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跟踪孔令学》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跟踪孔令学》观后感10篇

2018-06-23 21:4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跟踪孔令学》观后感10篇

  《跟踪孔令学》是一部由张骁执导,范伟 / 马伊琍 / 孙宁主演的一部喜剧 / 悬疑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跟踪孔令学》观后感(一):安全感

  孔令学是一名职校老师,某天在课堂教训了一名问题学生,谁知因此得罪了女生男友,一名游手好闲混混。混混为帮女友出气,竟想出了一个骚扰孔令学的好办法,就是跟踪孔令学。混混的本意可能也就是吓唬一下孔令学,谁知为躲避混混的跟踪,孔令学使出了浑身解数,却依然无果,反而激起了混混的韧劲。从此,孔令学噩梦一般的生活开始了……这部电影的情节非常之简单,但切入点却非常巧妙,一下子就点到了当代人的死穴—安全感。当代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摆脱了温饱束缚,开始向小资产阶级中产阶级转变,但新的问题又产生了。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在满足了生存需求之后,人们就会转向下一层次:安全需求。然而当我们回过头来审视我们的生活,才会惊讶发现,生活在当代的中国,毫无安全感可言。周立波在壹周立波秀中已经为大家总结过了,民生也就是衣食住行四大方面遗憾的是,在当代中国,没有一样是安全的。现状如此,小民的心态可想而知,孔令学的生活逐渐走向崩溃也是可以理解的。或许有人会说,是孔令学自身的懦弱导致了这一后果。但我想说,如果是你我遇到这种情况会怎样,是不是也会同样的一筹莫展无计可施,因为我们自己也没有安全感,越演越烈的移民潮更是目前这种现状的最好诠释。今年的三联生活周刊采访一名移民者,问及移民的理由,被访者说:“我就是希望我的孩子能回到我小时候样子——上下学自己去,走几条马路就到学校遇见陌生人也不害怕,不用家长去接,路上没那么多汽车,汽车知道避让行人,不用给老师送礼拍马屁,就这么简单。”就是这么简单,可在我们的国度,就是实现不了,这就是当代中国最大的悲哀

  《跟踪孔令学》观后感(二):扎扎实实的一课

  没有帅哥主角,没有性感美女,没有大导演,没有大投资,没有紧张刺激剧情,没有火爆刺激的特效场面,没有华丽的电影美术,没有文艺温雅情调,没有花样噱头的炒作,没有时下当热的话题等等,甚至第一眼看上去像是一部不起眼的烂片。

  但是,编剧却用老师上课时候讲过的最最基础老套的编剧格式,写出了一部尚佳的作品,如今,烂片不提,狗血、重口味的剧情烂街的时代,谁还会用传统的剧情模式来吸引人的眼球

  当看到最后5分钟的时候,我当时再想,这个片要么烂尾,要么没放完,但就在这个时候,编剧又用了一个极其古老手段来结尾,在最后短短一两分钟的一场戏里面,漂亮的收尾,交代了所有的事情。这着实给现在的年轻一代的编剧结结实实的上了一课,只要你功底深,怎样都能写出好的本子。就像《子弹》里面姜文说的,只要你的子弹准,你什么时候都能跑的掉。

  这个片确实拿不到高分,也未必能有飘红的票房,毕竟是现实

  但是这一课使我印象深刻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一切是希望的开始,有的是时间....

  《跟踪孔令学》观后感(三):不笑没关系

  不明白为什么这部片子在这里评分这么低。估计是很多人一直以来冲着笑点来看的,但这部影片让他们失望了,笑点不多,不但不多,而且让观众为范伟饰演的角色着急压抑。想看喜剧的人来错了地方,这部片子并不轻松,那些找乐子的人还是别看为好。因为这部电影讲的恰恰是我们身边的悲剧,或许,是我们自己的悲剧。

  当一个正直的人陷入别人强加给的麻烦时,110不是最好的依靠,有时候解决问题还得需要自己,需要自己不断的变通,依靠非官方方式来摆脱麻烦。这恰恰表明了我们每个人恐惧,生活在这样的背景下,每个人都有可能碰到类似孔老师这样的事情,所以,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恐惧与不安。随之,焦虑,再然后就是冷漠。可以说,这部电影或多或少解释了一些心理现象。这也是电影的精华所在。幸好,影片的结尾,孔老师没有因为这件事情而向糟糕的地方变通,而是变得不那么认真,不那么较真了。开始穿运动装上课了,估计偶尔也跟体育老师们学习下拳脚功夫作为孔老师,他应该感到庆幸,因为他内心是充满希望的,影片结尾,孔老师再次朗诵朱自清的《春》,这次朗诵,明显比影片开头感情丰富的多。因为他从焦虑中走了出来,学会了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但愿我们每个人都能这么幸运,变通中充满希望。这是种让内心充满温暖的希望。

