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经典观后感集
《美丽中国》是一部由Phil Chapman / Gavin Maxwell执导,纪录片主演的一部英国 / 中国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美丽中国》观后感(一):这是对自然的思考!
从云南的横断山脉、高黎贡山,到青藏高原,从东三省到蒙古大草原,走完长城,还要穿过塔克拉玛干到喀什,沿着海岸线看候鸟迁徙,原来香港的红树林泥滩是一个终点……整部片子,6小时,充满着对万物的敬畏与感恩,加上那大气的配乐,深入其中的哲思,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自然纪录片,更是心灵深处同自然的共鸣。
猴子们由开始的打闹,变成了恼羞成怒的打架,猴王却一点也不担心,因为他是过来人。
蝙蝠和温泉蛇居然都是以捕鱼为生,那蜘蛛真是轻功绝世高手,怕是没人比黑叶猴更擅攀岩了,为了爱情,藏羚羊在高原上论剑,冬虫夏草的交易市场被渲染上黑市的色彩,在西藏,人和动物是那样众生平等,还有,竹蝙蝠、竹鼠在那小小的空间里,怎么拍到的呢?
很喜欢Heart of the Dragon,Tibet这两集的结语:
If we show the will,nature will find the way.
如果我们有意愿,自然会找到出路。
What happens to it today,in time will affect us all.
今天这里发生的事,未来都会影响到我们全体。
6集看完,我不禁产生那么多愿望,有些大概容易:我一定要去喀什,逛那什么都卖的市场,一定要去哈尔滨,看晚上那斑斓的冰雕,再去北京,我一定去看看遛鸟的人们,到还活着的胡同买个糖火烧吃,我还要去云南,看看那片橡胶林,到世界之轴——青藏高原,去朝拜那万物皆有的生灵。
但是,我什么时候可以去插一次秧、摸一次鱼、挖一次竹笋、得一根盘龙棍?
《美丽中国》观后感(二):终于把Wild China下好了Orz一共13G……
硬盘君你辛苦了~速度很慢,好难下,但是为了高清的美美的中国,一切都值了
但是里面有些东西太扯了。说什么汉族是因为害怕骁勇的蒙古族才建造的长城……开始建长城的时候蒙古族还不存在好不好!还假惺惺地说西藏成为中国的一个省已经50多年了,其实这话也不算错,但却让人误以为西藏在历史上与中华是无关的。如此等等,就是用来恶心人的。好在咱中国够美,让我能忍得住。
冰雕这一段我好喜欢!>_<拍得非常有活力!
破字幕组,熊猫就熊猫,写猫熊干啥啊!
Wild China其实是一部关于中国的食品记录片……看得我馋死了,野外有好多好吃的!(¯﹃¯)
Wild China里说中国人爱吃野味,但是政府不让非法捕猎,所以商家就去其他国家买,导致其他国家的野生动物减少……这也赖兔子啊?!不保护动物你们也说,保护动物你们也说,兔子真是擅长以各种姿势中枪。
《美丽中国》观后感(三):最纯粹的爱国:保护我们美丽的国家
英国广播公司(BBC)是“日不掉前列颠联合王国”的“反华”桥头堡。尽管如此BBC出品了很多优秀的纪录片,其中的Wild系列更是自然记录片的翘楚。通常Wild系列都译为“狂野”,比如说《狂野加勒比》《狂野非洲》等。前些日子BBC出品的Wild China则译为《美丽中国》。如果说《功夫熊猫》是美帝国主义对北京奥运会的献礼,那《美丽中国》则是英帝国主义的奥运献礼啦。两大老牌帝国主义霸权这么一唱一和,真是在逗中国人民高兴么?哈哈~
《美丽中国》居然是BBC与中视传媒的合作结晶,后者是CCAV的制作主力。这种所谓的合作,我想主要是BBC出人力和技术,而中方则是到处找衙门官人批条子开路。不管怎么样,这部纪录片让我看到了这样一个中国:一种从未有胆量想像过的美丽,我不由得大吃一斤香肠,偶买糕的!原来我的国家竟是如此的美丽!
