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婚姻的肖像》观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婚姻的肖像》观后感精选

2020-02-23 22:33:0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婚姻的肖像》观后感精选

  《婚姻肖像》是一部由史蒂芬·惠特克执导,珍妮·麦克蒂尔 / 大卫·海格 / 凯瑟琳·哈里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婚姻的肖像》精选点评

  ●没得说了,3v

  ●太棒!

  ●感此伤妾,坐愁红颜老 Vita,Do you love Loshca?

  ●目前只看到第一集,其他没字幕很多听不懂,,,也算是准备看《Vita and Virginia》前,了解了下vita这位女性

  ●http://item.taobao.com/item.htm?id=13117363295

  ●跳着看完。Vita和Violet如此情深,但Vita后来不是和Virginia Woolf一起么……感觉Violet有点可怜。怎么都叫V啊.....而且都是文学家......

  ●这才是文艺青年互撩的正确打开方式!Vita & Virginia的导演完全可以看这部90年的小短剧学习一下如何解决文学暧昧关系割裂的"两张皮"问题

  ●看完只想叹息一声Violet,她的实在是太浓烈,然而她的爱情实在是太悲伤了。

  ●在看

  ●vita, you are a silly woman.

  《婚姻的肖像》观后感(一):到底爱情是什么

  这部1990年拍摄的短剧论是在内容还拍摄质量上都是上乘的作品,有时候我们会有个奇怪偏见,总觉得我们现在的生活或者思想是进化而来的,也就是现在总会超越从前,但事实却是,历史是不断重复的,而我们认为的超越是在一个跨度特别大的时空范围里来说的。这部短剧讲的是20世纪初的一段婚姻故事,但不寻常地方就是处在婚姻中的女人和其他的女人之间的纠葛,以及整个故事结束的方式。这其实是一段真实的故事,就是剧中vita的儿子根据父母的故事写的一本书就叫《婚姻的肖像》,书里的大部分内容都是根据他父母的书信整理的。

  vita和Violet的感情纠葛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年时间,最后也是被迫分开,在她们分开后的二十年间都没有联系,但在在书里有讲到,vita在接到violet的电话后写给她,说自己不敢再见violet,因为怕自己会再爱上她。

  《婚姻的肖像》观后感(二):同妻和同夫也可以好好生活,we are loving loving friends

  几点碎碎念,

  1. 羡慕这两个人的关系,友情以上,soulmate的感觉,加之亲情。难怪Vita对Violet坦白她incapable of being faithful的时候却说唯独一直深深爱着Harold. 港真这难道不是形婚的最高境界吗!!!

  2. Janet McTeer太棒了,与看完vita & virginia的感受截然相反,这版vita完全勾起了我想要了解这个女人的欲望

  3. 最后一段感觉dramatize过头了,不知道实情况什么样的,需要原著再自己慢慢挖掘吧。没想到Vita占有欲这么强,得知女朋友和自己合法老公睡过就要死要活的,各种锤墙掐人放狠话,相比起来我们煤老板就隐忍多了,被情人的老公间接传染了性病也只能打碎牙齿和血吞。。。(误) 没看过煤老板的给一个传送门: 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movie/26989670

  4. Vita Sackville-West有被译成中文的作品吗?大致找了一下,约莫一部也没有?!书信集可以先翻起来,天啊这几个人都是那么的能写,感觉阅读量巨大。。

  5. 这个Vita我太可以了让我流一会儿鼻血...连Harold都忍不住夸穿着马裤的Vita好帅...

  《婚姻的肖像》观后感(三):不平凡的女人,Vita Sackville-West

  第一次见到Vita的名字是在Virginia Woolf的百科里,一句“和薇塔开始一段亲密关系”一下便吸引了我。

  众所周知Virginia的神经敏感、精神衰弱,而Vita究竟是怎样一个的一个女人?可以让Virginia如此着迷?于是这就诱发了我忍受没有字幕几乎近似于练习听力地去看这部电影的欲望。

  如果你有研究过Vita,你会发现这是一个非常不一样的女人。她曾经交往的女友中有小说Violet Trefusis(即电影中的女二),意识流大师、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作家Virginia Woolf,BBC谈话节目的领军人物Hilda Matheson,被评为最佳记者的Evelyn Irons等等。

  用原著作者,也就是Vita的儿子Nigel Nicolson的话说就是“Vita一直都在恋爱”,而这句话还可以补上“Vita一直在和那些不平凡的女人恋爱。”