  《跟踪孔令学》观后感(四):用平常心感受与关照

  中午破天荒的在办公室里用膳,边吃边看电影,凉爽安静舒坦!片子叫《跟踪孔令学》,飞仔推荐,国产小成本黑色幽默喜剧。因飞仔看的时候我瞟了一眼,发现是范伟主演才决定看下来。大概是四月份公映的片子吧,居然我一点印象也没有,我当时在干吗?海报宣传是喜剧,但其实呢,这个小人物的喜剧并没让人感觉多么捧腹,所以意欲寻找笑点的人恐怕要有微词了哦。不过喜剧并非相声,是更贴近生活、表达生活的一种镜头艺术,而生活流本身更多是小人物自然平淡过往,朝去暮归,柴米油盐,偶尔伴随着那些杯水波澜般的小快乐和小苦恼,小得意小心酸,没什么高尚可言,也没什么华丽可赏,却真切实在。所以我们大可不必用浮躁的非平常心去想入非非预期,更不必用能抖多少个包袱制造多少个笑点去衡量喜剧的优劣,用愉悦观者多少克情绪评判艺术的美丑简直就是狭隘的唯艺术功能论,而太累于刻意抖包袱的情节展现,反倒流于造作,亵渎了生活。

  这部影片范伟延续了以往小人题材、注重人物内心和细节把握的一贯戏路。依旧喜欢这部戏里范伟的别致拿捏,他还是那么的迂和呆,还是那么强烈无助,你会不由的同情他的小性格,理解他的小行为,哪怕是当他越来越感到传统师道尊严被现实蹂躏到一丝不挂,曾经付出的真善与热情在一个痞子的‘关照’下一文不名的时候,他的淳朴逐渐屈服于现实,他的懦弱逐渐异化变质,他用最无奈的极端方式以恶制恶,却最终发现受到了更大的伤害

  这个社会进化之快的确是令人不可思议,更多聪明的人审时度势迅速实现了转变,却有一些不那么敏感的曾经具备真.善.美品德的少数人还在趔趄着经历适应改变的阵痛。孔令学就属于那个淳朴的趔趄中人,他的迂腐源于坚守,那么放弃也许就会是柳暗花明,所以最后他终于明白了,不那么多事了,他终于和大多数人一样,冷漠了,正常了。

  而渐渐远去的,是那份朴实单纯,留下的,是金钱与名望,虚荣与冷漠,这是幸还是不幸

  《跟踪孔令学》观后感(五):一个蛋疼知识分子的自我救赎之路

  期末考试完了,该放松下了.所以我看了<跟踪孔令学>,感触很深.

  其实,在影片的前四十分钟里,我都觉得这是部烂片,但是幸亏沈阳(没准是沈阳)那种充满着计划经济时代中后工业风格景色让我坚持看了下去.之所以我在一开始觉得烂,是因为影片的节奏缓慢,我不断认为:孔令学也太2B了,你就不会跟人家女生好好说吗?不就是个手机事儿吗?需要扯这么半天?关球了吧.......慢着!导演好像要告诉我什么东西?!对了!是孔令学的身份人格.

  严格来说,孔令学是一个平淡的"类知识分子".和他同类的还有<我是你爸爸>里的马林生,<有话好好说>里的张秋生,<背靠背,脸对脸>里的王双利.想想:马林生对儿子时而发威恫吓,时而摇尾乞怜;张秋生本来想制止血案的发生,结果却使事情更加混乱;王双利为了名利跟一帮文化人勾心斗角但到最后大彻大悟。这类知识分子都有一个毛病:蛋疼!是的,他们是好人,但是他们总喜欢自己把事情搞复杂,所以才会干出一些蛋疼的事情来。

