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五重塔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五重塔读后感摘抄

2020-02-02 23:26:1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五重塔读后感摘抄

  《五重塔》是一本由[日] 幸田露伴著作,现代出版社出版的248图书,本书定价:精装,页数:2019-1,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五重塔》读后感(一):五重塔

  中国喜爱日本文化,不是没有原因的。

  中国的传统多多少少带了一丝压迫感,也天生沾染了现实主义的土腥气,活灵活现,却也直白得令人咂舌。日本文化虽然也有些令人不适社会规训,却正因为“面子”和“里子”的分离而有了病态美感,这就是知行不一带来的纠结,也若有若暗示着隐匿的疯狂。比起直一心求“知行合一”的中国,虽然显得假了些,但也正因为隔了一层薄纸,显出雾里看花的美感来。

  且不论别的,单是日本文化里清清丽丽审美意境,还有其背后产生巨大反差的冰凉和血腥,以及对血腥之物宕开一步,就足够令人心向往之了。

  能以单薄清淡语气讲出《风流佛》和《五重塔》这样的故事,把机锋收在文字背后让人品着,看得出也不说破,反倒浅浅笑着,再徐徐走一遍茶道的和敬清寂,颇有泰山崩于眼前而神色浅动的举重若轻悲凉无奈

  加上佛语言,愈发显得虚妄。身在红尘而醉眼迷离,凭空想抓住什么却又主动放手,这种暗暗的“偏要勉强”,与后面产生的疯狂一道,成了日本文化的独有魅力

  文洁若的翻译恰到好处的清淡,多一分显得过于“在乎”,生出执念土匪一般的粗糙;少一分又不够劲儿,偏要勉强的狂气和前后的血腥反差就消弭于无形力道就弱了。

  现在这样,刚刚好

  《五重塔》读后感(二):追寻灵的栖息地

  我对于日本文学不是很了解,上次完全看完的一本日本作家的书还是东野圭吾的《解忧杂货店》,这是很多朋友给我强烈推荐下我才看的,然,结果没让我失望,书中的很多情节现在我仍记忆犹新,从那时起,喜欢了看东野圭吾的作品。 而这本书,从名字来看《五重塔》,会让人感觉这和佛教有些关系,一开始我看到这本书首先想到的是佛教的舍利子,和一些佛祖角色。而且书的开头也充满着很多的佛教用语,如果没有研究过的可能容易看懂。说实在的,开头看得我都有点儿迷糊了,真的有点晦涩难懂,因为作者在这方面比较高的造诣。而且我看懂了一部分就是关于救赎与逐的,反正大体是这样的。 但是真正的故事在不知不觉地开始了,感觉一个大故事中套着小故事,小和尚在听小故事的时候可能真的也像我一样,听的十分入迷。故事的描写十分的生动,尽管是翻译的,但是特别的符合我们的习惯,而且其中还有很多哲理性句子,可以让人回味无穷。书尽管还没有读完,但是我想为自己留下一点悬念,因为这样的作品就需要我们细细品味,希望小和尚追寻到真。 当然我也知道这本书是由两个故事组成,都是和现在的价值观十分的相符,都是“大国工匠”精神,当然在我看来不仅是“工匠”,我们小人物也需要这种持之以恒的精神,这样我们才有机会到达自己所想的山峰,这个山峰不需要太高,只需要在高一点,高一点,这样也是一个不错的轮回。 除此之外,我觉得这本书真的可以洗涤心灵,看了一部分,感觉心里特别的敞亮,除了坚持,我们在梦想的路上可能遇到的挫折我们有很多不敢想象,但是我们的梦想就是要让我们害怕,但是我们即使沾满鲜血也要坚持,这就是梦想的力量。 这本书版面优美,非常适合阅读,也特别适合收藏。作者不是特别的熟悉,但是这本书的作者让我十分佩服,感觉他的文字中既有出世,又有入世的情怀,总之,我是非常喜欢这种风格。我的下一步就是看看他的其他作品,从他的作品中寻找洗涤心灵的东西,我相信,这将对我的以后大有帮助。

  《五重塔》读后感(三):小海报

  老鹰飞翔时目不斜视,看中了仙鹤就穿过云彩,顶着风,一心扑向仙鹤,不抓住它的脖子叼走,决不罢休。十兵卫自从决定从事五重塔的工程以来,黑天白日只有这一个念头。吃着早饭满脑子都是塔,夜里做梦,魂魄也萦回在相轮顶上。干起活来把老婆孩子都忘得干干净净,既不回顾自己的过去,也不去想自己的未来,抡起斧子砍树时就使出浑身力气去砍,画蓝图时就呕心沥血去画。

  ——幸田露伴《五重塔》

  听说他发誓与塔共存亡,已经口衔凿子,准备从十六间的高处纵身往下跳了。像这样两脚踏在栏杆上, 睥睨风雨,晃得那样厉害,他却岿然不动。单凭他这股意志,塔也倒不了。让他用挂着血丝的眼睛狠狠地一瞪,风神大概也退避三舍了。这是继甚五郎之后最杰出的名匠,真正的师傅啊!

