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内心引力》经典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内心引力》经典影评10篇

2018-04-03 20:3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内心引力》经典影评10篇

  《内心引力》是一部由施秋荣 / 胡弦执导,把文翰 / 钱小华 / 庄崧冽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内心引力》影评(一):其实最感动是种植咖啡那位大叔 创业真正是什么样的

  观完影后,在微信在群里问导演@酿film-秋荣:里面种咖啡的张老大说他爸爸送他一本教父,以及他里面说的台词故事,是真实的吗还是编剧演绎的?之所以问这个,是对他咖啡是他的梦,演绎太纯粹,太乐观,太信仰了,梦想至高之处是信仰,如果是真的,下次再有机会去版纳时一定去拜访。

  后来,导演忙于各种宣传,没有得到回复,至今咖啡大叔真实结果不得而知... 同身为一名创业者,想说年轻导演需要经历一些不完美磨难才能成长。创业有三层驱动,信仰层,规则层和欲望层,唯独追求内心任何一种美好或者不美好的欲望层是只能适合自由职业创业,唯独不适带领一群人走向创业,因为自己欲望不能强加到一个团队成员身上,一个团队只会因为一种共同信仰或者共同规则而凝聚一起,从来也不会因为一个创始人的欲望而凝聚并产生向心力。每个人欲望都不一样,且欲望是在环境人性面前,经常会波动。而影片中选的几位创始人,忠于一种个人主义情怀,情怀并没有错,错就错在那种情怀风景只能感动人,不能带动人。唯独一个看到班夫团队配合做事时候,创始人tina还是一种痛苦的抓细节和半夜起来调试。

  而内心引力,永远只适合牵引自己的生活方式,唯独不能牵引一个团队走向一个事业,尤其是走向商业。团队最顶层要靠信仰的力量,中间做事要靠彼此约定好的规则并遵守约定和默契牢牢坚守,其他的内心引力只会成为人和人之间的阻力,举例,团队创始人可以为了情怀梦想请假十几天去体验旅程,想过一件事没,团队要么一起去,要么团队人心就真的散了,哪里还有创业心。当然或许这部电影就是导演内心最深处的引力,也因为这份引力艰辛的完成了这一份难得的作品。但引力往内不会力量更大,只会随着现实社会和人性变动越来越弱,智慧的人需要信仰引力,而大众人更需要的是规则遵守引力。欲望引力只适合情感的风景,如果真引到事业和团队,就会外人平淡无奇和自己感痛苦万分。

  为何最让我心随之颤动的是那位种咖啡的张老大大叔,每当看他凝视远方,说出那句话“咖啡是我的梦”,我内心被颤动好几次,那真的已经是他的信仰,信仰是欲望的最顶级都无法企及的,已经可以超越所有磨难和痛苦,享受着追逐信仰梦想的路,最感动的就是那位咖啡大叔。

  再说下我眼中的创业

  我看整个影片是没有多大感觉的,因为经历创业真实战场,每天几十号兄弟和自己用每天十几个小时生命淋漓尽致的为共同梦想做事时候,那是一种超越我个人任何私欲的驱动,一个团队为了共同目标,遵守着彼此优秀的约定规则,比如此时此刻,团队的产品开发依然还在为了绝不延期的诺言淋漓尽致的努力着,能看得到他们连续十四天每天凌晨三点,第二天九点上班还能精神焕发状态,这是一种难得见到的美丽风景。

  曾感悟,创业就是一面享受各种温度的火,一面享受各种零下的冰,但唯独中间需要一首快乐旅行的歌,没有中间的歌,创业者最多是一种个人情怀,不能凝聚一个团队坚持不懈的体验冰和火,创业再艰辛,其实不需要任何人同情,更不需要感动,而是一群兄弟们,面对所有苦难暴风雨,依然坚持梦想,相信奇迹,并能够在暴风雨中淋漓尽致的一起唱着那首《鸿雁》 鸿雁天空上 对对排成行 江水长秋草黄 草木琴声忧伤 鸿雁向南方 飞过芦苇荡 天苍茫雁何往 心中是北方家乡 天苍茫雁何往 心中是北方家乡 鸿雁北归还 带上我的思念 歌声远琴声颤 草原春意暖 鸿雁向苍天 天空有多遥远 酒喝干再斟满 今夜不醉不还 酒喝干再斟满 今夜不醉不还

