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保重,青春期孩子的爸妈
我有光芒,此生不灭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糖小姐的青春期就是:她可以随心所欲掉脸子吐槽埋怨或生闷气,我们哪怕有一句话不合她心意,她都觉得对她是莫大的伤害。
有时候真不想做这个妈了。
比如,寒假我们打算开车带着秋柴回东北,性价比最高的路线是开车到烟台,乘船到大连,再从大连开车回辽阳。但这个安排遭到糖小姐强烈反对,理由是她不想坐船,不想坐船是因为怕船翻了掉海里,她甚至不想开车回去,她觉得那么远的路,万一出事儿怎么办。她说为什么不坐火车,哪怕不坐卧铺坐动车和高铁也行,我们说因为我们得带着狗,她说:那把狗扔了。
比如,前几天是糖爸生日,糖小姐给爸爸准备了生日礼物,我陪她买了礼品袋,晚上写完作业后她开始站在阳台门口扭扭捏捏犹犹豫豫,我写文章正写在兴头上,也只能耐着性子问她是不是有什么事,她说想去爸爸学校给爸爸送礼物,我说好啊,正好当时老朱在我家,老朱说她可以带糖小姐去,然后再把她送回来,糖小姐还是不开心。我说那妈妈陪你去吧?她说行,我们怎么去?我说走去啊,因为很近,这么近开车回来就没有停车位了,她还是不开心,我说外面虽然下雨但下得并不大啊,那你是怎么想的呢?她说怎么都行。
老朱说我带她去吧,糖小姐不说话,我说要么让老朱阿姨顺路时把东西放爸爸学校门卫?她说:随便吧。
我马上明白过来了,她就是想让我跟她一起去,我说我跟你一起去吧,把东西放爸爸学校门卫。走到半路时她又吞吞吐吐地说那我怎么告诉爸爸呀?我说你给爸爸发微信或者打电话都行啊,说完这句话我突然意识到,她是想爸爸亲自下来拿。于是我说你给爸爸打电话,电话一通,糖小姐就说:爸爸,待会儿你能不能先到门卫等一下…没等她说完,我直接对着电话说:你赶紧下来,到门卫等着。
糖爸马上连滚带爬跑到校门口,糖小姐把礼物给了爸爸,糖爸说学生正在办公室给我过生日,我说那女儿你要不要也去爸爸办公室玩儿?她表示愿意,我说那你去吧,到时候让爸爸送你回家,她这才多云转晴。
回去的路上我打着伞,狠命呼出心中一口恶气,取而代之的是十分愁苦——苍天啊大地啊是谁发明孩子青春期的啊这啥时候是个头儿啊!
这还真仅仅是个开头儿。别说我女儿才小学六年级怎么就开始青春期了,这太正常了,12岁到17岁,青春期的黄金阶段,糖小姐正处于入门级,离骨灰级青春期还远着呐!
真的就像变了个孩子,刚开始是疯狂吐槽我,当我慢慢调整方向向她靠拢后,她吐槽我的地方变少了,但情绪特别多变,情绪不好时看什么都不顺眼,甚至凶猫凶狗;情绪好时又突然非常贴心懂事,她一对我好,我就十分胆颤心惊。
她经常思考生死大事。一方面她非常怕死, 她小时候就不敢坐飞机,就怕飞机突然咔嚓从天上掉下去;现在又开始抗拒坐船,虽然她从来没坐过船。
另一方面,她又经常质疑活着的意义,同时还对人究竟有没有来世感到非常好奇。
她经常感到非常孤独。这种孤独,来自于没有人能够真正理解她,但同时又强烈渴望别人能够理解她。
她经常感到自卑。她嫌自己长得不好看,觉得自己说话声音难听,觉得自己画画难看,甚至莫名其妙地认为自己胖——一米六几的个头,不到八十斤,她嫌自己胖??
她无法接受不公平现象。她最讨厌老师因为一个学生捣蛋而惩罚全班同学,更讨厌老师对学习好的学生和对学习不好的学生不能一视同仁。
她……
以上内容,有三分之一她会跟我说,有三分之二会跟老钟和老朱说。
每次老钟跟我转述时我都觉得紧张又沉重,这孩子怎么这样儿了,这还是我从小带到大的那个女儿吗?
