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我还有一片风景要完成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我还有一片风景要完成读后感10篇

2019-08-08 23:28: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我还有一片风景要完成读后感10篇

  《我还有一片风景完成》是一本由张晓风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6.80元,页数:256,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我还有一片风景要完成》读后感(一):【豆瓣鉴书团】《我还有一片风景要完成》读后感

  藏在缀以丰富想象婉转多姿文笔描绘风景里的,冠以问名者的身份万物契阔中溢满的深情具体而言便是作者所谓之“关情”,一种独凌绝峰后回过头来对人世关怀,对大地尊敬,对民族的归省,对文化认同……很难想象一个对万物细致生命力的张扬而感动的人是如何的饱含深情和热爱

  正如她所言,生命是一场大的遇合。人生栈道上所有值得你驻足的,便是你因缘而起际会的一刻。因情深事事关心有情人,在天覆着云,云覆着屋顶,屋顶覆着人。秋芒草覆着大地,大地覆着种子的有情世界同呼吸

  《我还有一片风景要完成》读后感(二):她有发现美的灵魂

  张晓风在书的最后说:“把今日的自己招魂,浓缩为一本小小的书,便是这本《我还有一片风景要完成》,这是截止目前我对自己最满意的书,希望别人也是。”确实,这本书做得很漂亮,光看封面就能写篇散文出来。书中配有多幅彩色照片,与文章完美配合,更显出做书者的用心

  如作者所说,文章是她用灵魂写出来的。眼睛看到的,再用美的灵魂沉淀文字传递给读者,很费心血,任何一个有心的读者都可以从张晓风的散文里感受出这一点。

  散文是需要作者用心书写读者用心阅读的,两者的灵魂必须始终保持敏感温度。散文像夏天大雨过后如洗的街道,深秋散步在田野里,冬天寒夜里深吸的第一口气春天扑面而来的风。所有这些美,散落在疲惫生活角落里,张晓风用孩子美丽的灵魂捕捉到她们,写成了本书所有的文字。

  她把这个世界,我们日常忽略的丢弃的微小的美都悄悄收集起来,再用一本书展开轻声告诉我们:“快看,我都帮你收着呢……”

  《我还有一片风景要完成》就是这样一本书。我看到了,希望更多的人也是。

  《我还有一片风景要完成》读后感(三):【豆瓣鉴书团】我还有一个遗憾不想完成

  这是我读的第一本张晓风的散文集曾经教材内容已然忘记,所以我是作为一个初识者的身份来与作者交流

  我们总是在想,怎样的人生算是最好的?完美无缺的人生真的是完美的吗?或许说,人生真是有了遗憾才可称为人生吧。

  文中曾有过这样一段描述:“或见或不见,花总在那里。或盈或缺,月总在那里。不要做一朝的看花人吧!不要做一夕的赏月人吧!”我们去赏花赏月总是会有所遗憾,我曾在冬日漫步校园,因为樱花未开而感到遗憾,却在转眼处欣赏到了腊梅芬芳。或许遗憾带给我们的失望并不是因为遗憾本身吧。

  我们在人生路上有过多少相遇?“我渴望生命里的种种遇合。”文中曾出现过多次“契情”,这个词可以说是绝妙,较我之“情”更有所升华。人有情,物有情,我们会因为一次擦肩而过感到遗憾;会因为喧嚣鸟儿不再重来而感到遗憾;因为无法攀登喜马拉雅山而感到遗憾。

  却能够因为替错过者欣赏今日的美景信息;因为能来到尼泊尔而想要定居。简单而又充满拼劲不就是作者想要带给我们的契情吗!