  ——幸田露伴《五重塔》

  《五重塔》读后感(四):五重塔上的高深莫测

  刚拿到这本书原以为是一本旅游景点的书,只因书封面上那遁入云端的五重楼和排排大雁飞行,让节日旅游的气氛显露无疑,只可惜在那高楼里我们想错了。 《五重塔》这本书是日本著名小说家幸田露伴编写的,对于这个作者,我们普通大众可能不是非常的了解,但是熟悉日本文化的读者都知道这位小说家对中日文化研究的非常深刻,从小就受到了中日古典文学的熏陶,对汉学素养是极其浓厚的,能让国人汗颜,文学造诣颇深,有代表作《五重塔》,《命运》等。 《五重塔》这本书里面其实是两部长篇小说《五重塔》和《风流佛》。对于作者将第一步小说作为书名我个人是不能理解的,因为五重楼的故事只是一个工匠痴迷于技术,一心要造出塔,最终经历重重磨难,终于造出了完美的五重塔。作为自古就有行行出状元的大中国,很久就有学手艺的传统,在这一过程中,必定有重重磨难,哪有那么容易不经历风雨,就见到彩虹呢。虽然《五重塔》主旨是宣扬在追逐梦想过程中一定要坚持下去,但是不免有点老生常谈。 所以第二部长篇《风流佛》就吸引了我颇显世俗的目光,这个小说小和尚珠运一心想要雕刻出最精美的佛像,所以遍布大江南北,探索佛学的精神,在这过程无意中搭救了一个小姑娘,并且一来二回爱上了这个小姑娘。奈何天公不作美,女孩的父亲将姑娘许配给了他人,时代的局限,迫使两人无法为了爱情奋力反抗,于是无法寄托相思之情的小和尚,只能将女孩的样貌神情刻画成了佛像,独具匠心。 我们时常说相由心生,当小和尚珠运在浏览山川流水中,并没有被凡尘俗世玷污了一心向佛的高洁之心,却被一个小姑娘感染了。真不可不说爱情的力量永远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可以跨越山川流水。 我很是诧异作者对于中国古典文化的深厚博学,看到这本书让我想起《聊斋志异》,一个个故事中充满了对美好的崇尚和探索,但是确有不同。作者虽然对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内容熟知很多,但是这两个故事都宣扬了对工匠这一职业的尊重。工匠这个职业对于现代社会,这样一个需要细致入微的工种很多人是瞧不上的,但是这本书里面两个故事让独具匠心深入人心,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五重塔》读后感(五):一份坚守 一生执着

  其一:喜欢珠运这样的年轻人。虽然已经技艺超群, 被人们所赞叹,自个却心如明镜似的:赞叹的人怎么知道,这项技能的顶级制作该是怎样的呢? 他是有志于其道的,于是他越恨自己功夫不够,他发誓要专心致志地修炼。这样的珠运越看越让我想到了今天人们总在提到的“工匠精神”。 “他既不与那些喝得脸色赛过林间红叶的醉醺醺的人为伍;也不同那些边吃着垫了海带的烫豆腐边隔着玻璃赏雪的游手好 闲之徒结伙。对岛原祗园的艳色更是斜眼也不瞟一下,只顾 流着口水迷恋着自己雕刻的辩天女神像。” 珠运对自己手中的每一个正在雕饰的佛像、人物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执着着,坚守着。珠运是那一个倔强的人,他的存在,让人们知道,这个世界,除了对名利的追逐之外,也永远会有那样一些人,不问世俗,不为喧嚣所扰,只是固守自己心中的那方神圣,坚守一种精神。 其二: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 如是本末究竟。一段姻缘故事由佛语这样展开。 《五重塔》《风流佛》的作者是日本现代著名小说家、戏剧家幸田露伴。大概是因为幸田露伴从小受到中日古典文学的熏陶吧,使得他形成了这样的行文风格,亦或是译者的原因,读《风流佛》竟然如同在读一首长诗,一气呵成。而我竟然还读出了中国古代神话的味道。比如:田螺姑娘,再比如:牛郎织女。阿辰就是那织女,珠运就是那牛郎。而他们也有如同牛郎织女般的遭遇:阿辰的生父硬生生拆散了这对恋人。但幸运的是,幸田露伴给了这个故事一个浪漫的结局:。珠运以阿辰为原型,呕心沥血雕成一尊佛像,神情逼真,栩栩如生。珠运对爱情的执着,就如同对佛像雕刻技能的执着一般,如今当他把这两者融为一体时,那就是他的全部,他的生命。执着,带给珠运好运:一天,佛像被珠运坚贞不渝的爱情所动,忽然活了,用臂挽住珠运,二人双双腾云而去。 《风流佛》充满了浪漫的情怀。浪漫的情怀总是带给人们美好的感觉,总是将希望展示给人们。 一首长诗,一段爱情,一份坚守,一生执着,是你拿起这本书来读一读的理由。