  致每天享受冰与火之歌的创业青春

  2017年6月9日 凌晨 小武哥

  《内心引力》影评(二):无论什么样的人生,自己选择的就好

  《内心引力》作为纪录片来说是不够优秀的。没有记录深刻主题,没有特别优秀的视角,没有厚重人物形象,更像是品牌广告故事。也许,是自己没有选择创业的原因,很难得到在创业方面共鸣。但是,我却从电影里看到了另一种人生和生活方式。

  《内心引力》影评(三):《内心引力》:遵从内心的声音,一切从心开始

  《内心引力》是一部纪实电影,影片以几个创业者的人生路径为主轴,记录了他们从创业之初到最终成功的艰辛与快乐,酸楚甜蜜。虽然是一部纪实电影,但《内心引力》的镜头语言却非常考究,既注重情节,又宛若诗画,有着极强的视觉欲望和情感诉求

  不仅如此,《内心引力》还精准捕捉到了每一个创业者内心的乐观与达观,将他们生活日常中的点点滴滴都呈现了出来。因此,尽管创业有酸、有苦、有风雨,但并没有那种悲壮感,消极感,反倒是因为创业者的或地域属性,或内心性格,而让影片时不时都充满了笑点,缀满着快意

  《内心引力》不单单只止步于创业,更在谈人生,谈理想,谈生活方式,谈人生状态。影片聚焦的是7位国内独立品牌创始人,关于生活、关于创业、关于挣扎、关于冒险、关于折腾的故事。尽管他们涉猎的行业大相径庭,有的是户外探险山地电影,有的是服装服饰时尚产业,还有的是书与咖啡,旅游与生活,医疗健康美食美味等等,归纳起来,都是有关生活方式,生活理念生活态度的。尽管他们所经历的遭遇有所不同,所沐浴的风雨大小有别,但他们却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也正是靠着这个共同点,他们成功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永不违背内心”。即遵从内心的声音,一切从心开始,成功也就触手可及了。

  其实,创业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从心出发,用心行动,将喜欢的事变成自己的人生事业,不管成败与否,过程是最美妙的。享受这美妙的过程,则是最幸福最快乐的。

  片中最令人感佩的就是加拿大班夫山地电影节中国区创始人Tina,带着孩子世界飞,只为实现自己的梦想,竭尽全力要将自己喜欢的事变成一种事业,凭借着百折不挠精神,他成功了。

  还有例外品牌创始人毛继鸿,不仅开创了属于中国更属于世界的高档女装品牌例外,更打造了国内领先的全新生活方式场所——方所。笔者曾经去过分别位于广州太古汇和成都太古里的方所,切实感受到了新生活、新方式所带来的新感受。

  还有那个建筑在僻乡、村落的璧山书局,当看见当地的耄耋老人第一次喝着咖啡,捧着线装书,有滋有味品阅的时候,情不自禁的就想起了自己年轻时曾经有过的梦——开一家书店。为什么他成功了,为什么他能成功,只因他从不违背内心,只因他始终遵从着内心的声音,且践行着一切从心开始的理念。

  当然,还有更多更多的人都走在创业的路上,他们有的成功了,有的失败了,有的正披荆斩棘的冲锋于创业的最前沿。结果重要不重要?当然重要。但是,从他们脸上洋溢着的甜美笑容,幸福笑靥来看,过程无疑是最快乐的。毕竟,对于他们而言,成功没有尽头,人生永远都在追寻梦想、实现梦想的大道上。

  其实,每一个生活中的你我他,如果也能像他们一样,始终遵从着内心的声音,努力践行着一切从心开始,那我们的人生也必将五光十色,溢彩流光。即便被失败鞭笞的伤痕累累,即便被荆棘折磨皮开肉绽。只要无愧无心,只要努力过、认真过,就会无怨无悔

  《内心引力》影评(四):成功是非私人化的

  《内心引力》是MINI发起的纪实电影,通过两年的跟踪拍摄,记录了七位独立品牌创始人的创业故事。起初认为创作者会为MINI充当外来发言人,会丧失作者性。然而,MINI没有干涉创作,创作者也没有强化商业,而是贯穿于品牌创始人们对于梦想的坚持与自我感召。我相信,这也是MINI品牌自身所坚持的。

