我成不了他爸爸那样的银行家,但我不相信这里面宣扬的阶级调和论。在我们小时候受的教育里,资本家就是要吃人的,无产阶级就是要被人吃的,这种矛盾天生不可调和,但是资产阶级会想方设法为这种人吃人的制度抹上温情脉脉的面纱,在我们那年代管这叫糖衣炮弹。基本上来说,这种矛盾之不可调和,最终解决之道只有无产阶级革命彻底推翻资产阶级政权然后方能解决。

  基本上的来说,上述论述前半部分是不成问题的,虽然我承认我从小受的教育有相当一部分是废话,但我所受的教育里这部分还是很不错的,真实地揭露了这个社会运转的某些机制,所以使我们从小就具备了识破敌人假象的能力

  但是——请注意,这个但是是很关键的,我可没说我认为必须要革命。恰恰相反,民主国家有一种很关键的因素叫作法制,所以对于资本家天生要吃人的本性是有约束机制的,有税收,有福利,有法制,就自然而然地给金钱套上了笼头。本片拍摄于1938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还没有打响,全世界都不知道对于经济危机该如何处置,是以苏联为模式,还是以纳粹德国为模式都还是未知数,好莱坞如无头的苍蝇,不知道只有凯恩斯主义才能救美国,所以把希望寄托在了吹口琴式的阶级调和论上,使得本片对于经历过社会主义革命的我们来说其价值大打折扣。

  事实上,我非常喜欢史都华的其他几部影片,比如史密斯先生来到华盛顿,It's a wonderful life,都不错。建议没有看过另外这两部的同仁前去观看。

  《浮生若梦》影评(四):我爱我家

  1938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当年的演员和观众们,有多少人还在?生命转瞬即逝,但电影留着他们最美好时光里的音容笑貌,留着每一份感动与快乐,永不褪色。

  每每去看老电影,心中还是会有感慨,它已经不仅仅是电影了,它还像是一件古董,历经沧桑,然后来到我的面前,看客一拨一拨地换了,它却不知何时才谢幕。

  本片拍摄于20世纪30年代,在那个刚刚经历了经济大萧条的年代,在那个金钱让大家迷失的年代,本片应该算是给大家带去了不少安慰与鼓舞吧。无论在何时,无论身处何处,亲情梦想都是我们心底珍贵温暖的支撑。

  家庭是我们的避风港,是能量的补给站,是放松身心的地方。片中描述了两个家庭,一个是爱丽丝的家庭,虽然不富有,但大家相亲相爱温馨融洽。另一个是托尼的家庭,大富之家,夫妻二人却势利冷漠,与儿子之间有着很深的隔阂。这样的两个家庭,当然是艺术化的,是极端的,是具有教育意义的,任何人都能轻而易举地从中做出选择。但现实往往是复杂无奈的,要做出选择就难了。

  为了谋生,我们不得不每天四处奔波,辛勤工作,但有多少人是真正发自内心地喜欢自己的工作?有多少人是真正乐在其中的?所以当看到范德霍夫家族里的每个人都能天天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比如写剧本,跳舞,研制烟花面具,我们自然是羡慕万分。但生活告诫我们,做不到只做我们爱做的事,那就爱我们所做的事吧。

  影片拍摄的那个年代,社会经济和人民的生活都被大萧条搞得面目全非人们感觉被金钱抛弃了,所以自然要在艺术作品中还之以一击。大银行家柯比老爷的确有钱,但他也只有钱,儿子不认同他,别人因为金钱而巴结他,破产的兰西就他日后的写照。而范德霍夫老爷爷善良仗义,尽管他没有很多钱,甚至连法庭上的罚款都付不起,但是他有很多朋友,患难中众人的真心相助是最可贵的,这是对一个人人格的无上褒奖。也令我们再次认识人脉是多么重要的一笔财富

  片中有个首尾呼应的地方值得一提,在影片的开头,范德霍夫老爷爷曾说,他从前工作时并不快乐,于是有一天他去上班时,直接乘着电椅一路向下,头也不回地走了。而在影片的结尾,终于开窍了的柯比老爷就是这样在众人惊诧的目光中学未来亲家的样子,走了。

  很喜欢影片的名字,浮生若梦,如果浮生真的若梦,你明白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东西了吗?

