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盛先生的花儿》经典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盛先生的花儿》经典影评10篇

2018-04-03 20:1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盛先生的花儿》经典影评10篇

  《盛先生花儿》是一部由朱员成执导,颜丙燕 / 王德顺 / 艾丽娅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盛先生的花儿》影评(一):电影想披露和表达社会问题太多,看的有点累

  网络上说有地方电影结束全体起立鼓掌了。

  可惜深圳这场结束了人就稀稀拉拉走光了。

  电影不算差,颜丙燕和王德顺老爷子演的也真是很棒,但坐我边上和后面的观影者都不约而同地说:看的很累。

  但即使看的累,也不得不说《盛先生的花儿》是不错的电影。

  我从自己感觉说说,它为什么看的会累。

  那时候老师讲过(虽然老师讲的不一定全对):一部片子很忌讳表达的中心思想太多,好比写作文一样,一定要有中心论点。

  在《盛先生的花儿》里,涉及到了养老、小三、离异、少儿教育男女平等、社会雇佣等等各种社会问题。

  二婚的盛老爷子有一子一女,儿子盛鼓出国就没尽到抚养的职业,全由女儿盛琴照顾;还有客串的收破烂老奶奶,家里有两个儿子却没人照顾,年迈的她以收破烂为生,路都没法走好。严峻的老年化和抚养问题,值得深思了。

  棉花,和前夫离婚是因为被认为自己不能生育,而她连去检查孕育的勇气都没有,当了别人的小三,怀了孩子,即使被诊断婴儿出现脑瘫和残疾还毅然把孩子生了下来。所以社会普遍的小三问题该如何定义道德沦陷破坏家庭和谐该如何批判呢?

  离异的盛琴,估计和棉花有着类似生活,所以她同情棉花,事业好像很成功的她,却有一个并不美好的家庭。从她口中可知盛先生并没有非常疼爱她,而她却还得尽职尽责地照顾老爷子,所以她经常愤怒痛苦愤世嫉俗,她嘴里骂出的话可以杀死一个人,感觉这是很多现代中年女性的共同点。

  盛琴的儿子,肥胖叛逆,这个年纪就已经对生活产生了抵触,他记恨离婚的爸爸,也记恨从不回家的母亲盛琴。这种现在社会普遍存在家庭教育问题,是不是也应该解决

  还有收废品的女人,棉花的闺蜜,也是单亲家庭,她独自一个人经营着废品收购站抚养着孩子,从她和棉花的几次谈话中不难透露出她其实内心也有点阴暗和负面,她努力的经营的家庭,但其实并不开心。所以她会跟棉花说:你看他女朋友真丑,还是你比较俊。

  很多,电影里出现的每个人物其实都反映着社会的某个问题。

  导演就是犯了个这样的毛病,想表达的东西太多,强行塞给观影者。

  但其实《盛先生的花儿》里所披露的问题,导演只是给出了问题,并没有深刻地去给出我们答案,所以我们在看的过程中一直在思考接下来会怎样,这个家庭会怎样。

  比如棉花的儿子先天病怎么解决?盛琴的结果呢?盛琴儿子教育怎么办?棉花那个男的家庭怎么样了?等等

  有很多问题导演只是说出来了,却来不及去解决它,这就好像开了一个半小时的会,结果只列出了一堆的问题,没有结果。

  至少也让观众知道:哦原来是这样呀。

  甚至连盛先生家里的狗喵喵的剧情都有些不自然地加入了。

  电影想讲的太多,就特别容易犯了抛出问题解决不了的死胡同。这样观众看起来就会特别的累。

  片头显示这是一部电影学校毕业生优秀作品,所以可能先入为主地就认为电影有些生嫩了。

  《盛先生的花儿》让我想起了《幸运是我》,两部电影都是关于老人话题,但对比起来明显感觉的到《幸运是我》在处理上更显得老练,而且电影的主题非常明显,其他辅助的爱情,港漂,单亲等问题不会喧宾得主。

  而且《幸运是我》在电影的起承转合上做到让人很感觉很自然,看完真心会引起共鸣和思考,而《盛先生的花儿》好像还欠缺一点。

  另外,导演为了不让电影显得过于平淡制造了很多让人啼笑皆非的笑点,个人觉得没有必要

  《幸运是我》全片都挺深沉的,但还是吸引着人看下去。

  我看过的电影中,让我笑着笑着就哭了的电影是《触不可及》。

  好在王德顺和颜丙燕的演技真的不错,特别是老爷子,把老年人老年痴呆的样子表现的很好,人老了就是又回到了出生的样子。

  这部的艺术成就应该远不及老爷子的前面一部电影《冬》。

  《盛先生的花儿》影评(二):当你老了,会有人在么?

