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七美人》的观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七美人》的观后感大全

2020-02-17 22:50:0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七美人》的观后感大全

  《美人》是一部由里娜·韦特缪勒执导,吉安卡罗·吉安尼尼 / 费尔南多·雷伊 / 雪莉·斯托勒主演的一部剧情 / 历史 / 战争 / 犯罪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七美人》精选点评

  ●get√,原来活着就好“是句彻彻底底的存在主义。“existence precedes essence" 存在高于本质,“That is, humans must live their lives without absolute values or divine laws." 活着可以,但不向保证幸福价值

  ●美化社会结构父权制下既得利益者为被剥削对象设计骗局糖衣炮弹胡萝卜加大棒要好用的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女性视角总是更为写实,因为不需要通过标榜社会价值来愉悦自身。男性角色明显地被“审美”了。

  ●我一直试图为这部电影写些什么,但是提笔又放下。我想这部电影的最终表达式一个头脑空空的人如何通过战争得到了一定的政治素养,算是用极其喜剧笔法,讲了一个黑暗故事。想爬虫一样活着。主角开始为了所谓荣誉,误杀了人,为了荣誉不愿以精神病认罪。但是为了活着,他装疯了;为了活着,在集中营勾引纳粹军官;为了活着,被成了狗,杀了自己同伴。一个不知极权主义共产主义手工作坊之子,一个四处调戏妇女装腔作势、有胆谋的小混混,向爬虫一样苟活了下来,知道资源分配,知道了要发展自己的人。多么深刻领悟……与之相比,开头配合流行音乐的战争实景流畅调度演员逼真表演,都已无力夸赞杰作

  ●在意大利,女导演拍摄反对战争、嘲弄战争、诅咒战争为主题影片并不始于原籍瑞士的丽娜·魏特缪勒的《帕斯夸利诺》,女导演卡瓦尼摄于1974年的《夜间守门人》便是一例。不过这两部影片都没有从正面表现战争。她们都以女性所特有的细致观察力,去着重描绘战争对于人的心灵严重影响

  ●用这种方式表现对生存的渴望真是令人不适震撼可悲

  ●意大利这个国家无论老片,还是新片。拍出来的电影都有一种意淫似的幻想!这种以个人思想表达出的影像,总有一种奇怪却又让人着迷的功力!真是挺神奇的!

  ●表演最浮夸,地中海一枝花。空间概念牛,女人各个是老年非主流日子看着甜过着苦,屌丝笑着哭。

  ●事实证明,在战争中存活下来是多么的不容易回忆现实交叉,喜剧与悲剧的串联,一面作威作福无法无天曾经,一面是沦为阶下囚,为了活下来毫无尊严的时下,看到最后不寒而栗心寒,原来战争是真的会改变一个人

  ●以前的奥斯卡评审团还是比现在考究一些啊。男主本人就是那个时代的意大利嘛,又帅又没用,胆怯爱面子,为生存妥协,不喜欢德国又讨好德国但被德国虐,回乡后有了为保护自己多生孩子的觉悟。。。片头那一整段的欧耶太前卫了吧~

  ●充满了那不勒斯式的癫狂 现实与回忆的处理极佳 意大利人好像特别喜欢用喜剧的形式来完成严肃的反战题材 一个把尊严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的人 最后却屡屡为了生存放弃尊严 最后30分钟直接把片子提升了一个档次

  《七美人》观后感(一):故事不錯,但敘事稍顯淩亂

  1、影片的整體故事其實是非常有創意的,以這種方式在集中營忍辱偷生是個非常值得壹看的點子。

  2、影片采取雙線交叉敘述男主的人生曆程,方式很好,但感覺稍顯淩亂了些。看起來流暢度不夠。

  3、男主角的表演值得大大的稱贊,將人物的特質表現的淋漓盡致。

  4、看片過程中想到了《美麗人生》,同樣是以輕喜劇形式的形式表達類似的主題。《美麗人生》無疑要更加順暢壹些,能夠令觀衆産生更多的共鳴。而《七美人》確實略偏向荒誕。

  5、總體可以壹看,但別抱太大希望。

  《七美人》观后感(二):记录

  影片开头晨雾弥漫的德国森林很美;七美人走下楼梯红色的背景 画面挺摇滚;大姑娘舞跳得很有意思;跟姐妹们谈完话后一连打了四个胖女人的屁股,“啵啵啵啵”连着钢琴曲响起;森林中穿着睡衣被枪决的人群都倒下了;集中营的画面伴随着瓦格纳女武神的音乐;成堆覆着灰土的裸体像现代艺术;"我天生就长得很丑,可是女人们喜欢我”;大姐哭喊着带了警察进来,一团乱,Pasqualino 抓着床单跳到小巷对面房间,那不勒斯的小街巷;挤眉弄眼吹口哨表情太有意思了;在精神病院说为了活着怎么都行,于是参加战争;在集中营说为了活着怎么都行,于是献出“美人计”;Pasqualino跟女首领做时回想着过去的情人,一个女木偶在帘子后颤动,女首领用两个粗壮的大拇指撑开他闭着的眼睛。