  《浮生若梦》影评(五):借机上纲上线地吐槽

  我相信一部电影的影响力不止在于观众,亦在于主演本身。至少James Stewart年轻时的偶几部影片(我看的不多),如You Can’t Take It with You, Mr.Smith Goes to Washington, It’s A Wonderful Life这些,应是表达了不同的人生态度,对他的人生观不能不有所影响。观Jimmy一生,似乎也的确如此。当然我是以己度人……

  片子看完我有些感动。也许它确实说教了,但我也乐于接受。它要说教什么也各人有各人的理解。我想30年代的影片虽然没有特技甚至没有色彩场景布局也简单,但演员也是最有魅力的,有些片段之下给人的震憾也真的很令人感慨。

  Tony和Alice在月下跳舞,Alice身上挂了块牌子,一面是learn the big apple, 背后却是nuts。Alice就戴着这牌子进入餐厅了。然后Tony作势要yell out(平常都是心里叫叫的本人表示叫出来真的感觉好一点~哎呀而且Jimmy的这个表演可爱星星眼),Alice反而先叫了出来,引来服务员跑过来问什么事,结果Tony就开始乱扯,说有老鼠,还比划了下,说有六七只,满厅大乱,两人就在这一片尖叫纷乱中手挽手缓步潇洒离场,Alice背后还挂着那块牌子,展示给众人看得正是那句nuts!!!

  在法庭上那个法官也让我想到Mr.Smith Goes to Washington里的那个议会主席,很可爱的老头子(但我不禁想到若非掌权者如此可爱,恐怕主角们都没好结果啦,所以这种角色设定会误导人)。Alice也很有个性,当庭就大骂Kirby一家势利,还跳上桌子(我想说人家欧美国家的记者就是猛啊……为了猛料就不顾一切向前冲啊,也许有些人眼里那些猛料就是钱,但我相信支撑他们“肆无忌惮”的基础新闻自由)。一片混乱下女主角就这么冲了出去,群情激愤,一片嘘声,法官倒好,叫了order没人听,只好坐在位子上看热闹,还笑!跟那个议会主席真一个样啊~

  ……好吧我承认我喜欢看热闹的群戏,主角越是真性情越好……

  名字翻译得很好。我记得you can’t take it with you这句台词出现在狱中,Alice的爷爷在奉劝Mr.Kirby不要太看重金钱时说起过,说金钱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但我觉得这句话又不仅仅指金钱……其实人是什么都带不走的,辛劳一生又是赤条条归去,老天收回你的性命时一视同仁,无论生前如何,去后皆是长眠于一抔黄土之下……真是浮生若梦……人生的意义啊。这问题真是他妈的最烦人了有木有!!!

  19岁初入大学时,烦恼于人生的意义。老师说人生的意义在于“当下”,我不信,于是苦思冥想又两年,21岁的时候自以为想明白了,就是人生的意义正是“没有意义”。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生命本就是个大笑话,遑论其后纷繁复杂的人间百态。而人世消极,则更当以积极面对,即以出世的态度入世。所以我有什么理想便应当不顾一切去争取,因知人生虚无而从容,但从容后潜藏着的是坚韧。想了两年想了这么个结果,总算是个收获,于是也津津自得了一阵。但随着毕业临近,自己各方面努力的失败并最终不得不躲在他人的羽翼下“狐假虎威”,我的这种人生观又有了轰塌的危险。因为大人们教育我说我是象牙塔里的无知学子,再斑斓的梦都经不起现实一个冷眼。这个世道,还是走一步看一步的好。走一步看一步啊,噢,人生果真是难以预料下一步会发生什么。于是我又陷入了怀疑。似乎只要凡事超出我的意料我就要重新思考一番。累是真的很累,但想不出个所以然又很不甘心。人生的意义在哪里呢?因为“走一步看一步”,我也确实吃了一堑长了一智,经历使我不敢轻易结论,所以也许答案真的在于“当下”。于是兜兜转转又绕了回去。我一下子就想起大一时候老师说的话。好多事都是兜兜转转。本来想逃避的东西,挣扎了半天还是不得不乖乖就范。但兜兜转转的过程我又不忍错过

