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中飘香的谎言的读后感10篇
《黑暗中飘香的谎言》是一本由[日] 下村敦史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019-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黑暗中飘香的谎言》读后感(一):反转!反转!反转!再反转!
读完这本书,我首先为国内可以引进这部小说而感到庆幸,然后又去百度了一下作者下村敦史,我很好奇究竟是一位什么样的人物可以写出年代跨度如此之大的作品呢?当然,80后(1981年出生)的下村敦史确实震撼了我。
如果你想看到保罗霍尔特《第七重解答》那样的多重反转的话,那么恭喜你,读这本《黑暗中飘香的谎言》就足够了。看推理小说这么多年,还能看到如此果断反转并升级的作品,真的是佩服人才辈出的日本推理界。
本来,涉及到二战中日之间这种题材的文字就非常敏感,而作者通过巧妙的穿插引用,更大的是绕开了战争的残酷,转而体现了两国人民的人性和温情。小说描述了失明多年的村上和久,因故怀疑失散四十多年的哥哥是否真身,继而开始以盲人视角为切入点,通过拜访各方人物、牵涉出各方势力,过程中产生了种种疑问,好像身边所有的人都在刻意隐瞒或者回避着什么,最终主人公经过不懈的努力和追求真相的认真态度,揭开了诸多疑惑,并取得了较为圆满的结局。
小说剧情层层递进,各种人物相继登场,作者在剧情安排上显得颇为大气,并不拘泥于一般的写作手法。剧情发展过程中,很清楚的可以看到作者留给读者们较为明显的线索,便于读者以自己的思路进行推理,在这一点上,有点像美国推理小说作者埃勒里奎因在小说中“挑战读者”的意思。虽然我能看出作者在此处的描写是有意为之,但我还是没有猜到后续的发展进程,随着剧情推进,心中不免对作者的把控力度深感敬佩。
本书还有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设定:主人公是位盲人。第一视角肯定是一片黑暗,在黑暗中勇敢的面对一切,使读者自然而然的融入书中,跟随主人公一步步的探索真相,加深了读者对文中剧情发展走向的期待,感同身受的随着主人公无助、矛盾、激动,主人公的心理描写非常到位,印象深刻,一个平凡人面对自己的命运勇敢的去挑战!
小说收尾高潮阶段,就如本文题目所示:反转!反转!反转!再反转!
一个个谜题相继解开,好久没有过的“原来是这么回事啊”“原来是这样啊”“那个地方原来是因为如此啊”感受跃然心中。由衷感到:这才是推理小说应该带来的终极感受。
《黑暗中飘香的谎言》读后感(二):推迷会鉴书团——黑暗中的谎言
本作发表于2014年,在当年不仅以日本最知名的新人奖江户川乱步奖得主身份出道,在年底的四大榜单排名中也高居周刊文春和这本推理了不起两大专业榜单的第二和第三位。堪称是2004年以来最为出色的乱步奖得主。 作者1981年出生,从06年起连续9年投稿乱步奖,并5次进入最终决选(07、08、12、13、14年),终于在第60届时凭借本作得奖。此后作者还入围过68届(2015)推协奖短篇部门奖和69届(2016)长篇奖(《生还者》)。
“我”村上和久是个60多岁的盲人,为了弥补和女儿由香里关系想要捐自己肾脏给外孙女夏帆移植用,却因为身体状况太差而不符合要求。为了能找到其余合适者,我带着由香里回到了很久没回的岩手县乡下老家,想说服哥哥龙彦捐赠。1940年小时候我们全家被政府骗去黑龙江成为开拓团一员,战败后我和妈妈幸运的逃回日本,而哥哥却在路上被松花江冲走。直到1983年哥哥才在认亲会上和妈妈相聚。我向哥哥提了移植一事却被拒绝。在家里还发现了哥哥买来用来毒老鼠的砒霜。我开始怀疑这么无情的哥哥是冒名顶替的,并且想毒死母亲骗取遗产。在回东京后我一直感觉有人跟踪我,有一次试图把我推到车行道上,导盲杖突然折断,家里电话线被拔掉,放在柜子里的东西丢了。一天晚上一个叫徐浩然的人打电话给我告诉我他才是真正的村上龙彦,有人顶替了他回来认亲。情况越来越诡异,有天我回老家,却发现母亲已经死了。虽然我认为是哥哥为了骗取遗产杀了母亲,但警方认为是心脏病发死亡。葬礼上我和哥哥争吵,这时传来夏帆被人绑架消息,有人打电话要我交出徐浩然。