  “到你老了,头发白了,”“当你老了,走不动了”……优美旋律,直击人心都的歌词,每每听到这首歌时,总是会问你,“当你老了,会有人在你身边么?”笔者荣幸,能提前看到由电影界泰斗谢飞导演监制的电影《盛先生的花儿》,终于有一部聚焦养老、家庭情感现实题材电影能在大银幕上与观众见面,相信观众看后会重新审视自己、回望对待老人态度等社会议题。

  中国老龄化问题已经日趋严重,无数远离父母而走出去打拼的年轻人,让老人空巢,他们一天天的变老,面对日常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有老人死在家中多时无人知晓”的报道常见媒体。当下,对待人口老龄化、养老等社会问题,需要自上而下的达成统一共识,而且刻不容缓。《盛先生的花儿》就是讲述了由颜丙燕饰演的北漂小保姆,在照顾王顺德饰演的老年痴呆老人时而意外怀孕,被雇主调查故事,电影以一种轻松而不失严谨风格把养老、女性、家庭情感等多层次交织的社会问题呈现在观众面前,在给观众带去喜感的同时,更多的是反思

  电影中的三大主演都非常的出色,而塑造的人物也立体丰满,颜丙燕的演的尤其好,她是最具演技的女演员这已经成为了广泛共识,每一次看到她所塑造的人物都会对她对于人物的揣摩和诠释的功底手动点赞,棉花这个角色丈夫去世多年,一个人北漂,遇到的渣男李乃文,她不抱怨生活,永远对生活对爱情充满着憧憬,她代表了广大坚韧可贵的女性品质

  老戏骨王德顺老爷子在电影中可谓卖的一手好萌,老年痴呆症老人演的透彻,当他对过去岁月回忆时,另很多观众落泪,这也是全片最大的泪点。女儿的角色也演得足够泼辣,让观众印象深刻。总之,三位主演演的都很好,并没有那种苦大仇深的故事情感,电影就是讲述社会大背景下的小人物人生事件和情感转折,儿对社会大背景方面突出又似乎点到为止引人遐想

  我们一直强调男女平等,而现实中往往并不是这么回事,李乃文这个角色就是无数渣男的代表,属于提上裤子就忘人的主儿,当棉花为他意外怀孕时,他的所在所为,没有一丁点男人的担当,渣的透彻。女人,你外表如花儿娇弱,但在面对生活坎坷时渗透出的坚韧不息,着实男人汗颜。

  笔者很喜欢片子的结尾,女人背着娃、领着狗,走在两边全是棉花地的路上,朝着远方,意味深远。人一生难免犯错,难免有遗憾,然而,我们可以选择的是包容和原谅。生活就是如此,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帆风顺,坎坎坷坷才是生活的本来面目。“当你老了,有我在”,简单话语,做到却很难,老有所养,老有所依,需要我们每个人的付出与努力,只有这样,才不会当我们自己老了,害怕身边无依无靠

  《盛先生的花儿》影评(三):《盛先生的花儿》:身体胜于雄辩?

  看到《盛先生的花儿》这样的文艺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影片要冲破院线的重重“围堵”,我则要非常幸运地周边正好有一家影院肯上映这部电影。

  不过,值得。

  《盛先生的花儿》最漂亮的一个镜头,是为着能成为罹患阿尔茨海默症的盛先生的全职保姆而去医院检查身体的棉花,被告知怀孕以后,一路小跑冲出阴测测的医院大楼跑进户外火辣辣的太阳下,这时候,电影镜头对准了仰头直视太阳的棉花的脸,棉花的扮演者颜丙燕先是无辜委屈,渐渐地要哭了出来,又变成了一张灿烂笑脸

  从《万箭穿心》到《爱情的牙齿》,颜丙燕把我给彻底俘虏了。李宝莉和钱红叶,一个是武汉市汉正街上替人看摊而后更退一步替人挑担的棒棒女,一个是北京城对爱情执着得有些执念知识女性,被颜丙燕演来,同一张面孔判若两人,那么好的演员在颜值当道的今天,真的少见,于是,只要有颜丙燕出演,这电影我一定要看。

  《盛先生的花儿》,就这一场戏,就值了票价。看过电影以后还要在这里唠唠叨叨,是因为我想跟电影导演探讨一个问题:直至今天,女人与这个世界沟通的最佳方式,还是身体吗?

