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生命的延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生命的延伸读后感10篇

2019-08-27 23:24: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生命的延伸读后感10篇

  《生命延伸》是一本由[日] 中村桂子 / [日] 松冈达英著作,后浪丨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44,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生命的延伸》读后感(一):每一个生命,都是奇迹

  生命的起源,是件很神奇的事。

  在我家孩子还在肚子里的时候,我就经常对照那些孕产书,还有孕产记录片,一周一周在心里算着,哪个部位已经发育完好了,现在又在开始发育哪个部分

  心里无数次惊叹,从一个小小的细胞,一点点发育,最后会成一个小小人,任何地方有一点点偏差,也许就会有遗憾,生命真的太神奇太伟大了。

  在翻看《生命的延伸》时,心里不自觉就想起当初孩子孕育过程

  不管植物动物,每一个生命,都是地球孕育出来的。每一个物种和生命,都是经历了多次的淘汰和进化,才有机会幸运生活在地球上。

  《生命的延伸》是本儿童科普绘本讲述地球上所有生物的起源。我们人类,还有动植物,一切生命,都来自于一个细胞,经过不停演变,进化,才有如今地球生物形态

  先说说这本书作者,中村桂子。他是一名生物学家,曾任早稻田大学和东京大学教授,著有生物学相关著作超过30部,曾获每日出版文化奖、大阪文化奖、全国日本学士学院奖等。

  绘者是松冈达英,他是日本著名自然绘本大师创作了大量科普绘本,其作品曾获厚生省儿童福祉文化奖、日本绘本奖、日本科学读物奖等。

  两个强人的联合,就有了这本《生命的延伸》。

一 所有的生命,本是一家

  我们常戏说,同姓之人,五百年前是一家。因为在古时候,同姓之人,可能是来自一个家族,有共同的祖先

  如果我们向前追溯,祖宗的祖宗从哪来,又不停再向上追溯,可以一直追溯到人类的起源,我们所有人的祖先,是来自于非洲的智人

  我们还可以向前追溯,到最后,我们会发现,从人类到黑猩猩,到动物,到植物,所有生命,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

  我很惊叹,原来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是“亲戚”。

简约简单的科学

  这本书按照时间线,从细胞开始,从海洋,到陆地,动物到植物,生命是如何演化的。

  地球曾经历了5次生物大灭绝,但是生命是强大的,每次都有生物存活下来,又为了生存逐渐进化,一直到人类出现,动植物也有了各种种类,才有了现今的地球生物谱。

  我们这么几句话,就带过了亿万年的岁月。随便哪一点拎出来,都会庞大课题,但这本书就把如此庞大的体系,讲得简单明了。当孩子读完此书,脑中会对地球生命演化过程,有了一条时间为线的框架

  孩子目前能接受知识,不需要复杂,不用太枯燥,这本书刚刚好。

三 每一个生命,都是奇迹

  这绘本的科普性很好,但这绘本外的一些东西,不知有人注意没有。

  孩子大大小小的绘本我买过不少,但孩子读得多的,大多是日本的绘本,比如小蛇,鼠小弟,比如XX层的房子(避免广告就不说具体书名了,关注绘本的妈妈大多知道)。

  后来我想,可能是因为两国文化一衣带水吧,可能翻译过来的语言比较符合我们中国的语言节奏,还有人文价值类似,而且绘本里,那种淡淡的情感流动,很温馨,很易于接受。

  不强行灌道理,也不会说教,将一些人文精神化为无形在书中,在阅读的过程中,孩子自然而然理解

  这本《生命的延伸》也是这样,虽然是科普书,但是依然有种淡淡的,温馨的感觉

  当看到书中说,每一个人,还有身边的各种生物都来自同一个祖先,每一个生物的身体里,都有着38亿年的漫长岁月

  看到这样的话语,真的是很感动,我们每个人,每样生物,都从地球的亿万年前而来。如果每一点微小改变有了偏差,我们还会是如今的我们吗?