虽然本作是作者真正出版的处女作,但其完整度和成熟度非常高,完全不像是新人作品。就如作者最后所说,虽然出道后陆续出版了5本作品,但本作依然是他公认的最好的作品。从推理作品本身来看,本作一开头就以主角第一视角身份来叙述整个故事,加上他盲人的身份,很容易让读者会怀疑本作是不是叙诡。但即使带着这样的疑问看到最后,却很难猜到作者之前埋的雷和核心诡计。最后的50页,主角一口气将之前的各个伏笔在这个诡计的背景下全部抖出来,真相一转再转,让人大呼过瘾。除了推理元素外,本作更让人意外的是作品想要表达的核心内涵——战争中两国人民的同情心和爱。虽然作者还是个80后,也不知道作品中的故事是否真实存在(我个人愿意相信是有原型案例),但无疑作者在这方面处理的非常好。哪怕日本鬼子在中国无恶不作,但对于两国普通老百姓而言,彼此互相间依然保留了人性、对需要的人伸出援手。当然作者在最后通过核心诡计,将作品主题再次强行升华,这样的操作也很惊艳。毕竟在传统叙诡作品中,其作用往往仅仅是为了让人意外而存在,但本作却是做到了诡计和文学性的相结合。
虽然作者此后一直没能超越本作,但从本作中还是能看到作者的实力。相信有一天作者能写出超越本作的作品。
《黑暗中飘香的谎言》读后感(三):推迷会鉴书团——黑暗中的谎言
本作发表于2014年,在当年不仅以日本最知名的新人奖江户川乱步奖得主身份出道,在年底的四大榜单排名中也高居周刊文春和这本推理了不起两大专业榜单的第二和第三位。堪称是2004年以来最为出色的乱步奖得主。 作者1981年出生,从06年起连续9年投稿乱步奖,并5次进入最终决选(07、08、12、13、14年),终于在第60届时凭借本作得奖。此后作者还入围过68届(2015)推协奖短篇部门奖和69届(2016)长篇奖(《生还者》)。
“我”村上和久是个60多岁的盲人,为了弥补和女儿由香里关系想要捐自己肾脏给外孙女夏帆移植用,却因为身体状况太差而不符合要求。为了能找到其余合适者,我带着由香里回到了很久没回的岩手县乡下老家,想说服哥哥龙彦捐赠。1940年小时候我们全家被政府骗去黑龙江成为开拓团一员,战败后我和妈妈幸运的逃回日本,而哥哥却在路上被松花江冲走。直到1983年哥哥才在认亲会上和妈妈相聚。我向哥哥提了移植一事却被拒绝。在家里还发现了哥哥买来用来毒老鼠的砒霜。我开始怀疑这么无情的哥哥是冒名顶替的,并且想毒死母亲骗取遗产。在回东京后我一直感觉有人跟踪我,有一次试图把我推到车行道上,导盲杖突然折断,家里电话线被拔掉,放在柜子里的东西丢了。一天晚上一个叫徐浩然的人打电话给我告诉我他才是真正的村上龙彦,有人顶替了他回来认亲。情况越来越诡异,有天我回老家,却发现母亲已经死了。虽然我认为是哥哥为了骗取遗产杀了母亲,但警方认为是心脏病发死亡。葬礼上我和哥哥争吵,这时传来夏帆被人绑架消息,有人打电话要我交出徐浩然。
虽然本作是作者真正出版的处女作,但其完整度和成熟度非常高,完全不像是新人作品。就如作者最后所说,虽然出道后陆续出版了5本作品,但本作依然是他公认的最好的作品。从推理作品本身来看,本作一开头就以主角第一视角身份来叙述整个故事,加上他盲人的身份,很容易让读者会怀疑本作是不是叙诡。但即使带着这样的疑问看到最后,却很难猜到作者之前埋的雷和核心诡计。最后的50页,主角一口气将之前的各个伏笔在这个诡计的背景下全部抖出来,真相一转再转,让人大呼过瘾。除了推理元素外,本作更让人意外的是作品想要表达的核心内涵——战争中两国人民的同情心和爱。虽然作者还是个80后,也不知道作品中的故事是否真实存在(我个人愿意相信是有原型案例),但无疑作者在这方面处理的非常好。哪怕日本鬼子在中国无恶不作,但对于两国普通老百姓而言,彼此互相间依然保留了人性、对需要的人伸出援手。当然作者在最后通过核心诡计,将作品主题再次强行升华,这样的操作也很惊艳。毕竟在传统叙诡作品中,其作用往往仅仅是为了让人意外而存在,但本作却是做到了诡计和文学性的相结合。
虽然作者此后一直没能超越本作,但从本作中还是能看到作者的实力。相信有一天作者能写出超越本作的作品。
《黑暗中飘香的谎言》读后感(四):黑暗中飘香的谎言(后面会有部分泄底,慎看)
(后面会有部分泄底,慎看)
首先依旧感谢猪神,能让我这么快的看到这本新书,其实这本书也挺有意思的,作者下村敦史自2006年起连续九年挑战江户川乱步奖,五度入围决选,最终以这本《黑暗中飘香的谎言》夺得桂冠。而在书后作者寄中国读者的寄语看来,作者也认同这部获奖作是他目前创作小说中的最高水准。
那么这部第60届江户川乱步奖《黑暗中飘香的谎言》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呢?