  43岁第一次怀孕的棉花,何以会给出银幕外的我们一张表情如此丰富的脸?这位甘肃的花儿,因为不能生育,被丈夫遗弃了。一个女人丧失了生育能力而被迫离婚,且女人会带着原罪的心态逆来顺受,不要说棉花这个甘肃的农村妇女了,即便是在大城市,不也有不少女人因为丧失了生育能力从此只能愧疚地活着吗?《盛先生的花儿》用了尖锐的曲笔告诉我们,对丧失了生于能力的女人的伤害,不止于婚姻内,那个在北京靠开一家小店赚了一点小钱的何顺,如果知道与棉花婚外相通奸有致女方怀孕之虞,他还会替棉花买裙子吗?让何顺得知棉花怀孕以后先是沉默数日随后坚决迫使棉花打胎的情节,与其说是在打何顺之流的脸,也是在不露声色地击打社会这么多年来对丧失了生育能力的女人的态度。有一阵子,我甚至觉得,《盛先生的花儿》是以阿尔兹海默症患者对女保姆的复杂感情为幌子,所要行的实事是想关怀丧失了生育能力而备受屈辱的女人们,而让失智的盛先生一次次地爬上棉花的床,我更是解读成了:哪怕丧失了记忆,完成对女人身体的征服才算是真正的赢家,依然通过潜意识左右着盛先生——

  然而,影片到了结尾处,画风一转:背着孩子的棉花离开了大都市,回到了养育她的家乡,此时,阳光明媚棉花盛开,棉花脸上的笑靥,比阳光明媚比棉花更怒放。这一场戏,在暗示什么?在我看来,是棉花在用背上的孩子骄傲地向那些曾经鄙视过她的人们宣告,她是一个能够生育的女人,这个孩子帮助了脱净了原罪,她可以理直气壮地回到家乡扬眉吐气地生活了。

  难道,一个真的失去了生育能力的女人就应该被丈夫抛弃也只能夹着尾巴逃离家乡任由何顺们使唤?对一个女人来说。身体真的胜于雄辩?这个,真的说服不了我,所以,我觉得《盛先生的花儿》距离文艺片有一点距离,它对一些社会现象的思考,落入了窠臼。

  《盛先生的花儿》影评(四):《盛先生的花儿》夕阳春梦谁人晓?

  我是不惧怕死亡的,死都死了,还有什么好怕的。

  但是我怕衰老,我怕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慢慢离我远去,我怕有一天我得到了全世界却再也看不到他的脸。

  我怕我在他们不再强壮的时候不会好好爱他们,让他们感受孤单无助,委屈和心伤。

  我明明如此爱他们,如同他们也非常爱我,而我却不能够坦然面对自己对此的一展莫愁烦躁不安

  我试图,通过一些思考和探索的方式来转移我的惶恐内心。

  如果女人能嫁给安全感,那男人们都可以歇息了,如果社会能滋生安全感,那民众们都洗洗睡了,如果孩子们能生来无畏无惧,那母亲们就笑了。

  这是一个说安全感的故事,故事中,有你的影子,有你父母的影子,还有你不愿意承认的那个人影子。

  故事中,有你不愿意面对的焦虑,有你不愿意承受事实,还有,你不愿意相信的天真是的,老年的天真,和指引我们走向老年的美好。

  《盛先生的花儿》——直面天下儿女的焦灼。

  每个场景的反复推敲

  《盛先生的花儿》影评(五):《盛先生的花儿》:给咖啡加点糖

  有幸提前看了《盛先生的花儿》,这是一部很有生活质感的电影,聚焦了对老人的迟暮关怀和女人的情感抉择,或许生活的本味像咖啡一样充满苦涩,那就不如给它加点糖,温情中也就有了希望。

  影片改编自哈金的小说《养老计划》,讲述了患有老年痴呆症的老人和一个步入中年的保姆之间的故事。棉花是个西北女人,她在北京一户人家做保姆,照顾盛先生,这是个“身心俱疲”的角色,和雇主的关系,会常常遭遇尴尬,老人经常神志不清地半夜爬上自己的床;和雇主女儿的关系,彼此心存芥蒂又互有依赖;自己还和一个已有家室的男人保持着情人关系;终于,因为在体检中棉花发现自己怀孕,于是各种矛盾开始走向激化…

