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法国女人》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法国女人》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2018-10-08 02:48: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法国女人》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法国女人》是一部由Régis Wargnier执导,艾曼纽·贝阿 / 丹尼尔·奥特伊 / Gabriel Barylli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法国女人》影评(一):一个法国女人

  只要爱情的女人太恐怖,一个人一个时段有一个时段的责任,既然为人母为人妻,就要做好一个妻子母亲,太为自己终究不好。路易虽然一次次的原谅她,还不如早些放手小三不管你的理由高尚,终究是不对的,不该破坏别人的家庭战争也很残酷,聚少离多。电影还是很现实的。法国电影浪漫时候,很浪漫,现实的时候,又无比现实。贝阿还是很漂亮的。

  《法国女人》影评(二):我们不曾知道

  我一直觉得,能发人深思的电影是好电影。有充足恰当留白的电影是好电影。这片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有人完全将让娜视作当下的水性杨花的负心姑娘,其实不然。在男人一手撑起的战争世界中,她不过是个女性,被形式上的婚姻束缚住而被迫独自承受一切:独自生活孤独寂寞,整日为丈夫路易的安危担忧,与丈夫数年一见由是平日饥渴难耐……有人说,让娜起初确是爱路易的,但分离带来的空虚远不及情人实在在的拥抱实在。

  爱情是,为之着迷甚至奋不顾身冲动,还是中国道义长相厮守的隐忍呢?

  《法国女人》影评(三):法国女人与冬之心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法国女人(1995)》结尾,男主出现在他们初次相见的广场台阶处,若有所思

  很好的 一个对比,同是男女主角的《冬之心(1992)》。我甚至不管不顾安排两部戏是前世今生的连续剧。法国女人是前世,男主为爱抓得太紧;冬之心是后世,男主觉悟后又放得太冷。

  爱要如何才适度?该放手时就放手?该出手时就出手?

  艾曼纽·贝阿 Emmanuelle Béart,漂亮的女人总有值得原谅她们的任性美丽年轻风情万种,属稀有物种

  何况,她不过真实回应自己的内心。无论在《法国女人》还是在《冬之心》中。

  《法国女人》影评(四):一个被无数人称道的放荡女人,而已

  中名:一生的爱都给你 ,有人说美,我是着实感受不到。当然,此名并不针对男主为名,自是女主视角。向来最是无法理解法国电影的价值观,多少年来,一次次观影法国故事,无意间还是会遭遇三观撞击,就连日本价值接受,依旧还是无法理解稀疏法国片子的脑回路。

  奇怪的是,翻看了几个评论,长评,短评,溢美之词让我着实摸不着头脑。艾曼纽·贝阿除了姣好的面容完美身材演技我竟是也没有看出过多可称道的地方

  我看有说,导演试图表现的是战后给女人带来如何悲惨的人生???战争给无数家庭带来不幸???恕我无法看出,我才疏学浅厉害可能导演出发点是这样的,但是整个电影只让我看到了一个放荡的女人,她的爱???给了谁?你?男二?难道仅从她得知男二去世消息,后一个月离世就得出她为其奉献一生?终究是自私不甘寂寞的女人。跟战争无关。

  《法国女人》影评(五):在战争面前一个女人无力又不懈的抗争

  不确定是否看懂。都说美国电影谈论伦理而欧洲电影讲述哲学,于是总觉得仅停留在爱情与家庭的天平面前评价女主的对与错是对电影的浅读。

  女主母亲说,男人挑起战争缔造和平,女人只能默默承受。男主的信中说,战区的孩子们冲到士兵怀里,却并不知道他们其实是敌是友。一个美丽善良脆弱的女人,想要的其实只是一个可以时刻相依的人和一种稳定平静的生活,但在战争面前,在志在四方的丈夫面前,这样的愿望变成一种奢求。所以,面对一个总是离他而去的丈夫和一个总是迎着他而来情人(风雪之夜临产赶去医院桥段,是个隐喻,一个是因为和战争分不开的因素无法陪在她身边的丈夫,一个是在她最痛苦的时候主动握住她手的人,这样的对比开启了后面的故事)不管结局如何,她的内心其实已有选择。所以,这并不是一个关于三角关系的伦理故事,这是一个在战争面前一个女人无力又不懈的抗争。