《美丽中国》分为六集,先是总体介绍了中国目自然环境现状,然后分别展现了大西南、青藏高原、长城以北及西域、海岸线的自然环境状况,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BBC自然历史小组的拍摄技术那是没得话说,其拍摄立场更让我称赞。影片一开头就把说白了:这是一片古老的土地,虽然现今中国存在很多社会和环境问题,但是她依然有着令人窒息的美丽。这么一说很明显,BBC不会重墨于中国的阴暗面,但在接下来的影片中丝毫不避讳各种环境问题。BBC一直想要向观众证明,中国是可以做到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于是到处找了很多这方面的和谐例子,比如各地的自然保护区、偏远地方的环境友好传统习俗、各个自然保护组织的努力贡献、天朝衙门在生态保育上的重大进步、以及某些地方成功的生态旅游等等。影片最后更是夸下海口,说虽然面临巨大环境压力,但中国主要运用其丰富而强大的人力和政治资源,必将在一个超大规模的空间尺度上解决环境问题,那不仅是中国人的福分,更是全人类的福分。这样一来,不仅拍足了中国人的马屁,婉转的让中国人直面环境问题,而且也对中国作出了好心的鞭策和期许,真是“别有用心”啊!
说实话,看完影片,我的爱国热情空前高涨。如何是爱国呢?我的国家如此的美丽,恰好我在环保方面有一技之长,我感到我有责任去为中国的环境保护事业作出贡献,我有义务去弃绝任何试图玷污国家美丽的坏分子。爱国是一个没有确切定义的宽泛概念,但这肯定是爱国!
哈,有点讽刺,这样一部激发我爱国热情的纪录片居然是英国人拍的。发掘一个国家的自然之美,是一个简便易行的爱国主义教育行动。这部影片中,有一些自然界现象,我作为一个中国人从未听说过,这其中包括吃竹子的鼹鼠、在竹筒里安家的蝙蝠、秦岭山顶的大型牛羚、大熊猫第一次野外交配录像、偷吃吐鲁番葡萄干的地鼠等等等等。试问我们自己的自然纪录片工作者在干啥?爱国就是要让人深深的爱上国家的自然本质,再大的外来诱惑都敌不过祖国最纯洁的心灵召唤。不仅仅是成天把小盆友拉到烈士陵园,喊几句口号,为叉叉叉叉时刻准备着~
所以啊,童鞋们,就别把反日反美反叉叉挂在嘴边,让政治家去解决这些问题吧。我们只需要爱护我们的环境,珍惜我们的资源,擦亮我们中国的脸,这就算是天大的爱国了。
最后要赞一下中国网民的福音使者——字幕组。这个名为“VCTT”的字幕组在片中私自加上了这么一句话:仅以此献给我们多灾多难但美丽依旧的祖国!
《美丽中国》观后感(四):手下留情,不要让美丽只在纪录片里
“最后的隐世净土,中国
数世纪以来,旅人传诵着关于这片神奇怪的土地
以及那些神奇的生物传说
中国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
而如今天是最宏博的
那数十亿人民 五十多个民族
以各种各样贴近自然的生活方式
。。。那另人窒息的美。。。
我们第一次有机会深入探索这片伟大的土地
。。。这就是最原味的中国。。“
C 《Wild China》(《美丽中国》)
强烈推荐BBC的纪录片《美丽中国 Wild China》,一个以野生动物和自然界为主题的系列纪录片,一共六集,我已经看了四集,分别是广西、云南、西藏和长城以北(东北与西北),让我震撼!在BBC的镜头里,中国的大自然是那么的美丽动人!自豪感油然而生!
之前就已经看过BBC同系列的纪录片《野性南美洲 Wild South America》和《野性非洲 Wild Africa》,很为南美和非洲的自然魅力倾倒。而在我的印象中,中国的大自然在不断地被人类的活动侵蚀、破坏和毁灭。没想到祖国的山河依然有这么多这么美丽的地方,我们要手下留情,不要再让美丽只能在纪录片中找到!尤其让我这个汉人惭愧的是,前四集绝大部分的镜头都在非汉人的主要生活范围,第三集西藏中藏族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应该让我们这些对大自然缺乏敬畏的很多汉族人好好学习。
博客出处(附下载链接):
《美丽中国》观后感(五):我把它播来了 如果你们想要在线看的话
花了十八个小时断断续续看了几遍 才搞懂什么是播客,把我珍藏的wild china转了好几格式传上去了 感觉十分不容易 可是很骄傲的是 一传上去就有很多人关注,呵呵,另外,为什么现在还是只有盗版的碟子卖,央视也好像没有播出呢?