  我们都是生命的延伸,生命的奇迹。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尊重

后生命会如何延伸

  书中的故事,从蚂蚁开始,到院中的各种生物,最后又回到院子里的生物,回到蚂蚁这里。

  而且整本书以绿色为基本色调,翻开来,真的会有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也许是因为绿色代表生命吧。书里最后还藏了一个小彩蛋,附赠一套“漂移大陆套娃”的折纸,可以折叠出寒武纪、泥盆纪、侏罗纪和现代的地球,大陆板块变迁一目了然

  如果孩子对人类从哪来,对生命的来源好奇,不妨和孩子一起看看这本书,也许就在孩子心里埋下生命科学的种子了。

  《生命的延伸》读后感(二):细胞与我38亿年的不解之缘,一本书让孩子了解生命

  一开始我没记住这本书的名字,看了几篇书评,我以为又是一本讲人类起源的书。

  而对这类的书我已经有点免疫了,看过好几本之后我己经能够轻车熟路的给我家娃解释,他是从哪里来的。

  直到我仔细翻开书本,发现了不同。这本书叫《生命的延伸》仔细思考这个书名很有深意人生三大问题,要说生命的起源是讲我从哪里来,那这本生命的延续是不是在告诉我们我将要到哪里去。

  又或者说代表人类或者地球的未来

  内容设计巧妙

  带着这个疑问我按照习惯的把书粗略的翻了一遍。我发现这本书的开头和结尾似乎带着一种呼应

  他们是从对小蚂蚁的观察开始,接着把思路带入到花园中,引出花园里的生物们,再延伸到主人公是从哪里来的。

  接下来的介绍生命是如何产生和如何消亡的,最后回到一只小蚂蚁。

  一开始我以为只是这三部分的内容是相呼应的,在第二遍阅读之后发现,书的设计巧妙在不仅仅是开头和结尾呼应,而是全书都是呼应的,它完整的给我们讲述了生命是如何开始,如何结束,又是如何不断延续的。

  生命像一个轮回,有人死也有人生,一种生物的灭绝,又有一种新的生态崛起

  但是为什么要从蚂蚁聊起?难道是因为蚂蚁寿命很长?我特意百度了一下,世界上最长寿的生物是一种叫“玛士撒拉小虫”的细菌,由英国科学家发现,有2.6亿岁。

  如果你说细菌不算,那生命最长的要算“灯塔水母”,它能返老还童,当性成熟后又回到幼体状态 开始新一次的轮回。

  这种没完没了的活也是没谁了。

  所以蚂蚁这点pass了,那难道因为蚂蚁寿命最短?

  命最短的肯定蜉蝣了,因为它被称为朝生暮死的代表,生命只有一天。真的很难想象只有一天生命日子该如何去过。

  作者的思路总是那么的难以捉摸,但是仔细观察我发现首先蚂蚁是非常见昆虫之一,选它来做引子,更加贴近生活。

  其次蚂蚁和人类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他们喜欢群居,并且幼虫都需要扶养,不然难以存活。

  蚂蚁能够互相合作并且互相照顾,并且与蚂蚁共生的生物,植物超过了52科465种,动物则达到了数千种,还有大量未知真菌微生物

  这点是不是和人类都非常相似?

  除此之外蚂蚁还会使用生存策略。它们种植真菌,收获种子,放牧产蜜昆虫,编制巢穴,合作捕食,社会性寄生,蓄奴。这真的很神奇对不对,何止是神奇,这些小小的蚂蚁居然会我们人类的种植和圈养,难怪让科学家们着迷。

  而且蚂蚁在世界各个角落都能存活,这肯定和这些特点都分不开的。

  不知道作者选蚂蚁作为开始是不是这些原因呢?

