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寂静之光》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寂静之光》影评10篇

2018-08-19 03:35: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寂静之光》影评10篇

  《寂静之光》是一部由卡洛斯·雷加达斯执导,Cornelio Wall / Maria Pankratz / Miriam Toews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寂静之光》影评(一):惊心动魄的一吻

  婚外恋是老题材小三问题从未没这么沸沸扬扬。JY事件,HZY事件,一个跳楼以死决绝,一个大闹国家电视台惨烈者多。

  两女一男的数学组合就那么几种吧。难得的是处理方式的——内省,沉静认真

  男人自己的出轨都告诉老婆,很残忍吧,不小心道德了,该圆滑吗?如果不是圆滑的人就不圆滑吧。

  男人放手了,沉浸在自己的6个孩子+6个孩子的母亲or沉静而欲望十足的新情人之间选择痛苦当中。

  别忘了,情人的攻势很猛地,老派人上门找。男人也够可以,带着孩子,让孩子一边玩去就云雨去了。

  云雨之后呢?是痛。

  让男人的跨下之物与精神谈判平等就如同让女人欲求和她们的安全感讲和一样难,这个世界上,人是造物主造的最不完美,别苛求自己,也别苛求对方

  男人在问:我到底是怎样的?不是问,我该如何才解决问题,这个爱着,哪个不伤。这是精神问题啊,如此一来,与跨下之物的谈判就更难了。

  他向朋友和老爹求助,无果。

  前边,讲的是自顾不暇的男人,女人才关键

  妻子因为伤心过度而瘁死,情人居然去尸体前凭吊——有莎士比亚的的范儿,两个死敌的对决残局。在那个瞬间,我担心,因为你死我活仇恨,妻子也许会从裹尸布下跳起来,厮杀

  很后莎士比亚的一个戏。情人去吻了妻子。和解吗?歉意吗?承诺吗?6个孩子的妈那么好当吗?

  欲望和挣扎赤诚的,这是难的,日本的影片中有这一点曙光

  妻子的起死回生显然是个奇迹,你也可以当成一个梦幻

  刚刚看了阿翁(翁美玲)的许多照片小时候只觉得这一个姐姐好看,后来的红姑(钟楚红)有一点阿翁的影子。形似吧。

  作为你死我活的情仇的女人之间的和解,同时,也是与自己生命的和解。

  只有在寂静之光普照的地方才有那样的和解吗?

  丈夫和妻子的痛苦是多的,情人的孤寂也是显然的,又回到那个数字组合上面,难得是,神奇的数字下是活生生的人。

  《寂静之光》影评(二):比巴和巴比

  当贾政责问宝玉天然二字为何不妥,宝玉的回答和我对此片的评价是一样的:“古人云‘天然图画'四字,正畏非其地而强为地,非其山而强为山,虽百般精而终不相宜……"。

  我猜想第三世界对于欧美文艺电影节肯定有种隔阂的美,以前是日本,之后的伊朗,再是台湾、中国,印度、墨西哥等赤着脚赶来了。老外对于这些文艺题材或是矫情文化追捧或出于猎“异”心理,或许是我真地看不懂。

  这部文艺片图有一个慢节奏,很难另我折服,光画面精致,很难令人回味

  同是冷处理的生活细节印象深的如镇魂歌"the quiet"母女圣诞节的对峙

  同是小镇男女的中年危机,如廊桥遗梦的雨中凝视。

  选用非职业演员追求日常感觉,可青涩却成了他们的软肋,除了那段开场时,餐桌交流的冷场,肯定很切中文艺小资的胃口。可是之后就没有底蕴了,裹小脚拘谨感。

  七七八八的敲字,想到了现如今凡沾上环保概念的都像是正房生的,立马就。。。。。。而国际发行的文艺片也有公式,如同荷里活的商业片(不讨论分类界限)掐着的字诀:

  秒/快镜头x(型男型女+暴力+奇幻+裸露场面+流行音乐+俚语)=。

  于是我猜度的文艺公式是:n分钟/慢镜头x(平板男女+锅碗瓢盆+星空+晴空+National Geographic的大幅风景相片+无语+无语+无语到耳鸣。。。。。。)