  我们总是抱怨这个世界,抱怨父母,抱怨人生(自然我也是其中一个抱怨之人以及被抱怨之人)。我们总是执着于过去的人生,陷于“原因论”的深潭,却不曾关注是我们自己的不敢、害怕让我们产生了抱怨。这便是阿德勒的心理学

  全文都可以看出张晓风先生是一位民族主义者,她爱着自己的家乡,爱着国家。她是行走在雪地的“画中人”,丧失潇洒权利,却心有所属。我们并不一定安土重迁,因为我们自然就是这里的人。

  谢谢张晓风先生,让我重新思考了许多。这本书带给我的影响的确很大,这就是散文独特魅力吧。

  《我还有一片风景要完成》读后感(四):莫失莫忘

  知道晓风,是18年偶然间翻到一本《不知有风》,从此迷上晓风的文字,并且一发不可收拾。所以当我看到这本《我还有一片风景要完成》,我毫不犹豫地拿下了它,并期待重温晓风的温柔理智

  我一直是个急性子的人,但近年却不再因那些不可及不可近的人或事而变得歇斯底里,表面上看上去云淡风轻,但心底满心满眼尽是悲伤,是在等待最后那根稻草吧?

  前不久过了三十一岁的生日了,像我这种有书万事足之人几乎没有关过时间的流逝。几乎每过一次生日就感慨一回时光的无情,归根结底我们不是怕变老,而是怕变老的同时,我们却一无所有

  还是会悲伤,在付出各种努力尝试,自己仍然求而不得的时候;在确信自己身上的责任,不能为自己而活的时候。

  还是会落泪,在读南渡北平失守,文化名流及学生纷纷撤离的时候;在看无名之辈胡广生将马嘉琪摆出各种造型拍照的时候;

  还是会感动,在看到自己久寻不得的物件小心存放在床头柜的时候;在我说冷孩子握住我的手说要给我温暖的时候。

  今晚月色很美,风也温柔。从客厅不时飘来的阵阵梅花香气,耳边响着轻轻的音乐声,触手可及的一杯柠檬水,手里还有这本触感超棒的《我还有一片风景要完成》,所感受到的岂能用“满足”二字就能慨括?

  晓风的行文充满女性柔美,却又不失理性。写得是日常琐事,也不见得在宣扬民族大义或是大是大非,但读来就是让你觉得充满正义。文字我就不过多赞扬了,因为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我来说说钟情于此书的另一个原因吧。这本书的装帧及众多小资格调的风景画

  读完此书感触最深的一点是,让我重拾了感恩之心。我们所享受到的和平幸福,是有人在背后护我们周全;我们平日所享受的一粥一饭,是农人付出艰辛劳所得

  同时也为日益严重环境问题心焦森林的毁坏、水资源污染、对动物过度捕杀,我们自诩为地球主人,站在食物链顶端决定着其他物种的存亡。但说到底人类终究也只是地球上的一种生物,我们个人也只是岁月河流中那不起眼的一滴水,我们又何必为了这短暂一生舒适虚假自豪伤害其他呢?

  《我还有一片风景要完成》读后感(五):月何尝圆,又何尝缺

  张晓风是我很喜欢女作家,《行道树》出现在课本上多少消磨了年轻时候我对其的喜爱。我始终认为,过于计较对于“文学美感”来说是大忌,可语文教学不就是要让你明确一种感情,一种中心思想,揣度作者的心意,计较写作背景,对我而言,失了大半的真心

  再读这本《我还有一片风景要完成》已是阔别将近20年再版,还是能体会到作者那滚烫的思想和灵魂,张晓风也在2010年3月再次为此书做了新序。旧文续“心”事,希望自己就是那传说汉武帝所用的续弦之胶。企图留住今昔岁月,日夜不辍的低眉信手续续写,为了那个愿意临风当窗持杯的真心人。

  我是特爱看散文的那种懒人,期待着短短的文字就为我混沌的生活开一扇敞敞亮亮的窗。此书四帙,不是很厚实,却也洋洋洒洒若干篇,每篇都有其视角独特的行文和思路。有关生死,有关相遇,有关对不完美的看法等。作家和写手的不同就是通篇没有说教,可字里行间都是道理