  观点独特

  46亿年前,太阳诞生了。后来又诞生了地球。再后来有了海洋,海洋里又产生了细胞,这些细胞又形成了生命。

  这看似偶然的一切,又似乎带着某种巧合。我们试想一下,假如只有太阳,而地球上没有海洋,生命是不是就不会存在了,又或者是以另一种形式存在。

  那么我还是现在这样的我么?根据蝴蝶效应,我们一定会是完全不同的自己

  而就是因为这些巧合,才有了现在的地球和我们,作者提到现在的我们追溯的最初,可能都是同一个祖先或者原始细胞形成的。

  这么一想我们就是这地球三十多亿年生命存在的见证想想也是很有成就感的。

  适合儿童阅读

  小孩子最大的特点就是好奇心旺盛,《生命的延续》里提到的知识,如果孩子之前没接触过就很容易引起他们的好奇心,还可以针对这些内容做延伸阅读。

  看过就忘是我们无法避免的问题,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解释,告诉人们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很快,并且先快后慢。

  那么首尾呼应的设计就让我们在即将遗忘的时候,及时的复习前面了解到的内容,加深记忆

  书后还有彩蛋

  书的最后有一张大地图,其实还是个手工页。可以做成漂移大陆套娃,从寒武纪到泥盆纪,再到侏罗纪最后是现代。

  上面详细的记录了各个时期地球大陆的分布,原来在寒武纪的时候,纽约和伦敦离得那么近,看上去也就是一个转身的距离

  这个套娃制作也会开启娃们对远古时期大陆漂移的好奇心吧。

图片来自燕小的,侵删

  《生命的延伸》给了我们一个新的视角,我也好奇未来的地球,或者未来的生命会进化成什么样子

  《生命的延伸》读后感(三):细胞与我38亿年的不解之缘,一本书让孩子了解生命

  一开始我没记住这本书的名字,看了几篇书评,我以为又是一本讲人类起源的书。

  而对这类的书我已经有点免疫了,看过好几本之后我己经能够轻车熟路的给我家娃解释,他是从哪里来的。

  直到我仔细翻开书本,发现了不同。这本书叫《生命的延伸》仔细思考这个书名很有深意,人生三大问题,要说生命的起源是讲我从哪里来,那这本生命的延续是不是在告诉我们我将要到哪里去。

  又或者说代表人类或者地球的未来。

  内容设计巧妙

  带着这个疑问我按照习惯的把书粗略的翻了一遍。我发现这本书的开头和结尾似乎带着一种呼应。

  他们是从对小蚂蚁的观察开始,接着把思路带入到花园中,引出花园里的生物们,再延伸到主人公是从哪里来的。

  接下来的介绍生命是如何产生和如何消亡的,最后回到一只小蚂蚁。

  一开始我以为只是这三部分的内容是相呼应的,在第二遍阅读之后发现,书的设计巧妙在不仅仅是开头和结尾呼应,而是全书都是呼应的,它完整的给我们讲述了生命是如何开始,如何结束,又是如何不断延续的。

  生命像一个轮回,有人死也有人生,一种生物的灭绝,又有一种新的生态崛起。

  但是为什么要从蚂蚁聊起?难道是因为蚂蚁寿命很长?我特意百度了一下,世界上最长寿的生物是一种叫“玛士撒拉小虫”的细菌,由英国科学家发现,有2.6亿岁。

  如果你说细菌不算,那生命最长的要算“灯塔水母”,它能返老还童,当性成熟后又回到幼体状态 开始新一次的轮回。

  这种没完没了的活也是没谁了。

  所以蚂蚁这点pass了,那难道因为蚂蚁寿命最短?

  命最短的肯定是蜉蝣了,因为它被称为朝生暮死的代表,生命只有一天。真的很难想象只有一天生命日子该如何去过。

  作者的思路总是那么的难以捉摸,但是仔细观察我发现首先蚂蚁是非常常见的昆虫之一,选它来做引子,更加贴近生活。

  其次蚂蚁和人类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他们喜欢群居,并且幼虫都需要扶养,不然难以存活。

  蚂蚁能够互相合作并且互相照顾,并且与蚂蚁共生的生物,植物超过了52科465种,动物则达到了数千种,还有大量未知的真菌和微生物。

  这点是不是和人类都非常相似?