  影评的结尾,男主怀抱女主遗物,默默走过他们初识的地方,那里有大理石台阶,有金色大门,有灿烂阳光开始的时候,即使战争的炮火已在远处回响,可是那个婚礼的下午,一切都是那么的平静美好。

  《法国女人》影评(六):一个可怜女人的悲剧

  很多年前就知道这个片子,但是并没有认真看、更没有思考什么。今天看了却泪流满面

  也许很多人会把女主人公让娜看做是荡妇,当她的丈夫冒着生命危险保家卫国的时候,她却在后方寻欢作乐、周旋于不同的男人之间以打发寂寞、排遣空虚。怎么说呢?这个评价没有错,但却是出于一种“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心态。就好像是一个衣食无忧的人嘲笑一个挣扎温饱线上的人没有文艺细胞、缺乏精神追求一样。很多事情,当你没有感同身受的时候,就很容易产生主观臆断

  当你和爱人朝夕相伴、执手相看的时候,当你和爱人带着孩子共享天伦之乐的时候,想过那些和让娜一样的人们是怎样形影相吊、孤单落寞地撑过一天又一天的平淡生活吗?让娜矛盾、挣扎、痛苦过,最后还是为了孩子牺牲了自己感情结果郁郁寡欢地死去。一个正常的女人或者男人,倘若处在和让娜相同情形下,恐怕都会做出和她相同的举动。谁又能或者说有资格苛责她什么呢?她只不过是一个可怜的女人,当看着女杂技演在两个男演员之间辗转翻腾的时候,她心中是多么恐慌。让娜的丈夫路易也很可怜甚至可敬,他一次次地宽容和原谅妻子,战争造成的悲剧却要由他来承担。

  抛却特殊的战争年代不谈,我真的很佩服那些在和平年代里分居两地情侣或者夫妻。很难想象他们是如何凭着坚定信念熬过一个个漫长白昼黑夜?当看着别人恩恩爱爱、朝朝暮暮的样子,他们会生出怎样的心理呢?羡慕妒忌恨居多吧。但是他们还愿意坚持这种生活状态说实话,真是不可思议。也许还有一种情况,为了孩子、父母或者其他原因必须维持完整的家庭,貌合神离的夫妻各自找乐,彼此心照不宣

  让娜的悲剧源于战争,和平年代里难道没有这样的悲剧吗?

  《法国女人》影评(七):世上最憾之事莫过少年白头美人迟暮

  这部片子两次遇到,中间隔了大概有五六年。片子当然没变,看的人变了。

  高中的时候,那个思想单纯啊。不能理解CCTV6可爱工作人员怎么放这种片。也惊叹居然三角恋这样的题材也能拍嘎长一部电影。此等在吾国完全符合合理休妻的“七出”之事,做丈夫的居然包容得如此大度,对法国男人也是无比感慨。最后得出结论:没办法,大概因为妻子实在太漂亮了。

  eart美到极致的片子都推崇《甘泉玛侬》,但是央视放这部的时候自己还太小,隐约记得看过几眼,但是印象基本全无了。倒是这部,当时片名叫《一个法国女人》,Beart在里面真是惊为天人。以至于看完后,情节记得不全,Beart那身红裙打扮是几年都挥之不去。怎么可以美成这样?

