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中国城市的路名,藏了多少秘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中国城市的路名,藏了多少秘密

2019-11-24 12:30:13 作者:网易数读 来源:网易数读 阅读:载入中…

中国城市的路名,藏了多少秘密

  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无论用哪种出行方式,几乎都难以离开路名。

  在没有手机导航时代,开车靠记路名,打车司机会预先问你想走哪条路,不少公车站也以道路命名

  除了“让人找到地方”这种最基础功能,路名还可以承载更多的意义可能是为了纪念历史上某个重要事件,可能是小情侣第一次牵手的地方,可能是当地居民想买哪样东西首先会想到的地方,可能是某首歌的灵感来源

  给一条路命名,可以说是在给水泥赋予意义,让它和其他地方的沥青石板区分开来。

  中国,“路”是最多的

  一条路的名字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以广州的恩宁路为例,前半部分“恩宁”是“专名”,主要用来区分不同道路;后半部分“路”称为“通名”,一定程度表示道路的性质,也能反映不同地区命名习惯差异

  通过分析 OpenStreetMap 网站上中国道名称数据,如果从通名来看,中国道路名称中不同用字频率的差异还是挺明显的。

点击查看大图)

  “路”以超过4万的数量遥遥领先,道路通名的首选人们日常生活中印象比较符合。其次是“街”,不过数量已经降到1万左右量级。

  再下来是“道”和“巷”,有几千条道路以它们结尾,也算是不小的数目

  “道”一般出现在XX大道这类场合,或者城市主干道,或者是核心交通道路,一个城市当中这类型道路的数量有限,也不难理解

  看到上图可能会有读者想到,像“同”(其实就是胡同)这类北京特色的道路命名用字,地域特征明显,所以总体数量不多,但对北京人来说就很熟悉。同理,“弄”“弄堂常见于上海,其他地方则不多。

  上面提到的结尾字,会不会也都存在南北差异?数据告诉我们,确实有差。

(点击查看大图)

  以“秦岭-淮河”为界划分中国地理意义上的北方和南方,上图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了通名选择上的南北差异。

  “路”和“道”在南方的使用量更大,单纯从数量上而言南方基本是北方的两倍。当然,这也和道路数有关

  中国的道路网密度也有一条“秦岭-淮河”线。北方城市道路网密度平均为5.07km/km²,南方城市道路网密度平均为6.62km/km²,北方城市道路网密度总体低于南方。[1]

  更为极端情况出现在一些本来数量就不多的通名上,例如“条”“同(胡同)”仅出现在北方(例如北京的东四十条),而“弄”则仅出现在南方,很多都在上海。

  这些具有明显地域特征的通名,可以说是所在城市的名片之一。

  “街”则是南北差异比较小的通名,双方都在6千左右的量级。

  你的城市,有没有建设路和人民

  说完通名,接下来说专名。“建设”“人民”“解放”“中山”这四个词是专名的“四大天王”。

(点击查看大图)

  有超过200条道路包含“建设”,接近200条包含“人民”,可以认为,全国300多个城市(地级行政区)里,大约2/3都有一条建设路或人民路。

  “解放”和“中山”随后,超过一半的城市有一条解放路、中山路。有些地方甚至不止一条,例如广州,核心城区的交通主干道从中山一路可以数到中山八路。

  专名“四大天王”的历史由来,一说如下:中山用于纪念孙中山先生,解放、人民在新中国成立前后被命名较多,用于纪念城市解放,而建设则是建国后重心转移发展经济体现

  广州有八条中山路,而北京则一条都没有。和通名类似,专名的常用词语上也存在一定的南北差异。

(点击查看大图)

  南方专名排名前三的用词,分别是“中山”“人民”和“建设”,各自都有超过100条路以此命名。位于第二梯队的是“凤凰”和“解放”,超过90条路以此命名。

  “凤凰”竟然能生生挤进“四大天王”中间,也不简单。珠海除了有一条28公里长的情侣路,也有一条贯穿南北的城市主干道,正是凤凰路。

  中国文化中重要的“龙”和“凤”,在道路命名中也很重要。数据显示,中国道路名称中有“凤”字的多达535条,有“龙”字的更多,有1628条。

  其实在北方有不少词和“四大天王”的数量差不多,例如“朝阳”“文化”“新华”和“建设”“解放”“人民”的使用量都在80左右,差距并不大。

  位于南方专名榜首的“中山”则未入北方前十,其实回顾辛亥革命的历史就不难理解,当时起义主要影响范围在南方,因此以中山为路名作纪念也更多地出现在南方城市。

  相比之下,北方道路的专名政治色彩要比南方浓一些,南方不少常用的专名和经济发展有关,比如“工业”和“高新”。

  路名上的城市

  中山不仅可以代表孙中山先生,也可以表示广东省的一个市。在专名的用词里,除了“四大天王”一类具有特定意义的用语之外,还有另一类词常见于路名——那就是城市名。

(点击查看大图)

  作为首都,很多城市在为道路命名时,“北京”路成了必备。全国300多个地级行政区,大约一半有含“北京”二字的道路。

  紧随其后的是“南京”路,有接近150条。排名第四的“上海”路则有139条。

  上海不仅出现在别的城市的道路名称中,其本身市区的道路里就有很多城市名。南京路步行街全国知名,而在南京路附近,还有北京路、西藏路、无锡路、天津路、河南路等等。

  有研究显示[2] ,上海道路中纵向、南北向的道路更多以省份命名,而横向、东西向的道路则多以城市命名,在方位分布上,与不同省份、不同城市在全国版图上的分布近似

  这么看来,无论是“四大天王”,还是巷同弄里,路名确实承载了不少意义。还有更多未能通过数据呈现的路名,是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文化符号,也是一代人集体回忆

  遗憾的是,如今越来越多的旧路面被新名字取代,路名的文化意味越来越少。

  鲁迅先生在《故乡》里写过:“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路之所以为路,是因为走的人多了。而路上发生故事,让路的名字有了更丰富内涵

作者 | 吴子劲设计 | 吴湘权参考资料:[1] 住建部城市交通工程技术中心. (2018). 2018年度中国主要城市道路网密度检测报告.[2] 蔡继福. (1989). 旧上海路名的演变租界兴衰. 上海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 90-94.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即可获取全文

  网易数读长期招聘数据分析类作者,稿费从优

  简历请发至

  一键星标公众号,从此数读不漏掉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