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盲人电影院》影评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盲人电影院》影评精选10篇

2022-04-23 03:01:1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盲人电影院》影评精选10篇

  《盲人电影院》是一部由路阳执导,刘园园 / 王劲松 / 周一围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盲人电影院》影评(一):<<盲人電影院>> Jau ,28th.2012

  = 不知道你們發現沒有,在晚上燈管比較暗,或者黃色燈光下,50元的RMB和10元的RMB折叠后(折叠后有四面)看第二面,你會覺得很難別憋出來,不相信的話可以自己實踐一下。

  用心感受世界,其實觸覺和想像力要比肉眼真實,很多創新能力的缺乏不僅僅是想像力不夠,更重要的是大量信息干擾、誤導 讀書視覺,是我們麻木,甚至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腦。

  爲了什麽而活著。爲了享受世界的色彩給心靈帶來的啟迪,爲了能信心心相映,產生共鳴。

  《盲人电影院》影评(二):现实不脱轨,理想不打烊

  人,一直都在寻找光的旅途中。

  ——星野道夫

  患有老年痴呆症、但却能把电影解说得淋漓尽致的老高,毕业后无所事事专靠卖盗版光碟为生的陈语,性格温润怀有少女情怀的刘梅,原先能拍得出好照片但是却面临失明的摄影家张老师,爱赌还死要面子的莽汉老横,暗恋陈语假装成盲人的女孩小鸥,还有一系列人物性格鲜明、看不见光明的盲人们。这些形形色色的人物都在一家坐落在北京四合院里的盲人电影院里上演着属于他们的电影故事

  电影《盲人电影院》是青年导演路阳的一部低成本制作影片,不做气势恢宏的主题,而是走起了清新自然、简单讲述的风格。整部影片的拍摄就如同缓缓从山涧流下的泉水,缓慢而又清晰的节奏,让观众静下心来慢慢的跟随主人公们追寻生活中光明的过程。

  “怎么会是这样,我的人生。”影片一开始,主人公陈语因为在街头卖盗版碟,被两个城管追着跑。在胡同穿梭狂奔躲避追捕的同时,陈语发出了这样的内心独白。的确,从大学毕业出来,理想中的生活就应该是每天穿梭在高楼大厦办公室里,享受着咖啡空调,做着轻松体面的工作,拿着高薪,下了班开着好车,再有一个漂亮的女朋友。这样应该就是跟陈语一样千千万万的大学生理想的人生。然而,现实脱了轨,理想打了烊。而陈语的现实就是被城管追得狼狈的躲进了老高的盲人电影院里,还开始在老高包吃包住一个月800元月薪的“勾引”下做起了盲人电影院里放电影、说电影的工作。电影里不乏情节戏剧冲突的表现,而主人公陈语好心打退小混混解救了盲人老横反倒不被领情,在后来面对是去接受漂亮女友介绍的高薪工作岗位还是继续在一群盲人周围做放电影工作的抉择等情节时,还是能调动起观众们的心,随着剧情跌宕起伏。

  值得一提的是,台湾戏骨金世杰老师和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副院长王劲松老师的加盟,为这部电影增色不少。一部电影,活生生的被他们演绎成了话剧的感觉,每一句台词,每一个动作,甚至每一个表情,都刻画的入木三分。

  电影中,关于什么是美的这个片段可以说得上是整部电影的亮点之一。女记者无意间对盲人女孩刘梅说的一句:“你长得很漂亮。”就像是一粒无意间丢入土中的种子,无意间轰动了高原一样,轰动了整个四合院里每个人。大家对美是什么从来就没有概念,在他们出生前是无穷无尽的黑暗,死亡后或许也是无穷无尽的黑暗,而现在,他们也是生活在无穷无尽的黑暗中,而别人,却是可以光明的生活着。片中给刘梅长达几十秒的面部特写镜头,一只手摸着脸上的轮廓,用一种特别的触觉方式代替视觉,让人感受到了什么是美。而盲人们排着队触摸刘梅脸庞,想要感受美的情节让人在忍俊不禁的同时,酸楚的眼泪却自然而然的流了下来。而排在最后的老横举起手来正要触摸刘梅的时候,还把手在衣服上蹭干净,然后再抬起手来,但是最后,他还是放下了。对于美,这些看不见的人们始终心里抱有一份美好的想象和不忍亵渎的执念。

