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明月的暑期日记》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明月的暑期日记》影评10篇

2018-04-28 20:23: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明月的暑期日记》影评10篇

  《明月的暑期日记》是一部由曾赠执导,陈晓轩 / 方嘉怡主演的一部剧情 / 短片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明月的暑期日记》影评(一):夏日的秘密

  夏日的秘密 当夏日的温度越来越高时,心里的温度并不会随着增高。正如影片色调,虽然是夏日,却用一种极冷的蓝色,犹如人的内心,使人忧郁压抑。 影片开头是一个女孩背对着镜头朝着江边呐喊,宣泄了所有情绪。这个女孩叫杜明月,初中生。学校如期开学,班长作业,却意外齐上了一本带有羽毛封皮的日记本,那的确是明月的日记,却是两本中的一本。当明月得知日记交错了的时候异常慌张,因为她真正要交的不是这本。 “你放学再过来拿吧”,老师的话使明月陷入了等待,也使影片的讲述开始。影片的时间线正是明月记日记的时间,从暑假的第一天开始。 明月的家是一个船屋,终日住在江上,仿佛那摇晃的内心,也终日漂浮,没有依靠。死因不明的爸爸,傍晚陪酒的妈妈,这一切都另明月不安。她无力去改变,因为小孩子说的话,从来都不重要。她痛恨她的妈妈和那个和爸爸的死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男人在一起,但她又买了一条因产卵没人要的红色金鱼,并叫她“美美”,说明她对妈妈又有可怜同情之感。在这个世上,她只有妈妈,所以还是想与她亲近,来到了她工作地方,她穿梭在人群里,在成年人世界里,她是那样的无助不安。 导演利用一场梦境释放明月内心的痛苦仇恨。她甚至逼真的将那个男人推下水去,而这个男人在明月眼中就是杀死爸爸的凶手,他总是穿着一件条纹短袖,从未有过正脸。因此这个人也许是住在关帝庙的小吴叔叔,也许只是杀了爸爸的明月认为的凶手。男人落入水中,烟花怦然响起。反射了明月内心的恐惧,害怕。 梦境中,明月躲进了衣柜,漂浮在了江水中央。推开门,这一组全景镜头,明月以一个成熟女人面容出现,穿着和妈妈一样性感的红裙,意味成长。以一种极具仪式感的方式,迎来了明月的初潮。从一个女孩变成了实实在在的女人。 梦醒,最怕的事还是发生了,小吴叔叔成为了她的继父。也是第一次出现了明月和小吴叔叔同框的镜头,明月蹲在光中,小吴叔叔站在了阴影里,明月终究没有接受小吴叔叔。 老师窥视明月,体现了一个初中生心里有如此多的秘密想法,令人难以置信。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能撒谎说没有看日记。老师和明月之间总是隔着一堵墙,而这堵墙,阻隔了两人的内心。 影片的结尾,明月将另一本日记交给老师,翻开后,转换为普通话内容截然不同。少了羽毛搬柔软的内心,多了不真实叙述。她想要一个温暖家庭,有妈妈的疼爱。这是她想要的假期。 两本日记,两种语言。哪本为真,我们能说她交给老师的那本是假的吗?只不过,一本是她埋藏心底的秘密,一本是她幻想拥有的真正假期。 夏日的温度逐渐升高,我希望所有的孩子,心里也都可以温暖起来。

  《明月的暑期日记》影评(二):理想现实碰撞(非原创

  这是一部25分钟的儿童题材电影,影片以小明月的暑期日记本为时间顺序,讲述了明月在对爸爸死因的怀疑中,排斥甚至痛恨妈妈寻找新欢,并在一个从孩童过渡青春少女的夜晚,以做梦的形式爆发了内心的不满实现了为爸爸的复仇。但是最终她还是逃不过现实的残酷,一个单亲孩子担心的最坏事情还是发生了,妈妈和她认定害死爸爸的人结婚了。其实故事并不新颖甚或有些老套,但是影片以一个女性视角分析了单亲孩子对父母再婚问题内心的恐惧、排斥甚至痛恨,而他们却又无能为力现象同时又反映出人性中对自我隐私保护以及因不满现实而为自己臆想出理想生活状态本能。这一点影片是通过杜明月一个假期有两个版本的日记,一本记录血迹斑斑的现实生活,一本记录着梦幻国度里构想的生活揭露出来的。

