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我的前半生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我的前半生的读后感10篇

2022-03-14 12:35:4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我的前半生的读后感10篇

  《我的前半生》是一本由爱新觉罗•溥仪著作,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元,页数:56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的前半生》读后感(一):溥仪——一位生不逢时的末代君主

  《我的前半生》读后感(二):生在帝王家,是我一生无法饶恕的过错

  《我的前半生》读后感(三):末代皇帝的心路历程

  尽管已经有多个版本,但哈尔滨出版社今年这版《我的前半生》还是很值得关注,因为书名后备注了三个字——灰皮本。在此之前出版的基本为《我的前半生(全本)》,是在灰皮本的基础上加工而来。灰皮本作为“祖本”,是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在抚顺战犯管理所改造期间撰写的“反省式”自传,因为用灰色纸做封皮,便称之为“灰皮本”。但由于是一本具有悔罪书性质的作品,且在历史形势下,有些地方还是犯忌,因而群众出版社经领导与原作者溥仪同意,在灰皮本的基础上,通过调查考证,写了一个五十余万字的本子,加上溥杰写于1987年的《序》,以及凌云写的《〈我的前半生〉是怎样问世的》,即为《我的前半生》全本。因原来的灰皮本印量很少,大多读者很难读到溥仪的这份第一手材料。这次再版,将满足很多清史迷,使其能更直接地认识末代皇帝溥仪。

  《我的前半生》从溥仪的家世讲起,记录了他从三岁登基,合法在位三年,流亡,之后又任伪满洲国皇帝13年,接受新中国改造,一直到1959年参与社会参观的过程。比较灰皮本和全本不难看出,在基本的史实方面,两个版本所差无多,都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记录。但全本在细部调整了灰皮本的顺序,而且删除了一些溥仪用马列主义原理进行自我批评的言语,以及他对封建主义的批判。可以说,全本在史实的展示方面更优秀,灰皮本在溥仪本人思想变化的记录方面更真实。

  列宁说过:“堡垒往往最先从内部攻破”。大清入关300年,虽然有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之由,但八旗儿郎承平已久,在奢靡的生活中逐渐丢失了狼性。再加上慈禧把权又久,为了逢迎慈禧的爱好,军费挪用严重。慈禧过后,王室寡妇幼儿,摄政王软弱,在朝政之事上没有决断。皇亲意图保留自己的特权,权贵则争权夺利。在国之危难时刻,不同派别依旧明争暗斗,不能齐心协力为国家存亡努力。在这样的历史大旋涡里,溥仪被命运送到了末代皇帝的宝座,也只能徒记录下这段历史。此后,国内形势急转直下,各路人马不断粉墨上场,溥仪在不同势力的裹挟下,展开了戏剧般的一生。建国后,溥仪接受社会主义改造,成为一名共和国公民。从文字间不难看出,改造成果十分显著。即使当皇帝时,没有真正意义下过一道皇命,但他自批封建专制帝王的态度特别诚恳,对封建社会痛彻心扉。

  纵观整本书,溥仪本身的性格是有缺陷,但身在乱世,他的遭遇不免让人唏嘘。形势比人强,说的也许就是他这样的命运吧。

  《我的前半生》读后感(四):一位末代皇帝的自我讲述

  纵观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几乎每一位帝王都被后世之人立传以记述其生平。可是,你可曾见过自己为自己写自传的皇帝?

  爱新觉罗.溥仪,清朝皇帝,年号宣统。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他用一部《我的前半生》讲述了自己曾经的人生经历。三次登基,三次退位。他从大清的幼童皇帝,到伪满洲的傀儡皇帝,再到国家战犯,再然后是新中国的一位普通公民。溥仪的一生可谓是起伏波折不断,纵观世界历史,怕是也找不出来像他这样的一位帝王,能够经历像他这样从君主到普通人的蜕变。

  这是一部溥仪的个人回忆录,也是一部从清末到新中国建立之时的历史记录。溥仪以一个曾经的封建皇帝,现在的普通公民的身份与视角,来向读者讲述他记忆中的那些历史。

  阴差阳错之下,只有三岁的他成为了坐拥大清江山,万人之上的皇帝。这是多少争权夺利之人耗尽一生精力,机关算尽也得不来的东西。这或许是一种天大的幸运,但是从溥仪之后的人生来看,这是其实是人生悲剧的开始。

  他要尊不是自己亲娘的人为母亲,自己的亲生的母亲被折辱自尽却无法挽回。婚姻由不得自己做主,想要出国留洋追求梦想有一大群人挡在前面加以阻止,端坐在龙椅之上却从来不是那个能够真正掌权的人。紫禁城是皇家的宫殿,但对于溥仪来说也是囚禁他的牢笼。

  通过过这本书,我们可以了解哪些曾经不为人知的皇家秘闻、政治事件、历史人物,看到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变迁。

  读完《我的前半生》,你会发现爱新觉罗.溥仪虽然是亡国之君,战争的罪犯,但其实他算不上是一个完完全全的坏人,但也绝非一个纯粹的好人。他只是中国历史变迁中的一个悲剧性的人物,一个特定历史环境下出现的略带畸形的人物。

  假如,当年那个被选为继承人的是恭亲王的孙子溥伟,溥仪的人生命运会不会变得不同。答案当然是不同的。或许他会像那些清朝的没落贵族,遗老遗少们一样历经颠沛流离,但是至少能够做主自己的命运。只是历史永远不会有假设,在他三岁那年的一天,他被慈禧太后选定为继承人,他悲剧的一生注定就这样开始了。

