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当谎言遇上套路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当谎言遇上套路读后感10篇

2018-04-02 21:23: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当谎言遇上套路读后感10篇

  《当谎言遇上套路》是一本由[德] 雅克·纳斯海著作,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页数:25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当谎言遇上套路》读后感(一):我读书多,不会骗你

  “喂,我刚收到了中奖通知,你看,名牌手表啊,不要钱啊,只需邮费。”朋友兴致勃勃打来电话告诉我这条“好消息”,还没来得及说些什么,他就忙着转钱去了。

  果然,遇到招数满满的骗子,辨别谎言还是需要点套路。据说,我们每天会遇到至少200个谎言。当然,如果你,待在家中足不出户,你的手机照样会收到各种消息的“轰炸”。想要避免被套路,就要懂点套路。

  那么为什么会有谎言呢?其实,大多数的人们都会说谎,这是动物本能趋利避害。我们想用谎言掩饰一部分东西——这部分内容或是羞愧让人知道,或是对了对不起他人的事情害怕惩罚。我们本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态度,用一个谎言去填补一个真相,用另外一个谎言去弥补上一个谎言,如此循环往复……结果这个真相的背后,是很多个小的谎言叠加而成的谎言集合。只有抽丝剥茧,才能看到真相。

  《当谎言遇上套路》读后感(二):想知道真相,方法重要

  本书不仅讲述如何识别谎言,还能挖掘谎言背后的真相,教会读者在几分钟内挖掘出真相,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选择,让对方将其所知的信息和盘托出

  作者观点是用刑罚来让嫌疑人认罪,已经不是最佳的审讯方式了,也就是说生理折磨和刑讯,与有效的审问毫无关系。刑讯是野蛮的,残暴的,不道德的,也是无效的。

  本书介绍了了很多的拆慌技巧不仅可以用于审讯,同样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那么想让对方说出事情,一定要准备好正确的问题,本书的第一部分详细的介绍了如何做开场的问题,已经11种过程中的问题,还有收场的六种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无辜者和过错者所做出的反映是不一样的,回答的内容也是不一样的。我们就可以根据他们的回答做出一个初步的判断

  例如:开场问题:此次谈话针对**事件,我将找到真相。

  无辜者:放松

  过错者:强烈恐惧

  直接问题:是你干的吗?

  无辜者:坚定地表明清白

  过错者:犹豫地回答

  收场问题:你对谁说过今天的谈话?

  无辜者:朋友/家人

  过错者:没有任何人

  或许一些过错者有着非常好的心里素质接受专业训练,但是毕竟这样的人是少数,还是常人多一些。说谎确实是一件非常耗费精力的事,说了一个谎,就要用无数的谎言去圆这个谎,因为他要不断问自己,他的回答是否符合常理,是否逻辑严密,是否说漏嘴了。那么在这个过程中,还是会表现出一些紧张,看到对方的犹豫,这个时候会不断重复、语速放慢,或者停顿思考,还有可能提高音量,这些外在的举动,都是为了自己争取时间思考如何回答下一个问题当我们将这些用于生活中,会很奏效。

  本书的每一章节后,都有“牛津教授笔记”是对这一章节的高度概况和总结,在章节中作者讲述了很多案例,在案例中去运用这些技巧和方法,并取得了成绩效果。看完正部分介绍后,又一个高度简练的概况的方法总结,让你轻松的掌握和记住这些方法。如果理解的不是很好,又可以翻到前面看一下案例,从而加深印象

  很喜欢这本书的这种写作结构,用一句话改革方法,然后用案例是事实来讲述方法的运用和效果,因为作者是外国作家,所以举得例子也都是国外的,但是这种事情都是很相似的,最后本章节的结尾,进行方法的简要概况。很有逻辑性,也让人读起来,也会知道重点,能够加深对方法的记忆

  生活中其实处处充斥着谎言,或许我们做不了审问员,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将其用于防范,如果有人在某些方面,对方的一些谎言有危害到自己,那么就可以用这种书中介绍的方法,去拆穿谎言,免于让自己处于被动境地