  当Tony谈到他的理想,以及Alice的爷爷那种要做自己喜欢的事的人生态度(他关于不缴所得税的态度我觉得好奇葩……也许是一种对政府不作为的控诉……各国有各国的体制,但规矩都是一样的繁琐。有时候我真的认为,若要真的发挥所长,还不如游离于规则之外。戴着脚铐跳舞这种事情……除非你到达了一定高度否则不是谁都玩得起的啊!),我很羡慕,瞬间我也想到了自己……谁年轻的时候没个把理想,先不管狂妄与否,总是一个人有人生激情的体现!但偏偏最后大部分都屈服于现实……你可以苛责那些人不坚持,然“坚持”这个词,有时候又真的跟当事人的意愿没多大关系……世上有几人能真的洒脱得只顾自己坚持?!

  如今面对大人们的期许,比如他们对好单位概念,就是要待遇好,其他的没了。我无法搞清究竟是他们那个年代的思想所囿,还是真的是我个人的思想太突兀与大人有代沟。我搞不懂难道除了待遇好以外,我个人的意愿与兴趣这些都可以弃之不顾吗?最恶心的是动不动就塞给我一句“中国国情如此”。就是因为你们不去争取,喜欢得过且过,甘于现状才会造成如此“国情”!起码要负一部分责任!!!前几天看到个文章,似乎是个护士写的,说她一生照顾过无数临终病人,问起他们的人生遗憾,说得最多的就是后悔自己没有过自己想过的生活,而选择过别人想要自己过的生活。也许每个人生阶段会有不同的喜好,但若一生没有一次为自己的梦疯狂一次,人生岂不太单调太没意思?!

  宁可在面对家人时表里不一,一面唯唯诺诺一面自行其是,也不轻易放弃初衷。不是每个人都晓得自己想要什么的,甚至连去发掘的动力都缺乏。对我曾经的努力及遭遇,我表示遗憾,但绝不后悔。对于我未来要走的路,我还是会一如既往固执到底。我要尽力追随心灵召唤。毕竟薪酬名誉这些都是身外之物,浮生若梦,you can’t take it with you。

  《浮生若梦》影评(六):浮生若梦

  故事描述华尔街巨子卡比为了赚钱而有意将工厂扩展到住宅区,但遭该地范德霍夫家族强烈反对。范家成员个个性情古怪,次女爱丽丝并在卡比公司担任秘书,又和卡比的儿子托尼相恋,引起卡比的不满。双方的纠纷最后由德高望重的祖父居中调解,卡比也变成乐善好施的慈善家。

  改编自获得普立兹奖的百老汇舞台剧,采用喜剧手法宣扬新睦邻的主题,在三十年代面对经济不景气打击的美国老百姓因而感受到人际温情和生活希望,使这部洋溢着乐天思想的影片勇夺当年金像奖最佳影片奖殊荣。导演弗兰克.卡普拉以其一贯兼具讽刺性与娱乐性的手法拍出人情世态的微妙冲突,莱昂内尔.巴里莫尔、琪恩.阿瑟、詹姆斯.斯图尔特等演得也成功。

  《浮生若梦》影评(七):accept or believe?

  弗兰克·卡普拉是美国最好的宣传员。

  他告诉全世界,美国并不完美,但有一些价值观,是这个国家的人在追求的。

  当年看到you can't take it with you 或者 it's a wonderful life 或者 mr. smith goes to washington的时候,你知道这些都是戏,但是你就是会喜欢这种感觉。

  什么感觉?和谐。

  什么叫和谐,看看you can't take it with you 就知道了,你不需要做过多的文字解释,你看看戏,你觉得和谐,足够了。

  世界不完美,卡普拉也承认这一点,但是他会告诉你,美好也许就在世界上某一个地方发生着,他会把那描述的让你向往无比,他会把那种感觉升华到神圣,把那种感觉充实到亲切。

  所以弗兰克·卡普拉是世界上最美好的结局大师,他的所有结局都是迷人的,动人的,感人的,杀人的。

  我看过it's a wonderful life的结尾多达100次以上,就为看人们欢聚在一起唱着《新生王歌》,听啊天使在歌唱,光荣属于新生王。我不喜欢看到人们在教堂里庄严地这样唱,我以为陌生的人们拥挤在一起,用真情实感唱歌才是最好的地方。

  我也一定不会忘记you can't take it with you的两只口琴合奏结尾,欢乐,还要什么呢,你不能带着电影离开电影院,但你可以带着欢乐离开,这才是喜剧的境界!