  创业者们来自不同领域,面临不同阶段,有迷茫困惑,不变的是他们所坚持的理想主义。尽管有的人已经做出了一番成绩,比如「例外」和「方所」的创始人毛继鸿,「雕刻时光」的创始人庄崧冽等,他们并不是那种典型生意人,而是保有创业初心、坚持执着的理想主义者。在西双版纳种植咖啡豆的张老大看似“老不正经”,却是字字玑珠,他把“一片片咖啡豆”看作“一片片希望”,这正是他本人的真实写照。在别人眼中,他甚至有点儿“愚公移山”精神,天灾人祸都没有击垮他,换成别人或许早就放弃了,他活的比别人都豁达

  “内心引力”是什么?就是这样一种爱一行干一行的执着,也是一种专注于一件事的满足,你会不自觉被它牵引向前。听说许多观众在看过影片后选择了辞职,这也是一种“内心引力”,是遵从于内心的与自己对话的机会。片中的张强医生就是清楚了自己在公立体制内的局限,所以要到体制外去实现价值,将独立医改的梦想与个人梦想进行捆绑。毕竟,不违背内心,去创造属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是每个人内心深处渴望

  如果按照类型划分,也可以找出他们的共性。他们各自有各自的受众群体,会引起不同观众的共鸣。张强的独立医改与Tina的「班夫山地电影节」可以相映成辉,两者都在被体制羁绊,一方是从体制内转身自由职业的医改,另一方是在体制下不断受挫的电影节,都在依靠个体强大的体制抗衡;钱小华的「碧山书局」与毛继鸿的「方所」也是在用建筑作为没落文化载体,一边是针对农村古老建筑,另一边是面向城市的公共文化空间。两者的创造力可以满足不同群体对于文化、艺术需求同时也完成了自身作为创业者的满足。

  我们普遍意义上认为创业就等于了成功。可是从这些创业者身上,我们看到他们追求的并不是成功(或者说并非只是成功),而是追求梦想、执着与内心的平静。正如庄崧冽眼中的成功,很多人认为他已经成功了,可他对于成功的理解是非常私人化的——要达成自由自在地生活,其实他离自己制定的成功还有一段距离。再说「Solife家居」的吴永红,很多人认为他对于老木头的重新改造就是他所追求的成功。其实他眼中的成功是在创造美的同时,发现一些本就美好的事物。比如接受课桌椅的学生,看着他们将之组装起来并运用到课堂之中,这是他的成功,与接受「碧山书局」、「牛圈咖啡」的村民,接受新医疗体系的医生与病人异曲同工的。他们才是创造力背后,更大的财富与成功。所以,创业真的只是创业那么简单吗?

  这些创业者当中的某些人还没有迎来所谓的“成功”,仍然属于创业过程中的某个阶段。片中运用了不少航拍镜头,是我平时看纪录片时不太喜欢的一种“上帝视角”。但在这部影片中是有其意义的,它们正是描述了创业过程中的关于“抉择”的阶段,俯拍下的前进道路或顶拍下的交叉路口,都是一种自我审视与自我矛盾。每个人都在路上,与他们的创业阶段不谋而合,内心也存有令人质疑的空隙。都要经历许多内心挣扎,衡量是非对错。好像张强碰到一位有意加入的医生,他很早之前就离开了体制,最后又不得不回归。张强打了个比方,说这就像爬山,爬到一半停一停,本可以继续,却选择了下山。在创业的十字路口中央迷失方向是很正常的,接下来的选择(坚持)才是最关键的。

  所有这些个体创业者的叙述,都与“内心引力”的主体叙述捆绑在一起。我们不能用成功的标尺去衡量每一个人,只能看到他们相似的执着。我在他们身上也能看到我自身,因为我也一直把兴趣当成事业来做,也曾看到过体制内的局限,最终选择过跳出来,现在我依然追求着我所专注的事情。从这些创业者身上,我也看到了自己的无限可能。我认为,勿忘初心是最重要的,不论你是在为公司打工还是专注一件事,只要遵从内心,坚持原来所坚持的,一定会有收获

  当然,片中也有一定依靠剪辑所产生的叙事效果,它们可能没有达成纪录片纪录真实的目的。比如反复用“狗”的出现来营造把文瀚段落的喜剧效果。用快速剪辑来彰显投资者与张强之间的力量悬殊,这些都是一种叙事技巧安排。这也是为什么影片被称为“纪实电影”,而不是“纪录片”的原因。据说《内心引力》9月27日起会在几个城市优先点映,公映估计也快了,期待它能被更多有梦想的观众看到,Go with Your Gut!