  《当谎言遇上套路》读后感(三):斗智斗勇兵不厌诈 —评《当谎言遇上套路》

  说谎不好,不要说谎。想来大多人从小就受到这方面教育。因此中国的出家人特别注重道德修养,经常在电视剧里会看到这样情节,有和尚郑重其事地表态:“施主,出家人不打逛语。” “不打逛语”也包含着不说谎的意思。套路是什么?从字面上来看,未尝不是设了圈套让人往里钻的阴谋诡计,也不是什么上台面的事。拿到现实生活中来说,说谎、玩套路都是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诚信友善”相违背的,既不堂皇,更不可取。

  但是现实生活又太复杂,要看具体情况。于是就少不了有要说谎玩套路的场合,就有了说谎玩套路的人。如果一个说谎的碰上一个玩套路的,那是什么情况?最近有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一本新书,《当谎言遇上套路》,不但应对了这个问题。而且给出了与以往不同概念。这本书的作者雅克•纳斯海是德国人,据说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并在那里任教,还在世界各地办讲座开研讨会,总之很忙碌。能有机会看看这位老外的高论也是难得。书装帧得很漂亮,豆绿色封面,一名职场男士双手交叉在胸前,头上却罩着一个大大的套子,套子上用抽像手法夸张地画出眼睛嘴巴。真面目深藏不露。有文字说明,这本书会教你如何在生活、婚恋、商业、职场各种场合瞬间识破他人谎言。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安全自救指南”。很贴近日常生活。可是却又说这本书是美国联邦调查局(FBI)、中央情报局(CIA)“警界审问的起源之书”。怎么回事?一翻开,封里上有这样字:你可以选择拒绝真相,但必须学会看穿谎言。“可以选择拒绝真相”也就是“可以选择接受假像”,但是又要“看穿谎言”。真是斗智斗勇兵不厌诈。

  这本两百多页的书,实际完全是一本审讯教材,怪不得说是FBI和CIA的审问起源之书。给公众阅读更适合给警察去阅读。全书分为5章,包括如何做好审讯前准备工作,“撬开对方的嘴”;如何冒充将军“以势压人”;如何为嫌疑人设身处地找理由以柔克刚,让对方主动招供;如何以和善姿态与对方建立关系,让对方主动坦白;拆谎让你发现生活离审问不远。

  内行看门道,这是一本很适合警方阅读的书。书中对审讯细节写得无微不至。例如在第1章第2节中就把审问者如何进入场地,如何在开场时注意用语都详细描写了。那么普通读者看了能从中得益吗?作者认为“能”。他在 “前言”里说:“即使书中涉及审问者和受审者这样的字眼,但其所指不只是恐怖分子麻木不仁的警察,而是你,是领导者、……、伴侣父母。”这样的文字自然让人有心惊或心冷的感觉,但是雅克•纳斯海就是这样写的。如果有人不赞成这个说法而对本书产生排斥心理,那么就拿来作为故事书来看看也不失为有趣。因为这本书中有大量故事情节。这些故事往往在历史上确有其事,比那些推理小说、警匪片中编造出来的情节好看得多。

  《当谎言遇上套路》读后感(四):“套”亦有套

  当下,越来越多的人想要隐藏自己在他人面前的想法情绪。更甚者蒙着一层纱,令人看不清、摸不透。

  雅克·纳斯海(Jack Nasher),1979年生,于英国牛津大学修习经济心理学法律,毕业后继续任教牛津大学,目前则在德国慕尼黑商学院(Munich Business School)担任领导统御暨组织学的教授。在德国慕尼黑商学院(Munich Business School)担任领导统御暨组织学的教授。

  看到书的封面,第一时间便以为是一本鸡汤文。便有点失望,但大致浏览了前几页后,发现并非如此。清·朱之瑜《批新序二十条》:“襄子但玩弄之以收民心耳,亦犹孔明之于南蛮,攻心为上也”。我想此书讲述的便是“攻心为上”

