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四点的上海》经典观后感10篇
《凌晨四点的上海》是一部由杨俊汉执导,谭卓 / 袁子芸 / 黄尚禾主演的一部短片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凌晨四点的上海》观后感(一):一座城市
这部片子看似短小,却有着完整的剧情而且是三个独立的故事,让经常看长剧的人有了一种特别感。影片的三个故事让观众体会到了对生活的态度;情侣让我明白感情是需要经营的,哪怕到老也是需要的;酒吧女孩让我看到了每个在上海打拼的人的影子--为了生活而拼命的工作;花臂大叔和女孩体现了那句人们所常说的“不能以貌取人”;在片尾的“船”,是影片的第四个故事,但它不是完整的,给了观众遐想的空间。
《凌晨四点的上海》观后感(二):小巷子 陆家嘴 外滩 白渡桥 东山中一路
彻夜喝酒的人还没有回家,喝着冰镇生啤聊着天。为生活苦命加班的被男朋友不理解,酒吧的服务员凌晨四点钟下班独自走在无人的街道,司机对小伙子劝诫让他更有了耐心,暖心的超市售货员为小姐姐留快餐,汉子不会拼音打字找到在混沌摊吃混沌的美女帮忙给心爱的人发短信。讲述每种人生活在魔都的不容易。我们因为对某种生活的向往,来到一座城市;但让我们留下的,往往是这里的人。有时候真相只有一个,而且很感动
《凌晨四点的上海》观后感(三):沧浪之水
对上海这座城市有种迷之向往,今年去过一次,一下飞机竟然有种回家的安心感。 短短几天,好像就有了很多不错的回忆。 可以在大街上偶遇新鲜的花儿,可以在外滩享受悦目的风景,可以在静安区的街上伴着下午的阳光走走停停,可以去古朴的学府游荡一番;经费有限,时间有限,没有去品尝多么精致的食物,但在大学食堂里也吃到了美味爽口的饭菜,在小巷弄堂里也体验了南方菜肴的精致,在南京路热闹的环境中随手点的果汁也甚是好喝…… 一起同行的女孩颇感失望,我却颇有兴致,觉得与这座城市甚是相投。或许是向往它的繁华,或许是还没被它重重地锤过,或许就是喜欢它没道理,我都觉得我是一定要去那里生活一下才行的,不管以何种身份何种方式,这也算是个执念了。 凌晨四点的上海还没见过,我也不惧去见,这部短片也许我还不是那么感同身受,却让我感受到了真实的温暖。也许上海并没有短片表现出来的那么的温情;也许漫漫长夜,孤身一人倍感寂寥;也许处在上海这座围城中压力重重,希望自己不会忘记今天的心情,此刻的初心,善待自己也善待他人。
我们因为对某种生活的向往,来到一座城市但让我们留下来的,往往是这里的人。刚刚在上海呆了2个月的我,并没有见过凌晨四点的上海,只见过凌晨两点的。有一次和朋友去玩儿,准备回家的时候发现已经凌晨两点了,叫了一辆出租车。出租车司机跟片中的司机师傅有点像,并不多话,只是安安静静的开车。回家的必经之路上遇到高架封路、中环封路,司机师傅挺不好意思的问,能不能绕远一点上外环。对于我来说,虽然是绕了一点路,但是能大大的缩短回家的距离,这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于是爽快的答应了。可能我的口音听起来不像本地人,司机师傅怕我觉得担心,一路上很认真的给我解释现在这段路到哪里了,离我家还有多远多远,我们之后要转到哪条路上去,附近有什么知名的建筑物。一路上我望着车外霓虹点点,有了莫名的安心。