如果单凭网络的话,这样的传递还是有限的,毕竟中国子民人人有责为自己的祖国骄傲,也该有深度地去思考中国的环境现状。
也不知道会不会因为版权什么的删掉 大家抓紧看吧
.s.效果很清晰 不过不知道是不是速度慢的原因,放了一点儿就拖不过去了 大家挑在非高峰期看吧
《美丽中国》观后感(六):BBC-波澜壮阔的《美丽中国》
从雅克·贝汉《鸟的迁徙》开始,现代纪录片对看惯央视大江大河的我们产生了一次心灵上的颠覆,记得当时看完DVD,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跳出来。后来经过一系列诸如《帝企鹅日记》的灌输,又看到高清的《行星地球》时,依然让我升级的目瞪口呆。
如果说BBC的《行星地球》产生了一次视觉上的震慑的话,那么,《美丽中国》就是一次心灵上的清洗。
很多人觉得《美丽中国》确实养眼,但充其是娱乐,内容空虚、或者又狭隘的扯到政治上说外国人埋怨中国环境,这么说你真是被CCTV教育的很好。要不形容此纪录片对白含糊不清,不足以表现中国博大芸芸,而且全篇都在描述动物……
一.国内外纪录片的角度
对于这次记录首先说一下拍记录片的角度,纪录片贯彻的宗旨就是客观,客观是纪录片本质,我国很多纪录片,尤其央视的格调与世界上其它国家迥然不同,其原因在于我们常常把纪录片拍成宣传片,当一个记录轻飘飘的煽情与美化时它也变的不足为信甚至让人反感,失去了呈现真实,揭露真相,记录片也就变的没有力量。
记录片难拍重点不是技术,而是创作者的勇敢与关怀,理性的追求真相与探索心灵并且能够打动世人内心的工程是艰巨的。
有人说《美丽中国》肤浅时,我们想一下《迁徙的鸟》,全片几乎没有什么对白,但是震撼了全世界人的心,因为有太多看似简单的事物却被我们忽视了,纪录片的工作就是用心来观察周围任何看的到的事物。就好像在中国,我们周围有很多的穷人、沿街乞讨乞丐,当他屈膝于你时,你可能和你女朋友厌恶的躲开了。但是各个论坛都在发什么最震撼国人照片,这个时候你又被莫名其妙的感动了。这不是在说现代人的虚伪和被蒙蔽,而是在说一个好纪录片不在于把一个事物诠释的多么全面与挖掘的多深,比方泱泱中国怎么可能用6集就展示它的美?六万集都不够,而是如何把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深入浅出的表现出来。就好比中国纪录片拍长江,会用大量生硬考究的解说,乐此不疲的详述着它的历史与宏伟,这个如果给BBC,一个壮丽游走的航拍就达到目的了。这里也有个技术问题,我们一拍就把直升机拍进去了。
所以说国内外记录片的区别在于,成熟的记录片应该是用镜头说话,而我们是了为解说词的顺理成章去拍那几个镜头,更像是电视散文,失去了纪录片发觉与探索的乐趣。
中国真正好的纪录片其实诞生在民间的DV记录。
二.定位
《美丽中国》远离的现代城市的浮华,把镜头瞄准了自然中的生物,与沿袭了几千年生活的在其间的人,从它们身上表现出中国几千年根深蒂固的淳朴与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生活的理念。这个定位是异常准确的,因为现代都市的人与生活中,中国的特质已经被湮灭了。
此次拍摄,很多事物是被第一次展现在镜头上的,诸如云南洞穴中蝙蝠捉鱼的场面、熊猫的求爱交配,有时候真的内心在质问,这真的是中国嘛?居然有太多的惊奇与陌生,我怎么完全不知道不了解?也许是我无知,但是我敢肯定很多人看过剧集都要有此感。
最让我感动的是生活在北方森林中的鄂温克妇女,她们在世代游牧中悉心照顾森林中的驯鹿
这些生灵也都有了它们自己的名字,然而过这种生活的鄂温克人只有30个了,几乎所有的族人都放弃了森林生活,搬进了现代省事的钢筋水泥房子里。
