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区柯克》的影评10篇
《希区柯克》是一部由萨沙·杰瓦西 执导,安东尼·霍普金斯 / 海伦·米伦 / 斯嘉丽·约翰逊主演的一部剧情 / 传记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希区柯克》影评(一):真愁人
1、6分。
2、假如叫Mr & Mrs Hitchcock,7分。
3、其中1分给资深粉丝特吕弗。
若非特吕弗八卦,让咱得知,希区柯克不是“寻找金发”,而在“寻找女人”;某些台词肯定从我耳边溜走。
4、近景。
5、该坐后排。
中场,抬眼净是希胖的下巴颏。
6、节奏。
开场赢1分…吐槽Doris Day……戏谑尺度问题……………仿佛过了很久。终于把关掉的手机默默摁开了,看时间,原来才1小时3分钟。
8、希胖从来是强势(强悍)导演,拍的片像城堡,封闭完满自足。他邀请观众,他展示,但不沟通。
一代代观众从不反感,还享受得不得了——因为惊悚成分和牛x感情戏勾兑精妙。
甚至可以说他傲慢,但绝对user-friendly,consumer-friendly.
抄几段:
…that man does not live by murder alone. He needs affection, approval, encouragement, and occasionally, a hearty meal.
…
Only four people, who have given me the most affection, appreciation and encouragement, and constant collaboration.
The first of the four is a film editor. The second is a scriptwriter. The third is the mother of my daughter Pat. And the fourth is as fine a cook as ever performed miracles in a domestic kitchen.
And这四位都是Alma Reville.
Had the beautiful Miss Reville not accepted a lifetime contract without options as Mrs Alfred Hitchcock some 53 years ago, Mr Alfred Hitchcock might be in this room tonight. Not at this table, but as one of the slower waiters on the floor.
《希区柯克》影评(二):《希区柯克》:一件令人失望的麦格芬
作为忠实的希区柯克粉,我实在是不太认同这部讲述他的名作《精神病患者》诞生过程的传记片,即使这部电影是由安东尼奥霍普金斯和海伦米伦主演的,而且还有女神斯嘉丽约翰逊的加盟。电影开头采用了“希区柯克剧场”的经典开场模式,幽默狡猾的《木偶葬礼进行曲》响起,霍普金斯饰演的希区柯克步入镜头,轻松而又神秘的将影片主题娓娓道来,这一亲切的开场无不拉近了影迷与电影的距离,却也就到此为止了。随着影片的推进,整部电影不知怎的进入了一种乏味无力的纠结氛围,喜剧不像喜剧,传记不像传记,伦理不像伦理,爱情不像爱情,《精神病患者》的拍摄与希区柯克夫妇的感情危机两条主线虽然交代的很清楚,但就是引不起观众继续往下看的兴趣。有关《精神病患者》拍摄的种种台前幕后的故事已经被无数的电影学者和影迷向世人讲述过无数遍了,本片对这段历史的还原也没爆出什么新料,至于希区柯克的夫人艾玛就更不用多说了,在生活中她是大师的灵魂伴侣,在艺术上她是大师的搭档和知音,所以当电影中克服情感隔阂的二人重新接纳彼此共同联手将《精神病患者》打造成了一部为后人所传诵的悬疑惊悚佳作时,我们除了确信自己的记忆力没什么问题外便也没别的了。去年还有一部同样讲述希区柯克生平的传记片——大师的故乡英国BBC的电视电影《那个女孩》,《希区柯克》与该片相比,输在了对待史实遮遮掩掩、欲说还休的态度上,《那个女孩》对希区柯克作为凡人所必存的缺点和阴暗面进行了大胆真切的揭露与评价,对“传记”二字做出了最好的诠释。而到了《希区柯克》,虽然也提及了希区柯克晚年的“为老不尊”,但也仅仅是点到为止,导演几次都妄图开口,但最后还是因种种原因而遏制住了,而这也是为什么本片平淡无味的原因:你想做一道爽口的川菜,却自欺欺人的用红糖代替了辣椒粉。或许唯一值得我们欣慰的,就是相较于托比琼斯的那张扁脸,霍普金斯的希区柯克扮相和演出更加形神兼备了,摆起那象征着悬念的侧身POSE时也更像那么回事了。《希区柯克》犹如大师所创造的电影学术语“麦格芬”一样,本身能够吸引我们这些希区柯克粉来观看,但又就其本身来说,也确实没什么实际意义与价值可言了。
