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2081》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2081》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0-03-04 23:3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2081》经典读后感有感

  《2081》是一本由[美] 库尔特·冯内古特著作中信出版集团/楚尘文化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68.00元,页数:1448,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2081》精选点评

  ●我发誓这辈子再也不买700页+的平装实体书了。看完一本臂力都涨了三磅

  ●业主

  ●已购。非常失望良莠不齐,且平庸之作居多。好的部分反倒是其中各分类的序及附录,可作背景资料~写出五号屠场的冯内古特与写了这些短篇的冯简直像两个人。这些短篇集中在冯前期创作的五十年代,而五号屠场之后,他仿佛才找到了自己路数。有时候觉得市面上的短篇全集作家而言真是一种考验,那些成熟的、不成熟的、乃至让作者脸红的作品一概囊括,了不起如冯者也未能幸免。且作为冯的写作史资料看待吧~另外,之前刚读过《王考》一类的浓郁的中文,再读这套书时,尤其受不了那股翻译腔。。。

  ●我读了两遍才读懂,读懂了之后发现真的好好看,有内涵

  ●好。 但是序应该是评论文章,可是没加标题。 以及结集居然不是时间或者按照小说集顺序? 搞不懂为啥要自作主张书写对象分类。

  ●冯的短篇很有未来感,人已自我赛博格化,人类可以去挑战死亡,人类创造机器最终沦为机器…… 后人类的世界,人享受科学技术便利同时又变成被改变的对象。真是细思极恐,冯内古特的预言仿佛正向我们走来… 冯的语句简短效果强烈,读起来很像在看漫画

  ●在荒谬时代里,这些故事让我安静下来。

  ●好看的

  ●喜欢那个工程师的故事:他上自己发明完美的、能说话的叫“珍妮”的冰箱,并为她离开家庭,远走天涯妻子在临终时托纸条告诉他:“请作为一个不完美的人,回到不完美的人群中。” 太空时代人们机器人畅想,甚至萌生和机器人谈恋爱想法们完美、可控、更符合期待。和机器人恋爱浪漫吗?或许追求完美的同时也意味付出代价

  ● 冯内古特的短篇小说终于收齐了!

  《2081》读后感(一):2081 年,谁比谁更聪明美丽勤奋强壮善良……才华横溢……都会受到惩罚。这个世界完全变成了另一个世界。

  2081 年,终于人人平等了。不只是在上帝法律前人人平等。在所有方面都平等。没有人比其他人更聪明。没有人比其他人更好看。没有人比其他人更强壮或敏捷

  这一切平等源自宪法第211、212 和213 修正案,源自美国助残总会会长手下警员的不停警戒。 但生活里的事情仍不尽完善。例如,春天将至的四月还是使人狂躁

  2081年,这个世界完全变了。

  ……

  《2081》读后感(二):老冯的时空

  其实,我们已经别了。

  2012年12月太阳系经过银河系白光带,此时太阳实则已经消失在宇宙里了,整个过程仅需1秒。但你发现,你还活着,这是为什么?因为那一秒对于宇宙来说的确是一秒,但是对于我们,已经进到了另一个空间,时间被拉长了,你听说过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吧?给你举个例子,烟火花炮爆炸是不是一秒?那么宇宙奇点大爆炸其实也是一秒,只不过你身在大爆炸中时间被拉长了,正如把你眼睛蒙上,听觉蒙上,你坐在动车里,飞机里,是感觉不到速度的。

  总结:2012世界已经毁灭了,也可以说,我们坠入在了平行世界里的另一个世界里了,那个曾经的地球已经不在了。

  你难道没有发现,曾经死掉的明星,现在竟然潜移默化的活了?那些明明在你记忆中活着的明星,却已经死了?你有没有发现时间突然变得好快,一转眼2019年了?这就是原因,时间理论上被加速了,同时也拉长了,因为太阳系进入了银河系的未知神秘光带,一切物质、时间、被无限拉长,撕裂...成为白光带的一部分...什么是白光带?参考土星的环。

  (这就是看老冯书的感觉)

  《2081》读后感(三):战后荒原

  库尔特.冯内古特在我目中是和毛姆、胡里奥并列前三的短篇小说,这是第一次把他的短篇全集齐了读。才读完4篇就内心翻涌。这一部分都是写战争,多数以二战为背景,他从不直接描述战争如何惨烈,只从小人物,从生活细节,从侧面去描写战争到底给人类带来了怎样的毁灭,那种毁灭的时效不亚于核辐射。语言犀利幽默,故事反转引人入胜,想象力更是冯裤子的最大亮点。