  这一次托了百度贴吧的福,下载下来重温了一遍。和高中时候的感觉完全不一样了。大概是几年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电影熏陶,自己居然能够理解了里面的一些东西。让娜最终还是离开了那个德国人,她带着孩子走的时候,孩子说:“妈妈,那位先生~”“没有先生~”

  虽然到现在也没搞懂为什么让娜要留下来,但应该不会是恪守妇道之类。所以在某一天,让娜在看完一份报纸后就这么莫名其妙地去世了。常年被征战在外的丈夫路易回来后,拿到了她的遗物,里面有一张报纸,其中一则是关于那个德国人去世的消息。导演就这么交代完了。

  值得一提的是Beart与Daniel Auteuil的搭档。这次下载的是配音版的,一开始有段中文介绍:Emmanuelle Béart与Daniel Auteuil,这对法国影坛天作的荧幕伴侣。我很喜欢这样的称呼。还看过的是他们演的《今生情未了》,里面Beart扮做小提琴家的样子也很迷人。连“迷人”都用了,貌似自己快词穷了,赶快点题吧。看了她近年的《犯罪》,感觉里面Beart是明显的老了。其实《八美图》的时候就有点感觉了。当然,谁都会老,美人虽然会迟几年,但也不会例外。做影迷的,喜爱当然还是会继续的,只是看到美人迟暮这样的事,谁的心里都难免的会有一丝的遗憾

  《法国女人》影评(八):死于爱情

  很简单朴实得几乎没有任何情感色彩的电影名字《一个法国女人》,翻译过来的有很煽情的《一生的爱都给你》,就像《麦迪逊县的桥》翻译过来就成了《廊桥遗梦》一样,在制造意境想入非非上面,汉语确实是无敌的。

  电影始于二战前的法国,艾曼纽·贝阿扮演的美丽情感丰富的法国女人让娜,与军人路易相遇相爱而结婚新婚后二战爆发,路易上战场,一去五年。五年中,生活在孤独恐惧中的让娜与不同的男人发生关系,路易回来时她正与路易在战俘营的战友同居。她请求丈夫的原谅,承认自己的脆弱,并且说她不爱那些人,她只是需要情感抚慰,以让自己能有勇气活下去,等着丈夫活着回来。路易深爱她,经过痛苦的挣扎,选择了宽容。作为占领军军官,路易一家迁往柏林,住在一个德国音乐家房子里,过起了让娜渴望短暂的一家人相守平静生活。

  音乐家的儿子阿尔努暗恋着让娜,珍惜得来不易的平静家庭生活,让娜拒绝了。路易再度出征印度,个人的幸福要给时代动荡让路,让娜泪流满面不敢在家人面前看着路易离开,而此时音乐家去世,阿尔努一个人守在死亡的父亲身边。两个孤独伤心的人激情终于爆发,在逐渐交往中相爱,并且筹划着私奔。当让娜和孩子们收拾行李等着阿尔努来接他们时,路易的兄弟先到,接走了孩子们。伤心欲绝的让娜听着阿尔努拼命地敲门,听着他离开,一个人在房间里咬着拳头哭泣,她还不能做到舍弃孩子们奔向爱情,只有在痛苦中挣扎。

  两年后,路易归来,她欢欣深情地迎向丈夫,相信她是爱路易的,但这分离侵蚀了爱情,阿尔努才是她的真爱。为了能让一家人在一起,她说服丈夫去了叙利亚,而不再是动荡的印度,但她渴望已久的平静生活也无法抵挡爱情。阿尔努来到大马士革,他要带她一起走。盛怒的路易没命地打阿尔努,人在突如其来背叛面前很难保持理性,无法自控。(就像理查·基尔在Unfaithful中扮演的丈夫,在妻子情人的房间,坐在妻子刚刚离开的尚有他们体温凌乱的床上,手中拿着他送给妻子的水晶球,而被妻子拿来送给了情人,这种绝望痛苦击倒了他,他拿着水晶球砸向了妻子的情人,酿成悲剧。)让娜扯不开丈夫,拿石头击向了他的背部,路易倒下了,这二击几乎让他瘫痪。当然这次又走不成了。