  《五重塔》读后感(六):难以描述之处,才有美的第一义谛

  文/花样年华

  很喜欢这部书的翻译,虽说是发生在日本,但是柔软的翻译言辞,让人感觉这个故事就生动地发生在那个烟柳依依、烟波浩渺、诗意盎然的古代中国。而且读来能发现作者亦是一位温柔的人,且饱读诗书,文字没有半点矫揉造作。

  看着这温柔的细腻的文字,连翻书的动作都觉得要再轻一些、细一些,免得用尘世的纷乱打扰了那一片净土。

  译者序中提到评论家木村毅在《小说家的觉悟》一文中记载了二叶亭四迷的这样一段话:“露伴君的作品使人惊心动魄。……通过他的作品,会引起读者对个人与生活的关系的注视。他们有一股让人反思的巨大力量。”非常认同这段话啊,我就是非常想为作者幸田露伴点赞,我觉得通过他的文字来看,他一定非比寻常,而且每一处文字处理都那么柔软却有力,给人坚韧的感觉。必定是经历过人世多舛或饱尝文字之灵魂,才能让人有如此共鸣之处。

  通过了解幸田露伴,才知道他真的是个我行我素,个性鲜明,但是却热爱读书之人,这也就不难解释他写作功力之深的原因了。尤其读他的书还能让人有种斋戒的感觉。生命也希望能从他的文字中获得那种轻盈的爽朗质感。

  很喜欢文中的几句话,拿来和大家分享下心得。“越是有志于其道,越恨自己功夫不够。”平淡中有一种坚定,这句话我非常理解,真正喜欢和热爱某件事,总觉得学海无涯,还没有达到最好的水平。

  “有人说,凡事都由上天安排得妥妥帖帖,千万不要表示不满。这话很有道理。”顺着世界、顺着逆境、顺着时间、顺着自己,难受就哭、开心就笑,“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这句话是我人生最好的座右铭。可以解释所有不尽如人意的结果,你努力了,你尝试了,但是结果就是不顺着你,那么,想想这句话吧,因为上天会把最好的带到你身边。珠运就是这样的人,他在反复纠结徘徊是否回去找阿辰的时候,受了风寒,却被阿辰找到带回去服侍,二人的感情却从这里开始升华。

  “难以描述之处,才有美的第一义谛。”这句话是我读这本书最大的一个体会,正是幸田露伴高超的技艺让我觉得原来这句话才能表达出我内心最贴切的感受。

  好书推荐大家共享盛宴。

  《五重塔》读后感(七):执着的信念

  话说人生第五重境界来源于不断修行后的觉悟。修行,是排除万难、贯穿一生不断雕琢自我的历程,小到经历无望爱情打击的珠运雕刻出的绝世雕像,大到历尽千辛万苦的十兵卫修造而成的五重塔,那是尝遍世间磨难,在生理与心理的煎熬之间,忍受着各种非难与孤独之后,成就而成的巅峰。露伴笔下的他们如同我们每一位普普通通的人,单纯并怀揣着梦想而生,而当经历巨大的世事变迁与人情冷暖后,强烈的反差会在每一个个体中产生,能否守住自己的心,无论对于文学巨匠还是他笔下精进的工匠们来说,直面现实去体味人生,这份最初的执念和坚持便是那块试金石。一个接着一个圆满且激动人心的结局之后,哪怕那只是超现实描绘的一刹,这份对待生命,对待追求精神世界的维度与广度,令人赞叹。

