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如何给孩子读绘本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如何给孩子读绘本读后感精选

2020-03-31 23:41:0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如何给孩子读绘本读后感精选

  《如何给孩子绘本》是一本由[日]松居直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2017-3,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如何给孩子读绘本》精选点评

  ●找到自己童心,和孩子一起读

  ●重新认识了绘本

  ●1.认真读图,先不读文字关注每一个细节,用图画串联故事。 2.读文字时要出声,让孩子感受韵律和平仄,以及和妈妈爸爸交流。 3.从出生开始可以读绘本,一开始可以通过图画漫无目的讲述培养与孩子之间的交流与亲密感。 4.孩子喜欢什么就给他读什么,反复读。 5.用孩子的眼光看绘本,不要给孩子灌输承认的“方法论”。

  ●干货编辑心路历程交杂掺半的一本书,具体书评整理过后再发微博好了。

  ●读的过程中恰好看了小破站《但是还有书籍》第三集,才了解到松居直在绘本界的地位。读过之后感觉有所收获

  ●内容不是很切题呢。大部分还是在讲绘本的重要性,以及编辑绘本的一些的经历

  ●着重读了讲解绘本部分。正巧最近在和女儿看李奥尼和艾斯作品解析得很到位,让我领略到了好绘本的魅力所在

  ●给孩子读绘本,不仅仅是因为孩子不认识字,或者是这样更容易让孩子听明白,更重要意义在于,在读绘本的过程中,读者和听者是“在一起”的,“在一起”的意思就是,一起站在好奇求知的角度感受世界

  ●日本作者,讲了很多大概是很经典的绘本吧。意义大于方法

  ●很特别的一本小册子,对如何给孩子读绘本没有任何指导意义。却让人意识到,毕加索用尽一生画得像个孩子,而经历坎坷大人们画出绘本给孩子看,远比画面呈现出来的更有深意呐,如果没用仔细看会错过跟多。

  《如何给孩子读绘本》读后感(一):绘本,寻找的过程

  母亲语言很重要,带领孩子领略语言的美感情的起伏变化喜悦快乐悲伤……

  书用来翻页,起到停顿间隔作用,故事展开节奏控制。 为了怎么给孩子读绘本,我做了件傻事,关注了很久的公众号推出音频,花了120买了。结果就是很浮于表面的讲故事。匆匆忙忙听完,感觉一无所获

  但是这本书,让我获益匪浅。从前从来没想过去了解绘本作者的经历,了解一个人生平过往,他的书会让从更多层面去认识这本书。关于他的目的意图;画面是否抓住孩子,语言是否凝练优美孩子们当前的岁数能否理解;最重要是家长读书的人要了解书,然后再引领孩子去发现挖掘,而绘本原来综合艺术体现。当年幼的孩子,还是一片白纸长与这些绘本共同去启发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观察。这不是死记硬背灌输知识,而是在日常的生活里,人说七窍玲珑心,是这样培养

  《如何给孩子读绘本》读后感(二):绘本,喷薄而出的生命语言

  本来是抱着读读或许有帮助的念头借来这本书的,一直搁在哪里没有读完。今日读完,很有感触。回头一看作者,竟是1923年生人,又颇为感慨。中国人读绘本才有多少年,不得不说,日本人是走在前头的。这也就罢了,夹着其中日本所谓战败的种种说法,什么与中国交战又学习中国古典文化种种,总是给中国读者一些不好的感受,这些暂放此不提。

  绘本,大部分是肤浅得读的,很搞笑的一件事是自己读书给孩子听,本想让他看着画好好感受其中的情节,没想到孩子是盯着字看,结果平无故认识了几百个汉字。这就是父母的错误“读书”方法所致。绘本,一要读文字,二要读图画,三要读作者。

  读文字,不是平平淡淡地读,不是贪图求快的读,不是故作幼稚地读,而是要读出文字里蕴藏的感情和境界,读自己的生命体验,要“回忆自己的儿时”,品味文字的味道,读出抑扬顿挫,富有声调,切合文本节奏语境的语气来,准确传达文字的精神和读者的鲜活的生命意象,为期如此,孩子才能感受到语言背后的梦幻世界和精神力量。

