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营盘镇警事》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营盘镇警事》观后感10篇

2022-04-06 03:04:1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营盘镇警事》观后感10篇

  《营盘镇警事》是一部由马进执导,张嘉译 / 丁海峰 / 王海燕主演的一部剧情 / 传记 / 犯罪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营盘镇警事》观后感(一):把自己当成百姓的警察才是好警察

  很少看关于民警的电视剧,这应该是第一部。因为主演是张嘉译(还有他生活中的妻子张海燕),所以才看的,看完之后的感觉是感动,无以复加。

  我很理解这部电视剧为何这么火,因为渴望,因为现实生活中我们几乎不可能遇到一个能真心实意为自己服务的警察,刑警我没接触过,没有资格评论,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纳税人在用自己的钱养着一大批把自己当仇人看待的民警,他们提供的不是服务,而是一种精神的摧残,加剧着警民关系的恶化。当你看完这部剧,再去派出所办手续,我想心中会是更大的落差吧,毕竟不是每个警察心中都装着百姓。

  剧中的很多细节让我感动,一个简单的例子 :何雨桐上班迟到一个小时,来办户籍证明的人聚集了很多,当何雨桐来到派出所后,范所发了很大的火并要求何雨桐做全所检查,何雨桐满怀委屈的开始为大家办理手续时,高宇成也为何雨桐不平,询问缘由,范所领着他来到办理户籍证明的地方, 询问了好几个来开证明的人,有的人天不亮就往这里赶,媳妇还在家坐月子,有的人是普通工人,一月几百块的工资,这么一耽搁本来就不多的工资肯定会因此减少,我想大多数人看到这一幕都会有种说不出的感动,因为感同身受,心里装着百姓,才懂得一个小时对于一个警察的意义非凡。

  对于一个职业无所谓干的好坏,关键只在两个字:热爱,干警察这一行,就是为百姓服务,心中就得装着百姓,不用时时刻刻,至少八小时以内,如果工作的时候不能全心全意的为百姓服务,还能指望脱了这身警服再来除暴安良不成。

  《营盘镇警事》观后感(二):真正的民警

  看完之后,忍不住热泪盈眶,电视剧拍得很好,演员对角色的演绎也非常到位。

  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范党育那句“我脱下警服是老百姓,穿上警服还是老百姓”,他诠释了一名优秀的人民警察应有的责任与担当,心系老百姓,融入老百姓,为了警察的事业废寝忘食,不辞辛苦。他两袖清风,一身正气更令人钦佩。

  他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一名优秀的人民警察不仅仅是做到打击犯罪,更要寻找问题的根源,从根本上解决矛盾,而不是一味采取强制措施,警察警察,警在前,察在后。范党育为我上了一堂生动的课,我将终身受益。

最后,向我敬佩的同行们致敬,我将以你们为榜样,无愧于心,无愧于理想,无愧于头顶的警徽,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营盘镇警事》观后感(三):明天你真的休息了...

  前言:

  总觉得电影就是浓缩版的电视剧,如果一部电影要是能被拍成一部电视剧,无非有两个原因:要么是其中的细节被无限地放大了,要么就是与此有关的主人公有无数的值得表现出来的情节,单一从电影的角度上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逻辑链条来呈现。看《营盘镇警事》,让我更加深刻地思考着如何去做一名合格的执法者,鉴于此,如此的电视剧也可认为是无数由法律所浓缩的电影而组成;如此的观后感,亦该符合老师的要求。

  关键词:警察 百姓 感动

  与《营》剧的由来

  小小百度了一下有关《营》剧的创作背景,它是由一个真实派出所的纪实材料改编而成,讲述的不是警匪冲突,而是“我是谁”的古老话题。真实的故事发生在河北省枣强县公安局大营分局,难免让我想起《警察科学总论》里面焦老师讲过的河北省派出所的改革,真实的派出所所长也叫范党育,从警26年,长期工作在农村派出所,他视群众为亲人,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1995年被公安部授予“全国优秀人民警察”荣誉称号,2000、2001连续两年被河北省公安厅授予“全省争创人民满意活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01年被衡水市政府荣记个人二等功一次。他曾获“衡水市优秀人民警察”、“衡水地区十佳职业道德标兵”等荣誉称号,五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多次荣立个人三等功。2008年5月11日,范党育在北京奥运会安全保卫工作期间,因突发心脏病牺牲在工作岗位上,英年44岁。2008年6月,河北省公安厅为他追记个人一等功。

  你为什么当不上局长?