  即使我已经喝掉了一瓶Chardonney,我还是可以清楚地打字,因为我在欢乐之中。

  《浮生若梦》影评(八):浮生若梦,爱我所爱,为所欲为

  这可真是部老电影,有些片段挺逗的,国税局的税吏为了说服老头缴收入调节税最后说得语无伦次,金融大亨被那个怪模怪样的俄国人摔了一跤弄得眼镜都找不着,鞭炮厂爆炸看着挺滑稽的,还有那个小姐挂着个“Nuts”的牌子赴宴会,等等。

  改编自舞台剧,台词当然差不了:

  1、他是俄国人,凡事喜欢往坏处想

  2、老头的祈祷词,林肯总统说:“爱人如己“

  3、破产的金融家蓝西:”安东尼,你也会有那一天的,做我们这一行的人都会有那一天“

  4、金融大亨和儿子在监狱里的镜头,大亨看他儿子的表情很搞笑

  5、那只乌鸦叼杯子,看着挺好玩的

  6、大亨跑到老头家,两人来了个口琴二重奏

  那个发明玩具最后被老头喊到他家做面具的家伙就是《出水芙蓉》里艾里奥特在酒吧里碰到的准备修改女子学院法律的那个律师。

  《浮生若梦》影评(九):成为生活真正的主人

  浮生若梦 You Can't Take It with You (1938)—第11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从第一届奥斯卡到11届,这是最合口味的一部电影。没有豪华的布景,没有特别深刻的影射,但却让人感受到三观很正,内心深受鼓舞。弗兰克·卡普拉是个厉害的导演,之前的《一夜风流》也有其独特的诙谐,他的电影充满了魅力。可能有人会说卡普拉的电影太乐观,太虚幻。但面对被生活磨去棱角,失去热情的大众,他的电影是强效的安慰剂,为大家展示生活的美好可能,虽然现实生活达不到这样的理想效果。

  影片中的老范是个睿智的老头,他看到了生活的真谛,不仅自己把生活过得井井有条,还为家庭营造了轻松愉悦的氛围,拥有和睦的邻里关系。在他们家,每个人都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可以保持自己独有的个性,互相尊重,似乎三代人之间都看不到代沟。在法庭上,朋友们纷纷主动为他们筹钱,他们拥有人生最宝贵的财富。观众们深深被这种家庭氛围感染着。

  有太多的人被生活牵着走,有时候在想,人类文明发展太快到底是不是好事?生活压力变大,幸福感变低,转瞬即逝的生命似乎一直在为别人而活。或许我们都该更勇敢一点,成为生活真正的主人。

  文章出自“TheySaid电影达人养成计划”,转载请联系公众号:TheySaid

  《浮生若梦》影评(十):你的人生,你自己说了算!

  小时候的你以为是这个世界的大王,一呼百应,所向披靡。长大了你却发现你是这世界的笼中之鸟,一鸣惊人,哗众取宠。从什么时候起我们活得如此身不由己,富人穷人都风风火火恍恍惚惚地为钱转悠,谁定的游戏规则?我难道没有质疑的权利么?难道这一辈子只有这一种活法么?答案当然是“NO”!活出你自己,神马都是狗屁。