  读图片,首先读书的人要仔细阅图,先阅读细节,再阅读线索并最终整合成新的意像。所有的图片都是可以用语言表达出来的,孩子总能从图片中发现新的世界。文字往往并不多,但图片里蕴藏着整个的故事,一个姿势,一个布景,一处颜色,都有其中的“讲头”。会读图,便能培养对美术艺术的鉴赏力,习惯识图的孩子能建构起一个艺术化的世界,一个迥然不同于理性文字的活生生的富有生命知趣的世界。孩子的童真幻想能够通过图画的中介蔓延扎根和生长。

  读作者,好的绘本的文字作者,图画作者和编辑都是用心创作的。言有尽而意无穷,注意体会作者背后的作者用意和缘由,能有别样的收获。绘本,往往是创作者生活的幻想版,了解作者的生活背景和理想抱负,有助于深刻领会作品肌理,把握作品的活灵魂。读作者,向孩子讲授作者的故事,也是个有意思的参照,既是对作者的尊重,也是侧面重新建构绘本整体理解图像的一个支点。

  本书作者有重读日本绘本的报复,联合了一帮各式各样的作者精英,他们到内蒙古听马头琴的弹奏,到桃花源探访武陵人读书为乐的追求,感受原汁原味民俗生活的素朴底色,创作出宏大丰沛情境下饱蘸生命艺术营养的儿童读书素材,让人敬佩,感动。感触而有所心动。

  《如何给孩子读绘本》读后感(三):《如何给孩子读绘本》读书散记

  1 最近开始关注绘本,翻出买了7年都没读完的《绘本之力》,花了三个晚上囫囵吞枣看完了。读到一半时,决定把松居直的关于绘本的书都找来读一读。于是,《如何给孩子读绘本》是我认真读的第一本关于绘本的书。 我很好奇原版的书名是什么,中文版的名字取得十分投机,看上去很知乎体,但也很击中焦虑的父母心。如何给孩子读绘本,其实得把“给孩子”去掉,爸爸妈妈得自己先能够进入绘本的世界,一旦进入了那个世界,自然而然也就可以做到“给孩子读”了。不然很有可能,读着读着就变成知识问答或者记忆力大比拼了。这是一个去繁存简的过程。 2 书不到两百页,内容却非常丰富:开篇讲语言的生长,然后是几位经典绘本作家的作品详析,第六章才呼应了书名讲到了读绘本的方法(然而章节名是“真正的绘本体验”,并不是一个权威的方法论),后文是以出版人的角度讲了绘本创作的理念、编辑经验和发掘民间故事的经验。 “做绘本”大概是松居直的命定之事吧,读完后我这么想到。幼年的那些夜晚,睡前母亲为他读童诗童谣简直就是他人生使命的发端,但松居直说,母亲读诗只是为了让他早点睡觉,这并不是设计好了的行为,不是为了培养出“日本绘本之父”才去读诗的。 那么,我读绘本又是为了什么?为了教育吗?培养阅读兴趣吗?还是为了赶赶育儿时髦?再或者,其实我窃喜又找到了一条路径通往令我着迷的孩童世界,我只是因为自己喜欢才假装是为孩子读绘本的? 育儿的焦虑让我总想着要做些什么才好,怎么做才好呢,儿童的生命世界却无法精算,孩子是属于孩子自己的。 3 很喜欢松居直关于语言的描述,我把这些部分概括为“语言的生长”。松居直强调听说的重要性,人类从几万年前就开始以口说语言、耳听语言的方式来建立人际关系,但直到六千年前,才发明文字,由“声音文化”到可读写的“文字文化”,孩童的语言发展也遵循人类语言的这种发展顺序。 在早期的生命经验里,听语音的经验就是在灌溉,让“语言生长”。语言一开始是和身体紧密相连的,声音的大小、说者内藏的情绪如何,听到这句话时你有什么感受,这些都和身体有关,我们用身体体验到语言,才开始说语言。这个体验的过程,就像种子在土壤中蕴酿破土,这种感受力如果得到很好的保护,长大后也许就可以“好好表达”了,这种表达甚至可以是超越语言的。 但不知道为什么,我们却总是把语言当成知识去学习。如同在讲一本绘本,或者读完一本书时,总忍不住想简短概括一下故事情节和中心思想~嘘,先别说。体验,体验其实更重要。 附摘抄