  你骑着自行车走村串巷,调解处理各种纠纷、生活琐事。你在百姓面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在有些人尤其是上级眼里,一个人像党育这样一个极受群众欢迎的警察,肯定有这样或那样不足,于是堂而皇之让他当不上分局长。对党育来说,遭遇坏人陷害和民意投票获第一,前者突出在坏人眼里难当好人,后者说明在好人堆里难成大器。”新浪微博里@段郎说事的一段话,很在理,很能说明事儿。

  你说胜券在握的你为什么就当不上局长?只是因为你把百姓的婚宴放在心上而把下来考察的领导冷在一边?只是因为你不懂得溜须拍马,虽然你的顶头上司周局是个像你一样的人不懂得活动,不屑于官场上的那套潜规则?在权力面前,民意又算得了什么?

  我情愿不要合并分局,你还是那个派出所的所长,一块“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的勋章就可以让你满足地在那一亩八分地上鞠躬尽瘁,满足至死,基层的那些事情是你心头的事情,总比挂着政委的职做着局长的事要强,总不会受那么多的苦闷与委屈,总不要看着别人的眼色面对着百姓的严打酷刑政策却无能为力。甘愿这样被别人利用,不愿调到县局,宁愿留在基层,不愿袖手旁观,宁愿心力憔悴,不知道是导演的可以安排,还是你本来就这样心甘情愿地如此做牛做马!

  可是,最后的结果呢?一个将近不惑之年的汉子,默默地把那辆老式吉普开到了一片野地,你静静地思索着,你想到平时被你忽略过多少次的家,而家,老父,老母,还有妻子,在这个时候却成为你最后可以依靠的地方。

  你的朴素,你的潇洒,你的敬业,你的忠诚,是导演在导给现实看吧,演给那些各色各类的与之相悖的人看吧,现实的面前,任何与利益有关的交易,不管有多少层防线,都不堪一击,尽管,那也是一种现实!

  身正不怕影子歪

  不是之有个节目叫做采访“你幸福吗?”吗——有你这样的所长是幸福的,有你这样的领导是幸福的,有你这样的发小是幸福的,有你这样的儿子,有你这样的哥哥,有你这样的丈夫,有你这样的父亲是不幸福也是幸福的……

  可是你太正了,以至于有一点点的莫须有的瑕疵都会被无限地放大。那封你侄子写的匿名信,梁守信案时黑头给你的100块钱,领导和同事的信任抵不过组织上的程序,当你一个人静静地趴在隔离审查室桌子上的时候,孤黄的灯光,白纸和笔,没有时间限制的沉默和思索,你不怕,是因为你知道身正不怕影子歪,你拿你的沉默无言地对抗着这莫须有的诬陷,你,还是你,范大了。

  我没有资格去诉说比较之现实社会里的那些人,我不知道等自己到了工作岗位后又会是个什么样子,只是想说,大了,你太冤了!

  好人是否真的命短?

  以前,一直深信着这样的一句话,“存在即是合理的”,存在像范所那样的人是合理的,可是合理的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一直存在?为什么要让他离开,是要让他作为令别人反省反思的牺牲品?可是,那些所谓的负能量依然逍遥自在,存在的好好的啊?

  科班出身的赵局也许看不起那些和老百姓有关的事情,在他的眼里,作为警察就是要以打击犯罪为主,可是,就是在那些婆婆妈妈的事情里,你用你的一辈子诠释了什么才是人们心目中的好警察!