看到在巨大的洞穴中的小学校,说不出是同情还是羡慕。西藏几千年的对自然的敬畏,保护了大量野生动物和原始的自然生态,那里的人们贴靠着大地,向着伽拉萨山朝圣,他们一心向善,信仰今生保护关爱这片圣灵之土与万物生灵,定会有美好的来生。而如今我们大部分人类生活在物欲横流、人心冷漠的城市,没有想到中国很多地方,人与自然那么融洽,他们可能在你眼中是穷苦贫乏的,但事实是这些人的心灵才更为清透,比你更了解脚下的土地。说白了人那才活的像个人本来该有的生活,城市人活的都像个奴隶,而且还津津乐道。
镜头展现了奇趣的动物与绝伦的景色后总会加上诸如此类的解说:此物种已经濒临灭绝,全世界只有若干只,此环境带已经严重缩减。基本片中向世人展现的物种除了虾米小鱼都感觉都已经所剩无几了,然而这也是事实,当然BBC总也不忘讨巧的加一句,政府已经采取措施……对问题担忧的同时也赋予了希望。
片子阐述了一个空前发展和人口爆炸社会下,环境的面临的重大危机与压力的根本问题,这个问题是全人类当今最大的问题,放在世界任何国家都成立。
纪录片目的是记录,思考留给大众,我国号称大型纪录片常常把观念框死,灌输其形式而非客观展现。西方传媒几十年依旧包罗万象,我们感觉刚一上就黔驴技穷。
三.失落的世界
中国面临的不止是环境危机、还有文化危机,我很难想出代表现代中国的符号是什么?我们还在拿着四大发明找着大国的优越,其实这种心态就像个虚空的外壳脆弱不堪,文化内核早已塌陷,禁不起半点指点,当安东尼奥尼等一系列电影人把镜头对准中国时,惊起层峦叠嶂的罪名,尤其改革开放后,原因外国人他们没有把镜头对准拔地而起的高楼,现在看来我们真应该感谢这些人给我们记录了宝贵的影像,当央视把镜头对准日新月异的时候,国际影人才找到了真正的中国!不在深圳、不在上海,在小巷胡同、竹林深处,在香格里拉的密林,在风干的楼兰,一些我国的影像纪录者听起来就生畏的地方。当我们民族信仰出现危机的时候,要感谢BBC这样的摄制组让现代人看到信仰在何处,就是那些与自然生活了上千年依依不舍的村民,当国家危难时,开奔驰宝马的都跑了,这些人会坚守到最后一刻。我们身后是冰冷的高楼,他们身后是圣洁的雪山。
我们跑的太快,遗失了很多东西,物质让我们作茧自缚,躯体被附着的不透气后,魂灵腐蚀的很快。
四.如何说教
中国人很含蓄,但是到说教别人时就变的很直白,西方人很直白,但是到了说教的时候就变的很含蓄。
谆谆教导可以用在中国古代,那时候人的诱惑少,可以平静下来,但是放在当今浮躁的社会,这种不痛不痒细水长流的唠叨,很轻易的被人以为苍蝇蚊子煽打开来。所以当今倘若想让人反思就需要刺激他。
你能说《难以忽视的真相》不说教嘛?但是它把说教留在了最后,首先向你抛出各种惊人数据,对你狂轰滥炸,深深把你刺激了,当你担忧与思索的同时,之前的客观记录对说教部分起到了推波助澜也水到渠成,煞费苦心的一方面让你了解真相,另一方面就为了结尾那几句教你如何做起。《医疗内幕》通过美国与其它西方国家医疗体系的对比,让人产生巨大的落差之余会质疑与探讨与自密切相关问题。
环保纪录片说教是必须的,只要把信息从灌入转变为引导的时候它就会成功。所以这个模式大概是打你个巴掌再给你个红枣。《美丽中国》是先给你一箩筐红枣然后在给你记嘴巴。喜马拉雅的巍峨山峦孕育了世界上一半人口,是众多文明的源头,几千年繁衍不息。然而再过30年,80%的冰川将不复存在,领略了神圣的恢宏之余更多是对人类自我作践,导致古老文明、现代文明危在旦夕带来的震撼。
大体是,好看嘛?我们说好看,美嘛?美!马上灭绝了,见不到了!由此我们心里一沉,引发出反省,最后他也要给出你希望。
比如讲到金先生捕鸟给上海有钱人吃,然后展现了他娴熟的捕鸟技艺,当我们心里低估怎么炫耀起捕鸟的时候,原来金先生早已成了自然保护着,捕鸟是为了给鸟体检,然后放生。