  做为青年导演的处女作,影片有很多惊喜,难怪在今年的上海电影节上也是异彩绽放,或许放在那些奇幻特效的大制作电影中,它显得有些平淡,但导演在处理这些日常情感中,看似娓娓道来,却暗流涌动,对很多当下社会的热点话题都有涉及,除去养老问题和女人的情感,还有子女教育和外来务工者生存等等,都有深入浅出的表达和态度,耐人寻味发人深省。而在处理这样的题材时,导演也并非一味沉重,而是加入很多幽默细节,还原生活本原,让人会心一笑,稀释了生活的苦难悲伤,尤其是结尾棉花携子还乡,阳光晴好,一如她脸上乐观笑容,予人更多的温暖和希望。

  片中演员的表演都很好,棉花的扮演者,是我很喜欢的女演员颜丙燕,她早前的作品《重来》和《万箭穿心》都拿过表演奖,演技无需多说。《盛先生的花儿》一开场,她的表演就让人惊艳,在情趣用品店里一边和同乡在电话里谈事,一边漫不经心地应付一位男顾客,眼神和语气都非常到位,不着丝毫刻意表演的痕迹,鲜活生动。在和雇主盛先生的相处中,她干练利落,有充满女性的温柔;在为他洗澡更换内衣裤时,她略显尴尬,当被老人从身后抱住时,她又羞又怒;表演层层递进,令人信服;此外,面对雇主女儿的强势和情人的纠缠,她都拿捏得非常到位,把一位外表柔弱,看似为生活随波逐流,实则坚守底线、有胆识有主见的性格演绎得淋漓尽致,外表平淡,内心翻江倒海,看她演戏,火候把握得恰到好处,很舒服。

  扮演盛先生的王德顺,演过很多配角,也是个时尚圈的风云人物,这次扮演一位患了老年痴呆症的老人,可谓付出不小;举止疯癫,喃喃自语,活在对往事的回忆中,把棉花当作自己逝去的老伴儿“苗华”,经常半夜爬到她的床上,一心想着要和她结婚,也因此招来女儿对棉花的误解和不满,甚至以为棉花怀孕是因为和父亲有染,看似狗血,其实并没有丝毫跑偏,完全得益于王老爷子表演上的分寸感,如孩童一般既可怜又可爱,而片中的一些笑点也来自于他,棉花和情人在屋里为了是否打掉孩子而争执,情人愤愤然开门准备离开,却被守在门外的老爷子一拳击倒,诸如此类的段落还有不少,尤其是结尾离世前看到身穿新娘装的棉花,他的目光变得安详平静,这一幕真是暖心又感人。此外,艾丽娅和客串演出的李乃文,都奉献了精彩的演出,为影片增色不少。

  观影过程中,会想到《女人四十》和《不可触碰》,都是充满人文关怀的佳作,虽然故事各异,但异曲同工。《盛先生的花儿》下月公映,会面临很多大片的夹击,真心希望这部诚意满满的电影能得到更多支持,毕竟,这个故事就发生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有质感、有温度,触手可及。

  《盛先生的花儿》影评(六):《盛先生的花儿》:跨越那道坎儿

  在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中,我们渴望去触摸生活的肌理,那里有现实的阵痛、苦涩以及肌理之下的血脉,为了触碰血肉,许多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不惜去拉扯和撕裂这层肌理,直接去触及痛苦根源,不仅破坏了电影本体,这种极其直接的表达诉求往往也会让观众感到不适,《盛先生的花儿》在进行现实主义故事创造上展现,笔触更为温柔和细腻,如细流渗透进那些坚硬的东西之中。

  老人们时常会念叨过去那些事儿,因为从那个时代过来,有些心结往往是一辈子的事,时代这步是迈过来了,但是心里的那道坎儿可能一生都无法逾越。

  而女性在当今,社会地位比起以往,虽不可同日而语,但传统观念的枷锁始终存在,且不会随时代弟地点而转移,女性的这道心锁,没有系铃人,还需自己解开,否则也是一道鸿沟。

  《盛先生的花儿》这部电影讲的是老人、女性以及两代人如何跨过各自的那道心坎儿。这是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无论画面、表演方式还是故事本身,无不透露出极其浓厚的生活质感,片子以养老问题为切入口,拍的是每个家庭都会遇到的那些事儿,影片用两个故事串联起两代人之间的情感隧道,从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入手,靠老人与年轻人之间的彼此抚慰去温暖人心,这期间不乏幽默、囧事和感伤,但没有的是很多家庭戏、两代人的故事里固有的苦大仇深。

