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时而柔情似水,时而铁骨铮铮,谁说人无完人,梅兰芳就是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时而柔情似水,时而铁骨铮铮,谁说人无完人,梅兰芳就是

2022-03-13 12:43:42 作者:礼节君 来源:有礼有节微杂志 阅读:载入中…

时而柔情似水,时而铁骨铮铮,谁说人无完人,梅兰芳就是

一切都已准备就绪,就差动身了

未料心绞痛这位不速之客突然造访

1962年8月8日,一代名伶就此陨落

举手投足一颦一蹙

嬉笑怒骂似嗔非嗔

自登台起,他扮演过180多个女性形象早已深入人心

连毛爷爷当年都感慨,“你的名气比我还要大呢”

关于梅兰芳,坊间流传的故事太多太多

就算没看过京剧也或多或少是知道这个大佬的

刘心武先生有一段描述可以说是非常生动传神了

“但是,那位老农所知道的村外世界的人物,除了革命领袖,能说出来的就是梅兰芳!我记得,当他提到梅兰芳的时候,灶膛的火光照亮着他橘皮般的脸,皱纹涟漪般舒展,眼睛眯起,嘴巴微微张开,露出剩下不多的褐色病牙,竟是一种瞬间感到满足的表情。”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若不是恩师吴菱仙的潜心引导

梅兰芳是断不会走向艺术的巅峰

或许他早已另谋其他生路了

1894年,梅兰芳出生于京剧世家

祖父梅巧玲位列“同光十三绝”,乃清末名旦

父亲梅竹芬也曾是盛极一时的名旦

伯父是操琴多年的有名琴师

被寄予厚望的梅兰芳7岁拜师学艺

却因神情木讷,语不出众,貌不惊人

被请来的老师贴了“祖师爷不赏饭吃”的标签

幼年梅兰芳

8岁时,和祖父共事多年的吴菱仙感念旧情收下他

从此开启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生涯

清晨5点起床跟随老师遛弯吊嗓、练身段、学唱腔

晚上还要背戏文,除了吃饭睡觉全被填得满满当当

吴先生十分开明,从不打骂,而是耐心引导

2年后初次亮相,矮小的梅兰芳被师傅抱上了舞台

“有时候我倦了,嘴里哼着,眼睛却不听指挥,慢慢闭拢来,想要打盹儿,他总是轻轻推我一下,我立刻如梦方醒,挣扎精神,继续学习。”——《梅兰芳回忆录》

梅兰芳和恩师吴菱仙

 

为了精进自己的技艺,下了台的梅兰芳

也会认真观看细细琢磨同行前辈的表演技巧

他不断吸收谭鑫培、杨小楼、王瑶卿等顶尖伶人的长处

连生活中遇到的一切微小事物也不放过

譬如一个人悠闲坐定的神态

写好一手字的握笔姿势

洗衣人熟练的浣洗动作

路上走失了小孩的家长姿态......

这个肯下苦功夫的年轻人终于在10年后暂露头角了

17岁的《玉堂春》首演使梅兰芳迅速跻身京城名角

民国初年,他率先剪掉了自己的辫子投向新思潮

这时女人们也可以走出家门上戏院看戏

梅兰芳出众的旦角扮相受到一致追捧

1913年10月,梅兰芳来到璀璨繁华的大上海

他听取著名剧作家齐如山的意见

“只有在京剧表演中注入充沛的情感,

不拘泥于形式才能真正打动观众”

《穆柯寨》中梅兰芳扮演的穆桂英一改往日

抱着肚子唱的端庄形象竟然在场上“打起来了”

这让上海人惊呆了,这可是从未有过的啊

经过市场验证的梅兰芳已经能够独自挑大梁了

同时,因为身后的一票超级智囊团的全力辅佐

梅兰芳的气度和眼界也并非同辈可以比拟的

智囊团成员不乏银行家、大学教授、报馆主笔

剧作家、剧评家等,由欣赏到追随到出谋划策

也为日后梅兰芳能够成为绝世名伶出国巡演

梅派如火如荼地发展到远播海外奠定了基础

上海归来后,梅兰芳和智囊团在北京的家里改编新戏

先后创作出《嫦娥奔月》等多部融合了

新式舞台、灯光、化妆服装设计等时装新戏

他还主动向昆曲艺人拜师学习

把优美的动作加入到京剧中

有了梅兰芳的打头阵

众多名角们也相继加入到革新的行列

把京剧推向了前所未有的繁荣阶段

毫不夸张地讲,人人都能哼几句名段

不用怀疑,就是这么俊(zun)