  看完影片,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份感激。要感激这现实的生活,即使在生活的路上我们跌跌撞撞、摔得鼻青脸肿,但好在我们的生命还能得以延续。要感激这骨感的理想,即使在理想的途中我们失去方向、迷茫不安,但好在我们的故事还能得以书写。生活所赋予你的,不要抱怨,不要比较,而是想想怎么打开另一扇大门,追寻属于自己的生命之光。

  《盲人电影院》影评(三):文艺不在,情怀尚在

  鼓楼区的这家盲人电影院,我正好也是在盛夏路过的。即使钟鼓楼周围挖土机正在有条不紊地运作着,但是周边小巷子那干净的光线,清透的槐树,依然描绘出超然物外的画面。

  电影里也记录下了这样的巷子,虽然色彩饱和度调得略高,画风还是一致的。

  真实的盲人电影院已经与时俱进地装修过了,更像一个简洁的会议厅,与电影里贯穿始终的文艺气息没有交集。但是运作模式并未被打断,精选电影,志愿讲解,情怀犹在。

  故事很简单,充满斗志的大男孩闯入了另一个世界,仿佛时光倒流,这里的节奏缓慢而悠长,人们有心而无力,大男孩最终完成价值观的逆转。

  遗憾的是,在此过程中,导演却未能通过捕捉那些闪着温暖光芒的小细节,并以这些细节去推动人物内心变化,在碰撞交融中重塑价值观。

  路阳是个很真诚的导演,在《盲人电影院》中,他把镜头投向了一群弱势群体,更重要的是:不是用怜悯的目光,而是充满了理解与尊重。

  在《绣春刀》中,导演的镜头也没有用于炮制所谓的视觉盛宴,而是投注于强弩之末的国家机器中的三个小棋子。

  但是,我还是要说,怎么让故事说得更自然,更浑然天成,导演做得还不够。

  周一围是我很欣赏的演员,但是这部戏不适合他。除了用力过猛之外,更让我无法认可的是他一直没有沉入到角色中,始终有种“我要表现出某某”来的感觉。比如主角在最开始和女友电话的过程中,他敷衍的语气,不耐烦的表情,都是在红果果地对观众说:“千万别误会啊,我后面会和她分的,结局时我会有逆转的取舍的。”关于这种迫不及待的申诉,我不知道是导演急于进入主题,还是演员对角色的揣摩过于简单。

  惊梦,本来是极具艺术美的桥段,但是这种桥段在缺乏铺垫和艺术渲染的前提下,直接套用,就过于戏剧化了。导演前面的细节推动做得不够,结局仅仅用面试惊梦来完成逆转,未免生硬,缺乏说服力。

  这种戏剧化的逆转,韩剧中经常出现:各种不对付的两个人,突然知道原来对方就是怎样怎样的那个人,于是感情大逆转,前面坚持了多年的取舍彻底推翻…等等等等。所以这部电影可以在釜山获奖。

  在这一点上,日本电影要更水到渠成更有张力,比如入殓师,在最后的推动力发生作用之前,人物内心一直在持续变化中,最后的稻草或者导火索即使永远不能到来,人物内心也一定会继续在推倒中重建。

  最后我要说打动我的两幕。一是大家排队想要触摸“漂亮”,人们的脸上流露出期待,憧憬,惊奇,还有小心翼翼的珍重,以及不敢亵渎的虔诚。那时候刘园园的脸上有着空谷幽兰的宁静美好。

  另一幕当然是金老先生的表演,当患有老年痴呆症的老人在电影院里观看恋人年轻时候的录影,惊奇却又无比熟悉,感动却无从追忆,眼角却点一点泛起泪花。我也被触动泪点,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为了新导演的真诚,也为了金老先生的表演,多打一星。

  《盲人电影院》影评(四):路阳:不变,不得已,不相干,以及不偶然

  路阳拍了四部长片,前任告急口碑着实不佳所以我没有看,其它三部都看完了。感想是,一个人的审美、思维方式、表达方式,无论是优点还是缺点,真是江山易改秉性难移。

  据我看来路阳其实一直想表达一种,“没有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件事有绝对的是与非”的感觉。绣春刀1和2里,丁修滥杀无辜,沈炼出于私心接受魏忠贤的贿赂,卢剑星行贿买官,丁显杀人冒名顶替,裴纶笑面虎公报私仇,陆文昭脚踏两只船勾结盗匪,朱由检不惜害死兄长以求上位……这些人和事,都很难一口说出是与非。而盲人电影院里陈语的最终回归,除了主观意愿,多一半则是由于道德绑架:老金说盲人们需要你,老金在盲人面前说陈语要走了,盲人说你走了我们怎么办,陈语梦见他走后盲人和老金遭受的苦楚。弱势群体的“请求”到底算不算道德绑架?陈语是不是道德绑架的受害者?出于道德绑架的选择到底是不是值得赞美?这些问题也有待商榷。我不觉得路阳是一不小心拍出了道德绑架感——我觉得他就是想拍道德绑架。道德绑架怎么了?道德绑架其实是最常见的,逼人去做某事的动机。没有人能不被道德绑架,所有人都在为别人活。