其实这部小说的大背景就是日本在二战中战败后,遗留在中国东北地区的日本人试图归国乃至归国后被本国人视作异国人。而且能看出来作者的反战意向,在战败后日本高级军官落荒而逃丝毫不顾因战争带来的本国人民,那种视人命如草芥的高级军官归国后还能享受高额的补贴,而遗留在异国他乡的本国人却被迫颠沛流离,莫不是对这场不正义的侵略战争的极大讽刺与反思。
再回归到小说中,那种大背景下的家庭亲情也就显得格外的重要,主人公“我”是一名盲人且身体羸弱,而他的外孙女正需要人捐献一个肾,他想起了他的哥哥,他的哥哥是在日本遗留了许久后回到日本的,但他的哥哥拒绝了检查,这与乐于助人的哥哥形象不同。故事在此开始了。
而且没有看过《黄》的读者也请谨慎阅读
而且没有看过《黄》的读者也请谨慎阅读
在看到结尾谜底揭开处,我真的为之动容,“我”的母亲和哥哥都肩负着怎样的压力,即使是被“我”所误解,也要坚持保密下去,并且还一直关心着身为盲人的“我”。
但从诡计上来说就不得不提到与之相仿的雷钧老师的《黄》,不得不说在核心诡计上这二者是如此的相像,但在操作上却选择完全不同的两条路,雷钧老师为了追求诡计的惊艳,不惜牺牲故事性以达到让读者在看到谜底后恍然大悟的惊喜感,而这本《黑暗中飘香的谎言》则在追求整个故事的完整,在解答时不做多的铺垫,而将文笔都注入在家庭温馨的亲情中,因此在解答时我不会有太多的惊喜,相反反而会因为这个诡计,让这段亲情更加为之动容。
因此直至在写下这段文字的时候,我还在纠结一篇推理小说,究竟是应该让诡计为故事服务,还是让故事给诡计绕道。希望有兴趣的同好可以留言交流。
至此,我依然觉得这本书的成功真的不是一般人做到,而也很难复制,也希望作者能在再接再厉尽快写出相媲美于乃至高于这本书的新书!
《黑暗中飘香的谎言》读后感(五):空余“四感”的推理世界
人感知世界使用的是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即通常所说的“五感”,而其中视觉带来的信息量占据了绝大部分。如果单独抽离掉了视觉,世界会是怎样的姿态?如果在一片深沉的黑暗中,还接连发生各种诡异怪奇的事件,脆弱的主人公又将何去何从?下村构筑了一个盲人第一视角的故事,一个只有“四感”的推理世界,主人公感知世界、获取信息的能力减弱了,但推理的可能性和悬念感却增强了,带给了读者前所未有、新奇刺激的阅读体验。
本作与白乙一名作《在黑暗中等待》在题材、情感表达、悬念设置等诸多方面皆有相似之处。《在黑暗中等待》的主人公是柔弱的女性,因而情感的描绘也相当纤细,结局非常温馨。而本作主人公则是一位历经磨难的老爷爷,全书也充斥着大量懊悔,遗憾、愤怒等带着黑暗色彩的情绪,整个阅读过程常常会感到钻心的疼痛与压抑的空虚。从整体布局而言,与《在黑暗中等待》相比,本作的完成度更高。成功地让读者彻底融入到一片漆黑的世界中,追随主人公一同坠入重重迷雾,面临各种生死考验,再逐步找回真相,拨云见日。
盲人获得的信息量比正常人更少,故事产生的悬念感也会更强。本书主人公还额外服用了一些药物,导致连记忆力都不再可靠,更是使得整个事件愈发扑朔迷离。隐藏在黑暗彼端想致人于死地的神秘人,真真假假的哥哥,风雪中伸出援手的“恩人”,不断收到的诡异信件,大量的伏笔设置和气氛营造使得全书异常引人入胜,让人读的欲罢不能,作者还有些坏心眼地数次将主人公置于险象环生的绝境之中,本身就脆弱的老年盲人在各种险境中挣扎求生,一个不好就会连着自己和家人一同葬身无底深渊。这让读者一边体验肾上腺素不断分泌的快感,一边下意识地替主人公捏一把汗。作为一本推理小说,本作使用的诡计非常常规,但因为应用的背景不同,反而趣味横生,稍有几分设定系的味道。
本作的情感描绘非常真挚感人,催人泪下。首先盲人第一视角的脆弱感与孤独感让人共情,下村一定做了非常扎实的调研,对于盲人出行的感受描写的细致入微,很多视角和细节的描写仿佛已经真的化身成了一个视障人士。主人公失去视力而自暴自弃,毁灭了自己和家人,埋怨最爱自己的母亲,那种感觉抒发地非常强烈,甚至要溢出纸张。而随后的懊悔、怨恨,渴望赎罪,渴望重新夺回家族的温暖与之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令人唏嘘不已。当然全书的核心还是那份足以超越了人种、血缘的家族羁绊,父母可以为了孩子彻底牺牲自己的一切,而永远不会怨恨孩子,这是世界上最坚硬美好伟大的情感。
