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科学家如中国女排一样,惊艳世界
1991年出生的28岁女博士
李琳,
2019年,获北京大学博士学位。
有的说:太牛了,28岁成教授,
人又那么甜美!
也有人“酸溜溜”地说:
比我美、比我年轻,还比我有才!
以前每提起女科学家,
今天北洋君要带大家认识
却担得起“巾帼英雄”,
她们取得了影响中国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她们的故事,
O.1
依靠量子力量
有一位“女学霸”横空出世。
她叫彭新华,
从小就痴迷物理,
2003年,
2009年,年仅30岁的彭新华
通过中科院“百人计划”,
从德国回国担任中国科大教授。
量子计算领域的研究困难重重,
彭新华却一往无前,
还是量子计算分解质因数,
最大数的世界纪录的保持者;
在她带领下,
(“李-杨零点”,由华裔科学家
李政道、杨振宁60多年前提出)
41岁的彭新华,
正带领团队研发量子计算机!
尽管目前量子物理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
“一旦量子计算机发明成功,
它将给未来世界带来颠覆性的改变。”
更要耐得住“冬天”的寂寞,
“秋天”才会硕果累累。
——彭新华
O.2
她,被北大学子称为
又入世界顶尖名校——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获得博士学位。
她就是王玲华,
在世界空间物理领域,
她的使命是探测宇宙日球层,
她最受瞩目的成果,
高能粒子成分“晕外电子”。
这一发现,
推翻了以往世界权威
如果这些等离子体朝向地球传播,
到达地球后就会挤压地球磁层,
从而造成磁暴。
而王玲华的研究将帮助人类
如今,王玲华已经被公认为
是世界空间物理领域,
未来的她,必将站上更高的峰!
——王玲华
O.3
80后“女神科学家”
吴晨被人称为“女神科学家”
这位80后女博导,
潜心探究人类食管癌
易感基因的奥秘。
发现了14个存在于中国人体内的
食管癌“易感基因区段”。
“食管癌患者到晚期
已经没有手术的指征了,
我的研究角度是从基因组学入手,
这一研究成果意义重大,
筛查出患病高危人群。
这项研究,
给人类提供了“未雨绸缪”的可能,
通过早介入、定期检查、
降低人类肿瘤发病率!
现在,吴晨正在绘制
中国人食管癌的遗传学图谱,
并且她的部分论文,
已经在世界顶级科刊《Nature》发表,
研究成果一旦落地,
——吴晨
O.4
33岁就成为博导
1975年生的李赞,
人生简直是开了挂。
进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接着“免试保送”攻读硕士学位;
2000年,又“免试”攻读博士学位。
2008年,年仅33岁的李赞
破格成为博士生导师!
李赞的领域是无线通信,
提供最终的通信保障。
近几年来,她和科研团队
她研制出了
解决了国家应急通信的需求。
发表国际EI检索论文113篇,
执着前行,做更好的自己。
——李赞
O.5
在2013年9月,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一位女科学家,
为人类寻找新的抗艾滋药物打开了大门!
她叫吴蓓丽,
肺栓塞等各种疾病的药物研发,
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在药物研究中,
她为针对艾滋病、
研发提供了新的线索。
2013年9月,吴蓓丽解析出了
如今已进入临床前研究,
均优于目前临床使用的药物马拉维若。
也许不久的将来,
人类会战胜艾滋病这个恶魔!
——吴蓓丽
O.6
为治愈帕金森病提供可能
帕金森病,成为老年人
在中国,约有数百万患者受其困扰。
为破解帕金森病的发病原理,
以找到治愈的可能,
无数科学家夜以继日研究。
杨倩,就是其中一位。
2011年,她进入
为破解神经元死亡的密码,
发现帕金森患病原理,
早在赴美留学时期,
她就将老龄化社会中,
最受关注的神经退行性疾病,
帕金森、老年痴呆等作为研究目标。
2009年,她成功在世界上,
首次从自噬角度
阐述了帕金森病的致病机理。
该研究成果,还被誉为2009年
帕金森研究的两个重要发现之一,
发表于国际顶尖杂志《Science》!
在国际上对帕金森发病原理尚不明晰之时,
她的这项重要发现,
不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科研视角,
如今,她向前走的每一步,
都在为治愈老年性疾病带来新的可能!
谁在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
终究都是用不懈努力换来的。
——杨倩
O.7
却走上与之相反的英武之路。
长大后要干一番事业,
用所学的知识报效党和国家。”
于是,魏诗卉有了强烈从军报国志。
当她第一次摸到冷冰冰的器械,
身上却沸腾起热血,
从此,导弹研究成了她的生命。
如果只看外表,
是负责研究制造导弹的'大脑’,
——制导控制系统。
她说:“我们要解决的就是制导控制系统,
创新路上无止境,要想走得更远,
我们就不能停下脚步。”
每当科研任务来临,
守在科研试验的一线。
有一次,她和课题组奔赴靶场,
为能第一时间观察导弹状况,
她竟然冒着生命危险
跑到离发射点位
不到100米的地方进行观测。
此时现场可能出现的危险,
她比任何人都清楚,
但要在第一时间拿到数据,
她管不了那许多。
如今,她带领团队取得的这些成果,
如今已成功批量应用,
为中国打造导弹的
最强“大脑”!
“强军是为了和平,
强军梦就是强国梦、中国梦。
在火箭军的科研方阵中,
我只是普通的一员,
我愿用毕生去完成这一梦想,
这就是我的初心。”
——魏诗卉
O.8
最美女性科学家
未来或能让人类延缓衰老?
29岁,就正式成为北京大学博导;
33岁又成为美国霍华德•休斯研究所
国际研究学者;
35岁前,她已经在国际三大顶尖学术期刊:
《细胞》《自然》《科学》上,
发表论文无数。
她,就是刘颖,
被称作“最美女性科学家”。
刘颖的研究方向是线粒体,
线粒体是主要给细胞提供能量的细胞器,
很多神经性疾病,
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都是由于线粒体受损引起。
而她和团队,
有可能通过对线粒体应激的研究,
实现对线粒体应激启动的控制,
最终可能会延缓衰老,
甚至预防乳腺癌、神经系统疾病……
刘颖的研究,
给多个领域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靶点。
尽管现在还处于最初研究阶段,
距离药物研发还很远,
但她今年才35岁,我们有理由相信,
未来她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只要你怀着一颗好奇心,
热爱科学,
想要进行科学探索,
就应该大胆地走下去。
——刘颖
巾帼不让须眉,
追梦不负芳华,
世界因科学而美,
科学因女性而美!
她们温文尔雅,娴静如水,
气质与才华并存,
在男性占主导的科研领域,
一点点脱颖而出,
在她们纤弱的外表下,
藏着汹涌澎湃足以改变世界的力量!
中华有佳人
绝世而独立
祝愿更多热爱科学的中国女性,
以坚韧力量,以无畏恒心,
探索世界万象,
让中国科学界,
绽放更多“巾帼英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