  对于Vita和Harold的关系,有一种普遍说法——Vita和Harold都是同性恋,在婚姻之下,两人各自寻找自己的同性伴侣,而保持一种相互尊重的关系。电影里的Harold却是一个爱Vita爱得死去活来的政客。个人更倾向于前者的说法,因为历史上Vita除了Violet还有很多同性恋人,而电影里的Harold显然不会让这种事情多次发生。这种关系很快让我联想到了Virginia Woolf和Leonard的婚姻,同样也是一种战友之情多于爱人之情的婚姻。而电影里的Harold也许真的为了所谓“戏剧效果”白牺牲了,成为一个小肚鸡肠伪善的男人,每次看到他那种憨厚无害的笑容,我就头皮发麻。他可以一边微笑地理解Vita,却一边联合另一个男人去阻止;他可以一边微笑地同情Vita,却一边为Violet的订婚欢呼。唯一值得安慰的是,在陪伴着一个渐渐少了快乐的Vita身边近半个世纪以后,他终于又想到了他之前的承诺“我会爱你的朋友,即使是Violet.”但曲终人散,后悔也改变不了结局,改变不了Vita.

  影片的Vita在开场不久就让我有一种Virginia的既视感,相比时时刻刻中的略显疯癫的Nicole Kidman,Janet McTeer可以说是Virginia的再世!时而冷静和时而疯狂,时而尖酸时而友善。值得一提的是,我还发现百度百科的Virginia的照片其实是Vita的,这一巧合还有趣地让我发现,实际上她们长得也很像。

  Janet McTeer的表演堪称“完美”,特别是在听到Violet结婚消息时,还有得知Violet的丈夫曾“侵占”过Violet时,那种激愤、绝望的神情,简直把作为观众的我压抑得无法呼吸。导演选角选得太好了,化妆也好,也或许是Janet McTeer天生就是如此…看看历史中的Vita,和电影中的Janet McTee,长得几乎是一模一样!看过很多电影,也喜欢过一些电影明星,但Janet McTee是第一个让我情不自禁感叹“演技好”的演员,以至于让我产生Janet McTee就是Vita的错觉。

  这部老迷你剧已经老得连字幕都找不到了,确实是很大的遗憾,但是,演员们出色的表演已经完全表现出了字幕应该有的内容,甚至是更多。

  《婚姻的肖像》观后感(四):诺尔庄园和西辛赫斯特城堡

  最近看了本讲英国作家住宅的书《优雅的相遇》,其中有些关于薇塔的背景资料,转抄过来。

  1,诺尔庄园

  薇塔出生并成长于诺尔庄园,诺尔庄园是英格兰最大的庄园住宅,大宅周围是占地一千多英亩的壮丽园林和鹿园。诺尔庄园大宅原是坎特伯雷大主教的豪华住宅,后来赠给亨利八世,再后来由伊丽莎白一世赠给了(表兄)托马斯·萨克维尔。庄园大宅内部有365个房间,52个楼梯,12个大门入口,7个庭院。弗吉尼亚·伍尔芙曾经估计,“那一片建筑”很可能“有牛津一半那么大”。薇塔称:“我对诺尔庄园深深的爱胜过我生命中的一切”。

  然而,只有男性家族成员才可继承庄园。在薇塔36岁时,他父亲去世,庄园由他的伯父继承。弗吉尼亚·伍尔芙非常理解薇塔的失落感,她在日记中写道,“昨天我和薇塔路过诺尔庄园,被迫转过脸去不看这座没有主人、没有旗帜的庄园。这是她最介意的。”1928年,伍尔芙送给薇塔一份不同寻常的礼物,终于为她保存对诺尔庄园的记忆找到了一个可行途径,那就是《奥兰多》。《奥兰多》大量运用了诺尔庄园的历史素材,使薇塔看得“眼花缭乱,心醉神迷”。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诺尔庄园已经岌岌可危。1946年第四任萨克维尔男爵把诺尔庄园以及一笔维护费用一同捐给了国民托管组织。两年后,薇塔·萨克维尔-韦斯特写出了第一本国民托管组织认可的诺尔庄园导游指南。

  2,西辛赫斯特城堡(Sissinghurst Castle)