本书除了推理小说之外也是一本历史著作,将日本遗孤这个问题放在现代的背景下重新探讨。战争将人变成魔鬼,将世界变成地狱,战争永远只存在血与泪而不存在赢家。我们牢记历史,是为了反思战争对于我们民族对于人类文明的毁灭性打击,守护这份来之不易的宝贵和平。
其实这世上的每一个人终其一生都活在黑暗之中,我们缺少信息,面临重重险境,靠着彼此的扶持才能活下去,我们应该对于他人的善意心怀感恩。一个人的善意是萤火虫的微光,而众人的善意是流过夜空的璀璨银河,将光芒洒满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空余“四感”的推理世界
人感知世界使用的是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即通常所说的“五感”,而其中视觉带来的信息量占据了绝大部分。如果单独抽离掉了视觉,世界会是怎样的姿态?如果在一片深沉的黑暗中,还接连发生各种诡异怪奇的事件,脆弱的主人公又将何去何从?下村构筑了一个盲人第一视角的故事,一个只有“四感”的推理世界,主人公感知世界、获取信息的能力减弱了,但推理的可能性和悬念感却增强了,带给了读者前所未有、新奇刺激的阅读体验。
本作与白乙一名作《在黑暗中等待》在题材、情感表达、悬念设置等诸多方面皆有相似之处。《在黑暗中等待》的主人公是柔弱的女性,因而情感的描绘也相当纤细,结局非常温馨。而本作主人公则是一位历经磨难的老爷爷,全书也充斥着大量懊悔,遗憾、愤怒等带着黑暗色彩的情绪,整个阅读过程常常会感到钻心的疼痛与压抑的空虚。从整体布局而言,与《在黑暗中等待》相比,本作的完成度更高。成功地让读者彻底融入到一片漆黑的世界中,追随主人公一同坠入重重迷雾,面临各种生死考验,再逐步找回真相,拨云见日。
盲人获得的信息量比正常人更少,故事产生的悬念感也会更强。本书主人公还额外服用了一些药物,导致连记忆力都不再可靠,更是使得整个事件愈发扑朔迷离。隐藏在黑暗彼端想致人于死地的神秘人,真真假假的哥哥,风雪中伸出援手的“恩人”,不断收到的诡异信件,大量的伏笔设置和气氛营造使得全书异常引人入胜,让人读的欲罢不能,作者还有些坏心眼地数次将主人公置于险象环生的绝境之中,本身就脆弱的老年盲人在各种险境中挣扎求生,一个不好就会连着自己和家人一同葬身无底深渊。这让读者一边体验肾上腺素不断分泌的快感,一边下意识地替主人公捏一把汗。作为一本推理小说,本作使用的诡计非常常规,但因为应用的背景不同,反而趣味横生,稍有几分设定系的味道。
本作的情感描绘非常真挚感人,催人泪下。首先盲人第一视角的脆弱感与孤独感让人共情,下村一定做了非常扎实的调研,对于盲人出行的感受描写的细致入微,很多视角和细节的描写仿佛已经真的化身成了一个视障人士。主人公失去视力而自暴自弃,毁灭了自己和家人,埋怨最爱自己的母亲,那种感觉抒发地非常强烈,甚至要溢出纸张。而随后的懊悔、怨恨,渴望赎罪,渴望重新夺回家族的温暖与之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令人唏嘘不已。当然全书的核心还是那份足以超越了人种、血缘的家族羁绊,父母可以为了孩子彻底牺牲自己的一切,而永远不会怨恨孩子,这是世界上最坚硬美好伟大的情感。
本书除了推理小说之外也是一本历史著作,将日本遗孤这个问题放在现代的背景下重新探讨。战争将人变成魔鬼,将世界变成地狱,战争永远只存在血与泪而不存在赢家。我们牢记历史,是为了反思战争对于我们民族对于人类文明的毁灭性打击,守护这份来之不易的宝贵和平。
其实这世上的每一个人终其一生都活在黑暗之中,我们缺少信息,面临重重险境,靠着彼此的扶持才能活下去,我们应该对于他人的善意心怀感恩。一个人的善意是萤火虫的微光,而众人的善意是流过夜空的璀璨银河,将光芒洒满世界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