  所以不是每个导演都具有塔科夫斯基的飘逸美、德莱耶自足的虔诚

  《寂静之光》影评(三):闷的必要

  这部电影一直放在硬盘里,有点怕看,因为知道它很“闷”,但终于鼓起勇气看了之后,我为自己感到庆幸。

  其实电影只是讲述了一个寻常至极的婚外情故事,让好莱坞去拍的话,估计会是烂片,因为好莱坞不能闷。而这片不得不闷,不闷则不可能这么美好

  我已经慢慢受不了闷片了,或者我从来就不太受得了闷片,因为我渡过时间的方式已经“后现代化”了,或者说好莱坞化了(也许还有冯小刚化),也就是说我的时间可以被剪辑,不说波澜壮阔吧,也能跌宕起伏,我可以用不停刷屏、一边走路一边听音乐、一边乘车一边看视频、在不同世界之间切换做到这一点。可这不是唯一渡过时间的方式。好莱坞和后现代看世界的方式,也不是唯一的方式。

  婚外情太寻常了,能让它不寻常的,只能是你看待它的方式。

  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笃信宗教传统墨西哥乡村,因为这是一个随处被鸟鸣阳光围绕的世界,一个跟上帝同在的世界,这个世界的时间流逝方式当然和我们的不同。

  这里始终沉默的时间滴答滴答环绕,摆脱不掉的时间、不能跳跃,只能从这一秒嘀嗒到下一秒的时间。“好莱坞时代和多线程任务时代”的我们用忽视来跳跃、用转移注意来跳跃、用麻痹自己来跳跃,所以,我们失去了这一秒钟的时间,和其他所有的时间。你的哭泣会戛然而止吗?尴尬之所以尴尬不就是因为它让时间显得漫长吗?而这一切呈现在银幕上,是会让观众觉得闷的。

  没有这个时间的质感,痛苦也显得不是那么痛苦幸福也显得不是那么幸福了。

  对“后现代”的我来说,这个婚外情故事让我吃惊的地方在于:所有的人居然都直面了真实,男人第一时间实情告诉妻子,也从不在去跟情人约会的时候撒谎遮掩,他坦白地对妻子、父亲、朋友说:我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但我想这是我要的。他深深地痛苦并同等程度地深深幸福。

  而情敌之间没有太多仇恨,情人玛丽安娜说:可怜的艾斯特;妻子艾斯特说:可怜的玛丽安娜。

  然后这个故事的特别之处居然慢慢演变成了童话,他们每一个人都满怀着慈悲,承担着自己的痛苦,这让奇迹发生,近似神迹。结尾就不说了,剧透太残忍——那是一个礼物

  这个电影最美的是它仿佛只发生在日出日落之间,导演几乎以丝毫没有剪辑、一秒钟不漏的方式让我们在片头看了一场日出,片尾看了一场日落。在片头的时候这实在闷得让我受不了,可是在片尾看日落的时候我已经赞赏无话可说。我好像能感受到了,故事里人们“心中的道德律,和头顶的星空”。

  大量的长镜头和远距离镜头让电影沉闷,这是必然的。但如果这不是一个被广阔天空笼罩和沉默的大地承载的故事,它还能是一个有可能被升华超越的故事吗?

  这是真实的世界吗?我突然明白,这是一个导演心中的世界,在电影里嘀嗒走动的,是他心里的时间。

  比起现实,更重要的是看待现实的方式,在电影里,就是呈现现实的方式。因为人根据物理化学只得出一种正确答案的话,人生就真不值得过了。这个电影的意义就在于它呈现了另一种答案,另一种面对的方式,也许是另一种时间流逝的方式。这就是它闷的必要。

  在这个世界上大家并不共享一种时间,除了外在的时间还有内在的心理时间,喝着可乐捧着爆米花花80块钱买个开心的人的心理时间,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心里总是惦记着上帝的人心里的时间,不可能是同一种时间。但感受到别样的时间,别样的看待人生的方式,是可以带来启发甚至救赎可能的,这就是它闷的必要。