1919年5月,梅兰芳带着自己的新戏前往日本

这是历史悠久的京剧首度走出国门,引发强烈轰动

看完表演的日本观众纷纷表示

台上究竟是怎样一位美丽的女士啊

纷纷要求梅兰芳卸妆后见面

目睹真相之后,他们全都惊呆了

1924年,日本关东大地震死伤惨重

梅兰芳再次前往日本进行赈灾义演

当时的一本书也受到热捧,里面翔实记载了

日本各界名流学者对梅兰芳的评价和分析

要让京剧走的更远

让世界上更多人知道这门艺术

1930年,梅兰芳前往美国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团队精心准备

把演出服饰道具乐器全部画出来,约2000多幅

并辅以中、英、德文,京剧曲谱也翻译成五线谱

在美国和粉丝合照

时值经济大萧条,大批民众失业

他完全没想到,门票竟然全部售罄

对于这门素未谋面的艺术,大家其实早有耳闻

早在1915年,美国驻华大使保尔·芮恩施

亲身感受了梅兰芳美轮美奂的表演之后

就成了铁杆戏迷,此后来京的外国人中

流行起了一句口号“游长城,观梅剧”

演出持续了半年时间,梅兰芳意外收获了

波莫纳学院和南加州大学的文学荣誉博士学位

“热爱你的工作,老老实实地从事学习,努力技术实践,不断地劳动,不断地锻炼,不断地创造,不断地虚心接受群众的意见,严格地进行自我批评,为着人民为着祖国灿烂美好的未来,贡献出我们的一切。”——梅兰芳

当时来梅宅拜访的外国友人络绎不绝

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

日寇的铁蹄踏破了祖国大好河山

义愤填膺的梅兰芳

排演《抗金兵》、《生死恨》以鼓舞士气

烽火连天中,一家人不得不辗转上海香港两地

当时的日寇为了粉饰太平

三番五次威逼利诱梅兰芳登台演出

他以身体不好为由拒绝,后来索性蓄起了胡须

一脸正气的梅兰芳

去朋友那里注射了伤寒预防针

日伪军上门一查,当真是有病

怀恨在心的日军决定冻结梅家账户

没了钱看他如何过活

这时梅兰芳想起了早年曾学过一段时间画画

挽起了袖子握起毛笔,他开始了卖字画为生

日伪军知道后派了很多流氓来捣乱

梅先生有许多书画作品

在这里就不一一陈列了

这样也不行,只好变卖宅子和自己多年的收藏

一家人的生活陷入了一塌糊涂的窘迫之中

最困难的时候要靠朋友亲人接济度日

丰子恺感慨:“茫茫青史,

为了爱国而摔破饭碗的优伶,又有几人?”

好在撑到1945年,日寇终于宣布了投降

8年的空白,身段、喉咙大不如前

但是梅兰芳操持着一大家子生计很快投身舞台

1948年,他拍摄了第一部彩色影片《生死恨》

福芝芳

梅兰芳和福芝芳及孩子们

一大家子

1951-1955年,此时的梅兰芳已年过半百

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中国京剧院院长

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众多光环加身,他从未有过一丝领导的架子

时刻未忘毕生热爱的舞台

去朝鲜慰问前线志愿军时,天空飘起了雨

看着大家全都坐直身体翘首以盼的神情

梅兰芳示意不要撑伞,要为大家奉献一场好戏

他率团上山下乡赴前线,巡回演出达500余场

期间还在各地开展讲座,将从艺多年的经验倾囊相授

115名弟子中,许多后来成为了名角

正在观看、指导学生表演

1956年,为缓和中日紧张局势

梅兰芳矛盾了很久,决定放下心中的芥蒂

时隔32年再次开启中方京剧代表团对日友好慰问演出

首演当天掌声雷动,座无虚席

梅兰芳一身杨贵妃扮相缓缓登场

不料三楼有人大喝一声

随后无数传单纷纷扬扬落下

这是极端右翼分子印制的反华传单

观众渐起骚动,开始有人离席

却见梅兰芳处变不惊,未有一丝停顿

不慌不忙地表演着,走动的观众见此状又折返

此行走访了东京、福冈、神户等十多地

所到之处均受到热烈的欢迎

陈毅曾这样评价他,“人无完人,

可是梅兰芳是我们中国的一代完人”

梅兰芳、梅葆玥、梅葆玖1956年6月访日演出合影

· 今日互动话题 ·

为艺术奉献一生的绝世名伶,令人尊敬。

ps:悄悄告诉大家,夫人福芝芳也是一位贤内助噢。

相信孟小冬和梅兰芳都获得了更好的归宿。

...

-----------------------有礼有节®品牌专栏-----------------------

...

1本日历=5个团队+50人+300天的一场文化复兴

(点击标题可转跳)

---

2018年《传家日历》现货发售

---

【淘口令购买】

有礼有节¥2018传家日历¥抢先预览(复制整段文案,打开手机淘宝即可)

---

End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