  绣春刀里的沈炼也是如此。救周妙彤,一半是因为喜欢她,另一半大概就是出于对抄了她家的愧疚。后者甚至可能占了一多半:从绣春刀2来看,沈炼复职是崇祯即位以后的事情,崇祯八月即位十一月收拾魏忠贤,而在下狱之前沈炼对北斋有着莫名的情愫,喜欢周妙彤很可能是出狱以后的事情——合着沈大人出狱后第一件事就是去逛窑子然后喜欢上了周妙彤然后就要义无反顾地救风尘哪怕对方明确拒绝了他也在所不惜?不见得吧。结合有网友说北斋是周妙彤的姐姐(还是妹妹?),他愧疚与弥补的成分可能远大于所谓“喜欢”。

  盲人电影院里的配乐似也能佐证这一点。我猜路导一定听戏吧?不然对戏曲元素的运用不会这么炉火纯青。盲人票友几次隐隐约约哼唱的段子分别是乌盆记(休将我当作了妖魔来论)、三娘教子(小东人)和空城计(错用了小马谡)。(另有一段似乎是白门楼原板改了念白但是跟主线剧情不很搭界就不说了。)乌盆记里的张别古为了一个闹鬼乌盆的再三哀求去打官司,明知风险极大,但出于“道义”“仗义”不得已而为之;三娘教子里的王春娥贤德守贞,但其实她不得不守贞——她是薛家的丫鬟,是“小东人”继承的财产,她并不享有与大房二房相同的改嫁权利;诸葛亮是惟一一个清楚知道蜀汉不可能得天下的人,主子无能手下无才,但是由于有了先帝的嘱托,他不可能说出这些真相,他只能装糊涂,明知不得已而为之。这些唱段每次出现,音量都很小,模模糊糊,唱腔也不甚标准,但它们也许并不是偶然。它们跟主线剧情其实有着同样的指向。陈语和张别古王春娥诸葛亮甚至沈炼一样,都是被道德绑架了的“不得已”的普通人。

  绣春刀里,丁修假扮笛师那场,台上唱的是林冲夜奔(那个极具现代感的倒缨盔油彩脸扮相就不吐槽了……)。宝剑记里,林冲被高俅父子逼得家破人亡雪夜上梁山,但最后依然选择接受招安为朝廷效力,因为在他心里大宋没有错,错的只是高俅狗奸贼。他心里依然有对大宋的一腔愚忠。沈炼也是如此。他以为魏忠贤错了,他也错了,而他错在没有杀死魏忠贤,但他不认为错的是这个时代,或者至少他不愿意承认。对于威胁到这个时代根基的人,比如金人,他拼死也要阻止,从萨尔浒战役到赵靖忠事件都是如此。绣春刀2里他对陆文昭“时代误人所以要换个活法”的思想也是不甚赞同的。他满心想的都是通过铲除这个时代扭曲的表象来拯救与维系这个时代,他意识不到大明这个时代内里的“气数已尽”,他满腹都是对这个时代的愚忠。所以林冲夜奔的出现也不是偶然。

  绣春刀里也有同样的问题。东林党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存在?韩旷到底是不是东林党?他到底是东林党还是独立于阉党和东林党的存在?他影射的到底是东林党的看似清流而绝非清流,还是个人私欲,还是什么更复杂的存在?——当然可以说这是导演的留白,留给“能看出更多”的观众的白,但我个人并不十分赞同这种以“不说”而营造“复杂”的手法。在我看来电影该是一个完整的、能够不借助外力而自圆其说的故事,而不是假设观众已经知道了某些事情(比如花火和明末党争)。既然这不是一部纪录片,那么观众就有理由认为片中的每一个人物/元素/势力都融入了导演的个人理解与演绎。就算“我”晓得花火的剧情,就算“我”晓得东林党,就算“我”晓得东林党不是纯粹的白莲花,那也只是“我晓得”——它们跟导演你的“晓得”未必一致,跟你想表达的东西也未必相干。你当然可以说,这些东西有待观众自己脑补,一千个观众有一千个路阳,但实际上,解释之缺乏导致了剧情之不相干,影片之不完整,而且难免有皇帝新装之嫌。