大部分情况下老钟都觉得没啥,他认为这是孩子成长中必然要经历的阶段,糖小姐的表现反而显出她的健康,能把情绪表达出来,能为了维护自我的感受把不满向外表达,比闷在心里不说的孩子好多了。
有时候老钟也会被气到,实在忍不住时,他就会跟糖小姐说:你有自己的情绪,我也有自己的情绪,那我们就应该为各自的情绪负责,就像我们应该为自己的事负责,我之所以没能按照你的要求去做,是因为我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思考后做出的选择。
这种情况我记得出现过两次。绝大部分时候,老钟对她都是充满了理解与耐心,所以糖小姐对他越来越“欺负”,不敢跟我摔脸子的事儿,她都摔给了老钟。
他也会跟我感慨:孩子真是不能惯啊,这都是我惯出来的。
我说那你以后还惯不惯。
惯啊,他说,继续惯。
我只能送他一个字:该。
糖小姐是个例吗?因为我看她那些来我家玩儿的同学,一个个都挺正常啊。
糖小姐在外面看起来也很正常。懂事,淑女,守规则,谈吐自如,显得素质很高。这是好事儿,因为这代表她对外人际交往功能发展得很健全,只是一想到她在家里飞扬跋扈的样子,就觉得,呸,小两面派。
确实挺苦,青春期的孩子苦,青春期孩子的父母更苦。
人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里,身体发展与心理发展的速度基本处于平衡状态,但青春期是一个极为特殊的阶段。青春期孩子的身体发展十分迅速,心理发展相对缓慢,心理水平处于从幼稚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时期,因此青春期的孩子处于一种身心不平衡的状态,很容易出现心理行为问题。
一方面,身体的迅速发展让青春期的孩子产生成人感,他们要求更大的生活自由,要按自己的意见行事,却常常因为不被老师父母理解而产生压抑感,继而在言行上形成反抗。
另一方面,这些孩子在心理上又没能摆脱对父母的依赖,于是反抗性与依赖性并存,有时他们觉得父母管得太多,有时又觉得父母不帮自己。
爱恨交加。这就是青春期孩子对父母的感情,也是父母对青春期孩子的感情。
对这些,孩子自己并不明白,如果父母能明白还能好些,如果父母也不明白,那整个家就别想好了,不闹到孩子上大学别想消停,如果这段梁子在孩子青春期结下了,妥了你就等吧,孩子不当爹娘关系估计一时半会儿缓和不了。
怎么办?凉拌。
除了忍,就是假装忍,然后回头拿老钟撒气。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被不走寻常路的青春期孩子气着时,努力想想自己小时候是怎么气过自己爹妈的,然后十有八九就能释然了。
前天带糖小姐去看牙,我们有说有笑,本来一路上都挺正常,当医生让她脱掉羽绒服躺到椅子上时,糖小姐冲着我莫名其妙来了一句:明天我不要穿这件粉色衬衫了,难看死了。
我:???
我说这件粉色棉衬衫你都穿两年了,一直很喜欢啊,怎么就觉得难看了?你问问医生姐姐,这粉色难看吗?
医生姐姐说:不难看啊,粉色分很多种,有的粉会特别土,但你这个就很好看,很柔和。
糖小姐依然嘟嘟囔囔说道:可是我里面的衬衣是蓝色的啊,老露出来。
我说你把衬衣掖衬裤里不就结了?
我强压下心中“你事儿怎么这么多啊!%@#……%¥”的念头,说:女儿,关于今天穿什么,昨天晚上妈妈已经问过你的看法了,你没说不行,下次希望你能准确表态,不喜欢咱们就不穿,你有这个自由。你不还有一件蓝色的棉衬衫吗?明天我们穿蓝色的可以吧?这样衬衫衬衣都是蓝色,就不显得突兀了。
好,她说。
我之所以强压下心里的那句话,是因为我想起来自己小时候也曾经因为看似不起眼的事儿在心里怪我妈,真的是不起眼的小事儿,但在青春期的孩子看来,哪怕这件事小到衣服上有一个污点,都会觉得所有人都在看自己,糖小姐就觉得大家都在看她粉色棉衬衫里露出来的蓝色衬衣袖子——事实上谁在看啊,但也不能笑话她,我小时候也这德性不是吗?
青春期的孩子常会在心理上制造出假想观众,他们感觉自己每天都像生活在舞台上一样受到别人的欣赏或批评,非常重视他人的评价,并且他们有时关注的自己的点非常奇怪,你比如糖小姐头发梳得乱蓬蓬的她就从来不在意,只因为我为她选了一件粉色棉衬衫,她就介意得不得了,就会认为:这是什么破妈,一点儿也不理解我。
总之,青春期孩子的内心就是一幅梵高的画,反抗性与依赖性兼具,封闭性与开放性共存,勇敢与怯懦同在,高傲与自卑并行,真是既灿烂又灰暗。他们一边否定童年,一边留恋童年;一边对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看法,一边在评价事物时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往往得出片面甚至不正确的结论。
除了理解和包容别无他法,谁让我们是青春期孩子的妈。
· End ·
我几乎每天都憋着一肚子气,因为我本身是没有什么耐心的人,还硬得理解啊包容啊,一想到孩子我就恨不得挠墙。真是一会儿晴天一会儿雨,一会儿不高兴一会儿又给我送口蛋糕吃,真不知道是谁发明的孩子这玩意,想想那种把一辈子都花孩子身上的父母,我就不寒而栗。
能跟猫狗一样就好了,崽子长大了,能独立生活了,赶紧都滚球儿,要不干脆生十个八个,大的带小的小的带更小的,啥青春期不青春期,能活就行呗。
哈哈哈写到这儿我突然觉得,拉倒吧,青春期孩子父母好好保重活着就不错了,别没咋地更年期气提前了,那就太不值了。
早上好吧,各位。
故事:替死鬼
好物推荐
女人要的滋润,女人自己给
答应你们的年末福利!请躲起来偷偷看……
感谢经历
,
这一路的深意
。
姑小
苏旗
| 苏小旗。自媒体人。东北女子客居江南。三观不错。五官更好。善养猫。善自拍。善买衣服。比年轻时更美丽。精神在云之上。眼睛在泥土之下。心在云与泥土之间。一切皆可用文字表达。愿你好。更愿我自己好。 |
长按关注苏小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