  “穿上这身警服,你是老百姓,脱了这身警服,你还是老百姓人”。这一辈子又能在这个社会上留下些什么呢?范所说过,“留情留义不留仇”,并不是人人都想着要去做一个好人,可是至少应该知道如何去做人吧,而且是做好,你是大了,你为群众排忧解难,你不为己利,可你又得到了些什么?人走了,留给老婆和孩子一个冰冷的坟冢,光鲜和荣誉是他们的,他们继续着你打拼闯荡营造下来的生活,映衬着你离去的悲凉,敢问,多少年后,又有多少人会记得那个曾经的范所?这是命吗?好人命短又可以作为一个命题吗?

  在骨子里面你是不是不服气的,所以,在新大楼建成的那天,你选择了离开。

  关于看完《营》后自己对于生活的理解:也许生活不必如此地轰轰烈烈,平淡的执着未尝不可,“因为执着的本身也是对希望的不懈追求!”。

  最后,我想说一句的是,我,是陷在这一部电视剧里面了。

  《营盘镇警事》观后感(四):活学活用写一个:从《营》剧破除法治神话

  (春节一个多月电视看的比较多,满眼都是脑残抗战剧、谍战剧,打着红色和主旋律旗号、题材无比的政治正确,但却都极度脑残弱智,没有吸引人的片子。直到看到了营盘镇警事。这才是真的主旋律和正能量。可惜这么好的片子CCTV居然过了凌晨才放!)

  感慨完了,说片子。剧中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人命很少,大部分都是家长理短、小偷小摸,婆婆妈妈的日常生活,但每个细节却都那么揪心、又那么感人。这就是来自生活的力量。

  下面说正题,整个片子看下来,想必除了见主旋律就喷的愤青,99%的观众以及现实中的老百姓都会喜欢范党育甚过赵光明,现实中也是,范党育很好地解决了很多难题,赵光明却差点激化了很多矛盾,这不是因为导演为了捧范而黑赵,赵和范是同样尽职负责的好警察,只是他们代表了两种不同的理念:赵秉承的是普遍主义的法治观,范则在公正尽职的前提下带有了特殊主义的传统人治观念。受“现代的”和西方理念影响,人们常把特殊主义的人治理解为负面和落后的东西,但在营盘镇警事这个真人真事改变的故事里,我们却可以发现人治的另一面,加入人治理念后比单纯的法治效果更好,更受人欢迎。

  “警察”是和“法律是无情的”这句话联系在一起的,讲的就是一视同仁和感情无涉。赵光明的执法手法是普遍主义的,因而也是冰冷的,他不会像范党育那样,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方式:有的是谈心,或侧重理,或侧重情,有的则是软硬兼施(比如对待那个不懂事的熊孩子就是关起来吓唬),赵光明基本都是来硬的,“你老实点”,简单明快,不论大小性质,基本就是抓了,铁面无私,相比之下却少了灵活性和人情味。而范党育即使执行强拆、抓人,也会更加灵活,对方也会放下负面抵触情绪,积极配合,避免了冲突。

  与之有关的另一个不同是对于警察到底是做什么的理解。赵光明只认案发率/数,破案率/数,只要这些数字合格,就代表了社会清明,尽职尽责,别的不用管,即警察负责“察”。这种警察,官僚一点的话就是只要不出大事就行,消极被动执法,小案懒得理,积极负责点的就像赵光明那样,主动打击犯罪,露头就打。但由于他们认为案发率低破案率高就可以了,他们的手段都是简单明快,如此符合现代法治理念,却缺少了温情。范党育则认为警先于察,重于察。因而,调解家族矛盾、调教失足少年等许多婆婆妈妈、琐碎难办而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他都去管,而这正是赵光明一开始所不屑和鄙视的,赵认为这不是警察的职责。然而,同样的低案发率下,百姓可能是幸福的,也可能反之。作为一个科层机构的警察系统是难以普遍地做到去关心这些事的,因而多数警察都是赵光明那样的,完成分内的就行了。物以稀为美,所以范党育成了楷模。