  主感情线的“难看”也是路阳电影中一以贯之的弊病。陈语和女朋友失败的感情就不说了,刘梅到底为什么喜欢张老师?刚刚加入盲人群体的张老师究竟表现出了什么闪光点以至于她被深深吸引?朱由检好歹是个亲王为什么不能纳北斋为妾养在深宅大院不让她惹祸?见了情敌到底为什么不但不怒反而问“你喜是不是喜欢她”?沈炼到底为什么喜欢周妙彤?性吸引?可他又不和她上床;其他吸引?又没表现出来;单纯的愧疚?不可能,他对她含情脉脉柔情似水……总而言之,主线感情似乎总是失于无趣,失于缺乏动机,乃至让人笑场。反而是副线的感情既完整又吸引人——陈语与小鸥单纯是被彼此的外貌吸引,这个动机看似单薄但是又足够充分足够自然,就像他们站在矢车菊田里的那一幕一样充满了童话色彩;裴纶沈炼北斋之间的“侠义”“路见不平”“为兄弟两肋插刀为陌生人也当如是”;丁修非杀他师弟不可,因为师父偏袒,因为背叛师门在“江湖”上等同于认贼作父,然而事到临头他又下不去手,因为这毕竟是和他自幼相伴的人,因为丁门的人都死光了,杀了你这世上又只剩了我一个人。

  总之盲人电影院作为路阳的处女作,虽然节奏较绣春刀更为拖沓,剧情较绣春刀更为松散,运镜较绣春刀更为稚嫩,那些好的坏的,那些不得已不相干以及细节的不偶然却无一不闪烁着深深的“路阳”烙印。据说前任告急是讲白血病渣男为了自救而四处找前女友以寻得亲骨肉救命的故事,但不知是否也有这样的是非难辨与情非得已。也许可以一看。

  《盲人电影院》影评(五):别惹我,我疯起来男神的电影都骂

  前几天看周生的一个访谈,他说他把《盲人电影院》演砸了。 某种意义上讲,这并不是没有道理。周生演得确实有点过,过分执着于小表情小动作而让角色失了真。其实我太懂得周生的心境了,电影需要演员的表情和动作符合大荧幕的要求,但第一次难免会。不懂得把握度而让表演不自然。 但是说实话,路阳的本子也不算是尽如人意。这并非站在周生粉丝角度的落井下石。其实这部电影就是以盲人电影院为主线讲述与之相关的人的故事,但由于剧情设置的问题导致了电影的拖沓和碎片化,于是让观众找不到重点产生倦意。除了和编剧功底有关之外,盲人电影院本身就很难改编成一部好电影,如果,我是说如果改编成电视剧让每个角色的故事慢慢发生,大抵会好很多。 盲人电影院是个好题材,导演同样是有情怀有理想的好导演,只可惜心有余而力不足。 所以即使有喜欢的导游和演员加持,我依旧无法说这是一部好电影。

  这部片子确实不尽如人意,但我看到的是尚且不成熟的电影后面,有一个有情怀有理想的年轻导演。

  这才是除了电影之外,最让我欣喜的地方。

  《盲人电影院》影评(六):《盲人电影院》:文艺片不能一文遮百丑

  《盲人电影院》:文艺片不能一文遮百丑

  马庆云/文

  最近几天,有学者在中青报刊文批评韩寒,于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其实,中青报刊载那篇文章的版面上边,是一篇更有意思的文章。这篇文章讲述的,是北京东城区的一家盲人电影院。五年前,新人导演路阳以这家电影院为故事模板,联合编剧陈舒创作了文艺电影《盲人电影院》。导演路阳和编剧陈舒近来风头很猛,他们编剧导演的电影《绣春刀》无疑在暑期档的尾巴上兴起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浪。

  影片《盲人电影院》2010年于内陆公映,次年,路阳凭借该片成功获得第2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作家导演处女作称号。该片在韩国也获得一个不大不小的奖项。借此,我们不妨追问,《盲人电影院》的成色如何呢?