上海的气候湿润黏腻,北方的我很不习惯。一直想找个天气晴朗的日子晒晒被子,确也没挑到合适的时候。好不容易等到了一个并不是阳光灿烂但目测还是有些许阳光的日子,我抱着被子准备晾在社区搭好的架子上。晾被子的时候有几个坐着谈天的大妈围过来,很热心的告诉我,小姑娘今天这个天气不能晒被子的啊,你看虽然现在是晴天,但是这个到了午后就会变天的啊,你要小心要下雨的。虽然我也觉得这不是一个绝妙的选择,但是机会难得,客套几句我还是坚持的晒上了。之后就是滚去上班,果然下午天阴了起来下起了小雨。等我反应过来我还晒着被子的时候,是在回家的路上了,连跑带颠的回去,发现被子已经被早上的大妈们收好了,放在了物业,物业的大爷招呼我去拿,我抱着被子,觉得这个下雨天也没有那么腻歪人了。
离开家乡外出到陌生的一个城市,不管是上海也好,北京也罢,终究都是会有失落和不习惯。在这个新城市里,有形形色色的人,会发生形形色色的事情,心情也会起起落落。希望不管在哪里,都能看到这个城市温暖的一面,聊以心中慰藉。
希望有机会,也能看看凌晨四点的上海。
《凌晨四点的上海》观后感(五):既是夜晚 亦是黎明
凌晨四点四十四分,被人定义为死亡时间,因为在这个时刻,人的耐受力最差,焦虑、烦躁等等一系列负面情绪会冲上你的头脑,许多抑郁症患者都在这个时刻自杀。刚看到《上海的凌晨四点》这个题目的时候,以为是要表彰一个个拿着速效救心丸还在拼工作的年轻人,或者说痛骂工作剥夺了我们的时间以及一切想象力,当看完的时候,觉得还好,甚至很暖心,没有苦大仇深,也没有正义凌然,都是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细节,是人与人之间那种微妙的万有引力,而城市的意义,最终也不是禁锢,是人独有的情感的沉溺。
四个不成故事的小故事,《便当》、《等待》、《馄饨》、《船》一同组成了这部影片,浪漫中透露着小小的幽默,不卖苦赢得了我的好感。
一个昼夜颠倒的酒吧服务员,永远会买低于15块钱的夜间便当,零售尾数为9的营销手段对于她来说并无太多影响,而那个会帮自己留便当的收银员,让大城市的人口,变成了人,让一个数字,变成了立体的情感。
在一起很久的情侣,好像忘记了新鲜的滋味,司机的微微一坏笑,让两人感受了久违的浪漫,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故事,女生生气的让男生走开,男生得了便宜还说是你靠过来,抓住眼前人啊,才会让平淡、枯燥甚至乏味的生活在一瞬间变成最有趣的事情,“爱之于我不是肌肤之亲、不是一饭一蔬,是不死的欲望,和疲惫生活中的英雄梦想。”人在哪里,家才会在哪里,因为有牵挂,才会有牵绊,才愿意被困在这座城市里。
大花臂兄弟,拿着最朴素的手机让姑娘帮忙,自古铁汉柔情最让人动容,萧峰表白你觉深情,韦小宝沉默你才觉得心动。每个人都是另一个人的英雄,也是因为这另一个人,我们变成了英雄。
就像影片写到的“我们因为某种向往来到一座城市,但让我们留下来的往往是这里的人。”因为陌生人之间的关怀,更容易放大这样的情绪。电影《推拿》里说“车和车总在撞,人和人总在让”,表达的也是对人与人能更加亲密的向往,而这种亲密的恰到好处就是在不经意间的接触。在凌晨四点这个时间点,在无数人放下武器与防御,安稳的沉睡的时候,那些城市中还清醒的人,抓紧这个最脆弱又是最坚毅的时刻,不自怨自艾,去拥抱欢喜。
《船》的比重最小,但也最具有寓意感,在船舱漂泊的人,到达了上海,好像无数离家的人,既是起点,也是终点,既是漂泊,也是上岸,就如同凌晨四点的时间,既是绵绵黑夜,又是缓缓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