  《寂静之光》影评(四):爱上它的星辰

  说不出来,我为什么喜欢看电影。可能更多的,是被它的名字和某个画面吸引。很多我喜欢的电影,都有一个简洁意味深长的名字,然后当你看到它的画面,瞬间,一种内在的气息呼应你。

  《寂静之光》这个电影实在是闷,像我这样看电影超级有耐心的人,都是分了数次断断续续地看完的。除了开头日出和结尾日落的画面实在美得让你不舍得离开之外,中间的很多画面几乎都是停滞不动的。其中的电影元素仿佛也在直白这种沉闷冗长。墨西哥农村广袤无际平原,一对毫无特色的中年夫妇,七八个我始终没有数清的大大小小的孩子,燥热的夏季午后……整个电影的对话在两个小时中恐怕十分之一都不到。可以媲美我看过的最郁闷的《樱桃滋味》。

  孩子一箩筐家庭妇女遭到爱情背叛,她的独白是:

  从前,我感觉自己是世界的一部分

  现在我被剥离出来了,

  现在一切都是残缺不全的。

  于是她在暴风雨中窒息而死。她的丈夫抱着她僵硬地对过路人说:

  我的名字叫Johan

  她是我的妻子

  她叫Esther。

  在这对夫妻艰难的挣扎当中,我感到平凡人的生活也好,爱也好,都透着一种温存怜悯。他们没有那种波澜壮阔般的激情,没有撕毁一切的勇气,没有惊天动地的背叛与出逃。而是执著在脚下的土地上,像艾青的诗歌,他们对土地有着血脉相连的柔情,连羽毛也腐烂在这里。

  最后的设计竟然是,丈夫的情人来看望女主人遗体,给了她温柔的一吻,然后她流下眼泪,死而复生了。即使这样,电影也不在于突出某种奇迹,而是非常的自然。没有展示丈夫看到妻子复活后的画面。孩子们以为妈妈只是睡着了一会又醒了,很自然地跟妈妈讲这一天的经过

  连死亡和复活都这样温存。我不知道,这是否源于墨西哥的宗教,电影中无论他们是在家庭的餐桌上,还是在地里劳作,餐前的祷告都非常认真虔诚。

  忘不了的是里面的蛙鸣,蝉声,夜空中闪亮的星星,和天地间寂静的光……

  《寂静之光》影评(五):说说电影拍摄地:夸乌特莫克

  影评和电影关系不大,谈谈上周电影拍摄地奇瓦瓦州夸乌特莫克Cuauhtémoc之旅。

  奇瓦瓦州处于墨西哥北部,有广袤森林沙漠草原,还有叹为观止的铜峡谷,它的面积深度超过科罗拉多大峡谷。这是墨西哥最大的州,和德州和新墨西哥州有着长长的边境线,因此说到奇瓦瓦州,想到的是深居山谷的印第安游牧民族,暴力的毒品战争,哦,当然,有一种以它命名的吉娃娃狗。

  除此之外,还有神秘的门诺教徒聚集区。这也是我途径夸乌特莫克停留的主要目的

  门诺教起源于16世纪基督改革运动的再洗礼宗Anabaptism,再洗礼的意思就是天主教婴儿的受洗并非出于本意,是无意义的,成年人先有了信仰再受洗才算立约。两千年来,倔强的各宗各派基督徒们恨不得对每条教规的细枝末节刨根问底争个面红耳赤大开杀戒,宗教改革时期发展高潮。再洗礼宗崇尚最最纯粹的基督教精神,希望回到他们心中美好的使徒时代,认为教会应超越社会阶层、超越政权远离世俗,政教应该完全分离,因此走得相当极端,不仅受到天主教会镇压,也遭到主张因信称义、积极参与世俗事务的新教教派的排挤,几乎走投无路,甚至以“再洗礼罪”为名遭到大量迫害。后来终于在几位老革命带领建立根据地,其中一位重要的老革命就是门诺西门斯Menno Simons,该教派也因此得名。到今天,再洗礼宗的另一支残余是起源奥地利的哈特教派Hutterite,主要在北美。门诺教徒当时主要在荷兰和德国北部,这个说低地德语的特殊团体雪山草地,从16世纪中期起在维斯瓦河口的但泽安家(曾属于普鲁士、但泽自由市,后来被划给波兰),因为他们坚持政教分离、不服兵役、自主教育,很容易与当地政权产生矛盾,后来十八世纪末一部分辗转到俄罗斯,十九世纪末遇到俄土战争,一部分又辗转到加拿大,一战期间,加拿大政府强制要求儿童到公立学校上学,于是只得再找出路。接着就是现在墨西哥当地门诺聚集区学校必修的爱国主义教育课程了:1922年开始,得到当时墨西哥总统Álvaro Obregón的特许权后,36列火车陆陆续续载着墨西哥门诺教徒的九千多祖辈们,从加拿大的马尼托巴省和萨省带着衣物、家什器皿牲畜建筑材料,还有最重要的庄稼种子和农具来到新的家园——墨西哥,其中大多数后来就在安家在奇瓦瓦州的夸乌特莫克。