  以上方法和态度的不同,究其原因,是因为范党育是在营盘镇这个重人情的熟人社会中成长起来的,全镇的百姓间多多少少都是有点沾亲带故的。成长于这个环境的范党育面对的不是抽象的社会,而是具体的营盘镇,每个人都跟他有不同的关系,有不同的情感,比如跟两家皮革商就关系密切。长期浸润于此,他没办法完全以公的面孔出现。他也从中知道了与老百姓相处时要讲面子、讲清理、讲和谐的道理。他没有把自己完全置于“公”的领域,而是始终说“穿上警服你还是老百姓”,这是一种亦公亦私、将私的情感和关系带入工作中去的方法,这与赵光明普遍主义的态度截然不同,也是后者所反对的。范党育不仅关心有没有案发这一结果,还关心其中具体当事人的尊严和处境。这样的警察当然更有人情味,更通人情,肯定也更为百姓认可。

  这两种理念的冲突是明显的,在赵光明代表的现代法治观看来,范党育办案的方式都是不对的,将私的因素代入工作尤其不对,不合警察讲纪律的特征。所以他一来就搞整风,严杀喝酒风,针对的就是经常通过喝酒与百姓联络感情解决问题的范党育。这样的规定和整风是有道理的,就是对于特殊主义人治的不信任,因为这确实是不靠谱的,它完全依赖范党育个人的信念和道德品质,所以,上段说的关于范党育出生于当地、与当地人有关系,并不是其伟大的关键,处于关系网且深谙其中运作规律的人成千上万,按照特殊主义人治观念行事的人也成千上万,因此栽在这里面、营私舞弊、贪污受贿的也成千上万。他们和范党育同处一个社会,有同样的运作逻辑和方式,结果的不同就在于个人的道德品质和理想信念。

  法治观念对人治的不信任,背后是对人的不信任,性恶论,人不靠谱所以必须以法规约束之,后者是性善论,人皆有善根,可以通过教化向善,人皆可尧舜。前者现在被国人信奉为真理,认为只要法规严密了,问题就都解决了。他们忽略了中国社会并不完全按正式规则运行,重关系重人情则事情好解决,不讲情理只讲法则往往结果会很难看。打砸的城管人神共愤,可小贩违法了规定,恶法亦法,他们不带感情地完成了任务,不可谓不尽职。可是一直呼吁法治抨击国人崇尚人治讲关系的国人们,却十分反感城管们不讲道理,希望他们代入同情心执法,这也说明大家总还是中国人。

  严格地法治下,执行者只有完成任务一个考虑,不会去考虑背后的目的,理性化的牢笼另一种说法。它有2个恶果,一是规定的本来目的会被遗忘,比如警察会忘记为人民服务,只记得完成破案指标,这必然导致普遍主义得看问题方式,执行对象抽象化,往往会为了任务目标导致不择手段,冤假错案刑讯逼供就出来了,打砸才是城管最快的完成任务的方式。二是因为对人的不信任,规定会越定越细,从不能喝酒、规定几菜几汤到不准吃年夜饭,好的作用被抹杀,而真的坏的影响完全会以新的形式继续出现,道德败坏的人不会因为几个规定放弃一些东西,总会想出新招对付过去,可谓防君子难防小人,漏洞总是有的。四菜一汤的盘子可以变大,而范党育这样的好人就会被束缚手脚。有因噎废食之弊。

  写这么多只是想破除法治的神话,人治确有不足,但不等于营私舞弊和走后门这样的负面东西,迷信法治的弊病也显而易见。人治可以是在公正严格地执行规定的情况下,执行者还记得自己这份职业的目的是什么,能对执行对象保持尊重与敬意,并且还能保有自己作为一个人的自主性,灵活地执行规则,讲情理往往是相互的。现在的中国,仍旧是一个依旧讲情理重关系和人情的社会,但大家却忽略这个现实,迷信性恶论和法治,以为严密的立法就能消灭这些,结果只是消灭了对教化和道德自律的信念,磨灭了对人的信心,讲情理重关系的风气仍然活着,且更多被体现负面。

  人治需要法治的节制,但法治也太需要“人治”的温润了,范党育的存在使得我们更需要我们重新反思这一现实,他这么好这么受欢迎,他这么认真负责温情灵活,是严密的规章制度管出来的,还是理想信念教育和地方风气塑造出来的?