  由于长子继承制的缘故,薇塔被剥夺了继承诺尔庄园的权利。1930年,薇塔夫妇在西辛赫斯特城堡开始的新生活,薇塔对西辛赫斯特城堡一见钟情。,

  最初,条件非常简陋。他们夫妇二人只能睡在潮湿的野营床上,在烛光下读书。改造西辛赫斯特城堡的挑战非常艰巨。但是尼科尔森和萨克维尔-韦斯特不辞辛苦,努力劳作了很长时间,很像生意上的合作伙伴。她负责园艺工作,他则负责整体设计。

  1938年,薇塔很不情愿地把西辛赫斯特城堡对公众开放。她傲慢地把游客们称为“先令客”,因为当时的参观门票售价为一先令(5便士)。如今门票售价不可避免地有所提高,然而游客们却能领略到丰富多彩的各种园艺乐趣。

  西辛赫斯特城堡的塔楼是她作家生涯中极其重要的一个地方,那是她幽居独处的场所,游客在这里不受欢迎。萨克维尔-韦斯特平时写作用的那个房间在塔楼中层,通过一段螺旋式楼梯进入室内。这个房间至今没有任何变动,四周墙壁上仍然摆放着已经长久被人遗忘的出版物。其中一些同园艺、历史和旅游等方面的内容有关。她在自己挚爱的塔楼小屋里总共写出了20本书。1946至1961年间,她每周都要为《观察家报》(Observer)撰写一篇备受期待的园艺专栏文章。她喜欢从塔楼顶端向下凝视自己的劳动成果——那座她非常珍爱的花园。

  西辛赫斯特城堡藏书室现已对游客开放,里面有数千册图书。其中许多是尼科尔森收藏的赠阅本图书。他在西辛赫斯特城堡的南舍写作,那里更加便利。他的妻子则在塔楼的小房间里寻找宁静,不受外界打扰。出乎预料的是,尼科尔森是西辛赫斯特城堡里更为多产的作家。他轮流使用三台打字机(分别被称为里基、蒂基利、大维)写下了共300万字的日记,“从没想过发表”。

  薇塔-萨克维尔-韦斯特搬到西辛赫斯特城堡时已经是一位富有的女人。但是她在去世时却身无分文,因为她的个人财产全部都花在了住宅和花园上;她花费了难以计数的时间来实现自己的梦想。她曾经写道,西辛赫斯特城堡“让我累弯了腰,弄破了指甲,有时也让我感到非常伤心”。

  她去世后,西辛赫斯特庄园转让给了国民托管组织,代替遗产税。如今该组织雇用了九名园丁维护保管她创造的那片美丽园地。

  另,网上资料:

  西辛赫斯特城堡花园是英格兰最漂亮、最出名的世界级花园之一。

  薇塔1962年去世,她将这座城堡花园赠与更热爱乡村田园生活的次子Nigel。薇塔的长子Bennidict,是艺术史家;次子Nigel,作家,记者,出版家,议员。他撰写的关于父母的书《一幅婚姻的肖像》获得过最佳传记奖,并被拍成了电视连续剧。2004年Nigel去世,他的儿子Adam和妻子继续住在这个城堡里。Adam也是作家,他写的关于祖先花园的《西辛赫斯特》获得2009年英国皇家文学协会的“翁达杰奖”,以及最佳家庭历史书籍奖。

  《婚姻的肖像》观后感(五):非常道

  婚姻,百家就有百像。这一副BBC于1990年拍摄的属于二战英国一对上流社会夫妇的婚姻画像,惊世骇俗,令人难以置信却又真实无比。该剧集改编自一部1973年写成的纪传体,作者是书中主角Vita Sackville-West 的儿子,他以其母的日记和信件为参考记述还原了其父母50年的婚姻生活,曲折离奇的感情世界和他们所分享的独特的爱和理解。这足以说明影片虽然源自于生活,提炼自生活,生活本身却远比影片要丰富多彩,出人意表。

  二战的英国,女诗人Vita和外交官Harold拥有一个舒适的婚姻,美满的四口之家和风光秀丽未被战火侵扰的田园别墅。一日Harold远行归来却举止异常,小别不胜新婚,反而让娇妻独守空房。避无可避或者也是不想回避时,他痛哭着忏悔了一场外遇。他adore她,worship她,可是还是难免有怦然心动于他人的时刻,尤令她震惊的,是与同性。她悒郁难解,直到童年玩伴Violet来访,一段从此延续了一辈子的孽缘自此浮出水面,而种子,早在少年戏耍时即已被种下;她爱她,她懵懂无知,直到烛光下的这一夜,一个多情,一个脆弱,眉目传情之际,暗流汹涌;两唇相触之时,天晕地旋。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七情六欲,乃人之常情;是凡人,常常难以抵抗诱惑,何况还有情,款款深情,自是无坚而不催;何况有他背叛在先,更是为她大开便捷之门。于是,炉火边,暗室里,小湖上,树荫下,人影双双,难分难舍,处处皆是伊甸园。只是有点不懂,三人行,Vita何以能如此坦然,全无罪疚之念?