  卡洛斯•雷加达斯的镜头下,宁静的夸乌特莫克小城郁郁葱葱窸窸窣窣,而当我拜访时,展现的几乎是另一个世界的景象,因为是冬季,田地空闲着,狂暴风沙肆无忌惮,简直和《星级穿越》里的末世场景差不多

  夸乌特莫克在伟大太平洋-奇瓦瓦铁路沿线上海拔超过2000米,西边是壮阔的塔拉乌马拉山脉入口,门诺教徒聚集区位于城市北方,拥有大片土地。要乘坐公共交通拜访聚集区并不容易,幸运的是,旅馆前台小哥Adan热情友好,发扬阿米哥乐于助人的精神,决定带我逛逛门诺社区,花掉他一周中唯一的休假日。我们乘公交到他姐姐的小店铺,弄到了交通工具:他姐姐的车。这是辆才开了十多年的雪佛兰,但看上去就像嬉皮公路电影里的老破车,后车牌掉了,排气管也不见了,主驾驶位的车门只能从里面开,副驾驶位的车门只能从外面开,Adan打开副驾驶车门,抱出座位上的一大堆罐头果皮塑料袋垃圾,弹了弹积灰请我入座,我再打开主驾驶位的车门让Aden进来,发现车窗还没法摇。我们加了点油,打了点气,突突突地出发了。

  Adan没有隐瞒对这座城市的抱怨,他出生在墨西哥城,从小随父亲来到了这里,始终向往的是大城市的喧嚣繁华,这里只有风,沙漠,单调的景致,丑陋的街区,除了无聊还是无聊,实在是很难理解我对车窗外景象好奇的目光。北方约40公里的超长大道被称为Corredor Comercial Menonita“门诺贸易大道”,直得就像拿尺子沿着经度线画出来的,沿线是这座城市最大的商区,周围就是广大的门诺教聚集区,同样横横竖竖地被划分成五六十个小社区,社区名称简单地用数字和字母表示。每一户家庭几乎都有漂亮的德式大房子和巨大的庭院,因此每户之间间隔很大,夸乌特莫克的门诺教徒约5万人,但占地面积给我的印象远远超过这个数。

  大道边有个门诺教博物馆,Adan也是第一次来,从黄沙漫天几乎无法站直的户外走进室内,好像到了另一个世界,馆内陈放着门诺教徒的传统生活摆设和祖辈们的古老机械。正好遇到一个导游在对意大利游客介绍,从传统的衣着到生活方式到社区概况。原来门诺教在血统上并不严格(一些保守的哈特教派对此十分苛刻),很多门诺教徒和当地人结婚,生了混血,或者是当地墨西哥人直接皈依门诺教,这个古老的教派如今还在不断发展,现在世界范围只有35%的门诺教徒是原来的荷-德血统,其余各色人种遍布亚非拉。这个导游就是墨西哥印第安混血,但是在大街上,显然还是白人比较容易被识别出他们的身份。