  《内心引力》影评(五):好的创业者贩卖理想主义,欢迎服下这枚安利

  原创 2017-03-31 阿卉 北京国际电影节北京展映单元

  《内心引力》影评(六):内心引力观后感

  很期待地去看了这部影片,结果有些失望。这次的放映是因为有人众筹,才又重新排的片,互动环节主持人问应该没有人看到想睡着的吧!真的很想勇敢地举手说有的。可能是时长的原因,可能是剪辑的原因,旁白对话以及所有的跟拍都显得生硬,似乎是为了情怀而情怀。喜欢他们的创业喜欢他们的故事,可影片表现却不喜欢,想了想,觉得影片少了些情感的真诚,小小的都是太表象的东西。在碧山书店那还有几个片段有令人感动到,村民老照片,互相调侃,喝咖啡,哑巴的抓拍……这样安排不来的场景才是有感染力的场景。否则就像是一则品牌推广片,而且还是拼凑生硬的品牌推广片。可能他们几个人都是富有故事,都为一份梦想而不忘初心地在创业路上前行着,但影片中我感受不到这样的情感,没办法在这样的叙述中有所感触。期待太深失望越深。

  《内心引力》影评(七):《内心引力》:追梦路上谈初心,爱拼坚持才会赢

  文/ 赤叶青枫

  乍闻《内心引力》片名,很容易让人误以为这是一部科幻电影,但等你看了片之后才会发现,这其实是一部纪实电影。

  影片通过2年的跟踪拍摄,讲述了7位国内独立品牌创始人关于生活、创业的励志故事。片中没有流量鲜肉小花的加持,没有演技大咖红星的领衔,有的是7位当今非常优秀的创业者真实出演:食材网店店主把文翰、先锋书店创始人钱小华、雕刻时光咖啡馆创始人庄崧冽、SoLife家具店创始人吴永红、加拿大班夫山地电影节中国区创始人Tina、服装品牌“例外”和公共空间“方所”的创始人毛继鸿、自由执业医生集团创始人张强。

  也许很多人一开始便对这样一部毫无明星甚至连专业演员都没有一个出镜的纪实影片并不感兴趣——对于这种大众观影前较为普遍的择片心态其实可以理解,不过如果你能抽出一点时间,静下心来看看这部电影,相信你会有较大触动。

  是的,虽然“创业”是当下商业社会的一大潮流,但是涉水的人多,成功的人少。为什么有些人创业迟迟不见起色或者一段时间后便黯然收场,而有些人却能守得云开见月明?

  《内心引力》这部电影试图就此给出一个答案。7位创业者分别身处7个完全不同的行业,而他们在创业过程中也分别遇到了各自的各种各样的困难、阻碍以及行业内残酷的市场竞争,其中有天灾,亦有人祸,为了谋求发展,他们硬是杀出了一条血路。

  把文翰严把食品质量关,一次次亲自翻山越岭,上山下乡,只为寻求最优质的食材;钱小华面对电商行业的冲击,他开始把品牌书店陆续开到一些古风盎然的江南小镇或乡下,把当地一座座古老的建筑或庭院因地制宜地改造成特色书店,不仅强化了当地的文化建设,而且也让书店俨然成了一处景点,对当地的旅游业发展亦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庄崧冽想开的不仅是咖啡馆,更是想传递咖啡的文化与精神,因此他会亲自去咖啡豆的各产地探访,了解咖啡豆背后的风雨故事;吴永红专注挖掘旧物的生活美学,强调“再造”和“再用”的品牌主题,让老家具及相关用品重新焕发第二春,而这个过程没有捷径,只能靠时间去磨;刚刚做了母亲的Tina为了把加拿大班夫山地电影节引进中国,经常内地澳洲来回跑,她每年都希望把电影节办的比去年更大更好,于是她在中国呆的时间越来越长;毛继鸿热衷跨界与融合,他做的不是一个单纯的服饰品牌及书店,而是在努力打造一种未来的生活形态;张强勇于向体制发起挑战,强调医生个人品牌和价值最大化,以联盟化的轻资产模式谋求快速发展……

