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孩子“这样这样”,我就“那样那样”,于是他就“那样那样”了
钱儿爸说
前两天,偶然在后台看到一条留言,也是一位老朋友了,她的文字我摘了一些出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这位朋友说道,“自从有了孩子,曾经很喜欢那种拉干条配实例的文章,孩子那样了,你要这样这样这样,因为那个那个那个原理,我家孩子就是那样那样那样的,我就这样这样这样了,于是她也就这样这样这样了。不讳言开始关注钱儿频道是因为我喜欢羽生结弦,而钱儿滑冰,我也想让儿子滑冰,怀着这样的心就开始围观养育了花滑少年的一家。。。一度还觉得文章干货不多啊,就是记录日常生活嘛。。。但是看久了才发现,你们是奇特的一家人,感情那么真实和丰富而且毫不掩饰。。。常常被你们的文字感动到流泪,我曾经觉得育儿是一门科学,然后常常为自己做到了一二三没做到四五六,孩子做到了一三五没做到二四六而焦虑,很焦虑。。。然而看了你们一家,我又觉得或许在科学的基础上,育儿也是一门玄学,要一心爱孩子,相信孩子的潜力,一切从”爱”出发,凭着自己的本心去感受和等待。。。”其实我觉得最后这位朋友要表达的育儿应当是一门“心学”才是。
这些文字让我跟钱儿妈非常感慨和感动,就为这份懂得!我们一直认为养孩子的本质是“养家长”,是家长的自我修炼和成长,影响和决定孩子的成长,这更多是个内化的过程,的确是一门“心学”,要靠悟,要煎熬,然后才能由内而外,在方法和执行力上产生变化。
有时你悟到了,可以一下子反躬自省,回溯到很久之前的记忆,那些跟孩子相处的点滴全涌上心头,你一下子明白之前的问题出在哪里,因为你找到了与孩子沟通交流更深层次的心理支撑和理念指引,所谓一朝明了,真的感到进了一步,无论在跟孩子沟通的效率上还是在实际育儿的方法上都更进了一步,全是因为悟到了更加有力的理念的心里支撑,反过来指导实践时就看得更清晰,通透,在这个基础上,你的改变会是自然而然,自信满满的,而孩子的接受也会是水到渠成,绝无半点拧巴,这是个正向的过程。
反过来,假如你不去动心忍性,不去想,不去感悟,只是蒙头找方法,做对比,不管用就扔掉,就换,左冲右突,会很纠结,问题的解决也只会是一时的,心里会越来越慌。所以,我才无数次感到,有支撑时,看孩子什么都是欣悦,没有支撑时,看孩子什么都是焦虑。
但我们这样写文章就很熬心,因为很多时候,我感觉自己有些用力过猛,在文章里我希望一杆子戳到底,把我心底最真切的感受,和我这些年悟到的最实在的干货,毫无保留一股脑儿地摆到大家面前,但往往失之操切,有些话确实需要意会,总感觉靠说是说不透彻的,有些朋友会理解偏了,会觉得我很絮叨,有些会觉得对自己,不实际,意义不大,这些我自己是知道的,也很理解。
但是,我真的,深深深深觉得,好的理念和思想要想能变成自己的,去指导日常生活,需要把她们变成你的下意识才行,要让它们成为你骨子里的东西,在达到之前,这些理念需要时时事事在你的脑海中重复,直到你的举手投足,都因着这些理念而起,心下空明,外在自信,充满动力,不仅育儿之道当如此,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其他也该如此。
所以,我每篇文章里一定谈“理念”,一定谈“心理支撑”,一定谈“爱”。我希望大家在每一天跟孩子的相处中,收获的不单是因为孩子取得的各种成绩和具体的进步而获得得成就感,更重要是能收获到满满的爱,感动和会心的喜悦,就像我一直说的,“养孩子”其实是“养家长”,是我们自己的修炼,如果你能悟到这些,你可以发现,这个过程竟可以填补了我们自己儿时的那些情感的不对称,甚至修补了我们自己儿时情感的缺憾,这都是因为你在跟孩子相处中,时时动心,动情,你能理解“养孩子”,方法和行动固然重要,但是在什么理念指引下,以什么为心理依据和支撑而进行的行动,才是最重要的。。。
孩子在随时随地变化着,时代在变化着,周围的环境在变化着,你跟孩子沟通交流的方式方法在变化着,你要能跟着变,要能顺势而为,不能以不变之法应万变,但同时,你要有不变的地方,这不变的是思想,是底线,是坚定的信念和因为爱而永不放弃的心,你要想办法让这不变的心理基因,这基础,越来越厚实,扎实,让自己无论身处何时何地何种境况,都能信念坚定,爱意十足,自信满满地面对孩子,让孩子看到,你有办法,有变化,什么都不在话下,什么都能微笑面对,孩子信任你,信服你,因为你们心里都有底,你们彼此深深爱着彼此,永远!
免费App:钱儿频道
更多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