  门诺教徒在每一个国家安扎都会事先和政府签订条约,包括豁免兵役、自主教育以及纳税等一系列特权,因此生活方式可以和外界鲜明地分割开,教会规范着他们的精神世界和世俗生活,他们遵循清规戒律,生活简朴平淡,集体意识在个人意识之上,教堂不会安放铸钟壁画这些不必要的奢侈品,家庭也不使用电子电器,没有什么装饰品,但是朴素的生活并不意味着贫困,勤劳进取、自我约束以及先进的技术让他们在这里立足。二三十年代,这块贫瘠多石的土地和陌生的气候开始也曾让他们吃尽了苦头,以往熟悉的小麦不容易生存,亚麻收获了但又没有市场,不得不适应环境,转而种植玉米和菜豆等当地作物,最后,在苹果和燕麦的种植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现在他们有大量先进的生产机械和农副产品加工工厂,凭借语言上和与加拿大等国有先天联系的优势,掌控了农畜产品对外贸易,农忙季节还会雇佣大量的土著塔拉乌马拉人,成为当地经济贡献的主力。除了农业和畜牧业,门诺教徒们有他们最引以为傲的特色产品:门诺奶酪,用奶酪做成的饼干好吃到。。。我写的时候还在流口水!不过其实门诺奶酪不是他们的原创,早期一位给摩门教药剂师打工的门诺教徒学到了制奶酪技术,山寨后经过改良,使得产品名扬天下。

  门诺社区的教育都由教会安排,完全自主,和私塾差不多,一个社区一所学校一个老师,老师一般就住在学校,教些文学、赞美诗、算术、地理等基础知识,学校只在十一月到三月的农闲期间开课,其余时间的教育交给劳作和大自然。值得一提的是,学校里教德语和英语,加上自身的低地德语,以及当地的西班牙语,所以很多门诺教,徒特别是需要和外界接触的男性都会说四种语言。

  现在一般把门诺教徒分为自由派和保守派,保守派不论服饰还是生活方式依然传统,不使用任何电器,先进设备只用于耕种,结婚后的妇女带着黑色发巾,穿长裙布鞋,基本不出门,不说西语。但其实自由派已经很接近外界的生活,严苛的规章已经无法完全约束他们。我们在一家门诺教社区的Pizza餐厅,年轻漂亮的门诺教服务员姑娘操着熟练的西语,这里的景象看上去除了就餐的墨西哥当地人,和欧洲小镇无异。自由派年轻人渐渐走出禁锢接触外面的世界,明则上当地的大学,接触外界事务,暗则租酒店房间看电视电影抽烟喝酒,女孩们穿着长裤、高跟鞋,甚至几年前一位门诺教美女还代表奇瓦瓦州参加了墨西哥小姐评选。不论保守派还是自由派,自律和勤勉使得他们经济和社会地位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同时也伴随许多问题,落后的教育慢慢跟不上时代,已经受到年轻人的抵触,对现代医学卫生和饮食观念的抵制也不可避免带来健康问题。不知道为什么,家家户户都养着一大群恶狗,我们问完路,总是狼狈地被群狗轰出庭院,它们也成了和外界的一道防御。

  在夸乌特莫克,除了门诺教徒,还生活着摩门教徒、土著塔拉乌马拉人(他们是世界上最能跑的民族之一,每年峡谷里会进行82公里超级马拉松赛),这些相对封闭的族群不约而同聚集在这高原城市,互不干扰,融入墨西哥混血和白人的社会,形成奇妙的景观。

  门诺教徒不是驾着马车,远离一切现代文明的极端保守社群,那是他们的分支阿米什派;但也并非与现代社会毫无隔阂。五百年来,社会的变化从来没有如此迅速,门诺教社区也在或被动或主动改变着自己。墨西哥超过90%的人口是有信仰者,超过80%的人口是天主教徒,但Adan跟我说他不是,也不相信任何宗教,当代墨西哥年轻人中这不在少数。我想他们和再洗礼宗的本意一样,认为个人的信仰是需要成熟的心智来决定的,而门诺教会虽然反对婴儿洗礼,却以“洗脑”代之。电影《寂静之光》的普通故事里,男主Johan和情人Marianne在禁忌中作着艰难的抉择,当今的门诺社区,越来越多年轻教徒们也愿意打破古老的寂静,寻找自由之光,对自己进行“再洗礼”。

  完整图片版游记见此:http://www.douban.com/note/538949981/

  《寂静之光》影评(六):道德和情感

  电影的节奏感极其缓慢,刚开始导演便用了好几分钟的画面描绘了黑夜是如何渐渐地消逝,新的一天开始,这一前奏已经让急躁的我有些受不了!……但耐着性子看下去,在许多细节镜头中,不难发现这个墨西哥新锐导演Carlos Reygadas的拍摄手法确很细腻!

