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青年王阳明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青年王阳明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0-03-25 23:3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青年王阳明经典读后感有感

  《青年王阳明》是一本由(美) 杜维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0.00,页数:233,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青年王阳明》精选点评

  ●博士论文,有点枯燥

  ●去用行动检验,知行合一不可分割奥义,尤其,有年轻时候更应该先从行动开始

  ●2019年8月9日读完。没有发生预期震撼

  ●杜维明1968年的博士论文。虽题为青年,但由于王阳明思想基本是在书中划定的“青年”时代悟到、提出,故也可以说是王阳明思想研究主线有三。(1)套用时下的一句话:“大声说出那六个字”。作者认为王阳明深他父亲庭的影响。轻则如生活在状元父亲的阴影下,重则如他放弃佛道出世,是因为他发现亲情乃人之本性,不能丢掉做人根本。(2)强调王阳明“做圣人”的主张贯穿于一生自己也要身教个人经历的沉浮见闻,对王阳明有极大影响。(3)反驳王阳明是“伪儒家”“真佛道”的说法讨论佛道与王阳明的关系同时,指出他与朱熹思想的融合性而非绝对对立性,以及他与陆象山的不同之处。不过,本书有一种感觉,即杜维明并非在讲王阳明的思想(引王阳明原文较少,且过分依赖《年谱》),而是在借王阳明讲自己的儒学理论

  ●从那个年代来看应该是一部具有开创性的著作了,杜维明先生一开始就走的是体验道路

  ●读王阳明,适合从外围(学者研究)开始,然后往中心(王阳明集)走,这样会比较省力好懂……这种读书方法,我姑且叫:农村包围城市不好之处:就是容易受别人的看法左右

  ●这本书是2018年春节读的,在回家的高铁上读了一半,家里读了另一半。圣人的思想也不是与生俱来的,经历了非常之苦,纠结了大半辈子,才达到自己与自己和解,与世界和解。这是杜维明先生的论文,不是多厚的著作,但是用心程度随处可见看看人家是怎么毕业的。比较通俗易懂了。读完这本书,我结束了二十多年的亲情认知拉锯,终于看清自己,找到了最终答案。此后,遇到什么烦心事,都不用其他鸡汤,直接说“来一本王阳明吧”,“这次需要三本王阳明”之类。青年王阳明,适合青年,要治学还得读进阶著作。

  ●指引困境中的我

  ●立志、勤学、改过、责善,这四点代表自我修养的四重发展过程。首先是立志,其字面意义是做决定或下决心。其次是勤学。然而,由于这里的学是指学做圣贤,所以既包含知识的传授,也包含品德转变。第三点是改过。简单地说是改正错误。但是,在儒学传统中,这个词有着重要理意义,可与基督保罗教义中的悔过自新的伦理宗教概念相比。最后是责善(以责备的方式劝善),意指一种新的人际关系。

  ●有点浅白,也有些啰嗦,适合初学者入门。有相应层级的研究读物,总是好的。

  《青年王阳明》读后感(一):冷静的杜维明,激烈的王阳明

  - 传记类作品最常见的毛病就是以全息视角看当时古人,以作者想法揣测人物想法。这种做法是从结果推导原因,很失真。

  - 杜维明在这部作品里很冷静克制,没有主观臆断,而是尝试情景带入,以当时王阳明能看到的视角和感受还原他的每项决定和感受。作者在前言里明显表达了写作态度:面对当时的情景,王阳明为什么会产生那些想法,态度和心态转变是怎样发生的?

  - 圣人跟普通人遭遇的机遇和劫难基本相当,然而每一次向左向右的抉择让圣人和普通人渐行渐远。

  - 这本书很平淡,也许是因为作者过于客观,也许是因为王阳明本身的经历撑不起我们对他英雄般史诗般的幻想。坦白地说,王阳明只做到了一件事:对自己诚实,遵从自己内心的感受。坚守一生去实践,于是终于得道成圣贤。

  - 为学做事先立志,志是需要全身心投入和认同,并用一生去实现的事业。之所以飘忽不定,易被外界干扰和困惑,原因其实是内心没有根。一辈子如果没有一条贯穿的主线,其实这一生只不过活成了一部烂片,再多的享乐,再多的奢华也填补不了主线和内心的贫瘠。