  为了使故事更有说服力地传达出导演的思想,大多数导演都将故事的影像表现的更逼真。如何将故事表现的更逼真?不少导演都首先从制作本质上出发采用手持摄影。手持摄影是新闻摄影的主要持机方法,在电视剧和电影中采用,主要是为了表现纪实风格,或者为了表现一种不安的现状,除了特殊需要一般不会轻易使用,因为它很容易使画面稳定。但是对于想表达生活真实性的导演来说,他们也许很喜欢这种画面轻微动荡、不稳定的效果

  影片《明月的暑期日记》中导演开头第一个奠定全片压抑的情感低调的镜头是采用的固定镜头表现的,在接下来的教室收日记本以及杜明月找老师要回日记本的故事讲述上导演也是采用固定机位、画面稳定的镜头来表现的。七月三号早晨明月背起书包去领通知然后正式开始暑期生活,镜头自然的转换成了手持摄影,似乎正暗示了为什么明月不想放暑假,晃动的镜头是动荡生活的开始,一切都充满了不确定性。一直到影片结尾,她蹲在水边晃动的镜头似乎暗含着她的未来遥不可测。

  她想要的生活是妈妈做好了她爱吃的饭,鼓励她拿什么奖都不重要,只要她快乐的成长就行。现实生活中是当她要出门的时候,一身性感血色红裙,过完夜生活的妈妈,衣衫不整的躺在小船飘飘荡荡的归来,几个近景镜头表现出此时明月紧张、痛苦又无可奈何的情绪。

  对于一部小制作来说,美美带明月逛夜市和夜生活场所这两处镜头的拍摄无疑会有些难度。但是夜市上快速切换着遭乱的场面里美美让明月吃这吃那和明月不快乐的近景镜头,很好地表现出明月内心对妈妈复杂矛盾感情纠葛。明月痛恨妈妈和那个与爸爸的死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男人一起,但她又买了一条因产卵没人要的红色金鱼,并叫它美美,说明她对妈妈又存有可怜、同情的心理。噪杂的世界里,跟她在一起的只有妈妈一个人,她还是选择为自己找借口消除了对美美的一些怨恨,出现了全片唯几秒钟的快乐。在夜生活的场景里,导演采用跟镜头以及明月的主观快摇镜头表现出小孩子在成人世界里的无助,甚至她穿梭在人群里,都显得那么无足轻重

  影片似乎没用多台机位拍摄,也许是条件限制,本片导演在有限的条件里将场面调度处理的很好。明月的家被设置在了水中央,这无疑给许多镜头增添了画面感。家里发生的戏占了很大的比重,滴水的清晨透过窗棂,外面水中送水货的船缓缓的从景深处向前移动,然后明月从镜头前探入身体,不但产生了一个特别层次感的纵深镜头,还很好的展现出这就是她们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事。再就是对于需要正反打的人物对话来说,单机位拍摄很容易使画面单调。在美美梳妆准备出门前与明月的一段对话场景中,导演借用了一面镜子以及美美化妆的特写动作转换镜头,很好的避免了机位不足、画面单调的弊端。另一处借用镜子的镜头就是那个男人出场的时候,镜头对准镜子,镜子里不仅折射出涂抹口红的明月,最主要的是折射出镜头后面的窗外那个男人的出现,加上镜头瞬间两次焦距的虚实变换,让角色完美的出场了。