  “生命是一场大的遇合”,我们只负责不期而遇,生活总是喜欢给我们小惊喜,你是为了相遇驻足停留,还是匆匆别过,都是值得。人生的栈道上,你我都是赶路人,只顾行色匆匆,你活一遭的乐趣怎好寄托到转世轮回

  年幼的张晓风就喜爱收集蝉壳,多年后,而立之年的她,站在石墙根,轻轻的拾掇零散一地蝉壳。不停地追问时光是带走了什么,还是留下了什么。自然界中,生是死,死是生,再去追究和较劲也是徒生烦恼遇见感知,遇到就感受,才是生命的伦常。

  谁都爱花好月圆,可是好花不常开,良月无常圆,都是世界的常态。自古以来,不论中外都有对残缺追捧,这不是审美特立独行,是生而为人的大智慧自然而然世间百态都难完美,怎么能苛求自己和他人的圆满。当我们心平气和承认这一切缺陷的时候,我们忽然发觉没有什么是不可以接受的。想通了,不过就是花还是花,月还是月,人生在世哪一刻不美好完美?哪一刹不该是顶礼膜拜欢欣鼓舞

  慎重虔诚对待生命,认真的记住出现在你的生命中珍贵的它们,或许也是留住出现在它们生命中珍贵的我们,坦然用力表达着对生命的敬畏。最后,我们彼此行礼,握手,告退。

  《我还有一片风景要完成》读后感(六):【豆瓣鉴书团】我曾踏月而来,只因你在山中

  我是那画中人,站在固定时间空间里……我不能走开,我还有一片风景要完成。

  ——题记

  生命是一场大的遇合。

  牛郎遇见织女,李白遇见黄河,陈子昂遇见幽州台,生命的情境从此就不一样了。而我遇见了张晓风,遇见了《我还有一片风景要完成》,恰似山风与发,冷泉与舌,流云与眼,松涛与耳,一旦相遇,就不一样了。

  从有所思到浪迹,再到坐看云起,最后到也是心事,我们能读到杨柳清风,也能读到烈日寒冰;读到女子柔情,也能读到家国情怀;读到国家掌故,也能读到慈悲仁爱。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从这本书里获得向善向上的力量,遇见更好的自己。

  在《前身》中,她说“当我们读一切历史,一切故事,一切诗歌的时候,我们血脉喷张,我们扼腕振臂,我们凄然泪下,我们或嗔或笑,或歌或哭,当此之际,我们所看到的岂是别人的故事,我们所看到的是我们自己……”于是,无论是牛郎织女还是李白子昂,都是我们的前身。“我们在一切往者身上看到自己。我们仿佛活了千千万万遍,我们仿佛经历了累世累劫。”的确,仁者天地万物为一体,而我们每一个人本来都是仁者。

  唐君毅先生说“在遥远地方,一切虔诚终必相遇”。我因而渴望相遇,不管怎样的情节,我一直在等待着种种发生

  张晓风说她是那低眉信手续续弹的写作者,在江头,在月下,竟夕不辍,如此一弹,竟弹了50年。而我,今夜就是那临风当窗持杯一听的人。

  我曾踏月而来,只因你在山中。

  愿你也是那踏月而来的人。

  《我还有一片风景要完成》读后感(七):风景自在我心

  张晓风的散文我是第一次拜读,但张晓风的名声我却是早有耳闻,第一次聆听她的文字,说实话,我的内心还是澎湃的,台湾一直是我想去旅游的风景,我一直在各大旅游网站上查询,但在张晓风的书中,我看到了不一样的台湾。