  《青年王阳明》读后感(二):续读《青年王阳明》——悼念罗斌表弟

  2019年一句群发的新年祝福短信,我没有回复,2020年再重新翻到很是内疚。为什么远房亲戚间尽然那么生分,通过另外表弟的朋友圈才知道你很有可能过了,挨不到你的第二个本命鼠年春节。

  “遇到伤心事,将是检验人的家庭联结的深度的最好时候……人生的真正意义应该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寻找。”阳明把原初的亲情看作是人性的牵扯,相识际遇又是那么的机缘巧合。血脉相连的表兄弟眼睁睁看着你在朋友圈挣扎,和你相会在桂林王城的时候还未曾看到你的自怨自哀,去年8月到今年1月,你朋友圈里写着,“我还有好多事没去做。”“妈妈,生日快乐!”,我们都有梦,你还是个独子,你的世界背负着太多的期望这世道竟如此负你。命运弄人,五十才出山的阳明仕途多遄,半年的化疗对于青春,何况这个死神又是多么无情!

  “我知道你会变成一个好男人,正派,忠诚,有教养。”这是《一天》德克斯特的妈妈对玩世不恭的富家子的叮嘱,我觉得我老表的母亲也是这样唠叨的。我们都想成为一个自由的人,在亲情羁绊着才能逐步成长。

  梦安魂于九霄,火车行驶在天际,这是刺猬每天叫醒我的闹钟。多久没有对着屏幕打着心里的想说的话,多久没有写字了,这些迟到的语言也是对你无尽的思念,多想乘着和谐号沿着湘桂线去看看你最后一面。你守着桂林山水最美的一隅,我心中永远年轻的你,还是一起吃饭举杯的少年。

  《青年王阳明》读后感(三):活得明白,请先诚实

  科学让我们获得许多外在的知识,小到原子、基因,大到浩瀚宇宙,而哲学则是向内求的,哲学的价值就是帮助我们,通过思考、反省,来真正的认识我们自己,我们到底要什么,爱什么,恨什么。这些问题,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似乎都很难给出好的答案。王阳明的心学也许也可以看做是一个伟大的哲人对此类问题的一种回应。作为一个哲学学术的小白,肯定是无法弄懂王阳明的心学的,无非也是外行看个热闹。

  粗粗的翻完这本小书(杜维明28岁的论文),简单的几个感触是,王阳明(或者说是杜维明注的王阳明)似乎非常重视内心的真实感受,他就是通过对于亲人割舍不掉的感情使其走出了阳明洞,认识到了佛道的局限,而这种感受是很难通过单纯的读书所能体会到的,尤其是抱着功利的目的而去读的书。因此,他强调立志是最为重要的,只有立下成为圣贤之志,才有可能去真诚的面对自己内心的感受,真正搞清楚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而王阳明强大的信心,即人人皆可为圣贤,可能也是来自于此,即他深信只要每个人去非常真诚和认真的体会自己内心的感受,一定会明白圣人想要传达给我们的那些道理的。在此,他也用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鱼和荃的比喻,认为圣人之言、圣人之教(荃)都是帮助你捕捉到道(鱼)的工具,当你捕捉到道的时候,那些工具便也不再需要了。

  能够真诚的面对自己,这是现代哲人对于能够认识自我的人很高的评价(例如写下忏悔录的卢梭),而王阳明似乎也是最为看重这一点。所以说功名利禄是身外之物,而我们内心却已经有着取之不尽的宝藏?只不过我们为着满足自己的私欲都变得太忙了,而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看到那些潜藏在我们心里的宝藏?最终,随着我们寿终正寝,那些宝藏也一同灰飞烟灭,好像他们从来都没存在过。

  《青年王阳明》读后感(四):人生的最大任务是做圣贤

  按照流行的观点,读书是一个实用的工具,或者是为了改进文学技艺,或者为了增加通过科举考试的机会。阳明教导说,读书的真正意义不只是获得外在的东西,而是从内部改造自己的生活方式。在这个意义上,读书学习是“身心之学”。其核心是如何进行自我修养,让古代圣贤的话深入内心。这基本上是一个创造性的适应过程,面不是一个被动的驯服过程。它包含着一种有意识的努力,通过一系列的内心抉择使自己合乎圣人的教导。因此,这种学习也叫作“圣学”。更恰当地说,这个意思应该表达为“学做圣贤”。事实上,阳明毫不含糊地告诉他的学生,立志做圣贤是在他门下学习的首要条件。