  路易无法原谅让娜,伤势痊愈的他选择了自我放逐,主动要求去印度支那战场,相当于抛弃了让娜。阿尔努依然等着让娜,但路易在回信中对让娜的离婚要求只字未提,以此来惩罚她。这时的安娜完全可以跟着阿尔努走了,但她没有,也许是为了赎罪,也许是种种说不清隐秘情绪,她选择了和路易维持一个表面的完整家庭。阿尔努只有看着让娜的背影无奈地离开,他们再也没有联系

  路易总是长久地离开,偶尔回来。让娜在孤独地等待中有不同的男人。直到有一天死去。她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阿尔努的讣告,一周后也死去,医生尚不知病因。路易在医院拿到她的遗物,包里有那张刊登了阿尔努死讯的报纸。他想她可能死于爱情。路易是理解让娜的,但他没有给爱一条生路,很多人都难做到,一个人的爱情美酒或许是另一个人的毒药,所以才有这些故事。

  她一定是死于爱情,一生的爱都给你,那些辗转于不同男人的情欲,不过是为了确认这爱。

  一部比较平常言情片,因着演员出色演绎,成为经典

  《法国女人》影评(九):撇开道德,无关战争,这是人

  会看这部电影纯属偶然,是看倦了历史书历史电影刷微博的时候偶然吃的一记安利。所以在观影之前对于男女主演,几乎完全不了解。本来没有抱多大的期待,看完后却一直念念不忘

  我住的城市,寒潮要来了,连绵阴雨。撑伞走在路上回顾剧情,猛然觉得这种情景似曾相识。两年前看完《魂断蓝桥》哭着走下湿哒哒的楼梯的时候,大概就是这样难以言喻的感觉。无心将二者做一个对比,只是想借此抽象出这部《法国女人》带给我的触动

  也许是与两年前相比见识到了更多的人情冷暖心脏因而变得坚硬钝感,整部影片并没有让我有嚎啕大哭的冲动。甚至结束之后也没有任何压抑的感觉。当然,也没有弹幕评论里随处可见义愤填膺感。

  写下这篇文字前,也看了不少影评。很多作者写道,站在道德的高度观看这部影片是对电影本身的浅读。我深表认同。作为一个传统的中国人,尽管不再说“三从四德”,但骨子里隐隐还残留着点,我亦如是。在观影过程中,虽然受小说《包法利夫人》等影响,我对所谓“出轨”还是很能接受的,但看到那些露骨的性爱镜头,还是免不了对女主角产生深深的厌恶。直到影片结束,这种厌恶感反倒是消散了。一百分钟,带我进入了文艺的世界,而不再被现实的道德条条框框束缚。我觉得这就是电影艺术,它源于生活,但又必须高于生活。

  我在想,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艺术的一部分,都是参与者。观影本身就是一种艺术行为。如果一定要站在道德的角度去评判每一个角色的对与错,如果纯粹只是想在电影中汲取道德力量,那么不如脚踏实地回归现实比较有效率。

  我认为,这种能够让人不忍心用道德去衡量的电影,就是所谓文艺片。对于电影,我一直只是门外汉,各种手法一窍不通,但这部电影全程文艺气息扑面而来。相比之下,“小清新”显得矫揉造作。这种法式文艺情怀很吸引我,也值得我把这部电影定义为好电影。如果有小伙伴看到这篇影评,那么我想告诉你,它值得一看,甚至再看。

  在女主角让娜的妈妈说出:“男人们发动战争,缔造和平。女人只能沉默、等待”这番话时,我误以为已经抓住了本片的主题——反战。然而现在回想,如果仅仅是这么一个可以说是老生常谈的主题,那未免低估了这部片子的价值。

  战争确实使让娜的“颠沛流离”,战争也确实可以为让娜出轨“背锅”,反战情绪也确实可以在本片中解读出来。但是,如果仅仅是为了反战,让娜的一袭红裙、翩翩舞姿完全可以省略。