  《我还有一片风景要完成》这本书描述了张晓风与台湾的点滴,张晓风在国外的很多地方都曾待过,但她最热爱的还是台湾的土地,那里的山那里的水,还有那里的人,甚至张晓风甚至还在书中有过这样一段描述:张晓风坐出租车时,车上还有一个老太太,车上的标语工业时代,时间就是金钱,下车早备零钱,以免耽误时间。”老太太下车前,数遍确定下车地点,并且反复确定金钱,耽误许久时间,晓风问司机说,你不是说时间就是金钱嘛,司机说,老太太九十多了,一个字都不认识,哪里知道什么工业社会啊!晓风在书中感慨,看来司机不仅握有工业社会原则,还能应用农业社会辅则来知权达变一番,台北这城是可以住得下去了。

  晓风爱自己的家乡,爱台湾的一切,包括台湾的物、台湾的人、台湾的山山水水、台湾的风土人情,这里有家的味道,一般的作家在表达热爱祖国喜爱家乡都是热烈的,都是轰轰烈烈的,但晓风却写出来绵柔的感觉,让我在阅读台湾山山水水的同时感受到她热爱家乡的浓郁,其实家乡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最美的地方,回家的路途是最美的风景,在我童年时,我并未有这样深刻的体会,自从我嫁做人妇,虽嫁的不远,但每次回家,看着老母亲目送我时,我都会泪流满面。尽管我的家乡有很多我不满意的地方,但是家乡在我的心里却永远是美好的,是任何高尚奢华的大城市比拟不了的,因为它永远是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家乡是每个人内心最美的地方,我总是怀念我在小时候,很小很小的时候,我还是个不经任何事的孩子的时候,我还是我父母最最疼爱的孩子的时候,那时候的无忧无虑,那时候的天真可爱,那时候的蓝天白云都是最美的风景,那时候的父母也是最好的父母,可是现在我长大了,我的见识增长了,我的阅历丰富了,我的家乡也变得更加现代化更加美丽,但我却始终怀念那个破旧不堪的家乡,这也许就是家乡的魅力所在吧!

  希望我的家乡越来越好,希望自己也越来越好,尽管家乡已不再是以前的家乡,但我的家乡永远的在我心中,风景永远美好!

  《我还有一片风景要完成》读后感(八):我还有一片风景要完成

  30多年快40年前的文章,满满历史厚重感。慢慢读,会发现,张晓风,真是一个有风骨的人,文人的风骨。书中有触景生情怅然若失,也有直抒胸臆大气磅礴,确实如介绍所言,有国家情怀也有个人喜好,有杨柳清风也有烈日寒冰,有国学掌故也有慈悲仁爱。与其称她为散文家,更喜欢称呼为文人。

  第一帙 有所思

  遇者,不期而会也。这里的“遇”,有人,有事,有景。这一帙,充分体现了张晓风的国学功底,读起来豁然开朗又自惭形秽,再一次感叹自己简直是新时代的文盲。11篇文章,篇篇都能彰显张晓风文人的气质风度。有偏爱残缺的包容大爱,有问名的执着,有对大自然的敬畏与怡然自得,还有仗剑天涯的侠者柔情。

  是啊,人总是要活很多年才知道感恩的,才知道万事万物都是天宠,才知道生命的每一刹那都是永恒的片羽。

  第二帙 浪迹

  张晓风的游记,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魄力。游尼泊尔游印度游游克什米尔,明知一路行程刻意,置身其中时却仍能意气风发,体会不同地区人文风情,并献上自己的魂牵梦绕,已是游者最高敬意了吧?如今旅游,恐怕只剩吃喝玩乐,可悲。

  第三帙 坐看云起

  张晓风用“江河”描述席慕蓉,“一个东西南北人”描述管管,真是无比妥帖。

  重庆到台湾到欧洲,鸢尾花到蒙古包到樱桃树,席慕蓉似乎永远有所愤怒但又十分妥帖隐藏,暗自消化然后释怀。如江河般敏感,又如江河般包容,你可以任意定义她,却无法改变她。