  婚外恋从来就是一个备受争议的敏感话题!道德和情感的打架总会使当事人的内心世界备受煎熬和挣扎!选择也便成了难题,面对情感,还有赤裸裸的现实,该走向哪一方?!有些男人当然希望享受“齐人之福”!我却没资格讲该问题的选择!只从一个亲身经历的朋友那里得知:如此这般,道德会遭受谴责,但情感总没有现实来得强势!

  故事正是围绕婚姻出轨的男主人公约翰的内心情感斗争展开的!因为“故事的发生地又是在墨西哥北部的门诺派教徒的社区,这里属于一个基督教新教的分支,门诺派教徒是拒绝一切现代化的东西。至于通奸和离婚,都是绝对禁止的行为。”所以使约翰内心的道德和情感的打架更甚……

  《寂静之光》影评(七):不要离神太远

  蓝调莎

  暗,从夜色中悄然褪去,黎明,太阳从远处升起,光衍生出来的七色霓虹,在天际向左右两旁伸展去,随之,此起彼落的虫鸣、鸟啼、雨露、太阳和树林的声音,像决堤的水流,飞快地从画面中跳了出来,而后,一阵高于一阵的天籁从地面绝响在梦幻般的天空……

  墨西哥电影《寂静之光》的一开始,足足花了六分钟时间以如此画面渐变来展示大自然的旷世之美。清晨,大自然醒来后,它的组成是这么地富饶,每一种色彩都充满了勃勃生机。每一种存在都在用自身的声音在呈现生活的美好。

  在墨西哥北部的一个小镇上,约翰和艾思特夫妇俩正领着六个小孩,围着食物,在做早餐前虔诚祷告。期间,约翰忍不住睁开眼睛,看了看妻子艾思特,平时默默无言的艾思特此刻更紧闭着眼睛与紧抿着唇,对此,约翰想起了一些事,眼睛涌出了泪水。

  人的一生,总有一些不为外人所知的事,一旦心中有了秘密后,有点憋的慌!特别是有了婚外情。约翰信奉的是墨西哥北部孟诺派教,该教严禁通奸和离婚。对此,忠实于教义的约翰,内心非常矛盾,他把秘密告诉父亲,老父想起往事,提示约翰要忠实于感受。

  婚外人玛丽安就住在附近小镇上,她有着一家小餐馆,与约翰的妻子艾思特一样高高瘦瘦、很少言语,约翰与之深入后,两人充满了爆发力,随之双方都陷入了欲望中。虽然约翰的妻子艾思特对约翰没有一点过失,约翰还是想着将来要与玛丽安一起过这难以言喻的幸福生活,并对玛丽安许了诺。

  对此,他妻子艾思特怎么办?生了六个小孩长相仍很可以的艾思特平时如同沉默寡言的雕像。也许她已知道约翰与玛丽安之间的隐情,但她从来不提起。约翰与她两人开车外出,在路上,约翰想借此机会说他与玛丽安的事,让艾思特对将来作心理准备。

  在车上,艾思特没接他的词,只是说到从前,他们曾经是多么幸福!她实在无法想象,假如约翰不在身边,将来会怎么样?想到此,她难过极了。突然,暴雨中,她让约翰停车,她朝旷野奔去后,在一片丛林面前,忍不住心中无限悲情,大声地伤心欲绝在磅礴大雨中痛哭了起来……

  约翰下车找到大雨滂沱下的艾思特,此时她已经倒在地上,没有了声音。送到医院后,医生告诉约翰,艾思特是因为太累而引起的心脏病突发,约翰痛不欲生……,原来他以为说服艾思特后,他就可以携着爱走向玛丽安,没想到艾思特对此反应这么激烈,甚至选择离世,为此,他非常痛苦。