  闹剧开场的电影到后面挺沉重了,还好结尾又回缓了一下,老母亲念叨着“别去想过去了,至少你还活着”,他终于靠各种办法活了下来。

  《七美人》观后感(三):生命

  要再看。

  层次很丰富,穿插叙事的方式很精简。

  越往后,生存冲突越激烈。碎尸,精神病院,军营,归

  帕斯夸利诺因为碎尸不得不出逃来到精神病院,因为在病院中强暴病人不得不来到军营,因为在军营中无法生存不得不诱惑军官,举枪杀死同伴,在军营也无处可去的时候回到了家。可是无论是家还是他都已经不是最初的那个了。

  随着战争的发展,帕斯夸利诺的生存空间越来越逼仄狭小,直到战争过去,重新拥有物理空间的时候,他却早已在强大外力的作用下完成了不可逆的转变,失去了心理上的空间,从此活在生存压迫感之下。pasqualino对于生育的渴望我认为是可做佐证的。战争毁灭了无数生灵,战后人们需要生育,来作为报复。在战争中,核心的议题就是生命。战争本身也是对生命的质疑甚至价值上的抹杀,女军官这样的协助者在生命价值的议题上显然也交上了自己的答卷,pasqualino、弗朗西斯科亦然。

  quot;帕斯夸利诺,你还活着","这是正当防卫"。尽管战争已经过去了,战争的遗民仍深陷在被害的恐惧中,采用着一种十分保守的方式做着没有对象的反击。

  为了活着,人们创造了许许多多美好的东西,譬如音乐绘画,譬如道义。为了美好的东西,一部分人甘愿献祭生命,譬如跳进粪池的老头和请求被射杀的弗朗西斯科。也有一部分人,获得了生命,却最终失去了生命的灵性,也失去了欣赏生命创造的能力。归根到底,这是一个关于人的被毁灭的影片。

  精神病院挣扎的部分、女军官面部的红绿蓝光、弗朗西斯科死去后的配乐(仿佛在为他默哀)、pasqualino家里漫山遍野的洋娃娃……好棒啊!

  《七美人》观后感(四):摇滚精神

  1999年滚石杂志曾经评选了史上100部最具个性的影片,所谓“最具个性”其实就是最离经叛道最贴近摇滚精神,这部75年意大利的老片赫然位列第67名。

  说起来这位导演Lina Wertmüller,对影迷来说不是很陌生,她曾经是费里尼《8部半》的副导演,她自己自编自导的《踩过界》Swept Away(1974) 令她声名鹊起,多年来不乏拥趸,其中就以伟大的盖里奇表现得最彻底,2002年,他和他伟大的妻子麦当娜一起重拍了这部影片,没想到变成公认的他迄今为止最烂的作品。源起是有次盖氏夫妇在家请朋友观赏他们为宝马汽车拍摄的那部著名的The Star广告,当看到司机恶搞女明星的时候,那朋友说这让他想起一部意大利老片《踩过界》,稍后盖氏夫妇一同观赏了该片,一致认为这是部很NB的电影,当时盖里奇大概整日热衷在幻想里虐待麦当娜,夫妇俩一拍即合,买来了版权……然后就是众所周知的悲剧了。

  我一向不看好重拍片,惨痛的教训还少吗?壮哥的《小城之春》和费穆的原作相比就是个超级大垃圾,adrian Lyne1997年的《洛丽塔》和库布里克62年的版本比,一个是失败的色情片,一个是伟大的爱情片。

  跑题了。说回Lina Wertmüller,个人导演生涯最显赫的头衔是“史上首位得到奥斯卡最佳导演提名的女性导演”,这确实有点讽刺,奥斯卡那个烂奖在意识和艺术上的保守,品味来得还不及滚石杂志让人敬重。Lina Wertmüller就是以本片得到提名,不过当时也只是提名,最后并未拿到。

  电影本身确实是杰作。开场一段歌曲就让人刮目相看,70年代啊,我给Hip-Hop找到祖宗了:))伴着二战的珍贵纪录片镜头,那歌词写的,值得现在这些肤浅的年轻人好好地学习啊。作为两部创作期相连的作品,《七美人》和《踩过界》一样,延续着导演对于两性失衡的思考。只是一来一往的区别,《踩过界》里女明星为了生存不得不屈服在水手的男性极权之下,《七美人》里则是帕斯夸利诺为了生存去色诱状如狮子狗般的纳粹女典狱长,剑悬于头颈之上的时候,性失去了一般西方电影中的华丽外衣,沦为分分钟就可以拿出来交换的东西,对于多年来试图给性赋予高尚意义的西方电影,真是一记响亮的带回音的耳光!