  书的封面是蓝色的,并且还有一个“套”着的人。正如亚力士多德从美学角度提出:“美的主要形式秩序、匀称与明确。一个美的事物,它的各部分的都是有一定的安排,而且它的体积也应有一定的大小,因为美要依靠体积与安排,美必须具有特定的感性形式,并努力客观事物中去体现它们。”封面无时无刻不在告诉我们本书的主题——“套”亦有套,攻心亦为上。

  《当谎言遇上套路》读后感(五):怎样识别一个人在说谎

  在生活中,说谎这事很普遍,为什么,有的人是为了利益,有 的人是为了感情,有的人是为了金钱,总之都有各自的理由。那么我们怎样识别一个人在说谎呢?一般来说,说谎的人容易紧张 ,面部会有恐惧的微表情,你会不自觉得眼睛睁大,嘴巴微开,嘴角下拉,这种微表情 是天生的不论你在哪种文化背景你都会有,说话的时候会有一些语言特征,如停顿,结巴,重复,提高音量等,有了这些身体反应特征我们能用直觉判断对方有没有说谎,就算我们没有证据也可以把他列为跟这件事有关系的人。

  在询问的过程中,有电视里的一句名言,你有权保持沉默,但你说的每一句话都将作为呈堂证供,我们应该怎样才能达到一个好的效果呢?第一,我们不要有指责的态度,一旦我们有了偏见,我们对他就失去了公平,我们就会被偏见蒙蔽了双眼,同时,也把事件往另一个地方引。对方更不可能 对你敞开心扉,这也是审问的一个技巧,95%的成功率是通过直接问问题的方式,一般来说,无辜者会很轻松的应对,过错者不会直接否认,而是答非所问,如我为什么这样做啊?有的还会表现的愤怒,如果对方身上背负多项指控的时候 ,我们可以拣最严重的说起,对方慢慢地就会放松警惕,更容易露出马脚,我们一定要尽可能的让对方多说话,因为他说的越多,我们掌握的信息就越多,他说的谎就可能出了漏洞,进而败露。

  我们在询问的过程中,尽可能的显得专业,虚张我们的声势,让对方的心理防线崩溃,就算你真的没有证据,你也要表现的足够自信,这里有一句话说得特别霸气,真相迟早会水落石出,你的谎言只能推迟这一过程,却无法阻止,但你拖得越久对你就越不利,我们可以利用一些方法制造假象比如,你可以在你的书桌显眼处摆放一本书,或者故意一直翻你 的资料,就算你的资料夹里就是几张白纸,你一定得表现得有能力把这件事查出来,这是给他一个机会来解释下他为什么这么做,这是在帮他自己。并且为他的过错找一个他可以接受的理由,这人都是渴望别人的认可的,而且好面子,一旦他认为你是他的知音,他就愿意把这些事都跟你分享。对于多个过错方的话,我们可以用点小技巧,把一个叫在里面谈话,另一个人站在外面等,然后送他一个冷漠微笑,等轮到他的时候,你说,谢谢你我们已经掌握了一切必要的信息,这个时候他就会迫不及待的想跟你交待了。专家说他们还有一个好办法:我们起初你只是一个帮凶,没想到你才是案件的主使者。然后他一定会否定,这个时候我们就假装站在他那边,我觉得你的 同伴对你太不够意思了,对你太不公平了.这种事情大到犯罪,小到生活中的小事,比如,你怀疑你的妻子去见了她的前男友,你会怎样开始问,1你最近有前男友的消息吗?2你最近见过他吗?3你们有约会吗?4你去过他家吗?5你昨天跟他一起有做什么?这个问题问得越发的深入,很有理,以后你们不防试下(说一句慎重啊)

  《当谎言遇上套路》读后感(六):我们可以不说谎,但我们要学会不上当

  你说过谎话么?没有?这已经是一句谎话了,没有任何一个人敢说自己这一辈子没说过谎话!不要说你说过的谎话是善意的谎言,什么怕你受到伤害啦,怕你怎么怎么的……善意的谎言甚至比纯粹的谎言更可恶,因为一句善意让你本就因谎言的郁闷连发泄都找不到渠道!如果不能及时分辨出别人说的是不是谎言,在工作中,生活中就会对我们造成各种制肘。我们都想得到别人的坦诚相待,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对你掏心掏肺,我们需要掌握一种识别别人是不是说谎,甚至是从别人的口中得到真相的方法!这本《当谎言遇上套路》给我们带来的就是一种识破别人的谎言,从别人口中得到真相的方法。