  该片讲述了一个落魄青年混迹“盲人电影院”经历各色盲人之后面试五百强企业最终又回到电影院做盲人们的讲解员的故事。该部电影作为文艺片,值得拿出来评点,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它代表了“中国文艺片”创作上一个严重的认识误区——我的片子只要打上文艺的旗帜,就是一文遮百丑的了。

  《盲人电影院》在面对批评声音的时候便可能会说,我是一部反映盲人对艺术追求状态的电影,本身便可歌可泣,你怎么能批评我呢。过多的影评声音,也因为影片看似(看似两个字很重要)的内容而不忍批评,仿佛一旦批评,就要动了不尊重盲人的念头一样。实际上,对该部电影的批评,正是建立在以后类似电影能更真实的基础之上的。

  所以,我们便引出了文艺片的最重要的基调:真实。必须承认,任何的艺术作品都是经历了人为加工的,我们没有绝对的真实,只有以艺术的方式无限接近这种真实。借此,文艺片分为两种真实,一种便是镜头原原本本的叙述,不做过多导演感情的介入,如《小武》等,另一种,便是韩杰的《hello!树先生》一般,故事本身的神魔气质,并非原本生活,而是导演面对现实的无奈感造成的一种艺术气质。

  《盲人电影院》最缺少的,就是真实,无论是原原本本的真实,还是艺术气质的真实。刻意的故事,加刻意的煽情,呈现出来的,均为刻意,而非现实。这种电影的坏处在于,我们一旦观看完毕,理直气壮地认为,北京东城区的“盲人电影院”就是这个样子的时候,会被现实碰得灰头土脸。换句更直接的话说,多少盲人慕名前去,就有多少盲人失望中离开。这就是伪现实主义的坏处,它比商业片更具备欺骗性。

  编剧陈舒和导演路阳的基本问题正在于,有现实主义的态度,而无现实主义的真实。他们力求在现实中找寻一种合理的表述方式,以求展现自己的情怀,可他们找到的,永远与最大的真实隔着一层玻璃,虽然透明,但却格格不入。

  他们的创作模式,逼迫他们放弃用电影的方式关怀当下的故事影像,不能再拍现代片了。所以,走到《绣春刀》的明朝末年来,是其创作风格的必然。电影《绣春刀》并非真实的锦衣卫生活,但却承载了中国酱缸文化的情怀,也因为故事发生的时间距离当下较远,影迷根本没有生活体验进行对比,所以可以直接面对导演的情怀态度,而不是通过“真实”去跟编剧导演较真于剧情某些桥段。

  很多文艺片要解决的,依旧是真实性的问题。我们不能拿着虚假的情怀态度来制造虚假的故事。优秀的文艺片,至少应该是编剧、导演“感同身受”式的情怀介入的,它首先应该是编剧、导演的生活故事或者生命体验,这样才能保证影片的纯色。

  文艺电影,也不能因为自身叙述故事中的某些感人事迹而给自己做挡箭牌。故事人物的底层、弱者、偏远等等,并不直接等同于文艺性的强劲。而要实现优秀的文艺,别无他法,只能依靠“真实”二字。

  本文发表于北海晚报•马庆云文艺点评专栏。

  《盲人电影院》影评(七):不神圣的朝圣

  我喜欢,很喜欢,干干净净,不煽情,却叫人感动。

  虽然是为了周一围看的,最喜欢的一幕却是他们排队去摸刘梅的脸,他们说,想知道什么叫漂亮。然后排着队,像一场朝圣,期待,神圣,老横伸出手,收回在衣服上擦了一下,再伸出去,又收了回去。突然一张脸也变成了神圣的,纯洁的,不可触碰的,会被亵渎,于是,知道美好在身边就行了,别扭的像个小孩子,冲陈语发了火,也谢了他,还偷偷叮嘱别泄漏自己的秘密,可不就像小孩子嘛。

  张老师情绪失控的时候,是因为他脑海里已经没有了画面。对比眼前一片黑暗,混沌的光与影好像会扰乱本来的记忆,美好与自己无关,残忍也无关痛痒。得到了再失去,恐怕才是最难过。

  陈语刚去电影院,第一次电影散场以后,老高说“你看他们多高兴”,他们多高兴,用他们所能接受的方式去快乐着,甚至包括当中的不满,委屈,愤怒,自卑和有口难开。因为看到的简单,于是仇恨也很快终结,愤怒就被惦记取代。

  影片的色调是我最喜欢的,没这样搭过的时候没有觉得,看到之后才觉得舒服,绿色,白色,甚至是灰色,都成了纯粹的体现。老头衫的周一围,大短裤的金士杰,都是这场朝圣中的大山,小河,白云,微风。