  想想孔令学:人家阿祥一直跟着你,只是想和你做个朋友。而他却把阿祥看成敌人,处心积虑想尽了近乎于孙庞斗智般的办法跟阿祥斗。最后呢?在家具店钻床底,在按摩院背课文,自己搞得灰头土脸,妻离子散。。。。。。到最后甚至找到了黑社会把事情闹得不可收拾老婆受伤,孩子受累。

  这一切厄运,跟阿祥有一星半点儿的毛的关系吗?没有?所有的麻烦都是孔令学自己找的。这让我想起了2004年荣获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的那部讽刺美国霸权主义的动画短片《看门狗》。孔令学跟那只代表着美国的看门狗也有着性格上的相似:你自己整天疑神疑鬼,处心积虑,草木皆兵,肯定就会麻烦不断。

  到了最后,朱自清笔下的春天真的来了,孔老师脱掉了那身文艺味儿十足的呢子大衣,穿上了精神的运动服;剪掉了类似于《南京!南京!》里汉奸先生长发,换成了“彪哥”的萌系发型。还有一个细节:一个学生在课上睡觉,玩儿手机的女生想叫醒他,而孔令学却示意女生不要,而且还过去犹如慈父般给学生加上了件衣服

  看到这里,我真想恭喜孔令学老师,他终于得到自我救赎了!他终于不再自己找病了。谨向孔老师表示热烈祝贺了!

  联想到自己,我的生活里是不是也会自己先忐忑起来,然后干出蛋疼的事情?把事情看开,和人坦诚交流,才会营造出最美的境界

  《跟踪孔令学》这部片子,作为喜剧,比《疯狂石头》和《疯狂的赛车》要逊色得多。但是,他却有着自己的风格与情怀,他老老实实讲了一个故事。而不是低级恶俗的摔跟头笑料,(《三枪拍案惊奇》)山寨流行元素,(《十全九美》《熊猫大侠》《武林外传》),粉饰太平(《人在炯途》)。就凭这个,我打四星。

  晚安好运!孔令学......

  《跟踪孔令学》观后感(六):你们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太认真了。

  看见有些豆油说,在最后孔老师的课堂上,刘萌对着孔老师笑了,说明她开始对老师的态度有了好转,算是一个比较好的结尾。可是,孔老师自己呢?

  结尾处孔令学拉着校长一起去医院看病,医生诊断是中度焦虑,劝孔老师放松一些。有一句话我印象深刻:一般来说呀,患有焦虑的人群,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太认真了。

  于是,在孔老师的课堂上,遇到了睡觉的同学,不是叫醒他,而是悄悄地过去给同学披上了大衣。

  孔老师是真放松下来了吗?他这样做了,心里是不是会比之前更愧疚

  大家都说他是一个小人物,是因为他并没有做出什么大的业绩,也不过在一个文武学校当一个普普通通的语文老师,他讲的好讲的不好,没有人会责怪他,毕竟“又不是一个正规学校”。可是他会反思自己说话太重,会担心牵连学生而不直接说明自己受到骚扰。

  有人说这是懦弱,我说这是善良

  可是现实是越来越多人觉得善良就是懦弱。

  孔老师是活的太认真,但是,认真有错吗?踏实的活着不好吗?这个世界大家都讲宽容,我们宽容各种各样与众不同,看到循规蹈矩怒气不幸,哀其不争。生活就跟踪着的阿祥一样,不远不近的窥探着孔令学们,调皮的看着他们疑神疑鬼地出丑。

  普通人们,我们干嘛要活的认真?

  《跟踪孔令学》观后感(七):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真的是太荒诞了。

  谁敢想,老师在课堂上没收了一个学生的手机,竟然就被人跟踪了一整个冬天。跟踪到精神衰弱,跟踪到把自己媳妇的腿当作小混混的腿给打折了呢……

  整部电影都能令人感到孔令学的不自在,被狗皮膏药一般的小混混缠身。但是处处又充满了幽默。

  比如,小混混的红外衣

  为什么小混混要一直穿一个红外衣。孔傲雪被穿红衣服的人接走的时候,孔令学站在街头失魂惊慌的样子,难免让人心里咯噔一下……其实,孔傲雪是被妈妈接走的。

  这就叫做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小混混就像一个虱子,虽然不会吸血剜肉,依然让你痛不欲生。楼上的爸爸带着小孩下楼,把拐杖放在门口,都会让孔令学疑神疑鬼。拿着拐杖去报警,却不是确凿的证据