  这场迅疾、暴烈的雨,鞭打在事主心上,使一切发生了质的变化。此片导演卡洛斯•雷加达斯对采访记者说:影片中我最喜欢的场景就是这样强烈的倾盆大雨。

  最终,艾思特苏醒了,在玛丽安的唇吻下,婚外女人的不容易激起她在行为上所给予了同情,她如同为教徒赎罪而选择被钉的耶酥,她为她所爱的男人,选择离世。又由于神的旨意,她如基督耶稣复活了,于是三位主人公,回到宇宙的原位。

  在2007年第60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上,此影片放映结束,全场观众对在场内的导演卡洛斯•雷加达斯作长时间雷鸣般的掌声,人们眼里噙着泪水,纷纷称赞“好极了”。对此,卡洛斯•雷加达斯认为这是由于人们太缺乏信仰,过于渴望奇迹和出类拔萃的缘故。

  墨西哥新锐导演卡洛斯•雷加达斯常注重在影片中用镜头来呈现他所追逐的那种大自然令人震撼的美与人物的内心挣扎。在他的镜头下,凝固的电影画面上充满了诗意与寓意,影片中人物像雕像,言语极寥寥,故事展开的情节即安静又激烈。

  婚姻中出现了第三个人,空间有点挤,这个人类永恒题材,在过去父辈遭遇时没去碰的事,如今约翰一代遇上了,要处理好,相当棘手。假如约翰温和一点,就达不到父辈提示尊重感觉含意。而他执意孤行的态度坚决了,就发生他妻子决绝事。第三者玛丽安心中充满了要与她心目中的大好人约翰走在一起的念头,但面对艾思特与他们六个血浓于水的孩子,玛丽安虽百般迷恋强壮的约翰,最终她还是理智地放弃了。

  与眼下时尚电影不同的是,卡洛斯•雷加达斯影片中的三角关系都不是俊男靓女,他们信奉宗教,对自己简朴的几近苛刻,身穿的服装极单调。但在他们身上却透出一种高贵,一种朴实内敛有信仰的高贵。描写性和选用老或丑的形象做主角,是卡洛斯.雷加达斯的标签。

  经过地狱般的炼狱,三人复位了,在精神上他们紧随心中极其虔诚敬畏的主,超越了原先的自己。

  现实生活中,如约翰者,选择与妻子分手的事例很多,例朋友乔治为婚外欲,离开了家庭,与婚外人住在外面出租屋里。两人零距离相处后,当婚外人得知他并不如她想象的那么多金,而乔治也奇怪着婚外人的生活细节,日复一日,如此,双方不免对对方失望,于是大家分手,各重新回自己的家。

  乔治的妻子,见乔治离家出走后,又回来了,听他忏悔完,与他分了手。原本一个双方都在为将来做贡献的家庭,在男人迷途时就这么毁了,留在两人心灵上是永远的伤痕。

  人是需要信仰的,有信仰的人,在神的暗暗指点下,一般在迷途中不会离去太远。如《寂静之光》中的约翰。

  《寂静之光》影评(八):忘却

  节奏是一种很神秘的东西.

  于是镜头以出奇缓慢的速度在电视机里拉开的时候.我开始凑它凑的越近.

  就像需要反反复复与身体里不能把持的情绪作战却无法抛弃,你也无法拒绝一个6个孩子的父亲,会无可挽救的爱上另外一个女人.你甚至不能说,这样一个平庸的父亲,这样一个驼背的高个子女人,这样的恋情.

  他们只是作为人来相爱的.无论他们是否知晓自己是谁.带着何样的命运奔赴于世.被赐予怎样的心灵或者相貌.他们只是作为人来相爱的.这是节奏的基准.这个节奏的意义大于情节的设置本身.

  妻子在自己的葬礼上从敌人的亲吻中醒来.家庭的第三者掩门而去.他们同时作为人原谅了彼此.跨越了生的又一座大山.接着去翻另一座.生活的隐喻.晦涩.哑然.越来越远离生动和新奇.讨人厌.但是.无法抗拒.