  根据资料统计,我们每天都会遇到各式各样的谎言,尤其是现在各种各样的诈骗之多,令人咂舌!在我的记忆中,我还没有找到女朋友的时候就已经当过几十次的“爸爸”,每次都是孩子各种出事,让我打钱给他;或者是中了大奖,要先缴纳税金等等。虽然这些说起来就像是一个笑话,但是真的有人相信了,而且造成了自己的损失。大了咱们不说,从维护自己的利益来看,分辨谎言是每个人不可或缺技能

  很早之前,人类发明了测谎仪,就是利用人们在说谎的时候,情绪的波动对导致神经系统活动变化,人的身体会不由自主地出现系列的反应,通过这些不寻常的反应,来判断一个人是否说了谎话!但是测谎仪也有自己的局限性,它需要一个长时间的记录过程,来记录一个人正常情况下的生理反应。而很多时候我们没有这么多的时间,尤其是遇到紧急事件的时候。何况测谎仪我们只能知道是不是说了谎话,而真相依然是不知道的。你也许会说严刑逼供,这当然是可行的,用痛苦和恐惧来令罪犯交代,但是先不说刑讯会造成的负面影响,也不说刑讯难免会屈打成招,如果我们面对的不是罪犯,而是我们的竞争对手,或者是下属,孩子时,刑讯这一套肯定是不行的!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更为有效的戳穿谎言知道真相的方法!雅克.纳斯海在书中交给我们的就是这样一种非暴力的寻找真相的方法!

  知道真相的第一步,就是平等与尊重。要想知道真相,第一件事就是要对方开口,如果对方不开口,你就是说的天花乱坠也没用,而要让一个人说话,就必须要给予对方尊重,并站在平等的角度去交流。别人我是不知道,就我自己而言,如果一个人高高在上的和我说话,我是很反感的!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冷静的对待说谎的人,先让他能和自己交流。第二部是从谎言中寻找真相!第二部是判断对方是否说谎。我们可以从一个人的微反应来确定是不是说谎,瞳孔收缩,汗毛倒竖,满头大汗等微笑的反应来确认对方是不是说了假话。第三部就是找到真相。说谎者说谎就是因为达到某些目的,心理上是有压力的,文中从说谎者的心理角度,分析了说谎者的种种心态,我们可以利用说谎者的心理压力让说谎者说出真相!拆谎如戏,全靠演技,二战时的德国审讯员库巴克就是靠着演技从盟军战俘口中获得了大量的情报!

  说谎是不对的,我们都知道,但是我们阻止不了别人说谎!那我们就学会不要上当!

  《当谎言遇上套路》读后感(七):遇“谎”而不慌——《当谎言遇上套路》书评

  在这个吃瓜群众纷纷嚷着“城市套路深,我要回农村”的时代,学会各种套路对我们来说何其重要。特别是在遍布谎言的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被谎言的粉饰所迷惑,以致我们无法洞悉真相本身、无法提前做好准备而陷入困顿之中。那如何拥有一双看穿谎言、识别真相的慧眼?如何让内心有鬼的说谎者从实招来?如何用套路让谎言不攻自破呢?

  《当谎言遇上套路》这本书给了我们通俗易懂的答案。一本浓缩FBI、CIA警界审问方法的书籍,教我们如何在各种场合中辨别真伪、立破谎言。作者雅克•纳斯海在《透视谎言》的基础上,以其专业的角度,结合《库巴克审问指南》以及名声赫赫的《里德审问法》,总结归纳出越过艰难险阻通往真相的最佳手段。无论是对于警察局的审问调查,还是日常生活中琐事的刨根问底,都具有显著的作用。

