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死吻》观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死吻》观后感精选10篇

2022-03-15 11:08:0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死吻》观后感精选10篇

  《死吻》是一部由罗伯特·奥尔德里奇执导,拉尔夫·米克 / 阿尔伯特·德科 / 保罗·斯图尔特主演的一部犯罪 / 剧情 / 黑色电影 / 惊悚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死吻》观后感(一):结局不是一般的脑残

  他不是侦探,他是英雄,他不是英雄,他是脑残。

  一个好的开头加上一个莫名其妙的结局,感觉故事完全讲不通,不论是警察 军方还是黑帮都不带这么乱杀人的吧,这么多人死得太冤枉了,可以说是给编剧给编死的。

  《死吻》观后感(二):失效的麦格芬

  悬疑片中的麦格芬,是指主角拼命追求,影响整个剧情发展的关键物品,但同时,观众又可以对其毫不关心,完全不知其为何也不影响对电影的欣赏,甚至,很多情况下,越是对麦格芬一无所知,观众就越容易投入到影片的气氛和节奏中去。

  本片中的麦格芬设计很是独特,与一般黑色电影不同,这在前半段营造了相当出色的悬疑效果。侦探一开场救起的弱女被人杀害,他隐约知道这关系到“一个很大的秘密”,究竟原因如何,有待调查。通过一连串的追问和搏斗,侦探终于找到了关键物品,一个箱子。

  直到这之前,麦格芬一直有效。但一切都毁在了侦探打开箱子之后,一道白光射了出来,灼伤了他的手臂,显示出这个箱子里装的是一种超自然的东西。即便如此,影片已经变成了“科幻黑色片”的前提下,如果保持这个神秘物件的秘密性,麦格芬仍然可以继续。但影片又错一步,在结尾完全揭示了这个物件的全部秘密,虽然其令人瞠目结舌的破坏力造成了银幕上的奇观,给观众心灵以震颤,但作为一个麦格芬,却完全失去了用途。

  而影片本身,并没有对这个物件进行进一步的阐释,即使观众目睹了其功能之后,仍然只能对其来源,阴谋者使用其的原目的进行一知半解的猜测,这样就使影片变成了既不像黑色悬疑片,又不像侦破推理片,虽然整个故事的创意是好的,但是这样的效果实在不敢恭维。

  文/方聿南

  《死吻》观后感(三):另类的黑色电影与时代的尾声

  前半部让人想打五星,令人想到希区柯克的谍战电影与马耳他之鹰,夜长梦多里的鲍嘉式侦探形象。里面的人物固然是乏善可陈(除了那个修车工),胜在节奏明快,同时保有了很足的黑色气氛。

  结尾非常扯淡,变成了一个奇幻故事(类似于夺宝奇兵?)。综合起来四星只能说勉强。不过整片杰出且稳定的摄影表现使它还是不乏亮点,只是情节的走向实在无可挽救,或者说不是我的菜。

  “美国影史中最为肮脏愚蠢野蛮的侦探之一,在穿越了夜色弥漫且暴力莫名的剧情迷宫之后,达至宇宙毁灭的白热幻象。”

  非常精准的描述了本片。你以为它是经典的回溯,却发现其实是对传统黑色电影的某种解构,最终来到已然失控的毁灭性结局。

  1955年已是黑色电影的尾声,通常认为的最后一部经典的黑色电影,《历劫佳人》,上映于1958年。此时,我们看到更接近现代的叙事节奏,更娴熟创新的镜头语言,更多样化的场景,情节与人物个性,甚至是宽高比的改变。然而film noir,经过了三十年代黑帮片与表现主义的序幕,经过四十年代前期的冷峻风格与硬派小说题材,经过从四十年代一直到五十年代穷尽城市与社会的各个黑暗角落。私家侦探,蛇蝎美女,背叛,凶杀,盗窃,在荧幕上风起云涌了十几年后,无可挽回的走向了末路。