  《国王的人马》

  二战时期,美国一支小军队被德国俘虏,战俘被要求以自己的士兵和家人跟对方下一场国际象棋,胜离开,败棋子亡。战俘Leder用自己幼子为饵取得胜利,却还是最大的输家。

  《流离失所的人》

  二战时期流落到德国的美国孤儿,因为自己的肤色和身份被其他孤儿排斥,某一天,看到美国士兵错以为是自己的爸爸,要爸爸带他回家。“爸爸”说要穿过很大很大一片水带他回家,“爸爸”哭了,“爸爸”的战友们都哭了。

  《载人导弹》

  2081年,俄罗斯和美国分别发送了载人导弹到月球,互以为对方挑起战争,弹毁人亡。两名烈士的父亲互相通,以父亲的身份讲述的两个烈士,只是两个热爱航天和月球的鲜活生命,难得的是,两个父亲都无怨尤,壮烈牺牲是军人职责。可笑的是,这样的牺牲不过是上位者的疑心病产物。

  《纪念品》

  一块有希特勒签名的德语铭文的珍贵怀表,出现在美国农场附近的当铺。1945年被德国集中营释放的战俘,一段传奇的经历,一个死后连身份都不存在的大兵。

  《2081》读后感(四):冯内古特及其“科幻现实主义”

  出生于一九二二年的小说家库尔特·冯内古特,可谓是美国文坛的异类。这个德裔美国人,先后经历过战争、被俘,以及死亡的威胁,但似乎没有明显带有创伤性应激综合征,没有在小说中极尽谴责、梦魇之能事,相反,他的作品给人带来了一种无法排解的困惑感,既想哭又想笑——如果我们能够依赖此类证据的话,当然可以据此认为冯内古特真实把握了人性,而作为“黑色幽默”(无论是流派还是说风格)代表作家之一的他,也的确做到了这一点。

  对世界范围内的读者来说,冯内古特以长篇小说闻名:《五号屠场》《冠军早餐》《猫的摇篮》《囚鸟》等,但其实,冯内古特同样还是一位格外多产的短篇小说作家,尽管在其有生之年,特别是其创作初期,他的短篇小说总是遭到坚决的退稿。相较长篇小说的市场受欢迎程度,短篇小说兴许就没有过“黄金时代”,可即便如此,阅读冯内古特的短篇小说仍然给人不少收获,特别是在熟悉其长篇创作的背景下,因为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连续性:冯内古特会将自己在部分短篇小说中的奇思妙想以更大篇幅展开,并增添了故事本身的复杂性和多义性。

  战争在冯内古特的生命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是其频繁触及的主题,比方说《国王的人马》《流离失所的人》《司令的办公桌》《回首大决战》等,不过,冯内古特很少直接表现战争,也即不会描述激烈甚至惨烈的战斗场面,进而唤起一种人道主义的同情或英雄主义的崇高,相反,战争在他笔下完全不带有任何目标(虽然指挥官们总肩负着各种任务)和意义,荒诞而又无法逃避,就像《国王的人马》中的棋局(或者说命运),看似微不足道实则惊心动魄,即便最后的结局往往无比惨淡。

  冯内古特还以科幻小说家的身份广为称道,所以,他部分带有科幻元素的小说兴许可以称作“科幻现实主义”。何以选择科幻作为小说的基本结构,可能与作者本人的理科背景和文学阅读及趣味有关,因为平常的时空观无法,或至少是很难支撑起他的叙事。他生命后期部分长篇小说,如《泰坦的女妖》,就极为精到地在沿袭科幻小说母题的同时,加入了自己对于生命的理解,而这种手法在像《巴恩豪斯效应报告》《记忆术》这样的短篇小说中就能窥见一斑;而《五号屠场》对主观时间的把握和对真实时间的追问,近乎抵达了形而上的层面。

  不过,若认为冯内古特是为了写战争而写战争,为了科幻而科幻,恐怕又构成对他的误解,因为在对人性的发掘和拷问的层面上,他的小说丝毫不逊色于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抑或是所谓的“纯文学”,甚至远远胜过后者。《钱说了算》对金钱之于人性的重压的拷问,《明天,明天,明天》对死亡之必要的探讨,《工厂里的鹿》对工作之于生命的威胁的形象化表现,以及(最好从赛博朋克视角下理解)《艾皮凯克》对何为爱情,特别是人类自诩为这个物种独有的爱情的意义的触及,都不能说不微妙。

  《2081》中有一辑“未来”,汇编的篇目《2081》《欢迎来到猴子馆》《亚当》《明天,明天,明天》《太空大阳具》《2BR02B》《无名战士》几乎篇篇堪称精品。在这些短篇小说中,冯内古特化身为一位预言家,对人类世界的可能面貌给出了自己的预测。那些预言,显然是出自一位乐观的悲观主义者,他清楚地看到了社会还在不断地“进步”,文明在不断地“升级”,但是,某些原始的冲动或欲望,依旧在无形中折磨着那些未来的后代。