  立志、勤学、改过、责善,这四点代表自我修养的四重发展过程。首先是立志,其字面意义是做决定或下决心。其次是勤学。然而,由于这里的学是指学做圣贤,所以它既包含知识的传授,也包含品德的转变。第三点是改过。简单地说是改正错误。但是,在儒学传统中,这个词有着重要的心理意义,可与基督教保罗教义中的悔过自新的伦理宗教概念相比。最后是责善(以责备的方式劝善),意指一种新的人际关系。

  阳明坚持立志是教学的第一个原则,这与他三年前在北京城提出的收徒要求有关,但这种新表述有着更丰富的意义。首先,“志”要求全身心投入,因此影响到生活的每一个方面。孔子说:“土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与此相呼应,阳明说,学生无所事事,虚耗时间精力而不知羞耻,主要原因就是没有立志。而且,既已立志,就要坚持不懈。一个决心或目标如果只有临时的意义,就算不上志。因此,阳明要求他的弟子参加君子的共同体,立志做圣贤。

  阳明对自我修养的理解可以总结如下:人生的最大任务是做圣贤。然而,如何成为一个圣贤,绝不能从外在的方法开始,而必须从内心的抉择或立志开始。要使所立之志成为自我改造的源源不断的动力,就必须有学习作支撑。不断学习必然导致自我批评。深化的自我批评,表现为朋友之间和师生之间的相互指正。志同道合的人组成共同体有明确的目的,即它的每一个成员实现他的自我。

  《青年王阳明》读后感(五):人生中的所有困惑,都可以从阳明心学中获得

  自己最开始了解王阳明,是从阳老那里,一篇文章中随口提到。

  然后就是去喜马拉雅听完了关于王阳明的传记音频,好像是丽波教授的,很传神也很逗比,让原本枯燥的历史有了鲜活的形象。

  再之后,就去看了电视剧王阳明,是韩版字幕,中文声音的,原因好像是中文没有版权。

  综合下来,基本对王阳明有了一个多维度的了解。

  自己之前甚至百度过王阳明的生平路线,甚至打算去趟贵州和浙江余姚,去膜拜一下历史上也是自己的偶像。

  在读这本书前,隐隐约约对王阳明的印象,是致良知,知行合一,心即理等一些非学术的观点凑在一起的总和。

  但是杜维明的这篇博士论文,深入浅出的以阳明人物的环境和内心波动为主线,让人读起来好不费劲但又受益很多。

  尤其是龙场悟道那个篇章,自己是第一次体会到阅读上的那种酣畅淋漓,非常少见。

  自己平时的阅读习惯,要么是快速跳读,要么是精读。但能让自己主动跟着作者思路,而且不断提出问题,否定问题,论证问题的方式,非常有意思,而且对于思维方式的训练,大有帮助。

  回归到现实,人生中绝大部分的问题的答案,其实都在王阳明这里。

  20多岁,对于以后规划的迷茫和困惑。

  30多岁,依旧一事无成,抑郁不得志。

  40多岁,想做很多事却发现环境不允许。

  每个年龄段的人生难题,阳明其实都经历过,而且都有精妙的答案,足够帮助绝大部分人走出来。

  知行合一:知道和做成其实就是一回事。

  那困顿大部分人的金钱来说,知道怎么赚钱和赚到钱,其实也就是一回事,利用知行合一的方法,也就是那么回事。

  这本书,值得推荐给对阳明心学感兴趣的人。

  另外,虽然无意踩别人,但是度阴山的那本王阳明的书,相比起来就是故事会的水准,拖泥带水废话连篇看着难受,完全没有杜维明的高度和层层剖析的快感。

  个人估计,未来会花费1-2年的时间,逐步看看阳明的一些古迹和景点,追忆下当年的风范。

  如果你也有兴趣,或许我们可以结伴。

  VX: 465449536

  请备注来意。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