  由此不难看出,7位创业者在创业的这条路上,他们每一个人走得都不轻松,其中几位还甚为坎坷,但是他们迄今为止能让自己的事业初具规模,除了拼实力和运气之外,他们的共同点无非8个字:不忘初心、坚持不懈。而电影《内心引力》正是则通过诗意的镜头语言以及多线索交叉叙事的方式纪实展现了这7位中国当今执着追梦的代表人士是如何身体力行地诠释那8个字的奋斗过程。

  “当你知道生命是无法永生的时候,你就再也不能去过那种庸庸碌碌的生活了。” 观一部《内心引力》,看一看别人的故事,想一想自己的人生,如果对于梦想还有渴望,但愿这部纪实电影能让你重拾初心,重新出发。加油!

  《内心引力》影评(八):站在时代的浪尖上扪心自问

  听说是几位当代品牌创始人的故事,一开始我对这部纪录电影是心存忧虑和抗拒,忧心它会像《中国合伙人》那样,被拍成一部功利而煽情的成功学电影。

  所幸它没有。

  故事从每一个叙事者的内心出发,没有成功的口号和鸡血,也没有太多鸡汤和经验之谈,更多的是他们坚守的内心,以及为此投入的日常,更多的是不为大流裹挟的个性与表达,以及个体生命之于未来微不足道的牵引——他们中的大多数,身上有着一股相似的力量,可能就是这种力量,像风筝上的绳索,牵引着时代的风向不至于过度迷失。

  与功利主义的品牌开拓之路不同,他们的创意之路,释放的是内心召唤,追求的是某种生活理念。所以,在这批创业者中,他们的内心更加宁静,他们的气质更加的内敛,他们的手法更加文化,他们的追求更具匠心。

  他们并不代表成功,或者走在成功路上的大多数,他们仅代表有生活态度的一部分人。正因为如此,影片的叙事是恬淡的,感染力也是内敛的。故事以《内心引力》为题,而没有去争取一个更加市场化、功利化的名字,也表明了创作者和他所选择的几位创业者一致的追求和态度。

  可以肯定的是,融合了个人态度和生活理念的产品,由内心需求所驱动的市场召唤,才是下一个时代最优秀的生产力。以成功为一切的粗放经济,在引爆物欲生活方面确实很受用,也可以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或者说先疯魔起来,但靠打鸡血的方式透支自我与自然,是用鸡汤温补不过来的。

  物欲的膨胀到了一定阶段,势必收缩的,成功学的自我繁殖和克隆山寨基因,最后只会是猪尾巴和弱智中产的天下,这是智者所不屑为伍的。真正聪明的人,有着不安于现状的灵魂,是不会为时代所裹挟的,他们会扪心自问,循着内心的声音,找到自己的节奏,过上自己的创意生活。

  因为是群像故事,又是片状纪录捕捉,参差和侧重是难免的。

  个人喜欢庄仔的谦卑。他并不急于宣导他的雕刻时光咖啡店,而是把对准他的镜头空间让了出来,借着他的幽默和引导,另一位籍籍无名的 “咖啡教父”(咖啡农民)推被送到我们面前。咖啡是什么?除了是咖啡馆的一杯闲暇时光,可能还是一位云南咖啡农倾其一生的梦。我们消费他人,我们品茗自己,往往却忽视了咖啡因子背后的故事。喝有故事的咖啡,喝有态度的人种植的咖啡,观照自己的人生,何尝不是一种更有维度的雕刻时光。

  同时钦佩食材电商把文翰态度。它可能是受访者中最不起眼的一个,为了食材,他手执打狗棍,翻山越岭,寻访川渝的山坑旮旯,每一个食材都要亲手遴选,甚至还亲自采集。我们见过太多的急功近利的电商,甚至业习惯了不负责任的倾销,把文翰的态度反倒显得特立独行,矫情较真。然把文翰的态度里有一种无形的锋芒,这种锋芒可以刺穿功利主义的诟甲,同时可以刺醒我们沉睡而麻木的神经。