  《营盘镇警事》观后感(五):桑树乡警事——两件

  无意中看到央视的一个新闻节目介绍《营盘镇警事》,网上查了一查是一部献礼片,就觉得没有什么好看的,无非就是宣扬所谓的主旋律,忽悠忽悠咱们这些平头老百姓的,也就没有怎么关注,周末无聊找出来看看,看之前心里想看看你们是怎么忽悠我们的。

  看着看着不知不觉就入戏了,一个是因为张嘉译,这个演员真的了不得,很有大叔范,给人一种很亲切的感觉,再一个是这部戏里面的事情讲的都是一些经常发现在生活中很细小很平凡的事情,都是些邻里之间的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就是这些平凡的鸡毛蒜皮的小事,感动了我,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的两件事情。

  一件事是关于盗窃的,当年有一户人家,是开百货店的,店里的食用油被盗了,损失大概在五六百,打电话报警了,警察出人意外的很快赶到了现场,让人感动,可是警察赶到现场后,发生的事情就叫人气愤不已,警察之所以来的这么快,是把报警人说的油被偷了,听成了牛被偷了,那个时候耕牛被盗是非常大的案子,而几百块钱的油被盗只是小案子,所以当那些赶到的现场的警察发现不是耕牛被偷,而是食用油被盗后,居然教训起报警的人来,说他普通话不标准,牛油不分,耽搁他们办大事,这个案子就没下文了。

  还有一件是关于打麻将的,乡下娱乐生活真的少,唯一的娱乐活动就是搓麻将,可是那个时候,抓麻将似乎就是警察的全部工作,那家人家办个什么喜事,丧失,客人来了都要搓麻将的,怎么办,只有提前给那些警察送点钱打点一下,才不至于狼狈被抓被罚款,平时搓麻将就只有半夜把窗户用被子蒙上偷偷的搓,就是这样搓麻将大家都神经紧张,因为被抓到了,口袋里钱全部上缴以外还要罚款。可是我们那里派出所的警察还是让我感动了,那些警察经常半夜出动贴着墙边听搓麻将的声音,带着梯子翻墙抓麻将,了不得呀!

  《营盘镇警事》观后感(六):真正的民警

  看完之后,忍不住热泪盈眶,电视剧拍得很好,演员对角色的演绎也非常到位。

  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范党育那句“我脱下警服是老百姓,穿上警服还是老百姓”,他诠释了一名优秀的人民警察应有的责任与担当,心系老百姓,融入老百姓,为了警察的事业废寝忘食,不辞辛苦。他两袖清风,一身正气更令人钦佩。

  他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一名优秀的人民警察不仅仅是做到打击犯罪,更要寻找问题的根源,从根本上解决矛盾,而不是一味采取强制措施,警察警察,警在前,察在后。范党育为我上了一堂生动的课,我将终身受益。

最后,向我敬佩的同行们致敬,我将以你们为榜样,无愧于心,无愧于理想,无愧于头顶的警徽,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营盘镇警事》观后感(七):河北片警颂歌

  故事以河北枣强县大营镇派出所所长范党育为原型,贴近老百姓生活。枣强与南宫交界,以前有“金南宫银枣强”的说法,我是南宫人,也多次回家路过大营,所以对这个剧很有兴趣,很多画面也是在大营拍摄的,看上去很熟悉很亲切。

  遗憾的是虽离得很近,但我们那的派出所所长却很少进村,至少我在农村生活的小二十年里没见过,他们更像是官老爷呆在乡里的办公室里,求他们办事也不容易,跟范党育同志比差太多了。

  张嘉译演的很不错,既有能“了事”的平和,又有片警的小架子,比较真实,提起他我想起了他参演过的另一个电影《平原枪声》,同样的取材于河北枣强的一个故事,也算是跟枣强有缘吧。

  另一点感触:范党育生前作为一个“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居然在派出所合并的时候没当上一把手,不得不让人想到些什么。。。

  《营盘镇警事》观后感(八):别让大了们累趴了

  大了太累了。他把张家长李家短都当做自己的事惦记在心上,劝完东家和又忙着解西家的愁,但他能给自己和家人的时间太少。感人的事迹很多,但约觉着他太累了,如果作为一个好警察就得牺牲自己的家庭生活就得不顾一切拼在工作上,这难道不是一种悲哀吗?