  王德顺老爷子饰演的这位老人,早年搞过文艺,迫于当时的时代环境,组织不允许他结婚,长年累月,这事儿便成了老人的一道心坎,逝去的亡妻苗华成了他挥之不去的记忆,哪怕在头脑已近失忆的情况下,心底里念叨的还是这茬。颜丙燕饰演的家政人员棉花的出现,恰好填补了老人内心的一块空缺,同时也给与老人的大女儿更多内心的宽慰。片中有一幕老人在吃饭时哼唱《两只蝴蝶》的戏,即温馨又动人。

  但棉花也有自己那本难念的经,那就是一直没能有个孩子,突然在四十多岁的年纪意外得子,世俗的眼光、高龄产子的隐患她已全然不顾,为了生下这个孩子她可以放弃一切,在这一点上,导演难能可贵的站在了一个女性的视角去诠释对于产子一事的态度,棉花对于孩子的执念,老人对于结婚的执念彼此缠绕在了一起,这份执念甚是动人。作为一部男性导演的片子,贵在有女性视角在场,难得。

  当人老到一定程度,心智在某种程度上又会恢复到孩童的地步,王德顺老爷子饰演的老人对于棉花的执念来自于对妻子苗华的追忆、对未成婚事的不甘,在他看来,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跟苗华结婚,棉花的适时出现以及名字与苗华的谐音,似乎让老人看到了苗华本人,对棉花孩童般的眷恋时不时透露出天真的幽默,这种对老人的心态体现不是纯粹的戏剧加工,而是主创结合自己亲身经历的一种真切投射。

  电影往往有多重空间,工作的空间、情感的空间、性的空间等,从而完善故事中角色的血肉,《盛先生的花儿》从性的空间入手,道出棉花的苦衷,顺势切入到盛先生的养老问题上,进入棉花的工作空间,在陪伴和照顾老人的过程中,达到两人情感空间的饱满塑造,影片最终达到的是两人携手度过心坎儿的过程,老人虽然仙逝,但是在临终前完成了自己的结婚遗愿,棉花最终把孩子生了下来,她没有顾及别人的看法,因为这是她的权利,最后一幕,背着孩子的棉花找到了盛先生丢失的狗狗,并与其结伴上路了,此处实乃点睛之笔,对于这个女人来说,她的路似乎才刚刚开始。

  《盛先生的花儿》影评(七):盛先生的花儿是否真的开了

  本来是想看完原著再写的,结果在网上发现找不到原著。但是本着支持的心,还是先简单谈谈看法。

  《盛先生的花儿》之于我也是一部命运多舛的电影啊,感觉最近这个词真是用的相当频繁。本来在百老汇电影中心首场点映的时候就已经买好了票,结果因为加班只能放弃。最宿命的是为了另一部文艺电影《黑处有什么》的宣传而加班。为了一部文艺电影放弃另一部文艺电影,居然莫名的有点魔幻啊。

  看完电影,第一感觉是名字的释义,原来讲的是《盛先生和花儿的故事》这里的花儿,既是盛先生和棉花(颜丙燕)共同的记忆——甘肃民歌,也是棉花(颜丙燕)的昵称.

  起初觉得导演有点野心太大,不过后拉知道这不过是导演研究生毕业的电影作品,那我觉得我们还是应该给予多一点的宽容

  整部电影中几个主要人物的关系都有点不清不楚,意犹未尽。

  人物也有点面目模糊。

  还好在映后的交流会上,导演有提到一个词我觉得还蛮有趣的,那就是人物之间的三角关系。

  是一个很好的比喻。

  首先在人和人之间,一说到三角关系,大家多半都是会心一笑,有点不可说不可说的意味在里面。然而在数学体系中,三角其实是最稳定和稳固的一种关系。

  电影中的女主和女配都是自带气场的人物

  颜丙燕饰演的小保姆棉花(颜丙燕)外柔内刚,平时看着温顺贤良,但是遇事不慌,自己有分寸。丈夫嫌弃她不能生育便离了婚,来到大城市做工。但是离婚和不能生孩子似乎也并没有阻隔她追求幸福的勇气。只不过,这个良人也是有家庭的。她成了传统意义上的小三。