  他拿着一千块钱去求社会大哥请小混混吃个饭,别跟踪他了。于是,大哥真的买了一千块钱的饭,让小混混一次吃光。

  还有,朱自清的《春》。从此以后,再也没办法直面这篇文章了。

  电影一开始,孔令学就在讲台上朗读朱自清的《春》,中间被刘萌的音乐声打断,两人争执之后,孔令学又努力平复内心,接着朗诵《春》:“梨树,杏树,桃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不得不说,范伟真的演得太棒了。本来这么一个喜气洋洋的《春》,在范伟内心并不平静的时候,变得硝烟弥漫怨气十足,他站在讲台上,惊魂未定战役就要来临。

  这样把学生讲睡着了的《春》。当范伟在洗浴中心为了证明自己是一个人民教师时,又念了一遍,讽刺的是,洗浴中心的人被孔老师的朗诵感化了,他们一致认为,心灵收到了干花,他们还朱自清是他们学校的另一个老师,连钱都不要了。

  到了电影的最后,风波过去,孔令学上课的时候,念得还是这个文章,面对睡着的同学,他脱下衣服盖在他身上,念着朱自清的:“到处都是希望”……

  那种讽刺。

  《跟踪孔令学》观后感(八):何来感动

  刚刚在午夜看完了这部《跟踪孔令学》,愿意本是打算找篇部搞笑一点的,误打误撞才进了《跟踪》的“歧途”。

  我不是专业的演员,对演员的演技也没有权威去评论,但是我却深深被范老师所塑造的形象折服,也可以说的是被这世界上千千万万的像孔令学这样的好老师、好丈夫、好父亲折服。

  我从小就生活在北方,一直接触的就是剽悍的民风,君子能动手就不动口,就是真实写照。但不能说是不尊师重教,当然社会渣滓也是存在的,也真的有老师会遇到像孔老师这样的情况,有的甚至更甚!老师的人身安全在学生结束一阶段的学习即将短时间离开学校时候总会受到一些或多或少的威胁,倒不至于危及生命,但对他们造成的心理影响也是极大的。对于片中孔老师的做法,我十分佩服,面对权势毫不畏惧,说是惹到了学生,进而惹到了社会上的小混混,却只是为了为自己的一句失语而独自承受着。他没有把这痛苦留给妻子没把担心留给女儿,这就是个多么伟大的丈夫,伟大的父亲。他一次又一次地选择对妻子隐瞒实情。是为了不让她担心那么多。

  我也要发誓做一个这样的男人,当然,女人也要自己来。。。。

  《跟踪孔令学》观后感(九):“恐惧”这回事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坚信“恐惧”跟文化语境有关。大约经历了文革的互相批斗和残害之后,在我们这一代成长过程中,长辈更倾向于教导“不要得罪人”的生活真谛。至少对我而言是这样。

  林夕在《政治政治政治》这篇随笔里说到:“有多过一个人一起发生任何关系,就有了政治的成分”。可见哪怕只有两个人,哪怕是两个相爱的人,也足够诱发矛盾、冲突,何况周遭丰富的生活场景里那些数不尽的鸡毛蒜皮、参不透的或陌生或熟悉之人性格的千姿百态!就算谈不上“得罪”,表达己见、形于争吵,也是在所难免!

  影片里的孔老师,做了一个老师再正常不过的举动,对上课玩手机的学生进行了批评、没收手机以及事后谈话(虽然是对方不配合而未能好好展开的谈话),在这里我要拓开一笔赞孔的师德不错呢!其后,被所谓的护花使者跟踪,在这种其实本无大碍的跟踪中,孔老师的心理越来越脆弱,有一个镜头,他躲在商场的床下面大汗淋漓,整个人好像到了极限一般,作为观众的我不禁在心里头说:天啊,您这是何苦呢!搞得犹如谍战片里的斗士!

  后来,孔老师就陷入了既要求和、又要斗争的矛盾处境。但是,不论求和还是斗争,都不能真正解决他内心的恐惧。恐惧这东西,并非理性一味药就能将之治愈!很多时候,理性告诉你,你多虑了,但是情感深处仍然有恐惧在折磨着你!在这种折磨中,人就进入了疯狂、匪夷所思的境况。其实,这个臭小子只是要给孔老师耍个酷,年轻人,有时候仅仅是觉得冒犯了权威很酷!影片里的阿祥,并不像一个穷凶极恶的人,有看似无赖的个性,但攻击性指数不算高。或许爱、宽容、无视是对待他的好办法,但成本太高,当然也可以一开始就采用大棒驱赶。代入之后,我也觉得很为难,还不懂要如何应对这样的人,既不过分伤害别人,又能保全自己。有些影评说,阿祥只是想跟孔老师好好处,这句话应该是真的。折射出生活中多少的庸人自扰呀!