  《盲人电影院》影评(八):生硬的想当初

  一家专为盲人放映电影的影院,一位数年如一日坐在控制台上位盲人们解说电影的孤独老人,一个误打误撞闯进来的贩碟无业青年,一群将影院当做自己的家、各自怀抱曾有与将来的精彩坐在观众席上的盲人观众。《盲人电影院》发出一声世俗人心的探问,为个人心灵的质询摆出一溜五线谱,弹得如何,则千秋各异。

  作为中国新一代青年导演的路阳,似乎于此题材僻出蹊径:不作宏大叙事,亦无民族反思,更非山寨喜乐,简单的故事,简单的场域,东城区的风物明亮,影院所在的四合院在高调摄影的镜头下安逸清扬,影片的人物设置同样一目了然,主打的青年、人生导师一样存在着的老者,以及一干个性鲜明的盲人,需要做的就是细细铺陈出他们各自的故事。

  《盲人电影院》恰到好处地将故事讲清楚:陈语的恋爱与工作之迫切、老高怀恋已然逝去的老伴却日渐老年痴呆、善良的刘梅与即将完全失明的摄影家张老师的爱慕情怀,以及极好面子的莽汉老横,加上暗恋陈语的小鸥,一个都没有落下。是典型的电影叙事模板。

  而这些人物之间的互动,都是基于“盲人电影院“这个空间坐标内,于是便具有了一种特殊隐喻,简陋的放映厅映射了电影作为放映作品在银幕上的辉煌与影院作为曾经无比繁荣的文化场所的昔日荣光,而座椅上一个个盲了双目的观众,或更准确应该说是听众,用他们除了视觉意外的感官系统感应着被解说的影片,时而哭时而笑时而紧张时而潸然泪下,都是被激发出一种个人经历与情感的共鸣,诸如张老师泪眼婆娑地讲“俩人自杀了”的时候,这种共鸣是另一种形式的“想象的能指”,而影院的创立者老高的初衷,也是为了他爱看电影的老伴,显然,老高的痴呆症状使他逐渐忘却了老伴年轻的模样,然而关于那些美好时光,还是从陈语的背包挂件中引出回想。

  可以说,整部影片乃是围绕“想当初”进行的,盲人们各自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或专长,也有各自精彩或平淡的过去,张老师作为即将失明的摄影师,其得病前后的反差足以叙出一个精彩故事,同样的老横或按摩小子等,都在盲人电影院中消磨着现在时,同时在影片中打量自己的过去。这是影片叙事上力图面面俱到的优点,亦成为结构上的一个弱势。面面俱到背后是叙事节奏的拖沓,伴随与叙事节奏颇为格格不入的快节奏镜语组成,形成一种试图全覆盖而事实上使许多场景流于过场的现象。陈语两次出手相救被赌徒殴打的老横,纵然有其前后语境不同的考量,但事实上后一次被殴打只是陈语个人的一个梦境,是以其所附带的情节推动力基本与前次无涉并几乎构成一种伪呼应。

  影片的这种结构上的缺失一直延续到可以作为一个组合段落单独分析的“惊梦”段落,在这一段落中,陈语在去应聘的公司里等待中做了一个延续现实走下去的梦,梦里的结局相当凄凉:老横暴走不幸跌入窨井而亡,老高终于罹患老年痴呆不认身边人包括陈语,而盲人电影院以及这班亲如家人的兄弟姐妹亦面临分崩离析。长达七分多钟的这一段甚至包括了一段老高去为老横上香的单独戏码,彷如制造了一个真实结局,长时间的叙事进程骤然被打断重构,使得影片前半部分所营造的一系列铺垫与人物关系组织被打乱,而这恰恰是作为一部典型叙事的影片所不应该出现的硬伤。

  路阳在《盲人电影院》中安排了若干意味深长的桥段,比如当刘梅被电视台人员夸赞“比范冰冰”还漂亮时,一方面十岁失明的刘梅自己对自己的外形产生了重新想象,另一厢也令得在场其他盲人们通过用手触摸脸的方式来体会这种“漂亮”。但也有诸如张老师为赶到观影现场不惜以微弱视力开车出祸这等相当生硬的情节设计。固然,可以看出,所有这些设计都为了凸显盲人与电影院的两(其实是三)位管理者之间共同走过的时光弥足珍贵,然而这种设计同样突兀,并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于是,这部电影成为了一个情怀满溢而用力不匀的叙事文本,每一个人物与每一处情节都试图传达的当年情或今时挣扎(陈语为了挽回女友而被迫去面试)都在情节的盲目叠加里被淡化了,而包括小鸥暗恋上陈语等情节的设计也薄弱化得经不起推敲。而同样用力不匀的是影片的视听表达,在开始部分是提速摄影的慢镜头伴随慢摇音乐,表现陈语的尴尬处境与压抑心理,而到后来,这一部分所体现的效果完全被叙事弱化,且仅以此作为陈语内心挣扎的依据,显然力度大不足。