  书中从《库巴克审问指南》的理论展开叙述,同时应用相关的案例进行举例分析,加以《里德审问法》,从不同方面向我们介绍剖析谎言和审问的技巧和方法,并分别进行深刻的分析和解释。而且每一种方法都适用于在日常生活中的问讯,比如面对客户、同事或者爱人等的谎言,让我们切切实实地把握住事实的全部。 作者告诉我们,常识并不能帮助我们识破谎言,要运用正确的问题撬开“金口”,也不能带着偏见和情绪去提问。不仅要学会“以势压人”,还要学会“以柔克刚”。刑讯往往有其反面的作用,因而建立好和受审者的关系尤为重要。只有建立和善的关系,用友好消除对方的心理防线,才能让受审者给予积极反应,从而坦白更多的信息。

  书中总结道:“揭露谎言等同于正面对峙,呼吁良心和道德借口等同于制造理由、提出选择题,夸赞等同于建立关系。”人们总会选择做对自己最有利的事情,但实际行为却不一定理智,因此要让受审者明白说出真相于他最为有利。就如书中所说,“优秀的审问员就像优秀的谈判员一样,对事强硬,对人温和。”如若你换位思考下,你就会明白书中所述的方法之妙,对于寻找真相发挥的作用何等之大。

  当合上这本书的时候,我脑海里回想起雅克•纳斯海的一句话,“也许真相并不一定总是我们想要的样子,但它仍值得追寻。”就像作者在写书这条路上的坚持一样,有些人耗尽一生的时间,竭尽全力只为得到一个真相。我们这一生,犹如作者所说,“我们从幼儿园到太平间,我们毕生都在与人互动,我们想得到的只有真相。”无论是善意的谎言,还是恶意的隐瞒,为了不受困惑、不被玩弄,我们都该看看这本书。作者耗费大量心血完成这本书,囊括了至今几乎所有的优秀的审问技巧与方法,让读者学会在谎言面前从容不迫,在关键的时刻做出正确的选择。挣脱谎言的牢笼,去挖掘那个完完整整的、唯一的真相,这是我们几乎每个人都想做到的事情。也许我们大部分人都没法成为名侦探柯南,但我想只要你读了这本书,明白一点点套路,至少你能学会不上谎言的当,遇“谎”而不慌。

  《当谎言遇上套路》读后感(八):寻找真相,而不是只为刑训

  《当谎言遇上套路》帮我们识别谎言,尤其是技巧性的谎言,并介绍了一些特别的审训技巧。即便我们生活中审训和被审训的机会并不多,但是各种提问与反问,套话和反套话的机会实在太多,了解这些“别具用心”的谈话技巧,也是套路识别,防止被套的好办法。你可以不去“套路”别人,但不能不预防被“上套”。

  书中许多拆谎原则来自美国军方的《军队审问手册》以及《库巴克反间谍审问指南》(CIA使用的版本),这两本手册里,透露大量的心理和稀奇古怪的小技巧。《当谎言遇上套路》一书也只是从中撷取一二进行展开说明。提问前先调查,抢占先机,对审问者了解要比他本人对自己了解更深等等,这些说明一件事:拆谎是软实力,绝非一朝一夕。书中的“案例直击”特别过瘾,一个电话哄出内奸,三张扑克牌就套出怀疑对象的更多表现,真是陷阱无处不在---这在非常时期,可不都不能愉快地做朋友了。

  心理学家兰迪·布拉姆说,“有一个合理的假设,你向一个人施加的痛苦越多,他就越容易屈服。”《当谎言遇上套路》有一些现代刑训手段,比如臭名昭著的水刑,让人产生溺水的感觉;还有美国CIA的SERE训练。这些与过去的十大酷刑比起来,已是从肉体的折磨上升到精神和心理上的彻底打击。说来,“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最早是出自古装戏中的赃官、衙役口中的“晚招不如早招,免受皮肉之苦”,后来成为了各种看守所的标语,但“人犯”们都知道“坦白从宽,牢底坐穿,抗拒从严,回家过年”,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从严的刑训其实并不能起到多少作用。

  《当谎言遇上套路》中的技巧偏向于柔性的软技巧,而不是简单粗暴的热对抗。“來,我们聊聊收银台里钱消失的问题”这是一个很中立的,纯粹描述现象的开场白,是提问而不是质疑或者直接下断论,这也是一个吸引人注意力的开场白。