  当看到大了与局长职位失之交臂时,心里不禁为大了感到惋惜,如果他能当上局长甚至更高位,是否能够培养出更多的大了们,是否能够告别劳神费力的单兵作战,实现集体化规模作用呢。如果是这样的话大了就不会那么累了。

  庆幸大了有个好妻子,能够体谅他。这样的好妻子并不是每个大了都能拥有,片中的大了不就是一次又一次的让儿子感到失望。如果有更多的人为大了分担点,也许这个家庭会更幸福更温馨,而累倒的大了却成为这个家庭永远挥之不去的痛。

  片中的大了也经历了匿名信举报和录音笔事件的波折。一心一意为民解忧的大了,也难免成为了一些人中伤的靶子。希望每个大了都能有范党育这样的好运化险为夷。如果有更好的社会道德氛围或许大了们可以避免受到不必要的猜疑和打击,能够做更多的好事。

  大了太累了,最后不得不被迫“休息”,这何尝不是一种透支。别让大了们太累了,别让他们累趴了,别让还未燎原的星火过早的熄灭了。

  2013.8.19

  《营盘镇警事》观后感(九):这事你能了吗?

  第一次听说这部电视剧是在上《司法制度概论》这门课的课堂上。老师说,平常推荐的书你们不一定看,这次推荐一部电视剧,《营盘镇警事》,没事看看,对调解制度会有另一番了解。

  假期里,闲来无事的时候,我便开始看这部电视剧。

  我很惊讶,一部关于警察的片子也能拍得如此之好。

  关于真实性,他人已有论述,我就不在多说。这里特别提及这部电视剧里的那些好台词。

  脱了这身警服,咱是老百姓,穿上它,咱还是老百姓。范党育做的很好,时刻记得这句话。写到这里,我想起一个细节。范党育和潘大兴去找倔老头的时候,倔老头说,我不认识穿警服的人,范党育一看没戏,就和潘大兴骑着自行车回去了,换了身普通装,骑着自行车又去了。现在还有哪个警察能忍受这样不被人甩的事,更别提换一个更好的态度去了事了。

  现在的警察,都记得自己是个警察,不记得自己是老百姓了。他们享受这高人一等的感觉,不肯屈尊啊!

  警察,警察,警在前,察在后,警于案发之前,努力化解矛盾纠纷,察于案发之后,严厉打击违法犯罪。现在的社会,为什么有那么多不稳定因素,为什么有那么多大案发生?就在于,现在的警察,大都只知道察而不知道警,坐等纠纷事件发生,而不是在纠纷事件发生之前,就想办法化解。

  剧里像上面的精彩台词很多,不再一一列举。大家看了,自会有其他台词撬动你的神经。

  另外,不得不提的是,范党育的了事能力,镇上的人都称他为大了。我看过之后,也深表佩服。说白了,他平易近人,又懂人心,明白事情,能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直陈利害,由你选择。这种艺术,需要慢慢揣摩,多加实践,不是轻易能做到的。

  当然,如果你是一个受不了平淡,喜欢美国大片中打打杀杀,悬疑刺激的,那么这个片子不适合你。

  这是一个真实中带有真理的故事。

  真人真事,这是另一个感动我们的因素。

  《营盘镇警事》观后感(十):很值得一看的电视剧

  很值得一看的电视剧,看了两天, 在看到局长不是范党育那段时 ,我真的很沮丧, 看到这,我就不想往下看了,很伤心,真的,到后面也看了几集,剧情大概就是 范党育 处理 一些事情 的技巧 了, 剧情也可想而知了, 到盖那个办公楼的时候,很显然,又是范党育办成的,所以就没看了,直接最后一集拉完了, 看到 心脏病突发倒了, 我我又一次哭了,到现在 心里还是痛的厉害,我只想说,这样的警察真的太少了, 才44岁, 为什么啊,好人应该有好报才是啊。不知怎的,我突然想到了我的家人,特别是我的父亲, 他也是个好人, 他在村子的有些事情的处理上 面还真是跟范党育有一些像, 有时 顾到外面 舍去了家里的一些事情。好好做人,做个好人。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