《希区柯克》影评(三):《希区柯克》并非野心勃勃或极端复杂,霍普金斯的表演已经预定了一个奥斯卡影帝提名
改编自著名导演希区柯克的个人生平,讲述希区柯克与他妻子、合伙人之间背后秘闻的《希区柯克》(Hitchcock)媒体综评56分,烂番茄方面新鲜度61%,42人投出新鲜番茄,27人砸出烂番茄,评价两极分化,但对于安东尼-霍普金斯的赞誉颇多。
“丰满的表演、充满魅力的对白,一丝不苟的指导手法和接地气的情感密集度,足以吸引你从影片开始的那一刹那就聚精会神直至结束”,“对希区柯克如何成为一名独一无二电影人最好的总结”,“每一个方面都保持了最高规制的完美”,“《希区柯克》并非野心勃勃或极端复杂,恰恰相反,这部电影非常简单。行云流水的画面衬托着有趣的对白,对史实人物的论述简洁而公正”,“事实证明,霍普金斯拥有足够的实力来塑造好手头的每一个角色”,“霍普金斯和海伦不出意外地展现出影帝影后的风范,你绝不希望错过他们的每一场对手戏!火花四溅当中竟然有出乎意料之外的尖酸与讽刺”,“霍普金斯的表演已经预定了一个奥斯卡影帝提名”,“影片对希区柯克生平的展现太没有新意,拍的都是我们知道的,相比之下,还是两位主演的表现更有看点”。
《希区柯克》影评(四):「Quotes」
「Do you remember the fun we had when we started out all those years ago? We didn't have any money then, did we? We didn't have any time, either, but we took risks, do you remember? We experimented. We invented new ways of making pictures because we had to. I want to feel that kind of freedom again. Like we used to, you know?」
「If this picture fails, Alma, we'll be in for a long, humiliating bout of crow-eating.
↓
It'll be splendid.
↓
Are you sure?
↓
Of the movie? Not at all. But of you? Unquestionably.」
「I'm just a man hiding in the corner with my camera, watching. My camera will tell you the truth. The absolute truth.」
「You know, darling, this could be the biggest success of your career.
↓
Our career. Alma, I will never be able to find a Hitchcock blond as beautiful as you.
↓
I've waited thirty years to hear you say that.」
《希区柯克》影评(五):幕后电影
好看的幕后电影,所有的演员都挺适合各自角色,安东尼·霍普金斯的表演完全可以让人重新认识这位演员,好几段戏都让人印象深刻,在戏院期待观众对《惊魂记》首映观看时,当经典配音一响起,配上安东尼·霍普金斯的动作和表情,完全可以称得上经典!浑身会有些不自觉的战栗感,一种莫名的兴奋。。。
影片中的家庭和感情戏份多了些,有些夺戏,但对于这样一个题材,喜欢电影的影迷们没办法不给这部影片多一颗星,因为这毕竟是讲述希区柯克的电影啊,而且还是《惊魂记》,和期待的距离并不远。。。
想象下,从现在起你所遇见的所有人与事都如你心中所愿的那样按部就班...尽在掌控的感觉想必妙不可言!