  书中“牛津教授笔记”一章的面对各种问题,“无辜者”和“过错者”细微表现上的差异总结得相当精彩,这足以帮助我们了解和解析其他各种场景下谁是过错者。比如关于目的问题,“我们今天谈话的目的是什么?”“无辜者”会明确回答,而“过错者”模棱两可。仔细观察目光、微表情、肌肉变化等等,这些在审问者面前都可能富有信息。(让人感叹,这些CIA、FBI相面术的能力超强。)

  “关系处得好,坦白少不了”。审问员雷斯和被审者阿道夫·艾希曼的关系让人讶异。雷斯的日记中批露,“艾希曼迫不及待地希望每天被我叫去审问”,而雷斯的传记作者也对他的审问方法惊叹,“惊讶于他安静和温柔得无法形容的声音”。这个案例也生动说明传统的死缠硬磨肉体打击的方法已落后,只有“创造说出真相于已有利”感觉的问话技巧才更为高效,而后者的本质就是建立关系纽带,目的就是找出真相。

  虽说全书大多是说审训技巧方面的内容,但对现实生活也有很多启发。比如,如何询问,寻找真相,而不是为了惩罚;如何收束自己,而让对方开口说出真相;如何婉转地迂回地找出真相等。最后一章附录是CIA的性格分类,分类和描述都比较精炼。

  评价一个人,要看他如何提出问题,而不是如何解答。相信书中的提问技巧对于希望改善沟通技巧的人士也非常有帮助。

  《当谎言遇上套路》读后感(九):FBI审讯专家教你拆谎

  说实话,刚看到《当谎言遇上套路》的封面的时候,我以为这本书是一本爱情实践手册。因为它的封面是一个戴着方形头照的技术男的形象,我单纯的以为这本书是教师教受男生如何攻破爱情中的套路以及女性如何识破男人的谎言。当仔细阅读书籍里面的内容之后,才发现这是一本特别专业的警察界的审问、审讯的教材。当然说教材也太过专业了,其实这本书还是适合大众阅读的各种场合都能瞬间识破他人的谎言,对我们生活、婚恋、商业、职场等各个维度都有所帮助。因为当你在跟人打交道的时候,你总是想捕获他人的真实想法细微表情肢体语言和文字的漏洞。看完这本书以后,你不仅能戳穿谎言,而且还能够循序善诱的让对方道出真相。 因为读完本书了,我也是最后才发现,其实这本书的精华就在本书的封底部分,本书的封底写了1个三分钟,识破谎言的九个问题获取真相的小教案。就是当你在跟一个人交流的时候,你可以用三分钟的时间提出这九类问题,那么你就有可能得到你想知道的真相。这9个问题就是:目的问题,就是你觉得我为什么要找你谈话,让对方感觉到你的目的;第二就是条件反射性的问题,你要问对方你最后一次做什么,什么事情是什么时候?还有一些直接性的问题,比如说这件事到底是不是你干的以及一些对比性的问题,开放式的问题或者是一些连续性的问题,比如你一直问他你昨晚做什么了,几点到家几点睡觉?睡前又做了些什么等等一连串的问题。同时你还要问他一些钓鱼式的问题,比如动机怀疑类的问题,还有一些惩罚的问题。当你把这九个问题都问完了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你想要的答案,对方已经给了你。 书是德国人写的,书中讲了很多在审讯犯人的时候的案例以及一些相关的审讯法律。在相关的案例设计中不乏有一些世纪大案或者911这种名案。但通篇看来,本书的重点还是嗯,刚才上述的那九个问题就是你在审讯的时候要设计出九种类型的审讯方案。