  而管管,这个“大玩家”,玩天地、玩岁月、玩美,懂得多也事故,读不懂看不透,供我等循规蹈矩的凡人醺醉一番也是美事一桩了。

  第四帙 也是心事

  这一帙,3篇序文,3篇散文。能体会到更多张晓风本人。《寄隐地》兼谈《亲亲》选集,张晓风说,她一向不承认“天下无不是的父母”,怀着这样的心情来编选《亲亲》,却又固执希望传达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不免有点悲悯众生的感觉,“将天下心,给捧给天下人看就是了”。

  真是一本极美的书,从封面到书页到封底到内容。封底摘抄为《情怀》的最后两段文字,确也能展现张晓风的气度,一切正好,人间,尚可期待,而她,还有一片风景要完成。

  《我还有一片风景要完成》读后感(九):又见张晓风

  又见张晓风的散文《我还有一片风景要完成》,新出的书配上了神秘的油画封面,画着风中摇曳着的一片丰收的芦苇荡,让人看一眼便心旌摇荡,恨不得马上去见那一片心中的风景。

  原以为这本书里会有一篇文章就叫《我还有一片风景要完成》,急着先看目录去寻找,却发现并没有,也许是个期许,代表着希望,好像是封面的油画未完,意犹未尽的感觉。

  书被分为四帙,一帙:有所思,记录下作者平日所思、所想、所悟;二帙:浪迹,记录下作者游历印度、尼泊尔等地区的经过和感想;三帙:坐看云起,记录两个好朋友,席慕容和管管;四帙:也是心事,合并了几本散文集的序。这些散文没有明显交代写作的年代,有时候尽管去算算猜猜,应该是在她40岁左右,1980年代时候的故事。那个时候的台湾,那个时候的台湾作家,都是正风起云涌的时候,他们活在我们的课本上,或在我们的课外书里。那时候我们去读之,是体验一份不同的情感,感受一份隐隐的艳羡,多一份少年强说愁的孤独。如今几十年过去,再去看这些文字,已然去除了原来的虚荣,真正去感受作者那一份真挚的情感,对生活,对感情,对自己,终于能感同身受。

  作者在《情怀》里有一段话最能打动步入中年的我们。“女人40岁还叫着花儿,也不是什么含苞胜放的花儿了,但是如果是果呢,倒是透清透清初熟的果子呢。”她用“透清透清初熟的果子”来形容人到中年的女性,真的是太形象了。“是的,一切正好,有看云的闲情,也有犹热的肝胆,有尚未收敛也不想收敛的招人妒的地方,也有平凡敦实允许别人有爱的余裕,有高龄的父母仍容我娇痴无忌如稚子,也有广大的国家容我去展怀一抱如母亲,有霍然而怒的盛气,也有湛然一笑的淡然。”是的,一切正好。只有到了40岁,才能真正体会到这种心境,有缅怀过去的感慨,也有展望未来的骄傲。

  喜欢作者的游记,从不去想过程中种种的不适,比如尼泊尔那“天地虽大,却无处逃”,与其纠缠的小贩,比如瓦那纳西,恒河边的尸体。没有太多的感伤,有的只是随自己心境的感悟,执着而淡然。就像看山不见山也能痴望着万片浓云密雾,想象出山的真容,与山脉息相通,生气相连。这种境界在如今闹哄哄的旅游中已很难找寻,也就异常珍贵。

  还有就是人生能得一趣味相投的知己真是太幸福了,如晓风与慕蓉。

  看了这么多名家的散文,我忽然想和大家分享下散文和所谓鸡汤文的区别。我觉得散文主要记录的是自己的心境,心路,行程,而不是那种说教式的文章。散文是让人通过作者的笔触去感知,感悟,而不是告诉你什么样才是你要的人生。可是鸡汤文章就是通过不停的用实例去佐证,更像是议论文,告诉你什么什么是正确的,那你一定要按照那个去做,然后给你旁征博引,最后依然是得出这么一个励志的结论,告诉别人千万不要走弯路,却永远让你找不到不走弯路的方法。