  棉花(颜丙燕)(颜丙燕)——何顺子(李乃文)——何顺子(李乃文)在外地的老婆构成了一段三角关系,每一段三角的关系中总有一个面目模糊的人。我们从棉花(颜丙燕)闺蜜的口中听说了何顺子的老婆不如她好看。但是在电影中,这个正房总是没有正面出现,唯一一次和棉花(颜丙燕)的遇上也只是一个背影,导演唯一呈现的是那件特意要送给棉花(颜丙燕)而棉花(颜丙燕)拒收的连衣裙。

  我真是想堵在何顺子(李乃文)面前问问这天下的男人,给老婆和小三买一样的衣服就是证明同等的爱么。难道不怕两个人同时穿上后在同一地点同一个人面前撞衫么,还是说那人的本意就是想看看妻和妾谁穿上更好看?真是想大嘴巴抽他。

  另外几段三角关系总觉的其实可以做得更好

  棉花(颜丙燕)——盛琴(艾丽娅)——盛老爷子(王德顺)

  这三个人的关系比较奇特,很少能直接出现在同一个框里,然而也是剪不断理还乱的三角关系,棉花(颜丙燕)因为和盛老爷子(王德顺)的前妻重名,当然看到最后我们发现是个事实婚姻,被老爷子莫名依赖,甚至女儿都对小保姆产生了妒忌和怀疑,最后的婚礼不得不说是个败笔,可能更符合中国人内心美满结尾的期冀吧

  盛琴(艾丽娅)——儿子——丈夫张国庆

  从盛琴(艾丽娅)的家境来看家境不错,到底是丈夫对家庭的贡献还是盛琴(艾丽娅)是个女强人这一点不得而知,从儿子在马场的爆发中我们也能隐隐滴看出,也许他的丈夫也在外面成为了别人的丈夫,大家心知肚明,只是没有捅破而已。

  盛琴(艾丽娅)——盛老爷子(王德顺)——盛鼓

  盛琴(艾丽娅)对老人的照顾不可谓不周到,甚至我们可以说,已经算做的很好了,我想她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所以在老人推开她的手只要棉花(颜丙燕)时,她不是不委屈的,而她给盛鼓打电话的意思,也并不是要求盛鼓去承担老人的花销,及至我们在后面知道盛鼓和她是同父异母,她的母亲甚至没有等来一个婚礼时,我们其实可以发现,这个刀子嘴厉害的女强人的内心,其实还有着一点柔软和作为女人的脆弱。

  看完后和朋友微信讨论,比较能共识的有点就是导演其实有点贪心,想要表现的太多,其实这里面随便一个人所牵扯的家庭关系都是一个故事,导演想主写棉花(颜丙燕)、盛老爷子(王德顺)、却又不舍得放弃盛琴(艾丽娅)、放弃何顺子(李乃文),甚至于放弃一个拾荒老太和她所养的一条小狗,租后甚至于不舍得放弃一个医生口中可能有残疾的孩子。

  然而,有舍才有得,不愿意放弃的后果是整部片子失之于脉络太散乱,感觉每一个故事都想铺陈开来却又曳然而止。

  另外还有一个小细节,纯粹是参加了主演对谈之后的个人想法,就是王德顺老爷子提到最初的剧本里其实是有老人在棉花(颜丙燕)给他换衣服时,拿着棉花(颜丙燕)的手向下身移动,这个有着明显的性暗示的动作最后在老爷子夫人把关剧本的时候删掉了,当然综合我们的国情来说也无可厚非,不过这个讨论让我想起来李沧东导演的《诗》,其中有个镜头是老太太为了拿到给孙子的赔款,主动和自己做保姆的老头做爱,两相对比来说,导演的功力以及审查制度的宽容性,无须多言。

  当然,以电影学院研究生毕业作品来和大导李沧东的获奖组作品来比较似乎有失偏颇,不过,我觉得作品无分大小,关键在于敢于触碰的痛点在哪里。

  《盛先生的花儿》影评(八):《盛先生的花儿》骚年不改道

  我十二岁认识他,二十多年来,他身上始终有种力量,不管我什么时候朝那个方向张望,他——都在道上。

  那就是——无论世事如何变迁,任你七十二变,我屹然不变、打死不变。

  那就是——不改初衷的力量!