  正如作者所说,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你的地位越高,那么你听到的谎言就要越多。那你在撬开对方的金口前,一定要准备好这周出的问题,同时你要在气势上压倒对方,一定要以势压人,以柔克刚,攻破对方的否认,然后无论对方如何的能言巧辩,你都能岿然不动,揭穿他的谎言,有的时候可能还需要我们配合他们演戏套取对方的谎言,戳穿对方的套路。还有一种审讯方法是要为嫌疑人找理由,从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关系处得好,坦白少不了。因此看这本书的目的就很明显了。 生活中其实处处充斥着谎言,因此,从审问中提炼的拆谎技巧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会广泛应用。随着拆谎技能的逐步提高,你也会慢慢想发现很多生活真相。书中罗列了很多诸如scdel实验室、警察弗雷德、《透视谎言》《FBI审讯手册》等等比较专业的审讯图书以及讲述了它们的来源。甚至还透露了某本经典的审讯著作被泄露的小故事,因监管不严,《审讯手册》被公内部工作人员买了版权之后出售给图书馆而获得大幅度公开。

  我觉得这对大众来说是一本提供拆谎技巧的读物。同时,对于警察、审讯、法院等相关工作人员来说,这也是一本不错的提升专业技能的书籍,甚至可以去找到FBI CIA审讯的起源。毕竟作者是这方面的专家,很多德国的审讯书籍都是他负责起草的,一些国际审讯规则也是他参与制定的 。因此本书的可读性还是超强的,推荐大家阅读。

  《当谎言遇上套路》读后感(十):《拆穿谎言比说谎更容易!》

  必须要承认这是一本好书,里面的各种审问技巧简直神乎其技,对于喜欢说谎的人来说这本书简直就是灾难,感觉像是自己被扒光了放在正午12点的太阳下面,任何的谎言都无处可藏,只有乖乖的袒露真相。而我也第一次知道,拆穿谎言原来是如此的简单,简单到有时候只需要一个眼神,一句看似不着痕迹的话语,说谎者却会陷入自己给自己编造的牢笼。

  书中每个技巧都有真实的案例来支撑,每个案例都有着意想不到的转折。人其实很少有没有说过谎话的,问题在于有的谎言无关紧要,而有的谎言我们必须要拆穿,所以说谎其实是一门学问,而拆穿谎言就更是学问中的学问了。书中用平白朴实的语言深入浅出的讲解每一种可能性,探讨在某种情况下你应该怎样去询问,而说谎者又应该是怎样的反应,对于这些反应我们能判断出什么等等,简直就是一部审讯的百科全书。

  其中有一段关于开放式问题是最令我惊喜的,原来还有这种操作,例如:告诉我你知道的一切!这时候无辜者就会即兴回答,想到哪里说哪里,可能不会有什么逻辑,而过错者这个时候的回答往往是准备好的回答,即很符合逻辑,看似没有什么问题其实就是最大的问题。还有一处是当多人共犯的情况,“谁先坦白,谁就赢了”当把这个理念告诉给说谎者之后,不出多久他们就会不攻自破,这其实也让我想起一个非常经典的问题,即囚徒的困境,当有两名或两名以上的罪犯,反而是比较容易打开突破口,因为这涉及到了一个非常经典的心里问题,人是一种除了自己,其实谁都信不过的物种,时间越久,他们坦白的几率越大。

  曾经我也想过,万一哪天我犯了错,我一定死不承认,只要没有录像没有证据没人亲眼看见,怎么认定就是我?但今天我看了这本书我才明白我的想法有多天真可爱,有时候我们会给自己找上无数的借口,找上无数的理由与条件,就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更无辜一点,但殊不知这在明眼人那里根本撑不过五分钟,审问真的会把人绕晕,你会记不住自己到底有没有说过A事情,而A事情又会不会导致B事情露出马脚,C事情又改怎么去编,只要有一个地方出错,那么也就意味着谎言失败。

  我会告诉你在有空调的办公室我看的后背直冒冷汗么!

  不都说最难的事就是用一个谎言去澄清另一个谎言,永无止境,直到崩溃。这本书用超多经典的案例来该诉你,拆穿谎言其实也是有套路的,并且套路还不止一条。看完本书我脑海里只有一个念头,这本书希望别被太多人看到,否则以后说谎都不容易了,还有就是,以后能不说谎尽量不要说谎,如果真碰到高人,你会尴尬的要死。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