  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感觉遭人逼迫或报复的压力呢?读书时候,有一回我们班某姑娘A在人人网回应了某姑娘B的状态,因其就B提出的指责进行了婉约的讽刺,B开始在班级QQ群里不停找A,不停问A在不在。到了有课的那天课后,B亲自过来找A,A好生尴尬,B离开后,A开始情绪失常,嚎啕大哭,说B在群里找她,她好害怕,云云。顿时我感到很惊讶,因为在平常的相处中,A反而是性格里攻击性更强的人,容易对别人很普通的一句话做“弦外之音”的误读,从而给出不那么友善的答案,令发问的人都感到一惊。在这个case中,B是相对人格健康一点的,当她发现有人讽刺自己的时候,其实是想找一个途径来沟通,哪怕争吵,也是一种有效的沟通。A因为自己心态不够健康,所以对这个刺激有了恐惧的本能反应。试想,如果A不把大家都顺着自己当作理所当然(A认为自己讽刺别人,别人应当不回击),如果A知道人与人意见上的争执不必然涉及到人生攻击、道德评判,那么她的心态,就会缓和一些。而对健康一点的人而言,A才是真正让人感到害怕的!她自己却不知道!

  亲爱的们,我们活在这个世上,除了死亡是确定的,其他都不确定。这么看,人活着,本身就好可怜。而在这个短暂的旅程中,我们还拿出各种有的没的东西来吓唬自己!请问,有什么是值得你真正去恐惧的呢?如果是天灾,你躲也躲不掉的!如果是人祸,你多少也有能力来化解,否则你的情商、学识要了有何用?再不济,想想宫斗剧里面的大boss,人家要是心里素质不好,早就被一个个风吹草动弄死了! 千万把握好有限的今生!多多修炼强大的内心!没有谁一切如意,恐惧,真往往是没有顺了你的意,于是来了,而你本不该介意自己的这种“无能”,天大地大,你本渺小,能掌控的,只有自己!

  记住:“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

  《跟踪孔令学》观后感(十):刻画小人物,抨击大社会

  本着看喜剧的心情看完了这部电影,结果开演后不到十分钟,这个心啊拔凉拔凉的,一直凉到最后。尽管范伟演的孔老师,从开始一直到最后,都在讲春天来了,我的心还是最终没有暖起来。

  从本片的剧情来讲,从头到伟刻画了一个胆小、善良、不善于沟通、不善意于处事的小人物的生活。范伟老师饰演的孔令学,屈就于一个非正规文武学校里教学中学语文的孔老师。从上课制止女学生听音乐,反被女学生打了一巴掌,而就此作罢的开场,就已经奠定了一个唯唯喏喏的小人物的基调,在那个教室的墙上,还贴着尊师重教几个大字。通过后来被女学生的男友跟踪的过程,各种环节更将此小人物的形象刻画得维妙维肖。范伟老师,演得太好,把教师作为一个社会最低层的小人物的生活展现在大屏幕上,让大家看到,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是活在光辉里,其实有很多教师活只是活在粉笔灰里。

  “其实这种现象是不对的!”我觉得影片表达这个意思,只是没有明说而已。

  作为一个教中学的老师,知识程度应该比较高,至少可以说是一个知识分子吧。但是,当秀才遇到混混,为什么却显得那么无奈?当老师遇到不听课的学生,又该如何是好呢?在整个影片中,孔老师为什么不向警察报警?警察又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当孔老师在红灯区为了证明自己是老师的身份而朗诵朱自清的散文《春》的时候,是一种怎样的心情?而最终解决这个问题的却是黑社会的老大派人扔了一块石头。

  想想我们的主旋律电影,我们的经济发展如何如何的快,科技发展如何如何的快,军事发展如何如何的快?那么再看看我们的教育,当孩子在课堂上睡觉的时候,当老师的是否真的应该为学生披上衣服呢?我觉得这样的电影,才是真正的社会现实的写造。得顶。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