  我的老乡北村也正在做把文翰类似的事情,作为一位先锋小说家、诗人和编剧,北漂十年的他突然不务正业,返乡开网店卖起了土特产。和把文翰一样,他所销售的食材也是手把手遴选。所不同的是,把文翰卖的是良心食材,他与食材本身并没有过往故事,而北村兜售的都是自己熟悉的问道,或者说是“乡愁”。北村不愿看到小时候的味道逐一流失,他所做的,是对传统食材的挽救,对地域饮食文化的挽救。

  影片采取非介入性拍摄,纪录者隐藏起来,他们的镜头不单单是对准创业者,同时还把每一个创业者当做介质,把我们引向他们所触及到的各个领域。先锋书店的钱小华把书店开到了人家的旧祠堂,即是书店的开发,也是文化的保护与再开发。镜头里,质朴的村民一一入画,有看热闹的,有搭把手的,也有排斥的。开书店只是其一,文化的反渗透,以及人与人关系的反渗透,才是他的探索。

  《内心引力》借着七位非典型性创业者,站在时代的浪尖上扪心自问:我们当下所选择的,真的是我们所追求的吗?成功可以广泛复制,但遵从内心的选择,只有自己知道,人生只有一次, 是要复制别人的成功,还是山寨别人的人生,是要活成别人的样子,还是活出一个简单自己?是时候该测试测试自己的内心引力了。

  作为一部极具现实意义的纪录电影,《内心引力》除了常规的在线传播,让他进入院线影院,让更多的人开启扪心之旅,还是非常有价值和意义的。

  《内心引力》影评(九):你敢不违背内心去生活吗?

  今天下午我去看了纪录片《内心引力》,没来及在观影前上厕所的我,竟然全程无尿点。其实电影是否好看,有时候和剧情、场景、制作无关。我不能说这是一部好电影,但我想说,这是一部给了我触动和启发的电影。

  我很喜欢这部电影的名字——内心、引力。

  小时候我们想哭就哭,得不到心爱的东西就撒泼打滚。渐渐地,不违背内心去生活,竟然变成了一件艰难的事情。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变成了矫情、发自内心地赞美与批评被曲解为他意、圆滑处事开始被歌颂……

  有人不敢再表露情感,有人开始抱团取暖。人们在害怕什么呢?

  只不过是——内心引力不够强大。

  《内心引力》影评(十):随内心引力做一切可做的事情

  昨晚和朋友们看了这部电影《内心引力》。

  创业者们来自不同领域,面临不同阶段,有迷茫有困惑,不变的是他们所坚持的理想主义。

  有些人已经做出了一番成绩,「方所」的创始人毛继鸿,他们并不是那种典型的功利生意人,而是保有创业初心、坚持执着的理想主义者。很想有时间去成都的方所看一下它的形态和普通的书店有何不同?

  在西双版纳种植咖啡豆的张老大看似“老不正经”,他从城市选择隐居在西双版纳的山林,在别人眼中,他甚至有点儿萌。天灾人祸都没有击垮他,换成别人或许早就放弃了,他活的比别人都豁达。他说父亲临终送他的书本是《教父》,他人开玩笑说他是咖啡教父,他却很不好意思的拒绝。印象最深是片中别人为他为了什么种咖啡,他的回答是:咖啡我的梦。

  创办班夫山地电影节的TINA过着我最为欣羡的生活,大概因为她瘦弱的身体里暗藏了太大的力量。当影片放映结束最后她和我们连接微信视频时,我开始感谢这个年代,信息的便捷将曾经遥不可及的事物,拉到了普通且渺小的自己的眼前。

  喜欢创业的人,是因为欣羡他们的勇敢,能用尽心力只做一件事情,当外界给他们阻碍时他们身上会迸发出强烈的生命力。那种生命力,像一道光,即使失败降临,他们也不会退缩回去。

  大学的时候刚毕业,对社会的一切事物带着好厅带着迷茫带着向往,进入一家企业做了一颗小小的螺丝钉,却总是容易被外界所有新鲜好玩刺激的事物吸引。

  玩了音乐节、玩了摄影、玩了独自旅行、玩了画画、玩创业课堂,结交全世界的朋友,希望以后有更好玩的事物。

  我的公众号,欢迎关注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