  《如何给孩子读绘本》读后感(四):绘本是大人给孩子阅读的书

  平时自己也很喜欢看书,所以会给自家的孩子订租绘本买绘本。可是租回来,买回来,动手能力弱于脑力能力的我就开始犯懒了。自己也不愿意提前看,图都不看,文字不过脑子的就读出来了,还觉自己已经做了这些功课了。这几天阅读了松居直老师(看完这本书觉得称呼老师没什么问题)的《如何给孩子读绘本》,才觉察到自己对于绘本及阅读的理解太过浅显了,觉得书买了任务就结束了。松居直老师在这本书里面的好些文字都给我不一样的启发。

  一、绘本是大人读给孩子的

  关于阅读绘本松居直老师是这样认为的:“真正的绘本体验,是孩子在听别人读绘本的时候,自己进行的在创造。孩子用耳朵听文章、用眼睛看图的同时,也拼命地运用想象力去描绘故事中的世界。这种让文和图达到统一的阅读,才是真正的绘本体验。”

  今天下午在买玩具的地方听到一个爸爸对自己的孩子这样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所以给你买的玩具要自己拼。”我的眉头立刻皱了起来,心中吐槽到:“陪伴孩子一起玩才是玩游戏和玩玩具正确的打开方式吧?”想到这里又想到了读绘本,松居直老师告诉我们:“绘本是大人读给孩子的,并不是孩子自己阅读的。”在这之前我认为绘本是孩子自己读的,只不过因为孩子不识字所以我才要给她读,现在看来我没有提前要求孩子认识很多字真的是很棒的事情。她因为不识字还会认真的去看图,通过读图来认识绘本。而我们父母作为孩子的引导人,通过给孩子阅读绘本让她感知我们阅读的声音,以感知为桥梁,声音作为实质,交流作为落脚。

  亲子共读是我们阅读绘本最好的打开方式,父母的怀抱和声音,讲出各种充满想象且各异的故事,让孩子们的脑海里有各种各样天马行空的自我创造,可谓父母与孩子共度时光的最好方式之一。

  二、图文结合的阅读方法

  印象最深的段落里,松居直老师说到“小朋友可以在现实世界和幻想世界里自由的穿梭。”让我想起了家里孩子上积木课的nicloe老师,她每次上完课时都会说到小朋友的思维与成人的如此不同,孩子们的思维天马行空不受固定规则和逻辑的限定,有时候看起来不符合成人的快捷,但是同时也不束缚与成人的固定思维。所以现在看来小朋友阅读绘本的方式和我们成人也是十分的不同,松居直老师在书里仔细的写出了作为父母阅读者读图的办法:

  读图的要诀,第一次拿到绘本,不读文字先读图:一个画面一个画面地仔细阅读,观察线、形、和构图。三者的组合隐藏着叙述故事的力量。

  接着,请注意画中的细节,故事的趣味性会更加丰满的展开。

  下来,留意画面的流畅性,也就是画面间的连续和变化,是否保证了故事的完整性,是否具有戏剧效果等等。

  读完图后,朗读文字。朗读时呼吸的顺畅,韵脚运动的高兴、句与句之间的联结、转折以及节奏感的把握,图中描述的故事世界是否被充分表现,还要留意故事情节和结构。而且还要生动。

  最后,以大人的身份来读一读“绘本”。

  看完这本书后我试着引导曦曦阅读小熊的童话大冒险,安东尼布朗在这本书里藏了很多的细节,从一开始的小红帽漏出的衣角,到后面水晶鞋掉落在森林里,还有毒苹果。开始只读文字的时候,我们都没有注意到。后来我和曦曦慢慢的去看这本书注意观察每一个书里的细节,每发现一个彩蛋,她都开心的不得了。所谓读绘本的乐趣从这一个方面也就可以提现。

  想到将来小朋友们对于语文的学习,作文的写作的理解,爱上阅读,爱上读绘本,都是家长需要引导的。作为家长我现在觉得自己的阅读水平都不是十分的顺畅,需要更加努力的去学习各种各样的阅读方法。所以在阅读绘本上开始,引导小朋友们去用更加科学的办法来阅读。家长们也要好好努力的去学习阅读绘本呢。