  战争结束,捷报传来,他归家,她却离家;她和她,周游世界,从此夜夜笙歌,蜜意浓情;周遭人皆是风景,俱是陪衬。Violet的眼中,只有一个她;Vita,则是故国家园,夫君幼子,俱抛脑后,偶尔惦起,也在她的柔情似水中模糊。圣诞归家之约,自此化为乌有;一张亲密照片,他不得不面对真相。

  未必倦游,却不得不归家,梦幻之旅,总有一个结束的时候。回家,面对的是孩子怯怯的疏离的表情;面对的是母亲喋喋不休的告诫;面对的,也是曾经把臂同游的爱人一声声急切的呼唤:“I’m dying, come back to me, save my life.”然而,独立悬崖,远眺海景,她也会对他倾吐心声:“you are my only anchor……”。可是,同样难阻她对她的沉溺和痴迷。一张Violet和她不懈的追求者Denys的结婚告示,引来Vita失控的愤怒和嫉妒,Harold喜悦的”thank god”。

  “My life in your hand, do not fail me.”, “Come to pairs with me”, 两个声音交织纠缠,都是所爱。他和她之间,Vita终于无视Violet的哭泣,决然离开,选择和他共赴巴黎。虽然她几乎虚弱得不能行走,虽然她犹豫叫嚷着要回去,在他坚定的扶持下,她和她终于天各一方。教堂里,圣坛上,新娘泪流满面,自然不是幸福的泪水;另一头,Vita紧紧拽着戒指,满面泪水。可是,还是分开了。她又终于妒火难忍,风驰电掣,一场奔袭,愤怒的谴责她掠夺她,再次离开她。从此后,旧游地,昔日欢颜,痕迹处处,窈窕身影,又怎能,说忘就忘?纵有夫贤子孝,锦衣玉食,又怎抵,相思之蚀骨穿肠?

  再相见,一场缠绵,她终于决定和Violet一起生活。于Violet而言,婚姻不过是个面具,她待他如草芥,总是会毫不犹豫的奔向Vita。而他,居然也会爱她到愿意维持一个无性的婚姻。和Violet相比,Vita和Harold的婚姻显然要相敬如宾得多,而且更绝的是,Vita拒绝说谎,既不愿为她和Violet的关系说谎,也不愿给Harold任何虚假的希望,以为这一段婚外情不如他们的婚姻重要。真实的,有点残酷。至于Harold,也算百年难遇的奇男子,他居然愿意给予妻子绝对的自由,袖手旁观这一段婚外情愈演愈烈。和朋友的一席谈话,他也承认嫉妒是不可避免的,不过他能理解他妻子由激情所引致的痛苦,至于他,因为能将情欲分开,所以没那么痛苦。而最终,Vita因为强烈的占有欲产生的嫉妒和Violet分开,她倦鸟知返,还是回到了他身边,携手到老,相濡与沫50年。只是时隔多年后的一个电话,依然能让她泪如泉涌,回忆纷至沓来。谁是真爱,最爱是谁,恐怕她自己也难以辨别吧?!又或者,两者根本无从比较起。

  哦,怎样的一副婚姻画像,不由人不感慨人类感情的复杂无解,不由人不困惑人性的莫测高深。这一对夫妇的自由意识,婚姻之道,是远远的走在他们的时代之前。看着他们,让人不得不疑惑一直以来衡量婚姻成功与否真爱与否的标准,是否太单一太狭隘了呢?爱既可以是排他的专一的霸道的,也还可以是温柔宽厚的理解包容的忍让谦卑的吧?爱和婚姻,它们的具体表像之多样也许远远超越我们所能想像的。若为局外人,请只是旁观,不要轻易去judge。若是当事人,则冷暖自知,自有其考量取舍。

  问问自己吧,当你绝望时,当你沮丧痛苦时,谁,会是你第一时间想到的人?是谁的肩膀,让你渴望去依靠休憩?又是谁的怀抱,是你愿意肆无忌惮的泪湿衣襟的?如果这个人,恰恰又是你最渴望最愿意与之诉说分享一切的那一个,这个人,就是你的最爱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