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的观后感大全
《重建》是一部由西奥·安哲罗普洛斯执导,Toula Stathopoulou / Yannis Totzikas / Thanos Gram主演的一部犯罪 / 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电影好闷,导演通过叙述对一件谋杀案的调查展现了一个希腊贫穷村庄的社会生态,男人们都远去德国工作赚钱,很像我们的中西部地区,留守的残缺的家庭暴露出种种社会问题。
●好歹还有希腊乡村看,再次印证了民风彪悍的事实哈哈哈。为什么会杀了他?一个和你生活不在一起的人突然闯入回来,为什么总会主流地期待应该受到宾至如归的热情呢?宾至如归这个词本身就太伪善了。然而导演在说个球。大哥,求你当个摄影师好不好。
●长片处女作,拍得有些闷但语义丰富。SIFF与《放送》同场连映,都带有半纪录的意味。离乡多年的男人返家,被妻子和情人杀害,案情一早就已明示(虽然剪辑开始会让人有点迷糊),意甚至不在追究直接动机(没有谁错发生了就是发生了),但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值得探究玩味。被抛弃的破落山村,人们都知外面生活更幸福,但留守女人的情欲困境没人在意(烧衣服镜头小小身躯与背景大山的强烈对比)。结尾长镜在屋外凝视发生命案的屋子,没人真正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
●安哲式的犯罪剧原来是这样的,还略略带点奇妙的悬疑,跟安东尼奥尼的早期作品比较类似。而开片父亲流浪归乡的桥段一度令我以为是《塞瑟岛之旅》的雏形。总体上同样看不出明显的安哲式标签,但隐约可见一位大师对于长镜的迷恋。
●安哲罗普洛斯长片处女作,非常牛逼的剧作,寻找谋杀真相的过程中,展现希腊农村的社会生存状态,壮年外出打工,被遗弃的空巢老人,不忠的女人,贫穷的生活,一如中国很多中西部农村。结尾处的固定长镜头太牛逼了!
●4.5 电影的不纯熟不代表诗意的缺席。处女作跟后期作品比起来还是挺不一样的。
●安哲的悬疑犯罪故事//诗意很微妙 好像不是每次都能很好地营造出来//可能看这类电影的一部分乐趣就来自于对b故事的挖掘和理解?
●45週年,安哲處女長片。再現阿伽門農故事,太驚人了。以少量對白構建起微妙的情感張力,如兩人出逃後,慾望的壓抑、積攢、爆發。攝影詩意,犯罪現場鏡頭中的門框,儀式一般的環視,最後的固定長鏡,平靜得可怕。
●神剧作啊(阿伽门农故事新浪潮手法的重述),乍一看是部[罗生门],其实是诺兰的神剪叙事法啊。安哲一直关心电影的媒介自反。不过此后安哲不再玩拼智力的作品了。最后一个镜头(4分钟固定长镜)真是达到了惊悚的极致。
●安哲长片处女作,通过一桩犯罪故事串联破败的乡村和道德的双向选择。「重建」不仅是对案发现场的重现,更是对乡村居民痛苦生活的回溯。人声的采样直接点题,诉说留守村民对现状的不满,和《放送》中的街头采访形成互文。多线叙事适于犯罪故事的外壳,但不适用于更深刻的现实性内核,在剪辑上也没有较清晰的线索。最大的问题可能还是叙事效率太低,宜短片。
《重建》观后感(一):赎罪
大概是多数后罗马尼亚电影中最有力量的,最能反应这个变革中国家的一个!这是共产主义时代的两个年轻人的故事。他们为了赎罪,最后却导致一场谋杀,他们的当中一个必须死。无意义的行动被刻画到我们前所未有的高潮。最后两个家伙死亡的场面,他们的当中没有一个乞求饶恕。他们认为, 他拥有所有! 值得一看
《重建》观后感(二):未来作品元素
1970 年的《重構》(Reconstruction)是導演生涯第一部長片,以黑白攝影講述一件發生在遍遠鄉村的謀殺案, 妻子和情夫聯手殺害了在外工作多年後歸鄉的丈夫。開場不久兇手就已伏法,電影時序也開始來回在犯案後男女兩人的情境與警察現場重建的過程。犯罪題材和獨立電影的氣息意外地讓這部片帶有一點黑色電影的味道,但細看裏面已有很多導演未來作品著名的元素。
《重建》观后感(三):一个人在战斗
检察官强迫两个醉酒打人的少年拍摄教育反思片,告诫他们要反映真实的东西,可采用是违背其原则的摆拍,尽管少年和好、取得受害者谅解却一再表演荒唐的斗殴,片头重复青年倒下的镜头和片尾人流涌入无视血泊中的青年,教授也无法制止这场冷漠教条预谋的惨剧。林间勾搭的比基尼妹子充满朝气诱惑力。多么完美的一出魔幻现实主义荒诞剧啊!在两景八人的条件之下,一系列的反高潮很好地捏合在一起。画面的景深很好,近景在焦点上的时候,远处总会出现那个比基尼女孩模糊的身影。各种变化的人声和不同种类的声音不分主次混合呈现。
《重建》观后感(四):Angelopoulos的处女作
我并不认为安氏刻意使影片带有了某种感情色彩,或者这样说吧,安氏只是用所谓“白描”手法描述了一起发生在小乡村里的伦常悲剧,如果你看完影片之后,对影片中的某些角色充满了无限同情,我想,这种感情只是你的个人观感,而不是安氏想要给你带去的感受。
但话又要说回来,这部电影还是让我想起鲁迅的杂文与小说,述说着一个民族的贫穷与愚昧。
看着Angelopoulos在电影中描述着的这个希腊村庄,年轻力壮的年轻人全都出外打工,留下来的就只有老弱病残。
让我想起了一个曾经长期流传在俄罗斯的冷笑话,“我们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国家,因为感觉没有希望的人,早就离开俄罗斯了”。
《重建》观后感(五):《重構》(Reconstruction - 1970)
1970 年的《重構》(Reconstruction)是導演生涯第一部長片,以黑白攝影講述一件發生在遍遠鄉村的謀殺案, 妻子和情夫聯手殺害了在外工作多年後歸鄉的丈夫。開場不久兇手就已伏法,電影時序也開始來回在犯案後男女兩人的情境與警察現場重建的過程。犯罪題材和獨立電影的氣息意外地讓這部片帶有一點黑色電影的味道,但細看裏面已有很多導演未來作品著名的元素。
比如現場重建這個後設的形式,到後來就發展成如《獵人》《流浪藝人》或之後許多作品那般透過戲劇或電影幻境來重建歷史的企圖,透過一個謀殺埋屍的情節,談的其實是人心的罪孽和荒蕪,同時也反應了村莊被遺棄在歷史中的社會背景。最後村民站在路旁譴責控訴著男女二人,那形式也有點類似日後導演喜歡的儀式構圖。更不用說本片冗長的節奏和尚待精練的長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