  电影《浮生若梦》就是这样一个乌托邦式的乐观主义电影,有人说太不现实太幼稚了,我想说你连光与影的美梦都不让我醉一场,这辈子你活该受罪。有时候我们每天都抱怨自己忙忙忙,说工作太忙没时间看书看电影听音乐,把所有问题都归咎于工作对剩余时间的压榨,这种爱找借口的人永远都会是生活的loser,没新意的随波逐流委屈求全还想美化自己的劳作标榜自己的日夜操劳,这才是乌托邦式的洗脑,俩字——奴性。世界给了每个人活成生命艺术家的权利,只是大多数人没有追寻艺术之美的勇气,甘愿套上现实赠与的避孕套,与生活做爱快感全无,还天天埋怨自己的人生枯燥乏味丧失激情,你说你能赖谁,这他妈的都是你自己选的康庄大道,你在俗世成功价值观面前为奴为娼,卑躬屈膝,可观的收入,稳定的五险一金成为你人生唯一的炫耀资本,你的人生真的快乐么?你的社会地位真的能让你此生无悔么?画一个大大的问好吧!为了你那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虚荣心。你不是抱怨工作忙么?那就辞了呗!不敢?没有勇气追寻自己想要的生活的人我视为——卑鄙懦夫。

  电影的英文名为《You Can't Take It With You》,不知被哪个有才华的文艺青年翻译成了《浮生若梦》,充满诗意与梦幻。这充满浓浓道家哲学思想的四个字把人的一生渲染的如此超脱自在,唐代大诗人李白在《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提到“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李白就是参透了人生的极致奥妙才能畅饮美酒,吟诗作对如此自由洒脱吧。

  导演卡普拉总是喜欢让金钱地位悬殊的两个年轻人产生浪漫的爱情,以此来颠覆保守家庭落后的价值观与婚恋观。电影里导演下了一手好牌,一个个因果递进的剧情把简单的脉络给渲染得引人入胜,精彩万分。马丁范德夫老爷爷一家人好似住在与世无争的桃花仙境,爷爷喜欢集邮逛公园,儿子喜欢研制灿烂烟火,儿媳妇近几年迷上了写剧本,大孙女热爱舞蹈,其丈夫痴迷音乐,一大家子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佣人仆人也都个个身怀绝技,这个家庭里只有和睦没有争吵,女主就在这样梦幻的家庭氛围里成长,艾丽丝大方开朗,无忧无虑,自由美丽,这样的人设正对富家公子东尼的胃口。东尼的父亲是专心生意的富商母亲是专注高雅的妇人,呆板的家庭结构让他自小就为家族产业而活,梦想喜好统统要为现实绕道,他就像一枚棋子,被家长一步一步计划着大好棋局的人生,他的一声吼只能换来短暂的热哄满足,他没有勇气挣脱他的宿命,富家公子的宿命。

  艾丽丝一家成了改变东尼一家的大功臣,接踵而至的意外连连让主人公的爱情跌宕起伏又起死回生,让东尼的父亲看透人世重新思考人生,这个像天使一样的爷爷成功化解了一个又一个现实矛盾,他就像美国作家、哲学家梭罗,他的家就是那一片澄澈的瓦尔登湖,净化了没一个过客的心灵,让人挣开生活的枷锁实现自我灵魂的解放与救赎。其实大道理不用我一遍遍去重复,电影里的大段台词已经借着光和影打开了观众心灵的大门,虽然有人会觉得说教意味过重,导演的普世价值观太刻意明显,但这些瑕疵反倒能看到导演的童真之心,对生活的热爱,对自我的执着,对人与人和善关系的向往,至少在和谐美好的大团圆结局中我们的内心泛起了一阵暖流,至少证明我们没有被金钱社会所麻痹毁灭,我们还有追求美的冲动与果敢。

  贯穿电影的口琴是一种简单随性人生的符号化,人生陷入迷惘痛苦时吹上那么一小曲便柳暗花明,豁然开朗。

  “人们常常一辈子忙东忙西,结果到头来一事无成。每个人都惧怕生活,人们被恐惧所支配,恐惧自己吃的喝的东西,恐惧自己的工作前途和健康,又怕存钱与花钱,这是商业造成的结果。就是广告中的那些人利用你的恐惧向你推销一些你根本用不着的东西。”人生确实如此,但“我们什么都不要怕,做我们喜欢的事情,尽情享受人生!”

  活着不是为了年纪轻轻给自己挖墓地,买棺材,暖棺材里的被窝,活着是为了体验人生的鲜艳,不用说什么,Just do it!你的人生,活成什么样,你自己说了算!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