  片中充斥着迫力很强的人物特写,特写和大全景的突兀衔接也成了很有自己特点的电影语言,再加上意大利电影固执地摒弃现场收音,配音和声效脱节的那种奇怪的氛围,让我可以再次看到意大利电影黄金时代后的诡异风向。

  伟大的演员Giancarlo Giannini,在这部电影里面临到了很大的挑战,由于他的特写太多,可能导演要求他每次表演的层次都不能相同,于是影片中经常会出现时间过久的特写镜头,Giancarlo Giannini泪光隐隐,嘴唇颤抖,一遍遍上演着人生悲喜。冷酷的集中营情节里掺杂着好笑的桥段,让人体味到复杂的感情。

  本片中经典镜头很多,其中一幕众囚犯看着镜头的,以及狮子狗女纳粹的造型,经常会被很多讲二战的专题片偷用,看的时候可以注意一下,寻找这些给我带来了莫大的乐趣。

  《七美人》观后感(五):Pasqualino 式的人生 --- 《七美图》

  影片的背景是二战期间的意大利,墨索里尼执政期。 Pasqualino ,一个爱虚张声势,华而不实的街头痞子为了面子杀死了羞辱他的妓院老板。虽然因承认了一切罪行而登上了报纸头条,并得到了毕生追求的“尊敬和荣誉”,但也面临着被判死刑的下场。羁押期间,与律师的对话使得我们领略到了男主角的高超演技。那是 Pasqualino 直面人生的一刹那。他必须在生存和尊严之间作出抉择。此时我们仿佛看到了男主角内心深处的斗争,伴随着的是那面部肌肉无法控制的颤抖。如此情形,在影片的其他时段、Pasqualino 的人生各阶段都在进行着。

  后期的集中营生涯,营里的残酷影像无时不刻的在刺激着他,并促使他铤而走险以摆脱炼狱般的生活。不过他将采取的将不是什么武装暴动,而是自己那“一剑封喉”的“ Pasqualino ”式魅力。 Pasqualino 欲以赤裸裸的献媚和自己的男性肉体去讨好德国女长官。为此,他摇尾乞怜,无所不用其极。对长官的第一次“求爱”就颇费周折:他上下其手、身体力行、辛辛苦苦的忙活了一阵子后,却因长期营养不良导致了阳痿。女长官看穿了他的小把戏,一脚踹开了他,为他端来了可口的饭菜,然后以一个最优秀民族的口吻对他说道:“你对生命的渴望令我作呕,你的爱令我作呕。”

  这是部喜剧片,但却是含着眼泪的。

  令人印象颇深的是德国女长官对 Pasqualino 的评价,那个用了两次的形容词,“令人作呕”。结合先前的情节,你可能会感到这不是一个自以为是的民族对劣等民族的惯性思维式的认知。就本人而言,我已对主角产生了一阵反胃,尽管还不是真正的厌恶。不过至此不得不佩服 Giancazlo Giannini (男主角扮演者)的演技, Giancazlo Giannin 将这类人物的猥琐和可悲刻画到了淋漓尽致。导演 Wertmuller 为什么要用这个人物来充当影片的主角?是否是因为能从中看到了一些自己的影子?

  影片以血肉横飞的战争场面开始,作为配乐却是一段70年代风格的摇滚乐,让人感到了一丝不协调的荒诞。在若干个地方都出现了第三帝国元首的影像。例如一开场就是希特勒同墨索里尼微笑着握手的镜头,然后又切换到了那煽动性极强、极富表现力的现场演说上。尽管是默片,但如果仔细咀嚼一下,当能从那几秒钟的画面领略到一些事情发生和进展的缘由,如:为什么会有那么大一群人,几乎是包含了整个民族的一群人听命于这个看上去有些滑稽可笑的家伙(这个人事实上不是日耳曼人)。此时的画外音是: ... 那些在摇篮中就应该被枪毙的人 ...

  在 Pasqualino 后期的集中营生涯里,在第一次赤裸面对德国女长官的房间中,我们再次看到了那张纵横了四分之一世纪、被塑造的极其刚毅的狂人脸部。它被以大尺寸复制了出来,恭恭敬敬的悬挂在了墙壁上。从一旁打来的绿光,将肖像前那团肥硕的身影照的幌如在神堂中做祷告的修女。

  从拍摄手法上来看,这不大像是由一个女性导演拍出的影片。从中我们能感受到一种“硬朗”的叛逆以及引人深思的历史荒谬感。如果光是从女性特有的柔性思维出发,要将一部影片拍成这样是有些不可思议了。正因为如此,她获得了77年的 OSCAR best director & best screenplay 两项奖项。当然, Giancazlo Giannini 也以高超的演技获得了 OSCAR best actor 奖项。

  影片主题音乐是首意大利民谣。从歌中那支离破碎的人声,我们似乎能听到一些 Pasqualino 对自己的一生做出的无力诠释。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