其实这种转变我在生活中也看到,之前麻雀被捕杀过度,如今成群飞舞,而且在我家院子里的麻雀都不怕人,人对动物的观点多少在进步。节目完结的时候有这样一段话:一味发展虽然导致中国自然环境的毁灭,而有计划的生态旅游将为野生动物带来无限裨益,中国高速发展的后果造成对资源、生存空间以及环境质量的巨大压力,然而这些问题也同样考验着我们,如果说世界上有哪个国家有能力解决如此大范围的环境问题,那个这个国家必非中国莫属。
说明了,这不单是中国问题,也是个世界问题与我们人类文化的问题。
五.技术
当镜头从高空俯视中国大陆时,隆隆作响,这样的镜头实属厚重磅礴,当今的影像制作,除了要立场新颖,技术也尤为重要,尤其自身格局大的纪录片,格局大就是不同于拍个体人的日常生活,或者简单的访谈,倘若拍自然、拍太空或者拍故宫之类,没有昂硬的技术支持、精致的画面,要想吸引现代人去看个纪录片,真的很难。这个不止需要资金人力物理,更需要创作者的勇气和艰辛,深入腹地,寻寻觅觅,纪录片的拍摄也是一场探险。
有时候常常面对匪夷所思的镜头就想人家是怎么拍的,为什么可以在雪山白峰之间平稳的穿梭,拍一年四季的变化得是如何漫长的等待。《迁徙的鸟》胶片就长达460公里,最后剪出来也就一个多小时,所以在技术的保障下人家真实呕心沥血啊,比技术更为重要的是纪录片创作的精神,团队意识,冒险、豁的出去同时也耐得住性子。
cctv联合摄制,央视真会给自己粉金。可能那几个很模糊的镜头由于未能实地拍摄是央视提供的。
整个西亚、中华文明的神圣源头喜马拉雅,再过30年,山峦的冰雪将消融
六.自然纪录片-本质的复兴
从弗拉哈迪开始,纪录片就带有关注自然与人生存的大命题,如今我们看到几十年前爱斯基摩人的生活仿佛凝视远古,观摩化石。弗拉哈迪从那时起就尊重人类各异的文化传统,表现他们的智慧与尊严,关注人们的情感和命运。如今自然纪录片再一次兴起,是否是一种本质的复兴?《美丽中国》与《行星地球》同样让人对波澜壮阔的自然产生震撼与敬畏,但《美丽中国》更多了种人文关怀,对古老的丧志殆尽的风土人情进行了深入的了解,而可能用不了多久这些人们的生活也只能在这珍贵的影像中找到,人与自然的不断疏离违背了宇宙的规律,纪录片重新唤起了人们对自身环境审视,就像《第十一个小时》里讲,自然不会毁灭,即便人类灭绝,消失的资源几百万年会重生,太阳依旧、天也照蓝,归根结底,人类毁灭的只是自己。把自然与人分开来讲是不负责任的,当五花八门的记录片夺人眼球时,西藏雪山上的人与牦牛往往脱颖而出的吸引着人,这说明人类本来的洁净的精神在对现代文明、现代文化进行的最后一次召唤。我们乐意听到看到,证明着我们也依存向往。
七.原味的中国
从香格里拉到丝绸之路,从蒙古草原到喜马拉雅,从大兴安岭到热带海洋,整个系列看下来你会更加了解你居住的土地,以及生活几千年的人和生物,虽然他们的习俗、信仰越来越鲜为人知,好在今天被记录了下来,用节目里的话说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正的中国,一个原味的中国,一个数个世纪以来传送着的土地。
《美丽中国》观后感(七):比中国人更了解中国的美
地大物博,这是曾经我们引以为豪,在兴起的时候常说的一句话。现在我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换成了环保低碳,环境问题好象是一夜之间成了威胁我们生存的首要问题,是我们的认识理念的转变也好,是欧美列强借新概念推销他们的新技术新产品也罢,我们依旧生活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我们对她了解多少?通过这部6集的纪录片,就可以带你走遍中国的大江大河,高山湖泊,了解风土人情,动植物生态环境,细到某户屋檐上的一只小燕子,应该说是一部经典的纪录片。
如果在高唱爱国的时候,如果代表们在国际谈判桌上的时候,想到的更多的是片中的这个中国,而不是一小簇人,那谁还会不爱国?有了万众一心的凝聚力,还怕中国不强大?想想毛时代,美国佬敢动吗?
