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女子图鉴》:什么样的女人会离幸福越来越远?
青音姐的知心话:
昨天在北京市社工委为北京市各区县的心理社工们讲课,其中讲到婚姻和女性,我提出:在婚姻里对女人心态的最大杀手是“托付感”,就是那种“你娶了我,我的一辈子就要你来负责”的心理,这种心理既是不为自己生命负责的蛮横不讲理的“巨婴症”,又是一种把男人当成归宿和人生终点站的愚昧无知。
但遗憾的是,现在我们的国产剧里的大多数的女性形象,无论穿搭得多么职场精英女王范儿,在骨子里这些角色满满都是对男性世界的讨好和托付。幸不幸福?那是男人给的。成不成功?那得男人帮着。比如,今天文章里提到的这部价值观糟糕的都市剧。拜托了编剧大大,吃相难看的女人,会越长越丑的,这个道理,我们懂!
我在《重新养育自己的40堂必修课》中也讲提到了有人对于婚姻的看法:他离开我=我不够好=自己被否定。其实都是因为没有学会建立高自尊,点击查看详情,这门学完退费的心理课会更好的帮你完善自己。
以下,for you。
最近《北京女子图鉴》大热,电视剧讲述的是从四川小县城到北京奋斗的女生陈可,在职场、爱情、生活中一步步进阶的故事。
剧中出现的其他女性:没有大学文凭住地下室的王佳佳、职场中没有能力但靠把领口开到肚脐上位的姚梅、事业成功拥有四套房的职场女强人顾映真,像是陈可每一个阶段的参照物,她们做出了和陈可不一样的选择,也因此,拥有完全不同的人生。
每一个来到北京的女孩儿都怀揣着不同的梦想,有人说北京是“即便你蹲在地上哭也不会有人来过问”的城市,一点儿人情味都没有。但也正是这个地方,给了你无限的可能性和未来。
年轻的女孩儿们不甘于一眼望到头的生活,眼里充满了野心和焦灼的欲望,被这个城市改造,寻找着一个叫做幸福的通关奖励。
只可惜,在这部原本应该励志的电视剧里,所有女性的通关奖励,都是男人。
捞女王佳佳
王佳佳是陈可的高中同学,在北京租了间地下室,地下室里唯一信号好的地方就是靠窗的角落。没有大学文凭,也没有亲戚朋友,有的,不过是一双好手腕。
一次,王佳佳和陈可逛街,陈可试了一条白色连衣裙,特别满意,但是一问价格,要1000多块就放弃了。王佳佳这时候打电话给一个叫吴总的人,似无意提到自己在这附近逛街,王总立马赶来,替她把裙子买了。而这只是王佳佳和吴总第二次见面。
王佳佳热衷于参加各种饭局和聚会,结识一个个成功的中年油腻男人,嘴里谈着的都是几亿几千万的大生意。但饭局上的年轻姑娘才是饭局的主菜,这位妹妹出过书,那位妹妹会跳舞,她们殷勤地和老总们交换联系方式,一桌子活色生香好不热闹。
得到的是什么呢?傍上一个成功的有妇之夫,有一张可以去奢侈店中买买买的副卡?一份高薪清闲的工作?再不济,撒个娇也能拿个包。
也许正如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写的那句:她那时候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馈赠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小三姚梅
职场中,干得好不如睡得好?
陈可有一次和部门领导出差,快到凌晨12点的时候,领导让她来自己房间,陈可知道如果去会发生什么,所以避开了。
姚梅是陈可的同事,本性不坏,但能力不足,于是她做出了和陈可相反的选择。哪怕知道领导早已结婚生子,还是献出了身体,晋升了经理。
但没多久,领导的妻子就找到了公司,骂她“狐狸精”并一把将她推在地上。
法国女权先锋波伏娃曾说过,男人的极大幸运在于,他,不论在成年还是在小时候,必须踏上一条极为艰苦的道路,不过这是一条最可靠的道路;女人的不幸则在于被几乎不可抗拒的诱惑包围着;她不被要求奋发向上,只被鼓励滑下去到达极乐。当她发觉自己被海市蜃楼愚弄时,已经为时太晚,她的力量在失败的冒险中已被耗尽。
姚梅最大的错误,不仅是和有妇之夫的上司发生关系,更是她把自己对未来、幸福的筹码都压在了男人身上。
女强人顾映真
婚姻是女人第二次重生……吗?
40多岁的顾映真,无疑是很多小女生的梦想,互联网公司的老总,在北京拥有4套房,衣橱里都是名牌包包,保养得当。
但出乎意料的是,这个所谓的“女强人”随着剧情发展,说出自己的四套房子不是奋斗而来的,而是两次离婚分割的财产。而她对女主角的忠告是,和什么人结婚很重要,婚姻是女人第二次重生。
看到这里,我觉得《北京女子图鉴》完全变味了。似乎所有看起来过得不错的女人,都是靠着男人过上了别人向往的生活?
我能理解的是,如果要成为一个职业女强人,会牺牲很多,譬如陪孩子和爱人的时间。但我不能接受的是,这部电视剧把一个女人的成功建立在对男人的投机上。如果连顾映真这种职业女性都无法靠自己过上想要的生活,那么我们奋斗的意义是什么呢?
女主角陈可
每个刚刚来到北京的女生,都被生活狠狠地上过一课,带着不为人知的狼狈,度过一个被冬天烫伤的适应期。
陈可是一个矛盾的女人,虽然她总是标榜着独立女性那一套“自己的包包自己买”,但骨子里,她也拥有女生的虚荣,把LV包包设置成为桌面。
陈可认识了“完美男友”——于扬,出身好,也很努力,他会送她名牌包包,最新款的限量手表,这一切都让陈可沉浸其中。
青音姐在《重新养育自己的40堂必修课》中也提到“虚荣心就是自尊过强”的表现,深度剖析自尊到底是什么,并给你6个培养高自尊的方法,点击查看,一起进入学完退费的心理课吧!