不论是本片还是现实中,Psycho遇到的阻力都是前所未有的。以胖子的势力和地位,他仍然要为投资和发行担忧,为观众的评价忐忑,为苛刻的审查发愁,甚至还有影片里描述的他的岌岌可危的婚姻关系。但是对有一点,他非常坚信自己拥有百分之百的掌控并且誓要做到完美---他的电影和片场,以及其中的演员。
1956年的春天, Grace Kelly远嫁他乡。却有两位默默无闻的女演员自此被赋予了存在的意义:Tippi Hedren以及本片里Jessica Biel饰演的Vera Miles。白纸一般的金发女郎站在了胖子的身旁,《群鸟》和《伸冤记》让人们看到了两颗冉冉升起的希氏新星。挂着希区柯克大名的私人合约可以让他对几个女孩子肆意雕琢随意书写,以期打磨出一个他专有的摩纳哥王妃。可惜,幻想大多时候都是一厢情愿,Miles姑娘的突然怀孕把胖子为她独身定制的《迷魂计》无奈让给了他早先一口回绝的Kim Novak!而Hedren美眉在《艳贼》之后更是强硬的拒绝继续履行合同。受惊的两只小鹿,义无反顾的从他的片场范围逃离,发誓此生不再踏入半步。
当她们谈论和胖子合作的这段感受时,她们该谈论些什么?我以为,共通的词语应该包括以下这些:折磨,跟踪,窒息,呕吐,眼泪,崩溃,牢笼。不算痛苦的无数次NG过程,电影之外,穿什么衣服,梳什么发型,吃什么东西,去什么地方。胖子事无巨细,一概包揽。Miles应该庆幸的是,他对她的兴趣并没有维持很久,对此,她的反应也相当冷淡,或许是因为长久以来她一直觉得自己只是一个褒曼和王妃的替代品。而Hedren奶奶却在近年的一次电视采访里披露了她拒绝胖子潜规则(我不信!!)之后遭受的虐待和羞辱,其中包括了忍受乌鸦和鸽子攻击的为期一周的现场拍摄,她坚持离开之后遭到的封杀,事业因此一蹶不振(←去年HBO推出的电影the Girl的灵感来源)
有的时候一个企盼着从弗洛伊德聊到埃里克森的问题会有一个简单的让人绝对不信的答案,比如,为什么是金发女郎。胖子会告诉你没有特殊的理由,只不过是因为金发在黑白成像之后看起来更加迷人。有的时候一个企盼着一些宽慰话语的问题会有一个粗暴的让人不禁失笑的回答,比如一些女性观众写信抱怨看了Psycho之后再也不敢入浴洗澡了。胖子会告诉你那把那些烦女人扔洗衣机里得了。很久以前读到这句话的时候,当时的感想莫过于三个字-“厌女症”。大概也是因为一直牢记着这句话,我对金发执念的理解和电影里的不同,也和许多影评家都不同。金发尤物,不论忧伤的性感的,多情的无情的,才女还是花瓶,聪慧或是愚蠢,在胖子眼里都不过是一件精美的道具,一个没有灵魂的木偶。她们既不用理解角色也不需要所谓演技,只要看起来天生如此,胖子才是木偶身后的牵线人
作为为数众多的希区柯克传记作者之一,Patrick McGilliga曾经说过,也许想象出一个精于手段的利己主义怪物、一个肥胖身躯里的枯萎灵魂比理解一位把一生都献给电影的实践艺术家要容易的多。多年来我一直以来坚信,越是没有安全感的人,对控制的欲望就越是强烈,若非这样,他根本无法克服心中无休无止的焦虑。胖子有一颗敏感且脆弱的心,这种敏感尤其体现在与观众的反馈交流中,每一部电影构成了期待与恐惧再到期待与恐惧构成了压力的循环。胖子的难以排解的焦虑也许成为了他超重、嗜吃和好酒的潜在原因。接着,胖子把自己的焦虑搬上了大屏幕,他则悄悄的躲在缝隙之后,仔细观察着焦虑的传播蔓延,他们的表情和尖叫在他为之得意的计算之中。你说他是猎食者,抑或是操控者?