《美丽中国》观后感(八):值得一看的片子
相对于今年3,4月份对XZ,以及传递圣火的报道。BBC这次客观多了。
我们不要老是以有色眼镜看待别人的。
以前我们经常在各种图片看瑞士,北欧,马尔代夫好美好美。看了这个片子,才晓得,原来我们国家也如此美丽,有很多处女地,现在都未发掘。
也许我们妄自菲薄太多太久,以至于忽略了我们本身的这种美丽,反而要借助别人的镜头来看清自己的美丽。
如果这个纪录片能让我们的国人重新认识我们国家的美丽,那么我们就要向创作人员深深地鞠一躬。是你让我们更好的了解我们的母亲。
就我个人而言,我更加喜欢关注普通老百姓,特别是边远老百姓的普通生活,这个片子更多的镜头对准了野生动物。人文的稍微有些欠缺。如果谁有更多人文的好片子,推荐一下啊
顺带说一句,看这个片子,务必要下载高清的。1080i,720p都可以的。那是一种令人窒息的美丽。
《美丽中国》观后感(九):中国的美将持续多久,廉价多久?
看完该纪录片,我深深地被祖国的美所震撼和吸引,这是我所未见过的另一个中国。但在陶醉的同时,我又不禁感叹部分地区的贫穷和落后,那么原始,那么贫穷。没有路,代之的是铁索,我不知道他们哪来的勇气,如此无畏地用铁索作为交通工具,那么自如的来回穿行。另一方面,我担忧祖国母亲她那么自然的美该会持续多久?又该会廉价多久?商人的眼总是犀利的,见缝就钻,如此美丽的境地,是否也已经被奸商们所窥视?是不是不久以后的未来,当我想亲自重睹祖国自然之美,要花上大把大把的人民币?是不是多年以后的子孙们再也不能见到一如当初我们所见过的美景,因为人们的贪欲,因为人们的“开发”,带来了环境的污染与破坏!我不禁想起了小时候看过的古装片,一片片青山绿水,而如今却不复存在了!清水变成了污水,昔日的青山便成了今日的秃山!
传说骆驼的驼峰是相当美味的,于是一匹匹骆驼倒下了,传说鱼翅很营养很珍贵,于是一盅盅的鱼翅使它们因此丧了命,传说吃脑补脑,猴与人类本同宗,吃了它们的脑将更益于我们,于是猴子尖叫着被活生生地割去了半个头颅,人们用勺子一勺一勺地舀起来细细入肚......是否哪天,又有传闻说美丽中国那片美丽森林中出现的一种动物的肉或者身体的哪个部分将有益于人类,是否它们又将面临全族灭绝!
我欢喜地看到BBC所拍摄到的我们所未见过的祖国另一幕美景,但悲从喜来,我不禁又担心环境以及动物们的安危......
《美丽中国》观后感(十):中国人为什么拍不出这等纪录片
C是纪录片品质的保证。当初在三里屯花五十元买这高清的碟,还以为不值,看下去,被融化其中。
原来一直在想,中国人拍不出好的纪录片,一是体制做祟,非得赋予纪录片几多意义;二是技术问题,人家用的机器非我们优。
现在看来,一是对的,二大错特错。从世界范围看,大家用的机器大同小异,咱中国人有钱,买几台高清摄像机不值一哂。
因此结论是,拍得好坏纵然跟机器有关,但关系小得实在可怜,你的勤奋,你的专业,你的机智,你的沟通能力,以及你对自然之态度……是这一切决定了片子的品质。
中国人需要通过外国的纪录片才能发现中国的美,这……真让人笑不出来。
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