  岩石上有明亮但不耀眼的光芒.是凡人勤劳的手和意志流经过那里.慰藉过那些忘却了卑微也忘却了虚妄的心灵.

  《寂静之光》影评(九):平和比爱情来得更强势

  晨曦像眼睑般慢慢地开启,又缓缓地关闭,拉开天与地的距离,又还给它们相拥而眠的静谧。故事就发生在这一巨大的眨眼之间。

  约翰、厄斯瑟、玛丽安娜,三角之间总会有最脆弱的那一角率先崩塌而去,留下来的两个也随之失去了幸福与爱恋。这不是新鲜的定理,却每一次演绎都难免心碎。在缓慢甚至凝固的镜头里,看不到太多大起大落的情感风暴,反而是漫无边际的玉米地、车辙延伸的雪地牧场、大团大团抚过头顶的云队、连绵不息的鸟叫虫鸣……一切都是那么平静、平淡甚至平板。玛丽安娜在激烈的做爱之后流着眼泪对约翰说:“这是我们的最后一次,因为平和比爱情来得更强势。”

  坚硬的东西总有办法摧毁,暴虐的情绪总有办法发泄,然而遭遇平和我们无能为力。没有起点,没有终结,嗅不出预兆的来临,寻不见杳然的痕迹,就像梅雨天里潮湿的空气,不知不觉留下霉斑的蚀。痛,咬在心里,逼人走向崩溃的边缘。然而失声的痛哭仍旧敲不破无辜的静寂,连死亡也无可奈何地悄然离去。躺在洁白灵柩中的厄斯瑟,动一动喉咙,睁开眼睛,腮边还留着情敌的眼泪。玲珑剔透的女儿温柔妩媚地说着谁谁谁来参加了葬礼,谁谁谁穿戴整齐……漠然的生活之眸重新睁开,一如这真的只是一场过于悠长的睡眠,只不过吻醒公主的不是王子。

  没有配乐的片子难免让人回头想来满心凄然。“我冷,约翰”厄斯瑟说完这句就倒在暴雨之中。蓝色的雨伞笨拙地翻滚了几下,并未随风卷起。更没有音乐和重音,没有慢镜头和特写。直到医生在白花花的病房里抱住胸前嚎啕的丈夫,我们才知道那是被伤害的妻子生前最后一句话“我冷,约翰”。然而就在这时,窗子上仍旧映照出远处青葱碧绿的田野,明快盎然、无知无觉。还有什么比这更残忍?还有什么比这更无敌?

  天若有情天亦老,天地长存因无情。暮色笼上辽阔的原野,最后的霞绯残若丝线,黑夜再次合拢天地,鸟已睡下,虫鸣不息……

  《寂静之光》影评(十):我是这世界的一部分

  雷加达斯何以如此狂妄,狂妄自大到自比女娲,不过女娲弥补的天地裂痕,他却要弥合的是生活本身。“在你旁边我感觉到我纯粹地活着。我是这世界的一部分。”《寂静之光》如此天人合一的开场,今天却开始坍塌了。是什么性命攸关的问题让画家都要走上自杀之路而此刻却要用整部电影的噪声来打破生活的寂静?高原上旋转而上的风把我吹到你的身旁,这是一个脚踩野花的季节,《天地悠悠》中是一个男人的泣不成声,《寂静之光》中是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的默声滴泪。亲吻像极了这分裂世界的粘稠剂,画家幻想中的画报女郎与老农妇的亲吻如果是导演天才的灵光一现的话,那此刻在男人的内心世界里情妇与妻子的亲吻则俨然是上帝之手。上一次是自杀般的爱之绝望,这一次宗教虔诚把爱的选择逼入墙角,一个人如果同时爱上了两个人,如果,如果只能选择一个,怎么办?崩塌的不是来自任何外在之力,爱本身就是这个世界的塌陷,导演用极其巧妙的光影拉伸拉出了一串串的隐秘的悄悄话,这一次生活的魔术不是神迹,而是逆着落日方向的奇迹。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