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哪吒》,填补了我对《狮子王》和《银河补习班》的遗憾
最近热映的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羽佳去看过了。也笑了,也燃了,也哭了。不知是不是做了母亲的关系,羽佳对电影中亲子的部分特别有感触。好几次感慨“可怜天下父母心”。而最让我惊喜的是,终于看到了一个我期待的父亲。父子之情在新版《哪吒》里是一个重要的线索。片中的李靖不再是那个“大义灭亲”的父权代表,而是一位为了孩子宁愿舍弃自己生命的普通父亲。巧的是,前不久上映的电影《狮子王》和《银河补习班》也都在探讨父子关系。这两部电影羽佳也都看了。作为原《狮子王》的资深粉丝,羽佳在看新版《狮子王》时虽然有感动,但新版并没有比25年前带给我更多,这是有点遗憾的地方。《狮子王》里的木法沙是辛巴的灯塔,是一位非常伟大的父亲。他一直很强调辛巴的职责,那就是成为狮子王。木法沙的教育里有很多闪光的点,比如作为王想的不是索取而是保护;王也会害怕失去重要的东西;他教给辛巴最重要的东西是——永远不要忘了自己是谁。在辛巴离开的时间,他接触到了更“享乐主义”的价值观——哈库那摩塔塔,这虽然保护了他的成长,却在他决定成为新的狮子王时直接被丢弃了。辛巴有机会做一个全新的狮子王,但他还是做了第二个木法沙。《银河补习班》里的父亲就更理想化了,他的启发式教育法非常好,但最后指向的还是要成为学霸、精英。(羽佳觉得电影里的儿子真的很乖。)其实羽佳更期待听到父亲们说的是——“做你自己。”这两部电影里的遗憾,没想到《哪吒》却做到了。新版《哪吒》里的李靖,跟79版比简直太颠覆了。他让我们看到了过去很少(至少在中国的文艺作品中很少)看到的父亲形象:一个无条件接纳孩子的父亲。当得知孩子成为魔丸转世,他阻止太乙真人杀死哪吒,又请求陈塘关的百姓接纳自己的孩子;不想儿子至死背负妖怪的骂名,他让太乙真人传授哪吒仙术让他走上正道;孩子降了妖却被人误会,他第一时间选择相信孩子(还真的发现了线索);为了让孩子高兴,他愿意下跪去求陈塘关的百姓参加哪吒的生日宴;为了挽救哪吒的生命,他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去换儿子的未来……他做了一位父亲对孩子能做的一切。这里我们看到了父爱和母爱是不同的。殷夫人想的是让孩子快乐地度过短暂的一生,而父亲则“为之计深远”。但这份爱里也是有缺憾的。哪吒在世的三年里,有一年李靖在天上求见天尊“荒废”了,剩下两年他将哪吒“囚禁”在山河社稷图里(其实是为了让他拜师学艺走上正路)。李靖的父爱,对外表现出来的都是对哪吒的严厉要求和束缚(其实是保护),却很少表露慈爱的一面。这恰恰是我们中国式父亲的通病,因此才让人感到特别真实。尤其是,他太缺少对孩子的陪伴。心智尚未成熟的哪吒并不了解父亲所做的一切。在他的世界里,父亲严厉,母亲忙碌,自己被人群误解、孤立,没有朋友也没有自由。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内心该有多压抑,多痛苦。后来哪吒那段暴走,不为别的,就是因为他发现了父亲的欺骗,相信了父亲把他关起来是为了保全自己的名声,到最后的时刻一定会抛弃他。直到哪吒发现父亲的打算,是用他自己的命换孩子的命,才终于想起父亲早就告诉过他的话:“别在意别人的看法,你是谁你自己说了才算。”这句话,深深刻入了哪吒的心里。电影让无数人落泪的时刻,是当人问起“哪吒是谁”,李靖那句简单又掷地有声的回答:“他是我儿。”作为父亲,为孩子付出一切不需要什么理由,只因“你是我的儿”。当一个小孩得到了来自父母无条件的接纳,外界的任何声音都不重要了,做自己就已经足够好了。正是有了父亲的支持,哪吒才有底气喊出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李靖,才是那个最不认命的人。虽然哪吒短短的人生承受了很多不该承受的东西,但他在面对大限之时是没有怨恨的,他对自己的总结是:“三年短是短了点,但我玩得挺开心的。”这哪里像一位“魔童”说的话,这根本是一个心中有爱的孩子对父母的宽慰。唯一的遗憾是,还没有和父亲一起踢过毽子。这句又催泪了。正因为心中有爱,所以才会遗憾。相比之下,高级“学霸”敖丙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背负了太多来自父辈的期望,他的人生看上去很高端,其实没有选择。所以敖丙更让人心疼。为什么父母的接纳这么重要。因为任何人都需要被接纳和肯定,如果自己的父母都不肯定和接纳自己,那孩子在未来的人生中,很可能因为执着于被别人认可而失掉了自己。在这个到处都是成见的世界,负面的言论远远多过正面的,要撼动人们心中的那些大山是非常困难的,其实我们可以选择不去理会,只做自己想成为的人。不管你怎么看我,我父母是爱我和接纳我的,他们为我骄傲,这就够了。作为父母,我们的“工作目标”可能不是去塑造、培养和改造一个孩子,而是去发现、陪伴,和参与孩子的成长。其实每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的可能性,熊孩子如哪吒,生性暴躁易怒,却仍然是内心温暖的。我们为什么不能因为最朴素的情感而喜悦呢?就因为你是我的孩子,我就爱你。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