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美人一样,尽兴地活着
本文共:1460字 预计阅读时间:4 分钟
最近在追一部剧《长安十二时辰》,这部评分8.6的国产剧,不论是画面、故事、建筑、服饰还是美食、风土,都让很多人眼前一亮。
仿佛在瞬间穿越了千年,回到了那个让许多人魂萦梦绕的大唐盛世,回到了无比繁华热闹的古都长安。
生活在一千多年前的人们,在长安这座无比包容、无比繁华的都市中,自然会想尽一切办法去享受自己的一生。
理发铺的老板,宁愿不挣钱,也要关了铺子带女儿去观灯;而每一个走上街头的女子,无不细细妆扮,贴着花钿,把最美好的一面尽情展示给认识或不认识的人们。
剧中有几个画面,一些或肥或瘦,面目并不漂亮的女子,仍然打扮得花枝招展,装着最华丽的衣服,涂着胭脂,画着双唇,艳光四射地走在街头。
一部电视剧,让我们感受到了一千多年前,盛唐女人的自我与自由,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上,唐朝女人的生活,才是真正的开放、自由。
生活在那个朝代的女子,会骑马、打马球,还可以换上男装逛街,时不时叫上几位好友在一起聚会言欢。
在流传下来的《宫乐图》中,女子们惬意的生活可见一斑,她们穿着华美的衣服,聚在一起,喝茶、聚餐,有的抚琴,有的吹笛,有的弹琵琶。
待到春暖花开,驾马盛装出游,踏青观花,实在安逸,并且,当时的审美观是以丰腴为主,所以女人们根本不用为了减肥而发愁,甚至还把丰满的身材,半袒半露,十分性感。
甚至在婚恋方面,她们也是自由的、开放的,爱的时候在一起,你情我愿,水乳交融,不爱的时候,也不彼此委屈,另寻所爱。
敦煌的莫高窟曾经发现过一份《唐朝放妻协议》,写道:凡为夫妇之因,前世三生结缘,始配今生之夫妇。若结缘不合,比是冤家,故来相对,既以二心不同,难归一意,快会及诸亲,各还本道。愿娘子相离之后,重梳婵鬓,美扫蛾眉,巧呈窈窕之姿,选聘高官之主。解怨释结,更莫相憎。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她们像花儿一样,多姿多彩地活着,不管自己是不是美人,都像美人一样,尽兴地活着,尽情地展示着自己的美。
看到她们,就觉得这生活就是美好的,是充满了希冀的。
女人活到这个份上,才算是真正地活着。
想起小区里的一位白老太太,八十多岁了,老伴已经去世了很多年。每次见她,都觉得女人如果能像她这样活一生,也是对人生的一种不辜负。
老太太面目并不是秀美的那种,上了年纪的人,身材都有些臃肿发福,个头也并不高,可是她仍然爱穿旗袍,不管是冬天还是夏天,总是一袭修裁得体的旗袍,还要在旗袍外面戴一串珍珠项链。
她的头发已经花白,可还是喜欢在鬓角斜斜地戴一只发卡,偶尔地心情烦躁时,还能看到她会在手指间夹一只香烟。
八十多岁的老太太,活得很肆意,很自我,哪怕脸上写满了风霜,面目不再年轻靓丽,可是你却能从她整体的着装打扮和处世态度上,感受到她对生活的热爱。
她活着,就像一团火。
也许在别人眼中,她不是美人,但是在她自己心中,她才是这世间最值得珍惜的那个人。
活成一个美人,比打扮成一个美人,更令人向往。
我们每一个平凡普通的女子,虽不一定是倾国倾城的容貌。但是,每一天每一刻,能够像一个美人一样,自我而自信地活着,就是最好看的姿态。
就像青苔,哪怕生活在最湿暗的环境,也都尽力地展现自己的美好。“苔花如米小,亦学牡丹开。”
像美人一样,尽兴地活着,这是对生命的珍视,对人生的珍惜,是对这人间一场的“不辜负”。
余生不长,不辜负每一场花开,不辜负每一秒,不辜负每一点每一滴的美好与拥有。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