  除此之外蚂蚁还会使用生存策略。它们种植真菌,收获种子,放牧产蜜昆虫,编制巢穴,合作捕食,社会性寄生,蓄奴。这真的很神奇对不对,何止是神奇,这些小小的蚂蚁居然会我们人类的种植和圈养,难怪让科学家们着迷。

  而且蚂蚁在世界各个角落都能存活,这肯定和这些特点都分不开的。

  不知道作者选蚂蚁作为开始是不是这些原因呢?

  观点独特

  46亿年前,太阳诞生了。后来又诞生了地球。再后来有了海洋,海洋里又产生了细胞,这些细胞又形成了生命。

  这看似偶然的一切,又似乎带着某种巧合。我们试想一下,假如只有太阳,而地球上没有海洋,生命是不是就不会存在了,又或者是以另一种形式存在。

  那么我还是现在这样的我么?根据蝴蝶效应,我们一定会是完全不同的自己。

  而就是因为这些巧合,才有了现在的地球和我们,作者提到现在的我们追溯的最初,可能都是同一个祖先或者原始细胞形成的。

  这么一想我们就是这地球三十多亿年生命存在的见证。想想也是很有成就感的。

  适合儿童阅读

  小孩子最大的特点就是好奇心旺盛,《生命的延续》里提到的知识,如果孩子之前没接触过就很容易引起他们的好奇心,还可以针对这些内容做延伸阅读。

  看过就忘是我们无法避免的问题,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解释,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很快,并且先快后慢。

  那么首尾呼应的设计就让我们在即将遗忘的时候,及时的复习前面了解到的内容,加深记忆。

  书后还有彩蛋

  书的最后有一张大地图,其实还是个手工页。可以做成漂移大陆套娃,从寒武纪到泥盆纪,再到侏罗纪最后是现代。

  上面详细的记录了各个时期地球大陆的分布,原来在寒武纪的时候,纽约和伦敦离得那么近,看上去也就是一个转身的距离。

  这个套娃制作也会开启娃们对远古时期大陆漂移的好奇心吧。

图片来自燕小的,侵删

  《生命的延伸》给了我们一个新的视角,我也好奇未来的地球,或者未来的生命会进化成什么样子呢

  《生命的延伸》读后感(四):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你是细胞变大的!

  儿子从五岁开始,就开始问我各种奇奇怪怪的问题。

  一天,他又开始了对我各种灵魂“拷问”。

  “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

  “我肚子里。”

  “那你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我妈肚子里。”

  “那你妈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所有人都是妈妈肚子里生出来的!”

  我有点不耐烦了。

  “噢!那第一个人从谁的肚子里生出来的呢?”儿子歪着头继续问。

  “猴子变的!”

  “那猴子怎么变的呢?”

  这下把我给问懵了,只好实话实说了。“我也不知道,等妈妈找到答案再告诉你吧!”

  我向儿子投降。

  儿子一脸得意,估计内心已经鄙视我了。

  不行,我得把我的光辉形象给挽救回来。

  正好,老天有眼,写作群里的一位老师在介绍一本书——《生命的延伸》。

  看完豆瓣介绍顿时眼前一亮,这不就是我寻找的答案吗?

封面图

  绘本《生命的延伸》的文字作者中村桂子,是JT生命杂志研究馆馆长。

  写了很多关于生物学的著作,而且获得了每日出版文化奖、大阪文化奖、全国日本学士会学院奖等。

  绘画作者松冈达英是著名的自然绘本作家,一边旅行一边创作自然科普绘本。作品曾获日本厚生省儿童福祉文化奖、绘本日本奖、日本科学读物奖等。

  书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了生命是如何延伸的,从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开始讲,到恐龙的诞生和灭绝,到哺乳动物的进化,然后是人类的诞生。

一,我们都曾经是非洲人

  原来,地球上生活的人,很有可能是同一个非洲祖先。

全人类是一家

  那祖先非洲人是哪里来的呢?