有一句话虽然烂俗,但仍然是真理。就拿它来结尾,没有获得奥斯卡不是胖子的损失,是学院派自己的损失
TW哪怕有Psycho的镜头和Ed Gein的人物穿插,这仍旧是一个相当无聊的中年危机的故事,我对胖子和Alma之间的事情不是很熟悉,也不知道这当中虚构了多少(看过一些他俩对话的文本,觉得超级像母子两个)。所幸的是两位戏骨的演技实在出彩,拯救了整部电影,在这里我还要吐槽下Jessica Biel。Vera Miles是个长相多么大气端庄的美人,JB那五官和浓妆,就差把“俗”字刻脸上了!!!!!!!!!!!!
《希区柯克》影评(七):向悬疑大师致敬
最近连续看了两部关于希区柯克的传记类电影,一部是讲《鸟》的诞生过程,一部就是这个,以精神病患者为主线的。记得当年看psycho时,满怀对经典的崇敬和对那场著名的浴室杀人案的期待,看完后当然是觉得很经典,但没有想象中那么恐怖,那段几乎具有传奇色彩的浴室杀人戏我觉得也是还好,也许是因为看之前也大致知道故事了吧,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反而还是看《鸟》留下的心理阴影更深,因为《鸟》就算看到最后还是有谜团没有解开,鸟为什会攻击人,他们最后到底逃离那个地方没有?相对来说psycho看完比较一目了然,没什么想不通一直困扰你的事情,恐怖的持续性也就没有那么久。
刚刚看的这部《希区柯克》中印象最深刻的一幕就是希区柯克在电影放映时在门外观察观众的反应,其实这段让我作为一个观众也很期待,有些希区柯克电影的悬念味道,观众什么时候会尖叫,他们会有多害怕,当听到浴室喷头打开,洒出水声时,电影中门外的希区柯克和看电影的我都开始在心中倒计时等待了(这样的等待很像我在游乐园看过山车,等的就是过山车往下掉时大家的尖叫),然后听到浴帘被拉开,尖利的小提琴声响起,虽然没看到但知道杀手出现了,还有那把刀,果然观众鬼哭狼嚎起来,希区柯克在门外像指挥家一样指挥着观众的惨叫,时不时还狠狠地比划出挥刀的样子,好像这能让观众更恐惧些,当惨叫停歇后,门外的希区柯克微微笑了,他的电影成功了!我看这段也看的很兴奋,毕竟这部电影当年的辉煌和巨大影响我无法亲身感受,难免会想象,就像是老听人说当年《射雕英雄传》和《渴望》多么盛况空前,总会想想到底是火到一个什么程度啊,这次这个电影呈现出来当年的psycho的成功总算是让我的遗憾少了一点。一段浴室杀人说是让多少人吓得不敢淋浴,这是多么强的艺术渲染力啊,这是真正抓住人心的电影啊。
这两部传记电影除了讲希区柯克电影的产生,选择的另外的一条主线都是希区柯克和他老婆的关系,我这才知道他老婆原来对他的事业多有助益,应该也是一个很有能力的女人吧,只是在她丈夫那么天才的光芒下,还有那些美艳动人的金发女郎衬映下,她确实很容易被淹没了。讲《鸟》的那部电影中他们夫妻的关系挺不健康的,他老婆一直在忍耐他对女演员的迷恋。这部电影中虽然也暴露出他们的很多矛盾和不和谐(最明显分开两张床,像酒店双人间一样),但电影最后psycho大获成功时还是有一幕很温馨的,希区柯克对太太说,i will never be able to find a Hitchcock blonde as beautiful as you。真是够感动的,这台词要是不希区柯克的那个胖老头说出来都可以拿来演偶像剧了。
我经常和身边的人推荐希区柯克电影,但大部分人一听说是那么老的黑白电影都提不起兴趣,真是可惜,也许可以先看看这些传记电影相信会对那些经典好奇的。最后,向悬疑大师致敬,尽管他害得我现在看到鸟忍不住绕行。。。。。
《希区柯克》影评(八):纪录片看出感情了
