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高赞:最怕你工作10年,仍然没摆脱“学生思维”
2019-12-12 11:00:21
作者:啡小沫
来源:啡小沫
阅读:载入中…
01 头条上刷到一个热度挺高的问题。 题主说自己刚刚毕业一年,工作上很多问题处理起来都在自己的能力之外,下班后属于自己的时间又那么少,不能像在学校一样心无旁骛学习提升,感觉很不适应。 于是问大家自己要不要放弃这份工作,回学校重新读个全日制硕士深造,知识上准备好了再来工作? 巧的是,前一阵我后台也收到过类似问题。 如今世界瞬息万变,我们在学校学到的经验和知识,必然很快就不足以支撑我们的输出。我们这代人,也必然是终身学习的践行者,会有越来越多人,在走出校园工作若干年后,再回到学校深造。我个人也把这件事纳入我未来10年内的人生规划中。 但是,我们回到学校深造的理由,应该是需要系统地深度地学习某个领域的知识,又或者希望给自己一个沉下心深度思考的间隔年等等。 但这个理由绝不应该是在工作中没办法学习。因为觉得工作超越自己能力范围、觉得自己没准备好又没办法心无旁骛学习而回归校园,是极不明智的选择。 事实上,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最好的学习方式还就是在实践中倒逼自己学习。 《蜗居》中的郭海萍,跟我们一样大学毕业后英语全部还给老师,而促使她快速掌握这门语言的,是她接了份给老外做家教的兼职;我工作中遇到过很多软件高手,而他们高超的软件应用技能,也都不是学校老师教的,而是在实际画图纸的过程中,逐步积累起来的。 你不可能完完全全准备好再出发。 如果你的心态没调整过来,大概率你再次毕业,再次踏入职场,你仍然会产生同样的挫败感。 02 知乎上有个被浏览了近4000万次的问题:有哪些典型的学生思维? 上面这个,正是典型的学生思维了。 在学校读书的时候,我们习惯了只有单一的目标,就是好好学习、考试考个高分数。从小学开始,到大学毕业,整整16年,我们都是这么过来的。 而且,这不单单是孩子自己的目标,甚至是很多家庭最重大的目标。于是,我们在16年的学习之路上,早已习惯了所有事情,要为这个目标让路: 有的学生,为了考出好成绩,被限制了大部分娱乐活动,童年的所有记忆就是奔波在各补习班间;有的家长,放弃了一切休闲,下班后就是数不清的接送孩子、陪读陪写;有的父母,为了孩子节省路上的时间,在学校附近租房,夫妻俩一方留着陪读、俩人常年分居…… 如今学生们长大了、工作了,突然遇到职场上那么多烦心事。感觉自己没准备好,想要学习上进,竟发现没时间了。这怎么行?于是一些人的本能,就是躲避这些繁杂的因素,逃离职场,躲回校园,专心学习。 03 学生思维,倒并不是什么贬义词。 每个人都是这么过来的,都要经历从学校人到社会人的蜕变。 和好友聊天,也常常聊到这些年我们自己的蜕变: 比如我读书的时候,当年在设计院实习,曾经做过一个方案,被院总建筑师一眼看重,其他几位同事做的方案都被打回去重做了。 然而后来,这个方案甲方觉得造价高,团队的施工图组瞄了一眼就说这么难画的方案要加班吧,很多节点都不知道怎么做也太难难难难了吧,他们是不愿意画的噢,于是很快就被毙掉了。 方案被毙掉我倒是能接受,但是上面的理由我当时内心真是接受不了。 而工作这些年,在我自己也画过近3年建筑施工图,也做过设计平台跟大量甲方打过交道后,才终于明白了,一个项目中,各方利益的协调、平衡是多么艰难的事情。 任何一方如果过于强调自己工作的重要性,都会对整个系统造成伤害。方案的创新出彩与否,只是其中的一小个环节,何况审美还是个没什么标准的事情。 那时年轻,带着学生的青涩,只会从单一视角看问题,还以为自己的坚持最正确,觉得工作久了的人大约是油腻了吧。 好友也和我分享过一件对他影响很深的事情。 他对自己要求很高,是凡事追求完美的那类人。 他毕业后刚工作那年,接手了一个项目的前期分析,时间非常赶。他没有经验,做得慢,又事事求最好。结果是自己在公司默默熬了好几夜,仍然没能在约定的那天交上成果。 他当时并不觉得结果没出来是多大的问题。他整理好了整个调研、分析过程,这些足以证明他这些天的工作量。他并不是偷懒,只是想精益求精做更好,说不定老板还会表扬他态度积极呢,他当时这么想。 小组碰头会的时候,当他拖着疲惫的身躯按照设想讲自己的“努力”过程的时候,却被组长不客气地打断了。后来,直属领导也因为这件事严厉批评了他。 他当时委屈极了。 后来才知道,由于他手头这个本并不算多重要的内容的延误,好几个同事跟着加了班,还差点错过了小组长和甲方约定的结果确认时间。 遵守 ,完成比完美重要,是职场给他上的第一课。敌人已经杀到眼前了,你不能说我枪还没上膛,而强调自己擦枪擦得很辛苦。 04 类似的学生思维还有很多: 有人完全没有市场的意识,过度强调专业的对口性,而错失了很好的职业机会;有人空谈理想,眼高手低,想到的不少,却都不能落地;有人不敢正面谈利益交换,大到代表公司对外谈判,小到谈自己的工资,总是吃了哑巴亏回去干着急的那个…… 不要以为学生思维只有刚毕业的青涩年轻人才有,如果不会反思,主动求变,工作十年,仍旧逃不掉学生思维。 一位HR小姐姐就曾跟我讲,她面试过太多工龄十几年、处理问题的思路、看待问题的方式却仍旧停留在毕业那年的人。而这样的人,大多会觉得社会待他不公,抱怨满满。 殊不知,其实是他们自己,换了个战场,却一直没升级认知。 我们看院子里的野猫,会为了生存下去,抢夺垃圾桶的食物,和温暖的井盖睡眠区。而家猫呢?它的生存策略,大约是不咬人会卖萌并适时地发出“呼噜呼噜”的声音慰藉铲屎官的心灵。 如果家猫到了野外,不知求变,仍然保持着同样的生存策略,那不等它抱怨这个世界的不可理喻,它的小命估计就已经要危在旦夕了。 从学校到职场也是一样,我们面对的,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竞争环境,那就需要拿出不同的竞争策略。 快速适应环境,在实践中不断升级认知、调试自己的为人处事之道,才是正途。
-END-你的转发是对小沫最大的支持 也许你还想读这些,点击阅读:安全理财 | 我从余额宝取了4万元,干了这件大事儿…职场干货 | 爱赚钱的我,拒绝了月入过万的副业…专业测试 | 未来5年,哪种职业最适合你?丨职业性格评估小沫观点 | “我为了陪孩子,放弃了奋斗10年、年入400万的事业”
欢迎添加『啡小沫』个人微信号围观小沫朋友圈作者:啡小沫,985硕士前互联网平台联合创始人,首席市场官,多个财经/职场平台特邀作者,定居北京。公众号:啡小沫() 知乎:啡小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