  匠人精神是孤寂之后的执念与坚持,如同丘吉尔所说:成功是失败之后的失败,却永不改热情。在人类历史中无比动荡的年代,在战争与瘟疫肆虐之时,一个又一个文明冲撞消失之后,这份无畏的精神闪耀着人文关怀的光辉,为无数失落的心点亮归路。在人心更容易迷失的和平时代,在社会悄然变革,物欲不断膨胀的今天,也有着同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人心的指向和对待生命的态度,显得格外珍贵。作者笔下的人物虽在世俗面前也曾有着巨大的无力感,却能在挫折前重燃斗志,他们的执念似乎看上去显得十分笨拙,这就像一面镜子,映射着已经不断社会化的人心,对于美与精神境界的无畏追求,在文字间激荡。

  露伴的一生,并没有遵循传统的教育模式,虽说这是特例,但不断汲取知识的能量却是所有人咬咬牙都能够坚持办到的事,相比花力气在零碎的信息阅读与收集上,更显有益。字里行间优美的辞藻,充满着浮世绘般的画面感,文人的匠人精神便体现在这里:几乎占据半个版面的注解信息量巨大,那是露伴数十年如一日修炼传统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而下的苦功。从他的指间,诞生着一位位栩栩如生的人物,他们一生的经历,隐射着他对政局的不满与求改变的迫切之心,书中人物的内心挣扎无一不是他的思量。在前言里的获奖感言中,那份内心的谦虚与平静,深谙逆境的真理,使得他的作品如此深刻。

  合上书本后,故事结束了。但对于生命本源的探索,才刚刚开始…

  《五重塔》读后感(八):从磅礴大气的中国工匠精神到精细奇绝的日本工匠精神

  现代出版社出版的这部《五重塔》收录了日本著名作家幸田露伴的两部长篇代表小说《风流佛》和《五重塔》,由于我阅读的是试读版本,所以只看了前面的《风流佛》,《五重塔》的相关内容我从简介和网上也进行了了解。两部小说有共通之处就是展现了“工匠精神”,不过《风流佛》除了这以外,还反映了当时日本社会的恋爱观。

  《风流佛》讲述的是年轻雕刻师珠运到奈良、镰仓、日光等地探访古代工匠遗址,追求技艺极限。在旅途中,珠运结识少女阿辰并坠入爱河。当他俩正欲成婚之际,阿辰却被生身父亲强硬带走许配给了别人,悲愤欲绝的珠运把他对阿辰的爱全部倾注在雕塑上,用生命雕刻出神态身段与阿辰一样的雕像。

  另一部小说《五重塔》写的是也是关于工匠精神的,讲述工匠攻坚克难最后造出了完美五重高塔的故事。

  作为一位中国读者,我觉得《风流佛》和《五重塔》这一类作品更像是一面镜子,我能从阅读它们的过程中看到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工匠精神。中国古代工匠以尽善尽美、精益求精的精神,倾注着他们毕生精力,大到一项工程,小至一个工具的发明,不仅仅是对技艺的追求,更有着奉献精神与济世情怀。他们热爱自己所做的事,胜过爱这些事所带来的金钱。把对自然的敬畏、对作品的虔敬、对使用者的将心比心,连同自己的揣摩感悟,倾注于一双巧手,创造了令全世界高山仰止的古代科技文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及印刷术这对世界具有很大影响的四种发明自然不用说,鲁班发明了木工工具、农业器具等,被视为工匠的典范与祖师;此外还有欧冶子铸宝剑、张衡发明地动仪、李春建造赵州桥、马钧制造翻水车等,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涉及各行各业,体现了中国大气磅礴的工匠技艺和系统完善的工匠体系。

  虽说日本文化自成一派,但究其源头,也是深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包括作者本身也是深受中国古典文化的影响,因此从这两部小说的风格当中我们也能找到中国古代章回小说的影子。这说明了中国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和深厚影响力,这次是通过邻国的文学作品所体现出来的。

  现如今,从嫦娥四号在月球着陆、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下水等“大国重器”呈现于世人眼前,我们不难看出,中国正塑造出新时代追求精湛技术和勇于创新的“工匠精神”。

  《五重塔》读后感(九):敢爱敢为,才是人间世传承的美好

  小时候特别喜欢的一部日本动画片,叫做《聪明的一休》。在这部动画片里,直到现在几十年过去了,我还能回想起来的情景,就是一休在修佛的过程中,对于人间世的种种体验。尤其是生在俗世中的亲情、友情、爱情,该如何在修行中获得平衡。

  人间世不应该是孤单的,但是相对于永恒的时间,我们更像是流动的。所以,我们会消失,而时间不会消失。想起亦舒师太经常在她书里写的一句佛偈:"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句话也许就是人生无常的最终定论吧!