看似平淡,其实一点也不平淡。
看点在我看来,是女王陛下,斯嘉丽,还有家庭伦理的关系。
不管霍普金斯的表演是褒还是贬,但至少做到了形神兼备。和女王陛下是俩口子,但是这夫妻分床睡,大导演怀疑老婆搞外遇,而老婆怀疑希区柯克先生和女演员走的太近。这又扯到了家庭的方面。艺术家都是疯了,作为艺术家的妻子,必须忍受巨大的压力,说不定哪天你就成为他的过去时,和创作的源泉了。
还好,结局是美的。斯嘉丽那双大眼睛,那尖叫,都留下了巨深刻的印象。说是剧情片,其实,当作纪录片看也是完全可以的。
不管怎么样,我就是希区柯克,这是多么牛逼的自信。
《希区柯克》影评(九):有些遗憾
影片的结尾颇有喜感地告诉我们,继《精神病患者》之后,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的下一部作品将是《群鸟》。世界最闻名的电影大师希区柯克,被网友尊称为希翁并被无数观众以及专业电影人所朝拜,并非没有道理,有一句话说,阿拉伯人一看希区柯克的影片,便忘记了吃花生。纵观其影片,无论是《三十九级台阶》的超强记忆力、《蝴蝶梦》中悬疑恐怖的气氛、《深闺疑云》中妻子对丈夫的怀疑、《西北偏北》中飞机对帅哥加里·格兰特的袭击、《爱德华医生》中派克的弗洛伊德式梦的解析,还是《后窗》《夺魂索》中经典的线索破案,抑或是《眩晕》(迷魂记)中那永不可忘记的有预谋自杀、《群鸟》中印象深刻的群鸟袭击,都让人久久不能忘怀,直呼大王大师神级人物!
遗憾的是,此次萨沙·杰瓦西导演的影片《希区柯克》只是讲述了希翁拍摄《精神病患者》的过程以及与妻子之间的分歧,只是对希区柯克如何对金发女郎疯狂所爱轻描淡写,也并未提到他与后来成为摩纳哥王妃且死于车祸的女神格蕾丝·凯利之间的事情,更未提及我瑞典女神、上帝的玫瑰英格丽·褒曼。
《精神病患者》(惊魂记)注定成为电影史上的经典,它一度被评为美国电影史上最伟大的影片。
《希区柯克》影评(十):希区柯克和希区柯克电影
希区柯克不仅仅是一个名字,在电影世界中,他已经成为了一个代名词、一个标志、一种文化。
今天看了两部片子,一部是电影《希区柯克》一部是希区柯克导演的电影《惊魂记》。
电影《希区柯克》是围绕拍摄《惊魂记》这个主题展开的,故事情节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全靠男女主角的精湛演技。为了更好的了解这部电影及希区柯克本人,接着看了一部他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导演的电影,同时也是他的电影生涯中影响较大的一部片子《惊魂记》。这部电影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上映的,今天看来仍风味无穷,故事讲述的是一个30岁的女性意外得到4万美元,在当时那是个天文数字,她携款潜逃至一处汽车旅馆,不幸被杀,她的男友和姐姐在旅馆的马桶里发现了没有冲走的字条,确定其被杀,最终水落石出。而行凶杀人者精神分裂,从小就有恋母情结,父亲去世后,他的母亲跟一位男性结婚,并听其意见,开了这家汽车旅馆,凶手觉得自己被遗弃,遂将母亲与继父毒死。因对母亲恋恋不舍,将其从墓地挖出,像在世时一样赡养。
有些时候,我们应当学会适可而止,惊魂记的女主角为了新的生活,为了他的屌丝男友,拿着别人的钱跑了;凶手对母亲的爱已经到了欲罢不能的地步,己超出了正常的母子关系……爱,过火了,就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