  是一个细胞变大的。

  “细胞?”儿子一脸茫然。

  “对啊,你看,这个就是细胞啊!地球上第一个生命就是细胞。”我指着图对儿子说。

  所有的生物都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

细胞

  一切生物都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

  “那啥是生物啊?”儿子继续问。

  “呃,生物就是有生命的,会长大的。比如小猫小狗,小草小花都是生物啊。石头就不是,因为石头没有生命。”

  我想了半天才给儿子解释清楚。

这些都是生物

  “噢~原来,世界上的花花草草,蚂蚁小鸟,都是细胞变成的,都是我们的朋友呢。”儿子恍然大悟。

二,恐龙的灭绝才诞生了人类

  看到恐龙灭绝的时候,儿子激动地大喊:“要是恐龙没有死就好了。”

  我对他说:“如果恐龙没有死,也许就没有我们人了。”

陨石撞击造成的大灭绝

  “为什么啊?”儿子继续追问。

  “因为恐龙灭绝后,幸存下来的哺乳动物进化出了很多新伙伴啊,其中就有我们的祖先。”

  “恐龙虽然灭绝了,但也出现了很多别的生命啊,活着的生物也会进化出新的伙伴,这就是生命的延伸啊。”我对儿子说。

  “真奇妙啊。那我是不是你生命的延伸啊?我小时候住在你肚子里是不是?”儿子指着我的肚子说。

  “是啊,你是爸爸妈妈爱的延伸,哈哈!”

三,结尾彩蛋

  书本结尾还有个手工,可以帮助小朋友更好地了解大陆板块的变迁。

  看完绘本后,和儿子一起剪啊,折啊,粘啊,终于做成了四个球。

  好玩的是,四个球可以套在一起,和俄罗斯套娃一样。

  这本绘本可以给孩子做生物科普,让他明白所有生物之间都是有关联的,都是朋友。

  让他明白,要爱护花草树木,爱护小动物,同时,也要更加珍惜生命,享受生命中的每一天。

  《生命的延伸》读后感(五):面对孩子的灵魂拷问“我从哪里来”?一本书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孩子到了一定年纪,就会开始好奇自己是从哪儿来的,换做是我们这一代人的父母,多半会回答孩子,“外面抱来的”,或者“垃圾桶里捡来的”。

  那到了我们这一代人,当然不能再这么忽悠孩子啦。于是有些家长就会告诉孩子,妈妈肚子里有个房子,爸爸身上有颗种子,某一天,爸爸把种子放进妈妈的体内,就有了你。

  一般的孩子,得到这个答案,基本也就满意了。

  但有些孩子就不一样了,他会继续追问,那妈妈是怎么来的呢?甚至还会接着问你,妈妈的妈妈是怎么来的,妈妈的妈妈的妈妈是怎么来的?……一直问到人类的起源,问到最早的妈妈是怎么来的?

  我仔细思考了一下,如果我闺女问我这么个问题,我还真不一定答得出。

  那咋办呢?给孩子讲女娲造人的故事?还是讲《圣经》创世纪中上帝造人的故事?

  最近看到了这本科普绘本——《生命的延伸》,觉得出现的真是太及时了,完美解答了“你从哪里来”的这个问题。

  书并不厚,只有四十几页,但里面蕴含的知识量却十分巨大。从生命的起源,一直讲到了现代的人类。毫不客气地说,如果把这本书里的每一个知识点都延伸开来,学透了,初中生物基本上都可以不用愁了。

什么?人和蚂蚁其实是同伴?

  书的开头,一个小姑娘在家中的桌子上,看见了许多蚂蚁;来到院子里,看见了许多生物,小姑娘就开始跟各种生物说话,这是为什么呢?

  是因为小姑娘进入泛灵期,把所有生物都看作是有意识的,所以才跟它们说话吗?并不是。

  是因为,这些生物,都是我们的小伙伴。

  听到这里,是不是很惊讶呢?

  我一开始也是这么觉得的,直到看到后面的内容,惊讶地嘴都要合不拢了,简直要跪了。

你从哪里来?

  人生的三大终极问题,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要到哪里去?