  很少有人从孩童时期就明确自己一生的方向,这一点上,他牛逼闪闪。

  我二十多年来从未迷茫过的一点就是:我坚信,他不会让我和我们的张望失去方向,让我们期待的内心怅然所失,媚俗一点的说,我对他始终充满信心,远胜过对自己。

  他几十年的力量聚集着,果然就抛出了一块砖,砸在人群里!

  砸向了那个当下令中流砥柱们最焦灼的主题:无论你关注不关注,问题始终在那里。那就是:时间都去哪了?父母怎么就老了?

  当我写下这段文字的时候,我刚从母亲的病床前回来,她劝我,不要叹气,不要焦虑,老娘没事。我当着朋友面说,我不焦虑,你有儿有孙,有房子有地,还有组织养你,我焦虑什么?!

  朋友出门就说我,怎么这样和老人说话,不怕老人生气?

  我说,母亲大约希望我最好如自己说的那么想。

  是的,她知道我做不到。

  我离开医院,想想对母亲说的话,不禁悲从心来,我为自己悲伤,因为,我无儿无孙,无房子无地,还没有什么组织会买单我的退休,我老了,谁来养我?

  是的,作为八零后的平凡一员,我已经对“老有所养”产生深深的焦虑。

  朱导比我强一些,他不焦虑,他直接虐心了!他通过虐全社会的心来探讨活着的深层意义和“我到底是谁,为什么活着”的思索。

  是的,他就是最近拍出那部牛逼轰轰的电影《盛先生的花儿》的八零后腼腆新锐导演——朱员成。

  我想象过一万次,也没有想到那个一说话就脸红的朱导用那样的场景开始他的这部电影。可见,我虽然几乎生来就认识他,但是差距已经不止一万次那么远了。

  他说爱到极致就是死了。他开篇我理解为生门,那剧情就直奔着死门去了。

  “生死之间都是过渡”用文字来表述不过如此轻描淡写。但是用电影来过渡,则千人千智,你看到的生与你看到的死也许和其他999人看到的都截然不同。

  终其一生,我们全部活在过渡中,我们既不能选择生在哪里,也不能选择死在何方。

  我们要做的是,在过渡中,磨砺的可以从容面对生死。

  作为一名曾经在养老院和临终关怀事业中度过漫长青春期的我来说,我对老年人有着本能的天然亲。

  许鞍华拍的《桃姐》,我看了三遍,据说那部反映老年题材的电影解决了许导对自己即将进入老年的焦虑,桃姐反映了一个人如何应对衰败的老年的到来,看完了就会发现,哦,从能自理到慢慢不能自理,到慢慢接受生命的归途,不过如此。

  《飞跃老人院》作为国内养老题材的影片我也看了两遍,对于曾经立志要开一家养老院的我来说,这部电影还是看的比较心酸。看完,养老事业的壮志就打了折,因为,那是一旦开始就无法结束的一个生意。

  《盛先生的花儿》作为八零后新人导演在这样的一个岁月中呈现给我们的倾心创作,除了对他表示深深的敬意之外,我对影片也肃然起敬,我们每个人都好像那片中的女儿,我们焦躁,我们挑剔,我们慌乱,我们不信任人,我们神经质,我们隐忍,我们咆哮,我们好像被伤害的千疮百孔的刺猬,曾经替我们遮风挡雨的父母老了,乳臭未干的小子们还在哺乳期和青春期,我们一手托着天,一手抚着地,我们还得站的笔挺,站的牢靠,因为,一旦松懈,天也塌地也陷,自己也会轰然倒下,我们本意不想活成这样,可是生活的苦,时代的累,和谁说去???

  群山回应:好小子,终于轮到你了,老子娘也是打你们这时候过来的、过来的,过——来——的……

  朱员成

  《盛先生的花儿》影评(九):当我们老了,如何是好?

  时间好像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存在,木心说“从前慢”,现在我们都感慨“时间都去哪儿了”,于是“当你老了”的唏嘘在我们年轻的生活中蔓延开来。改编自美籍华人作家哈金的短篇小说《养老计划》的电影《盛先生的花儿》聚焦这个老龄的社会,讲述了家人为患有老年痴呆症的老人找来一位保姆照料他的起居,但老人却时常把保姆当成自己已经过世的妻子的故事。

  《盛先生的花儿》是由北京青年电影制片厂推出的剧情片,也是北京电影学院学生毕业作品。由谢飞担任监制、朱员成执导,颜丙燕、王德顺、艾丽娅领衔主演。《盛先生的花儿》在今年第19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频道传媒关注单元中收获颇丰,一举斩获了最受传媒关注影片、新人导演、女主角、女配角四项大奖,本版诸多作者担任评委。