  撇开了道德,也无关战争,我很想给这部《法国女人》归纳一个主题,但是办不到。也许可以说是反映“人性”,但觉得透过这一个有点“特殊”的家庭折射全人类的心理、生活状态未免不太公平。 数十年的应试教育教给我为某篇答案唯一的文章确定主题,但现实的生活、文艺的世界显然不是这样。也许需要多角度、全方位,也许即使从全方位解读也依然说不清道不明。

  这就是生活,这就是人,有时候无关对错。

  《法国女人》影评(十):导演说

  《一个法国女人》是导演雷吉·瓦赫尼叶1994年创作的一部力作。他执导的《印度支那》曾荣获第65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这次他将生身之母的情史搬上银幕又再次引起了影坛的轰动。

  影片男主人公路易是一位为“法兰西光荣”而战斗的职业军人,女主人公雅娜是一位历经战争磨难、因与丈夫多离少聚而水性杨花的法国妇女。本片片名《一个法国女人》意味深长。设若没有战争,路易可以终日与娇妻厮守,他们本可以过上平静幸福的生活,因为雅娜最初是爱恋路易的。如果丈夫长年不归,任何一位法国妇女,或者别国妇女,都难免移情别恋,这本是情理中事。因此,路易和雅娜都是战争的不幸受害者。

  雅娜是一个性格孱弱的女人,但她又不得不面对战争带来的冷酷现实,追求情爱是她人生的权利,但她却时时受到传统家庭伦理的束缚。她短暂的一生就是在这样的矛盾中度过的。假如没有接二连三的战争,她的生活可能会相当美满,她会像别的女人一样,与丈夫终生相守,抚养子女照顾老人,尽享天伦。但战争爆发了,丈夫出征后,她瘦弱的肩头不堪重负,感情的空白无法填补,脆弱的性格无法忍受寂寞与孤独。于是,她不止一次地与人私通。作为一个正常的女人,追求爱和被爱,在任何时候都是她正当的权利。但战争却要求参战国的每一个国民都做出牺牲,如果是一场反击入侵者的正义战争,人民节衣缩食牺牲一切是应该的,但政府发动侵略战争或被卷入像越战这种肮脏的战争,人民大可不必不顾一切地去支持它。雅娜根本不管战争的性质,一味追求眼前的幸福,她自然与传统的道德观念发生冲突,这是造成她痛苦的主要原因。她的美貌会吸引众多男人的目光和追逐,她自己也无力抵抗情爱的诱惑,而她又无法摆脱家庭的束缚。因此,她只能一面与情人偷情,一面又对情人解释不能与其光明磊落地结合的原因。即使她下决心要摆脱一切,要与意中人远走高飞,她也无力战胜周围人的阻挠。

  从表面上看,雅娜因不甘寂寞,敢冒天下之不大韪,公然离家出走去与情人同居,或无意中与“奸夫”同力杀亲夫,这些不符道德规范的行为简直令人瞠目结舌。但实际上,雅娜的行为恰是她无助与脆弱的表现。本片导演瓦赫尼叶在评论雅娜这一角色时说:她的情欲和爱情都是十分盲目的。之所以说她性格脆弱,是因为她没有勇气独自面对人生,尤其是在冷酷严峻的现实面前的人生。这恐怕是天下大多数女性的特点。当路易长年不在家时,她先委身亨利,后又与马蒂亚斯恩爱缠绵,当这些男人都离她而去时,她又找新欢。这一切说明她害怕一个人孤独地面对生活。女人像一株常春藤,只有攀附在一棵粗壮的大树上,她才能找到支撑点。她的一生,就是寻找支撑点的过程。在那次舞会上,她与一个俄国军官疯狂地旋转,那个她并不认识的人就是她旋转人生的支撑点。她的依附性可能过于强烈,所以她极为脆弱,这就注定了她的不幸结局。在临产赶往医院的汽车上,她需要一只男人强有力的手来支撑自己,而没有支撑点的空中飞人使她头昏目眩。