  从单纯观影感官来讲,《盲人电影院》确实有不少可取之处,然而从整体的效果来看,显然影片火候欠佳,金士杰饰演的老高以及王劲松饰演的张老师在片中奉献出相当成熟且动人的表演,却与一干主角相对稚嫩的表演层次拉开太大距离,导致了观影过程中的戏氛错位,该给力的时候没能给到,而不需要太用力之处反而用力过度。影片构思相对新颖而表现力未能同步,成为致命之伤。路阳的导演风格在影片中表现出叙事的简洁与明晰,然而故事说清楚了,说故事的方式则令人不敢恭维,恰如思想完美,行事却处处体现出茫然与不成熟。总结起来不过八个字:情怀有余,心力不足。而《盲人电影院》纵然揽得国际奖项,亦有大可改观之处,“站着,还把钱挣了”,才是最佳状态。

  《盲人电影院》影评(九):看不见的那点儿疯狂绚丽

  看完《盲人电影院》,我的第一反应是到处去找电影里面的曲子。我特别喜欢里面的音乐,私下以为,如果换了音乐,故事和画面的感染都要不一样。可惜,我没有找到原声。一搜,出来的都是天堂电影院之类的,欧,不爽。

  这部电影就像这些我找不到的原声一样,被悄悄掩埋。

  如果不是因为《绣春刀》,我不会认准路阳这个牌子。如果不是因为路阳,我也不会去找《盲人电影院》,也不会获得今晚这种悄然的、秘密般的澎湃感受。

  之前看的一些访谈里面,路说过,盲院是一部小清新电影。于是,我就抱着看小清新片的期待去找这部片子看了,然后就有点儿超出预期的惊喜。个人认为,电影里面的情绪,不是小清新这么个形容词就粗糙概括的。何况,那年还没有流行小清新这个词,电影也完全不是裹在小清新露珠里做出来的。主角陈语是有很多茫然和挣扎的,用那年里比较流行的形容词来表述他,可能会是“如困兽般在生活的牢笼中,困顿而窒息”吧啦吧啦。不过,在这部“掀起了一股清新之风”的电影里,他的困顿被表现得比较乐观。

  虽然陈语被生活所困,找不到好工作就会被甩掉,面试了N家都不成,不得不成为“专业卖碟”的。但是,除了偶尔羡慕一下别人的生活、唾弃一下自己的处境之外,他似乎并没有太多抱怨。他甚至接受了每个月800块钱的讲电影工作,和一个老头子每天招待一群盲人。

  嗨,多随遇而安。

  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他看起来的确get了“随遇而安”这一技能。不仅如此,这个拥有相当人性闪光点的年轻小伙子还能在借钱去和女票约会的境地下,还为电影院的观众付了几百块钱的赌债。

  难怪,他会被不谙世事的小卖部女大学生看中。说到这里,我不得不为片子里的爱情元素讲两句好话。老高那将忘不忘、最终凝结成一朵小花儿的往期爱情,刘梅和张老师的同病相怜日久生情,小欧傻傻很单纯的暗恋,还有陈语岌岌可危无比现实建立在月收入X千上的恋情,每一段都让我觉得亲近。大概因为每一段都在身边见到过。无论是好是坏,每一段展开来都是一个好故事,东塞塞西补补,又是一部小清新呢。

  好吧,说正经的。

  我是真的很喜欢老高那段。一朵反复出现的花,就凝住了半生的记忆。回想老高一开始看到陈语的吊坠,看到里面的花纹,脑子里闪现的旧时光......是了,老高说自己不会忘记想记住的事情,他把那些事情都凝成了琥珀,安在脑海深处。

  直到他在影院里说“想不起来了”,我真是惆怅啊。

  愁死我了。

  但爱情不是这片子的重点。那种兵荒马乱吃饭都担心下一顿的拮据日子,谁还能把爱情捧在手心里。我猜,路也有因为窘迫而委屈了爱情的日子。虽然他在这部片子里对陈语的爱情危机表现得比较轻俏,不是那么重要。也许,因为,陈语是个很理想化的人物。