  文艺片往往在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上下功夫,试图走进每个角色和观众的内心深处,让你一层层剥开保护膜来面对自己。《盛先生的花儿》把原著小说的美国唐人街搬到了市井气更浓郁的北京,但把原小说里没有安全感的环境也拍了进来,故事中王德胜饰演的患老年痴呆的老人,颜丙燕饰演的陕西来京务工的外来人员棉花,还有艾丽娅饰演的刀子嘴豆腐心的中年女人盛琴,父女关系、雇佣关系、婚姻关系等等一切社会关系都变得模糊不清、非常可疑。

  盛先生怀念自己过世多年的妻子,棉花把老年痴呆的盛先生看成一个孩子,因为自己多年未育对孩子格外期待,盛琴在家被丈夫冷落、被儿子指责,对所有关系也愈发不信任了。每个人在自己的社会关系中都有不可说的往事和家事,在新的关系中表现出带着面具的身份,扮演一个强势的纯净的角色。影片在很多情节的安排上对老年人的精神世界进行了探索。电影中,女儿盛琴对父亲尽力照顾,生活上无微不至,却仍然觉得与他渐行渐远,情感沟通的缺失让世上最为亲密的关系而显得陌生。

  近年来养老题材的文艺影片有很多,颜丙燕和王德顺合作过的《飞越老人院》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作品,但《盛先生的花儿》首次在银幕上正面老年人性意识问题影片对独居老人的性意识方面并没有选择回避,而是通过独居老人洗澡、睡觉、吃饭等这些生活中的细微情节展现出来。盛先生错当成自己去世多年的妻子,常常爬上棉花的床,这令棉花十分难堪,也盛琴对她充满怀疑与戒备。这些细节让人看完不禁深思,究竟如何做才是对老人最大的尊重。“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有所学”不该是一句口号和愿景,而应该真正得到践行和尊重。

  中国的老龄化问题即将成为全社会要面临的重大问题,根据国家统计局《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4年中国13.67亿人口中,60岁及以上的老人2.12亿人,占总人口比例为15.5%;65岁及以上人口数为1.37亿人,占比10.1%。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50年,中国将有35%的人口超过60岁,成为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每个人都会老,老人会越来越多,现在学会如何对待老人,才能教给下一代如何对待自己,当我们老了,如何是好呢?

  《盛先生的花儿》不仅聚焦老龄化、老年痴呆这样的社会现象和病症,更在很多情节的安排上对老年人的精神世界进行了探索。“常回家看看”入法正是重视对老年人的“精神赡养”的最佳注脚,父母生我们、养我们、爱我们、教我们,当父母老了,我们仅仅是物质的赡养怎么算得了回报呢。棉花最后选择留着孩子,或许是电影留给我们最好的启示。

  《盛先生的花儿》影评(十):一枝一叶总关情

  影片以痴呆老人盛先生与保姆棉花的一段特殊“情缘”为主线,聚焦了当下社会最热门也是最现实、最棘手的养老话题,同时又有机植入了小三、出轨、北漂、移民、亲子教育、中年危机等热辣级的焦点现象,从而让影片从头到尾都浸润着现实主义色彩。接地气,近生活,超强的代入感和存在感,使其成为近年来甚为鲜见的现实主义力作。

  盛先生是一个老年痴呆症患者,女儿虽然在身边,却忙于生计而不能每时每刻陪在他身边。儿子移民海外,对其不闻不问。之前请来的保姆与老人都很难和谐相处,直到棉花的出现,一切才有了改观。但新的问题也接踵而至,层出不穷。棉花、盛先生、盛琴等人的命运将何去何从?!《盛先生的花儿》用略带喜感的镜头语言,呈现出了普民草根的生活日常,情感悲喜,让人笑中带泪,泪中揉笑。在年关岁末的电影档期中,显得尤为另类、惹眼。既极具人文关怀、人性关爱,又不乏商业元素,黑马潜质,清濯可见。

  养老话题虽然沉重,但《盛先生的花儿》却在沉重中点缀上了丝丝暖色,从而令人倍感温情、温馨与温存。片中,人物之间对立矛盾的关系被呈现的颇有现实批判性,但也总能从些许细节里找到希望之光,正可谓一枝一叶总关情。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