  那之后,我们看到了更为现代的谍战片,看到了新浪潮,看到了cult片,这些都能在这一部另类的黑色电影中找到影子。就承前启后来看,给Kiss Me, Deadly四颗星也算是值得了。

  《死吻》观后感(四):终极黑色电影

  黑色电影有很多都以侦探挖掘事情真相为主线,本片真可谓这类电影的终极版本(结局夸张到荒诞的程度),以至于影评人J. Hoberman概括这部电影剧情为:“美国影史中最为肮脏愚蠢野蛮的侦探之一,在穿越了夜色弥漫且暴力莫名的剧情迷宫之后,达至宇宙毁灭的白热幻象。”

  作为黑色电影末期的作品, 本片的虚无和嘲讽色彩也很浓重,Mickey Spillane原作里那位极右,崇尚暴力的侦探Mike Hammer在本片的几位左派创作者的描绘下,成为一个爱钱,歧视玩弄女性的暴力无耻之徒,原作里驱动主人公的为好友复仇这一动机同样被弱化。难怪Mickey Spillane很讨厌这部电影。

  同样,本片也可算作黑色电影和末世科幻电影糅合之作,里面发光的盒子很明显在隐喻核物质( 而在原著里铁盒里面则是几百万美元)。电影情节的夸张也成功帮助传达冷战时期那种对于核大战、核冬天的恐慌和虚无主义的时代情绪,比较接近《辐射》系列游戏的感觉。

  特吕弗在他的影评里是这么评价这部电影的(出自《我生命中的电影》):

  “要想看出《死吻》的好来,你必须是个狂热喜爱电影的影迷,而且对那些个看着《疤面煞星》《历劫佳人》《诗人之血》《布洛涅森林的女人们》和《上海小姐》度过的夜晚记忆犹新。我们热爱那种只有一个想法,或者有二十个甚至五十个想法的电影,在Aldrich的电影中,你经常会发现,每个镜头都为你呈现一个新的想法来。在本片中,创意是如此丰富,以至于我们都不知道看什么好,画面已经到了太满、太丰富的地步。观看这么一部电影,是一种非常强烈的经历,我们希望这种经历能持续几个小时。我们很轻易便能看出,它的创作者是一个充满活力的人,站在摄影机后神情自若,如同面对这一张白纸的亨利米勒。这是一部来自于一位尚还未担心种种约束的年轻导演的作品。他在创作的同时,心里怀着一种自由和快乐的感觉,让我们想起雷诺阿那个年纪时,在枫丹白露的树林中拍摄《懒兵》时的样子”。

  另外在CC版花絮里看到几个琐事:

  1. 本片原作里标题是Kiss Me, Deadly,多一个逗号,这样Deadly其实是指代那位蛇蝎美女, 而非通常认为的 Kiss Me Deadly 里, Deadly 是修饰 Kiss , 作者曾经为书封面漏印这个逗号暴跳如雷。

  2. 本片除秘书外的主要女性角色Gabrielle(Gaby Rodgers 饰演)和她所假扮的Lilly Carver 间在导演的构想中是同性恋关系,她的短发发型就是为了暗示这一点(因为当时的刻板印象就是认为女同性恋皆为短发)

  3. 开始场景只有一句台词“They took my clothe to make me stay”来自原小说。出于对原著的鄙视,编剧刻意在改编中与原著保持距离。

  4. Hammer的秘书Velma原著里是他的未婚妻,在电影里变成了情妇,并且愿意为了他牺牲色相引诱他的女性主顾的老公,这个设定也是原著没有的,也强化对主角Hammer的否定。

  5. 在采访中,本片导演Aldrich将Hammer形容为一个“愤世的法西斯主义者”,并将原著作者Spillane成为反民主的,并认为本片反映了“正义是无法通过Hammer这样的义务警员(vigilante)实现的”