  《2081》读后感(五):2081年,可怕的不止是战争

  库尔特·冯内古特是经历过战争的人,小说家爱将熟悉的题材诉诸笔端,因此在《2081:冯内古特短篇小说全集》中,关于战争的故事占了不小的篇幅。战争让幼儿流离失所、教少年好斗、逼老实人动武、令平凡士卒两败俱伤。原以为翻过这些故事后,“女性”、“科学”、“浪漫”、“工作伦理、名望、财富”、“品行”、“未来”等章节会予人些许欢乐。确实,冯内古特很有幽默感,但他的小说却让人笑不出来。审视那些中性的、甚或招人喜爱的东西,常常透着一丝寒意。

  可怕的物亦有诱人的属性,发明者及使用者赞美它的存在。《艾皮凯克》写于第一台计算机发明时:钢铁直男爱上文艺女青年,被对方嫌弃太无趣,直到计算机开始替他写情诗。只不过,能力超常的计算机完全是沉浸于爱情的自然流露,当被男主告知,计算机只是替人做事,不配拥有爱情时,它拼命写诗来自我短路,可谓是“死于心碎”了。被置于计算机位置的人有点悲哀,被计算机挑战则令人惶恐。《钱说了算》更显直白,年轻的护士意外继承了万贯家财,可当有男性向她示好时,双方都听见了那堆钱在说话——他真的是为她本人心动吗?两人都不太确定。还是把钱花出去吧,如果世界上真有长生不老药,我们就会来到《明天,明天,明天》的世界。虽然庆幸我们挚爱的祖父母都无病无灾地健在,但这个拥挤的世界会让小辈永无自己的空间,终有一天被戾气胀满。

  可爱可亲的人有时也显得可怕,他们会戳穿我们的虚伪、自私和欲望,让原本就难以掩藏的东西变得更加明显。《巴贡博鼻烟盒》里的孩子最是寻常见,他们的确是出于好奇刨根问底,他们又比我们想象中渊博,无伤大雅的吹嘘变成了真正的谎言。别在无知者面前展现优越感,若对自己一知半解的事信口开河,极可能在孩子面前露出破绽。讽刺的是,孩子纠完错仍想探讨,是失败的大人自觉羞愧难当。而《露丝》一篇会让母爱泛滥的读者醍醐灌顶:新寡的露丝初见婆婆,被后者的“收藏品”惊呆了。婆婆像看待艺术品般珍藏着儿子幼时的作品,并继续搜刮与儿子有关、与儿子的婚姻无关的纪念品,独占记忆中那个没长大的孩子。所谓的爱子心切,在旁人眼里莫不是如此可怖的画面!

  是我们不够好,还是环境不够好?那些拥有我们渴望东西的人又怎样呢?譬如,拥有特权的人是否就一路绿灯?在《谎言》中,特权阶级父亲带儿子去学校报到,一路叨叨不能倚仗特权歧视同学,却发现儿子隐瞒了未被录取的事实。父亲想替儿子走后门,此举才真正令儿子蒙羞。我们要求平等,本书同名篇目《2081》则刺探了一种易变质为平庸的平等假象。在2081年,法律要求人们放弃利用所有不平等的优势,包括聪明、美丽、力量等等,都属犯规,必须配载“助残设备”来抵消这些优势。这样的社会显然诡异,然而在现实社会中,谁又有资格去评判,同是赢在起跑线上,哪些是公允的、哪些是卑鄙的?何况,我们还会敝帚自珍,偏爱与己有联结的东西。就像《骗子》中商业化的成功画家和苦心孤诣经营艺术的画家,虽彼此羡慕,交换作品后却双双反悔。抱怨现状又并不真正愿意去改变,怕也是人之常情。

  这个世界会好吗?见证战争残酷的冯内古特用幽默来化解不安,而小说中的古怪可怕,是我们内心的镜像,是劣根性与是非观相抗衡的战争。像冯内古特笔下的小人物一样,虽比上不足,依恃小确幸,遭遇困境时也在积极寻找出路。千万别像《自杀流行病患者》那样,只能上不能下。2081年,有许多未知,熟悉的事物也会露出可怕的一面,但能看到的症结,总还有解决之道。冯内古特开了许多脑洞:譬如,找个剧本,一次次入戏来摆脱现实平庸;交个笔友,永不相见来捍卫理想的白日梦;在不为人知的某时某地,换个身份,释放与“身份”不符的“低级”爱好,便能假装岁月静好。

  ——己亥年读库尔特·冯内古特《2081》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