  在日本作家幸田露伴的作品《五重塔》中,我看到了很多重叠在我以往岁月中的身影,那些留给时间的影像,不知不觉串起了人间世的无尽流年。说实话,我看的幸田露伴的第一本书,就是这本《五重塔》。在这本《五重塔》中,组合了作者的两部作品《风流佛》和《五重塔》,在阅读小说故事的同时,可以深入地了解日本与中国的文化相通处。

  早些时候,看过一本介绍日本工匠的书,而今看到《五重塔》中的工匠精神,不自觉地想起东京商业区守着传统制作木屐的手工艺人,也许他的某种对传统的坚守与传承,在他人眼中却是偏执吧!可正因为这种坚守与传承,才成就了工匠最美的时刻。

  幸田露伴也是一个敢于发声的作家,他在战争时期对文学和艺术的执著与保护,也如同他笔下的那些生活在明治维新时期,敢于抗争资本主义思想侵蚀的旧时代日本手工艺人一样,坚守在手艺之下对于善良与单纯的保护,不难看出这种坚守,还有一种民族感情的描摹。好比书中的主人公珠运和阿辰,这两个代表着底层人民的形象,在时代背景的冲击下,依然固守着内心的善良与单纯,以自己薄弱的双肩对抗着命运的不公与残酷。

  看着珠运和阿辰相识相知与相爱的过程,又看到最后他们分别和珠运要雕刻阿辰的结局,不由得想起明代的一篇白话小说《碾玉观音》。也许,所有的爱情悲喜剧都有着共通的特点,当一个人真正爱上你的时候,即使最后的结局是分别,那个爱着的人也愿意在余生思念你。

  《五重塔》可以称之为幸田露伴的代表作,至少在我心里,这是我了解幸田露伴和日本文化的窗口。当然,幸田露伴也可以称为日本工匠精神的传播使者,他的敢爱敢为都融合在了《五重塔》的字里行间。

  《五重塔》读后感(十):浪漫主义

  日本从5月1日起将启用“令和”年号,其出处首次选自日本古籍《万叶集》“初春令月,气淑风和”。自645年日本启用首个年号“大化”以来,过去247个年号中辨明出处的均出自中国古籍,多数是《四书五经》等唐代之前的古典文献,由此可见中国和日本有着源远流长的文化关联。

  辛田露伴,对中国古典文学和文物的知识造诣及其渊博,他写有不少以中国为背景的小说和戏剧,如:《从幸田露伴的《红楼梦》评论看其小说观 》《幸田露伴和他的中国戏曲研究》,在日本汉学的转型过程中,幸田露伴站在较为保守的一方,浸润在传统的儒道修养里,在西化思潮盛行的时期,始终展现出传统文人的形象。关于中国的考证、论述和随笔也很多,如:《论露伴散文中的庄周之风》,体现露伴艺术情操的散文更令人神往,既有难言的醒世感,同时具有哲学感。

  作者幸田露伴的作品,多描写生活于中下层的手工艺人,坚定不移的去做一件事情,最后获得成功,作品多以题材独特、格调高昂而被人刮目想看。此书收集有《风流佛》和《五重塔》两篇短篇小说,在书写手工艺人事业成功的同时,也对社会的世态炎凉提出了批评。

  作为读者,尤其喜欢充满神秘色彩、构思严谨、格调高雅的、理想恋爱的、诗意一般的《风流佛》,该书是露伴在24岁发表的成名作品,内容的格式挺有趣,使用出自《法华经·方便品》的“如是我相...”,来说明故事的开始。有评论说到:《风流佛》以此作品,露伴的名声被确定下来,此后很少再有超过《风流佛》的作品,它独特的强有力的个性和丰富的想象力成为了除明治文学以外的、无处可寻的独自的美的世界。

  小说中,主人公珠运是位手艺高强的雕刻师,无意之中与孤苦伶仃的卖花姑娘阿辰邂逅,因身份和地位的不同被迫分离。堕入爱情陷阱的珠运以阿辰为原型, 雕刻出栩栩如生的佛像,佛像被珠运坚贞不偷的爱情所动, 用臂挽住珠运,二人双双腾云而去。在那令人窒息的社会现状下, 露伴只能给小说以这样一个浪漫主义的结尾。中国古代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里同样因爱情悲剧,“双双化蝶翩翩舞,恩恩爱爱不绝情。"

  幸田露伴是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为浪漫主义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光明的大道。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五重塔读后感摘抄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