  《死吻》观后感(五):“独狼”的毁灭

  《死吻》电影版具有相似的氛围,但是大多数影评还是称其为对斯皮兰的批判。当然,为了得到观众和主流影院的接受,电影必须做出一点批判或者修正;但是,在1955年的审查制度的限度中,电影还是努力给予迈克哈默迷们许多他们想得到的东西。奥尔德里奇在《纽约先驱论坛报》上宣称,“我们对六千万米基斯皮兰的读者保持忠诚”,并辩称电影是一部“好品味的动作、暴力和悬疑”作品。本片编辑贝泽里德斯多多少少统一了导演这一观点,虽然其后他又坦白了自己的犬儒态度:“我很快就完成了这个剧本,因为我藐视它。那是一种机械的写作。当时,仿佛东西就在空中,我只是把它们放到纸面上。”

  事实上,贝泽里德斯和奥尔德里奇都是自由主义者,因此,他们的影片对主人公的态度是分裂的,将他视为一个寻常硬汉或一只怪兽都可。奥尔德里奇本人就在1956年的访谈中承认了这个效果:“我问我的美国朋友,他们是否感觉到我对这团乱麻的厌恶,他们说,在打斗和接吻的场面之间,他们并没有感受到我所谓的厌恶。”不管怎样,电影剧本还是反讽地扭转了原著的政治倾向,它去除了斯皮兰小说中的第一人称叙述和右翼修辞,并给女性人物以足够的机会来批判这个男性至上、自我中心的私家侦探。

  通观整部电影,《死吻》一方面提供了有关都市颓败的社会现实主义写照,另一方面也描绘一个一个加速的、超现代的美国——这是一个消费主义的世界,里面充斥着奔驰跑车、招贴画女郎、言语简短粗鲁的硬汉、贝尔艾尔的游泳池、马里布海滩酒店和核裂变。电影的节奏和基调被迈克哈默的轿车修理师尼克完美诠释,这个角色是编剧在文本中的化身,他不断大声模仿汽车发动时的引擎声:“VA-va-voom!"仿佛是想给结尾处的爆炸加上一个反讽的高潮,奥尔德里奇使用了一个足以和《奇爱博士》相提并论的手段:索柏林在马里布的藏身之处在核爆炸中被炸上了天,迈克哈默和反角们同归于尽。结尾处的奇观镜头虽然短暂,却令人瞠目结舌,它把私家侦探小说的“独狼”神话推向了自我毁灭的极限,并把整个类型片都摧毁成一堆核废料。

  在《邪恶的接触》之前,没有一部好莱坞作品可以像《死吻》这样充分地探索了广角推轨镜头和景深构图的可能性,也很少有片子可以拍出这种粗糙而失衡的样子来。就和奥森威尔逊几乎所有的代表作一样,《死吻》是一部异常动感和使人迷惑的电影——就像片头那个奇特的倒转字幕一样,好像奥尔德里奇在让斯皮兰徒手倒立。通观整部电影,那些怪诞的场景和截然相反的文化符码被设置在矛盾之中,而它的声轨经常变得不和谐,几近歇斯底里。因此,它促使人们把它和严肃艺术的既有形式对比。

  不幸的是,影片的所有这些特性都没有被1955年的英美大批评家们提及。也许,斯皮兰如雷贯耳的声誉遮蔽了奥尔德里奇所做的一切;也许,电影的意义已随时代改变。无论如何,《死吻》当初公映之时,《纽约时报》没有给予评价,天主教的“良风团”谴责了它,英国把它列为禁片,而联艺公司在中西部和南部城市的推广中遇到了困难。然而法国人热情地拥抱了它,并且因为他们对本片稍带反讽的阐释,此片成为这个十年中最受赞誉的电影之一。在今日各种经典电影的视频产品和电视指南中,它经常得到几颗星的高度评价,作为一个所谓“廉价”(独立制作)的人工制成品获得灵韵的典范,它已被公认为黑色电影中的杰作。

  以上内容摘自《黑色电影》(詹姆斯纳雷摩尔著)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