在虚荣与恋爱中迷了眼的陈可,把重心渐渐从工作转移到了于扬身上,喝得醉醺醺第二天上班满身酒气,为了约会甩脸色给客户看。
但于扬却只是玩玩而已,他不让陈可公布两人的关系,更不用说借钱给她买房,然后直接和一个家世很好的女人结婚。
心理学中的相互依赖理论认为,我们都在寻求以最小代价获取能提供最大奖赏价值的人际交往,我们会与那些能够提供给我们足够利益的伴侣维持亲密关系。
电视剧里顾映真劝慰陈可说的话说出了相互依恋理论的本质,每个人都希望付出得少一点,获得的多一点,你想过得轻松一点,请允许他也这么想。
就比如陈可和于扬的关系里,陈可在经济条件上获益更多,所以她的满意度更高、也更渴望将关系公开化。但于扬也很清楚自己在客观条件上的优越性,他也不希望在感情中成为那个承担更多的人,所以另娶白富美。
姚梅与上司的不伦恋也一样,双方都是在索取自己想要的,女方要爱要钱要地位,男方要性。女方在关系中明显属于“利益提供”的劣势,所以输的一塌糊涂。
也许听上去过于现实,但这就是亲密关系的“丛林法则”:双方需要不断从对方身上获得物质或精神上持续的、对等的供给,否则关系就会逐渐崩塌。所以,只有势均力敌的伴侣,才能一路并肩而行。
分手的时候陈可才明白,你付出多少努力,就获得多少奖励。男人来来去去,工作却一直在这里。
幸福的终点在哪里?
那些在大城市奋斗,梦想成为“独立女性”的女生,究竟该选择什么样的路走?这里,青音约给你以下建议。
男人会离开,工作才最忠诚
我身边有不少过得很“惨”的北漂朋友,一个每天要开14个小时的编剧会,住得离公司太远,索性一周回家一次,从老板家睡到同事家,就连编剧家也不放过,睡遍大半个北京城。还有一个,天天加班到凌晨,周末不是加班就是接私活,男朋友一个月见一次,人生除了工作赚钱没有别的乐趣。
自我效能感,指的是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它是一种对自己能力的预期。当一个人在工作中投入时间和精力之后,工作的结果会给予他正向的反馈,而这种反馈会加深一个人的自我效能感,一旦自我效能感提升了,人们在面对工作时便会采取更加积极的态度,从而导致一种自我实现预言,形成工作的良性循环。
哦,忘了说了,那个一天开14个小时编剧会的朋友,明年会有一部作品在院线上映,你会在片尾看到她的名字。而那个一个月见男朋友一次的女孩,薪资已经涨停,手下管着两个和她一样大的同龄人。
她们不管在工作还是生活中,都充满了自我效能感,再也没有刚毕业时的怯懦和自卑。这也是为什么有的人在北京越过越好,而有的人在北京除了年龄增长其他一无所长的原因。
想要高质量的伴侣,请先给自己镀金
公平理论认为,人们只有在相称公正的前提下,才对亲密关系最为满意,这意味着在亲密关系中,每个伴侣的获益与他的贡献是成正比的。因此在一段健康的亲密关系中,势均力敌比年轻美貌更重要。
谁都想要一个高质量的伴侣,关键是,你凭什么能够吸引对方?想要身边站着的是高富帅,请先给自己镀金。
把时间和钱投资在自己身上
不知道在哪里看过一句话“年轻的时候什么都不会还能被看作是可爱,等你年纪大了,什么都不会才知道什么是灾难。”
美丽是固定资产,它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发生折损,而你投在工作上的时间和精力更像是增值业务,这个增值远远大于购买理财产品的增值。很喜欢豆瓣畅销书作者孙圈圈的一句话“年轻的时候,人的增值远远大于财富的增值。”
她工作了三年,没有存过一分钱,从不理财,她的钱花在两个地方,一个是学习提升,一个是与朋友交往,值不值?当然值。她自己算过一笔账,从毕业之后到创业之前的九年时间里,她的收入年复合增长率将近40%。
对美貌的投资不如放在对自身潜力、工作能力的投资上。
那些北上广和所有城市漂着的女生,一手拿稳工作,一手捂好腰包,才是1000块1瓶的护肤品都替代不了的安全感和底气。
今日话题
你最想投资自己哪个方面?
健康、技能、颜值?
喜欢这篇文章,欢迎转发分享哟
这里,向你推荐青音姐全新的情感教育课程《重新养育自己的40堂必修课》,让你在家,也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今天课程更新:《重新养育自己从读懂和尊重需求开始》。
这套课程最大的特色是——它是一套免费学习的课程,你全部学完,考试合格我们就全部退费!
这套课程将从“自恋”、“自卑”、“自尊”、“自爱”、“自信”五个大的模块入手,带你分析和梳理原生家庭对你的影响,让你活出真我,懂得爱人悦己。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立即开始养育自己!
✎
⊱作者简介⊰
Juno
兵荒马乱的90后,写作成为一股站在人生十字路口不再徘徊迷茫的底气。公众号:孤岛(gu_dao2015)
本文编辑:阿喵;总编:申思
青音约活出本真,爱人悦己。往期精彩:
小时候被爱,是一个人一辈子的铠甲
▼点击查看详情看见这句话的人都点了赞,是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