  《如何给孩子读绘本》读后感(五):和孩子一起读绘本,发现更好的自己,发现更好的孩子

  绘本,是喷涌而出的语言的世界。绘本让孩子感受生的欢乐,给予孩子生的力量,也是让成人恢复青春活力的语言的源泉。

  1.如果只把语言看作知识,采用解释、灌输的方法,语言就会失去原有的生命力。尽量用心来轻松地叙述,让听者在不经意间领悟,这才是最重要的。不要试图去让孩子了解语言具体的意思,只是让他们去感觉、去体验。

  2.从孩子的婴儿期到小学毕业,大人必须要做的是,用自己的声音自己的语言和孩子说话,给孩子唱摇篮曲、念童谣、读绘本、讲民间故事、朗读叙事型诗歌等。要培养丰富的想象力,首先要有用耳朵听语言的经验,接着才是“读”和“写”的步骤。要达到真正“掌握”语言的程度,则需要积累丰富的“感觉”体验。

  3.如果把孩子们经历的一件件事情比喻成最终会孕育出知识和智慧的种子,那么各种情绪和丰富的感知力则是让这些种子茁壮成长的肥沃土壤。幼年,正是耕耘这片土壤的最佳时期。“知道”的重要性还不及“感知”的一半。

  4.重视语言,就是重视生活,就能让生活中的话语更加丰富

  5.每本绘本都凝聚着独特的创意,这就需要作为读这一方的父母,在给孩子们看书之前,先行了解书的结构和特色,洞悉作者的表现意图再发出声音来朗读。

  6.阅读绘本的关键:一是绘本的朗读者,如果不能同时运用大人和孩子两种眼光去解读插图的话,就无法成为优秀的朗读者。二是在于读懂了多少图。

  7.真正的”读绘本“,注意以下几点:

  ①第一次拿到绘本时,不读文字先读图:一个画面个画面地仔细阅读,观察线、形和构图。这三者组合在一起,隐藏着叙述故事的力量。

  ②注意画中的细节。仔细地捕捉细节,故事的性会更加丰满地展开。即使没有色彩,图也能精彩地讲述故事,

  ③留意画面的流畅性,也就是画面间的连续和变化,是否保证了故事的完整性,是否具有戏剧性效果,等等。一本好绘本,光看图就能读懂故事。插图的画面再优美,如果不能讲述故事,就不能称之为绘本。

  ④读完图后,再阅读文字。不能默读,而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发出声音朗读。声音中有一种流动的气息,会唤醒隐藏在文字中的语言的生命。朗读时呼吸是否顺畅,韵脚运用是否高明,句与句之间的联结、转折以及节奏感等是否适合故事本身,图中描述的故事世界是否被充分表现出来,等等,都需要用耳朵来确认。为孩子倾听着的耳朵与心情着想,用声音的语言去感知生命是非常重要的

  ⑤读文字的时候,也需要留意故事情节和结构。读懂了故事的这两个要素,就能了解故事的难易度,也能大致判断出绘本适合的年放事的长短大多时候不能作为判断基准。

  ⑥对于绘本的文字,还需要特别留意,文的叙述效果是否像用眼睛看事物那样生动而形象。如果不能自始至终运用这样的文体来讲述故事,那么孩子们脑海中的影像会中断,他们会游离到故事世界之外,紧张感也随之消失。如果作者内心的影像很模糊只会用说明性的文字来联结故事,孩子的耳朵很快就能察觉。说明性的文字是绘本中的大忌。

  ⑦最后还要再加上对孩子的生活体验和感受的领会。当有真实体验的文字和图画融为一体时,孩子就会对绘本中的故事世界产生共鸣,自然而然地走进去,发出“哇!真的是这样”的惊叹,并沉醉其中。

  ⑧以大人的身份来读一读绘本这种“书”吧。这时,请你尽量去回忆儿时的经验、感受和看事物的方法,努力从孩子的视角去读,再融合作为大人所使用的阅读方法,这时候,你就能读出作者的人生阅历、思想、审美意识、艺术观、梦想和憧憬,以及儿童观等,也会明白,即使将绘本作为一般的读物去读,也是很有意思的。像这样去自由深刻地阅读,就会觉得有趣。只是,切勿把用这种阅读方法获得的感受和印象,教给甚至强加给孩子。这样做会让孩子慢慢失去读书的积极性和乐趣。

  8.竭尽全力去回忆你心中藏着的那个孩子吧。这是观察孩子时的重要线索。”大多数的成人,已经失去了自己内心里曾经的“孩子”,因此看不到眼前的孩子,心灵便无法相通。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