  《我还有一片风景要完成》读后感(十):路终有尽头,而心不曾停歇

  “当我赤足走过风雪。 你是画外的人, 正观赏那茫茫的景致。” 多年以后再读起这几句诗时,台湾散文家张晓风早已不是少年情怀。曾经她觉得诗中有千般凄凉,如今再来辨认那句子,看到的不是男女之情,而是酸级痛极的家国之思。 她说我是那画中人,站在固定的时间和空间里,我不能走开,总有一片风景要完成。 张晓风的散文总是笔触细腻,题材多元,在她的作品中,我们满目看到的是杨柳清风,烈日寒冰,也有女子的柔情和家国情怀。这样一位女子,该有怎样的一颗玲珑剔透的心。让我们走近张晓风,走近她的散文集《我还有一片风景要完成》,寻觅那份清幽文字背后的慈悲仁爱。 行走就会看见风景,在路上,就会遇见形形色色的人。生命其实是一场盛大的遇见。在这部散文集中,张晓风提到了她去过的地方,和当时自己纷飞的思绪。 在华盛顿最大的冬雪夜去上电视节目,回来途中,遇见几个年轻的韩国男孩,他们当时用了自己仅会的一句中文来打招呼。 当年轻男孩们把歪歪倒倒的中文名字写在装有苹果的纸袋上时,那一刻,张小风觉得,这好像是万千东方的灵魂与灵魂的相遇。虽然彼此行色匆匆,表达也词不达意,却有着一份最真挚的掏心掏肺。 还有一次夏天,在菲律宾机场,当听到她用中文称赞茉莉花漂亮时,一位穿白衬衫的男子,送了一束漂亮的茉莉花环给她。张晓风当时很开心,因为对方也是中国人。 在张晓风的笔触下,我们内心也跟着热腾起来,原来在异国他乡也会遇见一份不期而遇的温暖。 在散文集里,她写了遇见的人,也写了遇见的景致。把满天星插进陶瓷罐中,竟觉得那星星点点的美丽,如满天繁星,那朵朵小小的花却仿佛有四面迸射的力量,映照在暮春的黄昏里。 那次车走山路,乍然醒来的时候,却看见车窗外一道枯涧挂在山壁上,涧里一片片绿色的芋头叶子展现眼前。等车走近再看,浑然是大石头,不是芋头叶子。只是收集了一身的苍苔,绿得别有情致。在作者笔下,任何一处眼中的风景,都变得那么生机盎然,充满趣味。 在散文集里,作者又写了她的尼泊尔之行。一下飞机心情不禁雀跃,那份干爽晴朗,四山送青,让人心中甚是欢愉。 旅馆的名字叫香格里拉,乌色的瓦楞,意外的却有些西班牙风味。作者学了一句简单的印度话,在后来的日子,居然靠着这句话,到处赢得友谊和微笑。 你不禁会在内心感叹,原来人与人之间的善意表达起来竟是如此简易,只要拥有一颗真诚美好的心,就已足够。 八月底又前往印度,作者说舍山而观水应当是另有一番惊动吧。虽然天气有些炎热,却依然兴致不减。又去瓦拉纳西城看雕塑,看得发痴,喜欢的挪不开脚。 一路走走停停,正因为有一双能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生活呈现出来的色彩,才会付诸于笔端,演绎的如此五彩缤纷吧。文字里交付的更多的也是作者的一片坦诚心迹吧。 一本书读来,写得是别人的足迹,愉悦的是自己的身心。岁月与风霜走过,才更容易理解这人世的沧桑。 是呀,总有一片风景要完成。不如在路上去看那春天的嫩芽,久违的花期。即使花期已过,心中也依然会有一份新的期待,因为读完这些文字后,心中已经涌起了一股力量,正如作者所说:日子是美丽辉亮的,我们爱的是日子本身。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