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选择安逸,是对自己最大的残忍
有的人二三十岁就停止了成长,再往后只是年龄的增加,有的人六七十岁了还在不断解锁新技能,每一天都过得光芒万丈。
年轻时选择安逸,是对自己最大的残忍
不断撕裂自己,才会成长变强
前段时间去哈尔滨出差,正好约在创业的前同事华子聚聚。他说:晚上跟你们好好喝点儿,我都已经两个月没休息了,现在比上班要累太多…
华子原来在公司是业务主管,一直很受领导器重。去年年初突然和公司说要辞职去学习,想换个行业做时尚设计。
对此,我除了感觉可惜之外,又感觉有点不靠谱,认为他年轻冲动。毕竟,从传统制造业的销售,到时尚潮流设计的跨界确实很大。
晚上我们找了家小酒馆,刚坐下没一会儿华子就到了,进屋后看他戴了顶爵士帽,里面还穿了件背心马甲,俨然一副时尚圈潮男打扮。我拿这个打趣他,他笑着说:
以前在公司的时候不是行业不允许嘛,现在做这行当然就穿得个性一点。
聊着聊着,我们说起当时他离职的原因,华子跟我们说:
其实当初离职也是犹豫很久,在公司三年了,尤其是最后一年,干的事情和过去两年也没多大区别,只是更加熟练而已。
薪资和职位也到了一个瓶颈,短时间内也不会有什么太大变动,最重要的是已经很久没有那种每天都在成长的感觉了,工作虽然看起来很充实,但晚上睡觉前经常会觉得心里空落落的,有种莫名的焦虑和迷茫。
后来从公司离开后,还是想做些喜欢的事情,也就没急着找工作,当时一咬牙花了5万多块钱,报了个时尚设计类的学习班。
那段时间也认识了一些谈得来的朋友,现在创业合作伙伴就是那会看对眼的,再后来就一起弄了个比较小众的中端服装品牌。
刚开始其实并不顺利,创业真没想的那么简单。当时团队只有三个人,又要负责业务跑各种活动展会,还要学设计、拍照等等。
那段时间感觉就像撕裂着成长,虽然很痛苦,但自己越练越强,每天醒来都能感觉到新的变化。
一顿酒喝下来,颇为感慨。就像华子说的,成长的确很累,而且还不是一定就会有收获,但是内心却是满足和丰盈的,至少知道自己每一天都在按自己想要的方式在过,而且一步步朝着目标前进,这就很好。
年轻时选择安逸,是对自己最大的残忍
成长对于我们而言从来都不是温和的,罗振宇在《奇葩说》里讲过一段话:
在人的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之间有一条沟,你掉进去了,叫挫折;你爬出来了,叫成长。
很多时候,我们在抗拒和渴望之间,在迷茫和挣扎之时,不知不觉就陷入一种成长的困境。
朋友小张就是如此。尽管进了国企,但日子过得并不顺心,工作都快五年了,除了称呼从小张变成老张外,依旧还是个小职员。
比他来得晚的年轻人都被提拔做了他的领导,每天被呼来喝去地干些杂事儿,活儿是轻松,内心别提多郁闷。
甚至对他来说,忙都成了一种奢侈品。
有一次他跟我说: 「别人都觉得我这工作轻松又稳定,简直就是个混吃养老的好地方,可是心累这种事,外人怎么能知道呢?」
以前觉得向上走挺累的,可是现在才知道,向下走更难。
的确,那些轻松和稳定背后,藏着对机械性重复工作的厌倦,还有人到中年,职场半坡的恐慌。
他们表面上安逸轻松,其实日子并不舒服,因为缺少成长,内心其实焦虑煎熬。焦虑背后是对一成不变生活的迷茫,对一眼看到余生的绝望…
这种生活看似轻松,其实背后都是焦虑和挣扎。
年轻时选择安逸,是对自己最大的残忍
你羡慕那些过得轻松的人,他们羡慕每天都在成长的你
最近几年随着年龄的增长,好些在外打拼的同学终究还是选择了回去结婚生子,过上了岁月静好现世安稳,每天拈花弄狗逗娃的小日子。
再看看我,这些年全国各地四处奔波,忙得分身乏术,还经常被稿子催得寝食难安、通宵达旦。
闲暇之余偶尔也会羡慕他们,可以彻底逃离高昂的房价和拥挤的交通、告别厚重的雾霾,可以放缓追赶的步伐,不紧不慢地回归生活本身。
但其实,他们自己并不这么认为。
春节回老家,正好赶上高中同学结婚,下高铁就直接去了婚礼现场。酒席上和几个老同学坐在一起闲聊。
谈起各自的工作,有个考上计生办公务员的同学对我说:
「看你在帝都打拼,经常全国各地飞来飞去的,其实也挺羡慕,毕竟那里有更大的舞台、更多的机会,还有一群怀揣梦想并肩奋斗的伙伴。
我们在三四线小城,每天稳定的上着班,守着一份可有可无的工作,拿着不高不低的工资。在一个熟悉狭小的圈子里,过着一眼就能看到头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