  影片叙述了一个法国女人的心路里程。色彩纷呈的幽会艳遇淋漓尽致地演绎了这个法国女人叛逆家庭的始末,引发了观众对战争的厌恶与怨恨。20世纪实是多事之秋,两次世界大战和无数次的局部战争,给法国人带来了无穷的灾难,造成了众多家庭的破裂。但笔者不敢苟同本片导演的观点,似乎在战争面前,天下女人都会和雅娜一样离经叛道。不久前,报上登载了这样一条消息,一位年逾古稀的湖北妇女,自新婚后丈夫出征,她一直在家苦守了70年活寡,直至中山舰被打捞出来,才知道丈夫早已去世数十年。照片展现出这位风烛残年的老妪正在一抔黄土前祭奠亡灵的情景。她心中的情爱,谁人能与评说?她的爱情,也许没有法国女人那么浪漫多彩,但却无比纯洁高尚。她在战争面前,自己付出的艰辛、忍受的痛苦,则使雅娜的悲剧显得轻如鸿毛不足挂齿。老人的经历极大丰富了对爱情的诠释。当然,我们也不得不感叹中西文明的巨大差异。

  如果按照中国人传统观点,把雅娜的经历简单地视作不忠与放荡,恐怕失之偏颇。我们必须把她放到法国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和她丈夫特殊的职业军人身份来进行评论。影片中有这样一句画外音十分概括:“路易不断地有新的战争,而雅娜不断地有新的情人。”当路易第一次从战俘营回家时,夫妻二人在军人俱乐部中的对话,使人感到雅娜是深爱路易的。但路易总是长期不在身边,渴望男人注视、拥抱和爱抚的雅娜,不得不求助于其他男人的力量活下去。在她最需要丈夫的时刻:临产去医院的路上,路易却被马蒂亚斯取代。尽管她受到德国青年的吸引,仍然珍惜和路易之间的感情,欲从和马蒂亚斯的爱情纠葛中抽身。她在和丈夫一起看杂技的那组象征性镜头。准确地刻画了她游移在两个男人之间时的复杂心态。她看到女杂技演员在两个男演员间荡来荡去,感到头晕目眩,最后她产生了空中飞人失手从高空摔下的幻觉。导演也用这组镜头预示了雅娜的爱情悲剧。当然,这不仅仅是她个人的悲剧,雅娜的经历代表了一代法国妇女的命运。所以导演瓦赫尼叶说:“为什么是‘一个法国女人’呢?因为在那个时代,这个女人在历史和情感方面把法兰西具体化了。”

  扮演雅娜这一角色的埃玛纽勒·贝阿是近年来法国影坛上崭露头角名声鹊起的一名新秀。她从影于1975年,已拍15部影片。1991年,她主演《爱发牢骚的漂亮女人》一炮走红。此后曾和导演安德烈·泰西内合作,拍摄了《我不接吻》这部十分卖座的影片,又与导演克洛德·索岱签约,在《冬天里的一颗心》中担任女主角,在克洛德·夏布罗尔执导的《地狱》中,领衔主演了一个性格内向极难驾驭的角色,她除了《一个法国女人》之外,还和前夫达尼埃尔·欧多依联袂主演了三部影片。1994年秋季上映的《奈丽与阿诺先生》是她和克洛德·索岱的第二次合作。1995年进入好莱坞后,与汤姆·克鲁斯合作的影片《无法完成的使命》使她成了一名国际红星。

  埃玛纽勒·贝阿是一位十分出色的演员,其演技可谓精妙绝伦。她塑造的人物喜怒哀乐自然逼真,真切传神。在影片《一个法国女人》中,她成功地塑造了雅娜这位十分有争议的法国妇女的形象,她表演的可圈可点之处,不胜枚举。观众发现,在她身上,有数不尽的法国那一代妇女共同的东西:相近的社会经历,共通的情感,类似的伦理道德观,甚至也有相似的命运和结局。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