  他的现实是无奈的,他的态度和际遇,都是理想的。

  我们都是小人物,小人物就是茫茫人海里一翻一堆,但不重样儿。于是,陈语就集合了这些不重样,成了一个理想。理想地冲进了盲人电影院,理想地被留下,理想地适应了给盲人讲电影,理想地展开了后面的温情好故事。

  但我觉得,在故事之外,和电影不分离才是路当时的私人私心。电影是路当时的渴望。所以,陈语际遇的理想化,是他那份渴望的一个小小寄托。这是电影的个人情结。除此之外,路还在很多细节里有意无意表达了自己对电影的看法,抒发着自己的期许。我本来想八一八这种个人情结,可是又觉得没什么好八。这是第一部啊,怎么能不允许人家投射自己的理想。

  路很会讲故事的,尤其是这种无奈的故事。明明惨兮兮的,还乐颠颠地过。陈语是这样,那些盲人也是这样。唯一不快乐的张老师,也找到了快乐接受生活非难的理由。所以,电影里最美的,是希望。看不见也好,没有工作也好,被甩了也好,老年痴呆了也好,人和人彼此照顾惦念,就有很多希望。生活不必太光芒四射,不非得当上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生活里面,自己身边的人都拥有温暖的好意,就很好,就有动力,有意思。

  故事嘛,那么认真干嘛,有意思就够了啊。暖烘烘地把胃都捂舒服了,那不是很绚丽吗。

  最后,此片很好,虽然个人情结蛮有的,但是不青涩。棒棒哒。四星半推荐咯。

  (我也惨兮兮的,明明困得睁不开眼睛还打开电脑写这个,都不知道自己在写什么,为了看起来乐颠颠,我也是蛮拼的。)

  《盲人电影院》影评(十):浅说慈善

  第一篇影评,献给亲爱的路阳导演······

  先评价下表演吧。

  主演金世杰,周一围,热扎依,王劲松等等。金世杰老师的演技毋庸置疑,已有自己鲜明的风格,从《绣春刀》中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不一样的魏忠贤便可见一斑,片中他饰演了一个有点严肃古板,又不失那么点可爱的老电影解说员。虽已年老,但他身上散发的对电影的挚爱,又仿佛我们都不曾年轻过~

  周一围,从绣春刀开始注意他,他有张力的表演方式让我突然发现华语影圈竟还有这样一位默默沉淀自己只待一朝惊人的好演员。他也让我发现浓眉大眼的男孩也可以这样好看(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周一围从某个角度看和马頔很像)。

  和两位主演相比热扎依的角色则成功扮演了花瓶形象,我爱她的古灵精怪,但无奈演技还有待提高,在老戏骨和新生代实力派对戏明显有些招架不住,相比于前两位的动情演出看到热扎依是着实让我十分出戏(尤其是医院内两段)。

  再来说说王劲松,这位北京电影学院的院长,看之前一直很期待他的演出。结果事实是他和热扎依一样让我出戏,矫揉造作的表演让我在泪点时都没有流泪的欲望,反而让我觉得他也就演演粗制滥造的喜剧片行,王院长,以后咱拿产量说事儿吧~

  本片取景于北京的一个四合院中,片中也出现了许多北京特有的元素,让对北京胡同有特殊情怀的我很快对影片有了好感。抛开片中社会普遍的问题不谈,例如:丈母娘瞧不上外地女婿,特殊人士间的感情纠葛,天真女爱上忧郁男······

  我反而对片中老横的一句话感触很深~当陈语决定要离开盲人电影,老横像他喊出一句:不是你抛弃我们了,是我们不要你了!

  听到这让我的心为之一震,仿佛不愿承认的东西被人扒开心缝揪了出来······

  现在的社会做善事仿佛成了流行,做善事来净化自己的心灵也好,来寻找自我的存在感也好,总之大家前赴后继的涌向孤儿院,老人院····去孤儿院给孩子们拍照,施舍他们自己不要东西·····一切的一切都让受助人觉得自己是弱者是受施者,抱着一种卑微的心态卑微的生活~

  内种我不敢面对的东西就是在偌大世界中,我们在他人身上寻找到的一种优越感~

  我知道做好事当然是好的,也有很多人需要我们的帮助,精神的,物质的,在这我只是说一个方面。

  我们与被帮助人的平衡,而他们又给予了你什么········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