  关于表现儿童题材的电影优秀的有很多,像《天堂颜色》、《何处是我朋友的家》、《小鞋子》等,无论是在电影还是现实中孩子这个特殊群体,他们通常在现实的家庭生活中没有发言权,没有选择权,太多的事情都是被动的,但是在他们的内心世界里,他们有自己的期望和想法。影片《明月的暑期日记》中大都是杜明月的内心独白,真实的台词没有几句,几乎接近失语。用她内心的独白说:“小孩子的话,从来都不重要”, 这句话戳中了孩子的世界与大人的世界之间的隔膜。许多时候孩子对大人们的那些牵扯着他们的世界是否和平快乐的事情也有着自己的看法,但是曾几何时大人们关心一个孩子心声。同样孩子也无能为力,《明月的暑期日记》里明月也没有离开家庭的能力,没有阻碍妈妈的能力,更没有抓出杀死爸爸凶手的能力。梦境也越来越多地成为处理人物心理问题的法宝,《盗梦空间》利用梦境盗取商业机密,《催眠大师》利用梦境进行心理治疗,而《明月的暑期日记》利用梦境来释放明月内心的痛苦、仇恨,实现思想上行动的实施。影片中梦境开始的部分没有虚幻特效的修饰,她像现实一样逼真的杀死了那个男人;梦境的后半部分采用了似真似幻的艺术表达,镜头从明月穿着白色单纯衣服转换到穿着美美那件性感的红色裙子,一条意象的红色金鱼从明月的裙底游向水中,导演实现了一个女孩走向青春期的转换。

  影片最后,是明月脸上充满痛苦表情的特写镜头,画外音是明月交给老师看的第二本日记的内容,这时声画搭配产生的效果仿佛是一点点撕开了一个孩子掩盖着的那颗痛苦的心。她描述的是她想要的家庭,一个有妈妈疼爱、温暖、正常的家庭,是一个她想要的生活,她想要的假期而已。我们能说她交给老师看的这本日记不是真的吗?只不过一本是她埋藏内心的真实生活,一本是她幻想拥有的幸福生活。

  《明月的暑期日记》影评(三):少女心事孤独成长

  剧情短片《明月的暑期日记》叙述的是丧父的12岁少女明月,在暑假里由于怀疑和嫉妒,将妈妈的情人推入水中疑似死亡后,迎来了人生的初潮。但是这一切,在她云淡风轻的应试化暑假日记作业,灿烂童年式的描述中结束了。细节处理的深入人心。不矫情文艺片,略晦涩深刻,表达的是一个少女成长的孤独和羞耻,同时也刻画出了人在面对体制时的自我分裂和粉饰太平

  导演兼编剧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2011级硕士的湖南人曾赠。《明月的暑假日记》是曾赠从娱记转行电影的处女作,拍摄于湖南益阳,电影全程标准的益阳话。据说片子改编自身边真实的故事。

  影片里取景的那段资江渡口实为三国时期关云长将军单刀赴会历史遗址,古素谓之资江十景之“碧津晓渡”。很欣赏曾赠导演依托资江渡口实景和河畔民居小巷讲故事的才能,更惊叹于曾导将益阳人民一贯认为的土到“上荧幕听着会起鸡皮疙瘩”的益阳方言成功色处理成台词化的功力

  短片以暑假作业日记带出了成人世界与青春季节的双重文本,有个性也有共性。少女心事、孤独成长,表现手法浑然一体潮湿静谧的江边空间营造得相当成功,内心世界的噩梦段落亦很出彩。短片以暑假作业日记带出了成人世界与青春季节的双重文本,有个性也有共性。

  《明月的暑期日记》影评(四):同样是留守儿童,怎么有的人总是在“抹黑”?

  这两年各种留守儿童的所谓微电影、电影都冒了出来,不管有没有诚意,能不能成型,都打着公益的旗号,这算不算给伟大的党抹黑?顺便也给中国电影抹黑了?然后呢?然后也没有然后了。

  在短片质量已经沦落到几乎只剩学生毕业作品情况下,同样是留守儿童,怎么别人就能拍出如此有诚意的作品?

  什么tmd是创作

  这tm就是创作

  小演员表演太棒了,让我想起了《细路祥》里面的那个跟着父母偷渡到香港的小女孩,他和细路祥在维港大叫“香港是我们的”的时候,她口中的“我们”是谁?她的家又在哪里?

  飘在船上,摇摇晃晃的家,对于一个小女孩来说,或许只是日记本中那个想象世界的栖息之地。什么是成长?知道却不说出来,或者知道却装作知道,这算不算成长?现实虽然残酷,但每个人总得去一层层揭开,或者不愿揭开的,总是用一个个谎言来麻痹自己。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