  这本小小的绘本,就对“你从哪里来”这个问题,进行了非常深入的探讨。

  小时候,妈妈如果听我说起,谁谁谁和我的姓氏是一样的,就会笑着说,“那你们500年前是一家呀”。

  这本书却告诉我们,如果我们一直往前追溯,现在地球上的每一个人,在20万年前都是一家。

  再往前延伸,人的祖先、动物的祖先、植物的祖先、微生物的祖先……最终,追溯到了地球上的第一个生命:38亿年前诞生的一个细胞。

  所有的生物,所有的故事,就从这个细胞开始了。

电影《湮灭》片段

生命的起源与进化

  生命的起源与进化,一直是一个十分令人着迷的问题,学校里虽然也会讲到相关的知识,但一般都讲的比较浅,并且比较分散,叙述也比较古板。

  顶多就是讲一讲动植物出现的先后顺序,以及不同动植物分别属于哪一类,然后让学生们背下来,学会怎么对动植物进行分类,这一块内容就算过去了。

  而这本书,则按照时间顺序,将生物演变的整个历程,都讲了一遍。配上色彩明艳的插图,即使是小孩子,也能理解书中的内容。

  这本书从46亿年前,宇宙中太阳和地球的诞生讲起。

  讲到38亿年前,海洋里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生命。

  再讲到最早的动物——海绵的出现。

  接着讲到贝类、海星、虾的祖先的诞生,重要器官眼睛、脊椎、下巴的相继出现。

  再后来,植物和动物慢慢登上陆地,两栖动物、爬行动物相继出现,恐龙繁盛起来,地球变成了一个热闹的星球。

  但地球并非总是那么太平,在有生物出现后的这几亿年时间里,地球上曾经发生过5次大灭绝。

  第5次大灭绝后,三叠纪晚期以来长期统治地球的恐龙整体灭绝,为哺乳动物及人类的最后登场提供了契机。

  虽然这几十亿年来,许多生物灭亡了,但生命从未断绝,因此才有了现在的“我”和“你”,这就是生命的延伸。

  说实话,当我从头到尾把这本书看完一遍后,真的是被震撼到了,因为这本书用很短的篇幅,就把地球上生物进化的来龙去脉给捋了一遍。

  看完之后,脑子里对于地球上各种生物的出现过程,就有了个大概印象,相当于脑中有了一个关于生物进化的大致框架。

  如果对其中的某块知识刚兴趣,可以自己再去寻找相关的资料,进行了解。

  这样看书,比一上来就看那种大部头的厚书,效果要好得多。

插画精美

  这本书的插画也很精美,刚打开这本书时,就被书中大篇幅的插画所吸引。两页的内容中,四分之三都是画,只有左上角的四分之一是字,这种画多字少的安排,真的是太适合孩子阅读了。

  另外,画中的每样物品,也都画得挺大的,不用费很大劲,就能看清楚。

  画风也很多变,开头的房间以及院子,十分的小清新;

  后面讲到地球诞生时,画风瞬间就宏伟了许多;

  最喜欢的是这张描述第五次大灭绝的画,有一种末世降临的感觉。

  感觉和最近新出的《三体艺术插画集》中的那幅《三日凌空》有的拼。

  唯一的缺点就是,书中的动植物都没有标注名字,面对娃“这是什么”、“这又是什么”的灵魂拷问,学渣老母亲表示很无奈。

  看了一下,这本书的绘者松冈达英是日本著名的自然绘本大师,他喜欢到世界各地观察和搜集自然资料,创作了大量科普绘本,难怪能把动植物刻画得这么生动,其作品曾获厚生省儿童福祉文化奖、日本绘本奖、日本科学读物奖等。

  这本书的文字作者是日本生物学家中村桂子,曾任早稻田大学和东京大学教授,著有生物学相关著作超过30部,曾获每日出版文化奖、大阪文化奖、全国日本学士会学院奖等。

  昨晚把这书给闺女,她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自己捧着书坐在床上,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

  也许现在她还不能完全明白这本书的意思,只是觉得这是一本很好看的图画书。

  但我相信,随着她慢慢长大,若干年后,她读过的这些书,都会深入她的内心深处,成为她的一部分,滋养她的灵魂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