  《我的前半生》读后感(五):特定历史环境下的自省书

  爱新觉罗·溥仪的《我的前半生》,中国最后一个皇帝的自传,记录了溥仪从登基到流亡再到接受新中国“改造”等过程,是一部回忆录,更是一本特定历史环境下的自省书,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瞥见特定历史环境末代皇帝的悲喜剧。他的人生道路凝聚着近现代社会的变迁历史。

  《我的前半生》有许多出版社先后出版过,对于此书,很好奇为何要备注为:灰皮本。这是由于,该书的出版有三种版本:最初口述的灰皮本、经李文达(未署名)改编的全本、还有删节后的定本。灰皮本是溥仪当初的原稿,几未改动任何内容,也因而“质实”,原汁原味。灰皮本或许存有资料不完整及错误之处,但可能会更贴近作者的真实想法和有利于复原時的真实面貌。

  该书的出版,还有个有趣的故事,说是:1960年1月,群众出版社在印制《我的前半生》初稿时,发现作者的名字印错了,“溥仪”竟然成了“傅仪”。于是,群众出版社紧急动员职工,用小刀把“亻”刮掉,再盖上“氵”。

  这位溥仪的《我的前半生》,虽然是自传,但还是可以看出这位皇帝文笔挺不错的,文采不在李后主之下,是个不错的作家。作为一个末代皇帝,一生都在被人操纵,从被人尊称万岁到呼喊别人万岁,真是人生恍如一场梦。三岁被人操纵为帝,六岁被赶下帝位,一个孩子又能明白什么?等回过神明白自己是个皇帝的时候已经被赶下台多年了。作为皇帝,溥仪也是被历史潮流无情地推动,很多时候都身不由己,想来也是可怜。或许有人问,如果让你来做溥仪,来当末代皇帝,你愿意吗?

  溥仪一辈子只当过三回皇帝,不过在向别人介绍自己时,却答复到:我一生曾经做过四次皇帝。 1960年,溥仪正式获得了共和国的公民身份。对此,溥仪说,他和其他中国人一样,成为了“集体皇帝”。

溥仪、婉容和庄士敦等人的合影

  《我的前半生》读后感(六):末代皇族的新生

  爱新觉罗·溥仪是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被称为清废帝或宣统帝。

  他的一生可谓是充满着传奇色彩,而他也将自己的一生经历写成了《我的前半生》一书,这本书记录了溥仪从登之前基到流亡之后到接受新中国“改造”等过程,是一部他个人的一本回忆录,更是一本特定历史环境下的自省书,我们从这本书中可以清晰的了解到,末代皇帝所经历的酸甜苦辣,以及他成长历程中所经历的种种大事,其中的一些故事片段也将社会的变迁描述的栩栩如生。一个曾经拥有着至高权威的君主是如何一步一步丧失权利,如何一步一步变成它国的傀儡,又如何一步一步融入新中国的怀抱,这本书可以向我们真实的讲述。 这本书共分为六篇,分别是《我的北京时代》、《天津时代》、《前往东北》、《长春时代》、《在苏联的五年》以及《回到祖国的怀抱》,每一片又分为许多小节,每小节有包含着许多小故事,由于这本书是由末代皇帝溥仪亲自编写,其历史真实性远比那些野史有更多的价值,也不失为是清末明初乃至新中国成立的第一手历史资料。他从一个曾经的皇帝的视角,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灵活现的宫廷生活,人民生活以及社会变革画卷,使我们普通大众人民能够更加深入的接触自己想要知道的那一段历史变迁。

他和他的妻子

  《我的前半生》读后感(七):我的王朝我的家

  

由来

从《郭论》第二季听到老郭推荐的图书,惊不惊喜意不意外,觉得讲的八卦不过瘾,于是开始读这本书。

郭论·第二季8.9郭德纲 / 2019

版本

  个人认为灰皮本是极好的,原汁原味, 宣统帝的口述历史。 在社会上广为流传的各种版本都是在这个“灰皮本”基础上编辑加工而成的。 那么追根溯源探寻那些犯忌的地方似乎才能看到历史的真相,虽然是将作者关在小黑屋中所写的改造期间撰写的“反省笔记”。我相信以一个帝王的文学文字修养一定有些东西是掩盖阉割不了的。

感想

(观点可能并不主流,谨慎阅读)

  阅读发现好多历史题材的电视剧电影,例如:《末代皇帝》,都是参考这部回忆录为蓝本编写与创作的,其中叙述了满期王朝在后曾国藩时代的宫闱秘事,从中细思不难发现满清的灭亡不是无迹可寻的。

  我始终不觉得灭亡不是因为历史教科书里面说的封建制度一定就怎么怎么样,如果按照这个逻辑远方的君主立宪的应该也在王朝的统治下日不落帝国,紧邻的隔海国家同样可以打的我们满地找牙,所以制度并没有觉对的好坏,只有掌握政治的人也就是文中笔下的那一个个著名的人物。

  没有翁同龢甲午就有军费也就败不了,文中则将这个锅完全甩给慈禧,也是上未能躬身体察,同时也可以看出对其的怨恨至深。

  批评溥仪汉奸的人,应该来读一读这本书,并不是为他洗白什么,舍身处地的想自己站在他的立场未必不会做出同样的选择。傀儡有选择的权利吗?答案是没有。就算是后来解放了,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同样可以看出经过不断洗礼教育的成果:文中一直都会时不时的出现对自己王朝对自己祖上对自己的“深刻反思”,这何尝不是一种变相的讽刺呢?

碎语

  …………………

  所以最后我也不知道到底说了什么会触发警报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