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求夸心理需重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求夸心理需重视

2019-12-02 09:43:50 作者:文明 来源:文明 阅读:载入中…

求夸心理需重视

  “拍得真美,夸!”“徕卡色调就是强哇!”“拍出了湿润空气和青葱的感觉!”春和景明,正是赏樱之时,武汉大学大三学生小李拍摄的一张樱花照片,在一个名为“武大XX夸夸群”的微信群里成为“爆款”。(4月15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迅速在网上走红起来的“夸夸群”有着不同模式,有的纯粹是花钱买夸的商业交换,有的则是同学校友鼓励支持的互助,无论是何种模式,这都折射出当前很多青少年渴望得到夸奖激励心理,也是他们个性化、情感化的价值表达

  对于青少年来说,他们正处于最朝气蓬勃富有理想年华,也正面临着来自工作学习生活多方面考验,迫切需要来自他人的认可与鼓励,这种心理需求人之常情,“夸夸群”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这种心理需求,至少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可以得到心理疏导渠道。不过,“夸夸群”毕竟只是一个虚拟空间,群内的互相夸赞大多不是出于真情实感,对此必须要有清醒认识,不能陷入于这种虚假赞誉营造出的心理满足,从而导致放松现实中的拼搏和努力

  当然,“夸夸群”也有其存在合理性,只要正确对待,也不失为一个年轻人加油站。不过,“夸夸群”究竟只是跟风炒作产物,还是能够扮演更重要角色,这还需要观察“夸夸群”的下一步发展。仅仅单纯的互相恭维和奉承,很快就会令人产生审美疲劳缺乏长期存续的动力,如果在互夸的基础上,能够衍生出更多功能,诸如心理交流业务合作交友聊天等,就会打开“夸夸群”的新天地,籍此增强群的黏性,保持更长久生命力

  如今我们身处的是一个多元社会人们对新事物包容度高、参与兴趣强,但同时兴趣的更迭变化也很快。新事物很快能够火起来,但也许很快就会消亡,这是我们时代特点,也是历史印记,对于“夸夸群”本身,我们应该理性包容对待,但对于“夸夸群”背后折射出的青年文化现象、心理健康问题等,还需要引发社会的关注思考,通过更科学合理方式进行引导和纾解,让青少年能够有更好的渠道去缓解压力、增强自信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求夸心理需重视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