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人间食粮》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人间食粮》的读后感大全

2020-04-05 23:3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人间食粮》的读后感大全

  《人间食粮》是一本由[法]安德烈纪德著作,九州出版社出版的272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017-1,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人间食粮精选点评

  ●每个人身上都有各种特殊潜力。假如过去不是往现时投射一段历史,那么现时就会充满所有未来。然而可惜的是,独一的过去只能标示独一的未来,将未来投射到我们面前,好似投射在空间一个无限的点。

  ●他有很多名字,梅纳尔克,哈菲兹,或鲁米。他换面具,在无数日落间辗转;但认出了他——那曲苏菲旋舞,是他,不会错。我喜欢rejoice这个词从嘴尖淌出的感觉,re-joice,那便是你的。鲁米说,渴望神秘核心,渴望本身便是治愈

  ●每个生灵都能赤身裸体,每种激情都能丰满充实

  ●他逐一赞赏每种事物,这种赞美就表明事物的价值,也是他存在理由

  ●有朝一日。你开始明白生活中几乎所有的苦痛责任不在上帝而在人类本身,你就不再甘心忍受这一些苦痛了。

  ●翻译腔略浓,不太适应

  ●赞美眼耳鼻舌身意,赞美色香味触法。比起人间食粮,更喜欢后来1935年的《新食粮》。

  ●我是读错书了吗???!!为什么别人的评价那么高。我却没太读懂呢?

  ●感觉像是游记日记、诗

  ●抛开优越感吧,那是思想的一大包袱

  《人间食粮》读后感(一):人间食粮

  生命的每一瞬间,都是独一无二并无法替代的。不生活在过去和未来,任何未来的东西还未降临,整个过去就在这瞬间逝去了。用身心感受下每一个瞬间,这一刻的感受是无法替代的。去做想做的事情,不考虑好坏;去想爱的人,不顾及善与恶。去寻求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吧,不要被庭、爱人孩子工作束缚自由,尽最大的可能去寻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保护好我们身上最宝贵的那些不确定可能性,去塑造自己,把自己塑造成为无法替代的人。

  《人间食粮》读后感(二):真•鸡汤

  港真,看了这本书以后,你会觉得现在市面上那些鸡汤简直弱爆了,如果没记错的话,咱们鸡汤的祖师应该是尼采同学,看的出来纪德是得了尼采写鸡汤的真传的,并且青出于蓝胜于蓝了。起码就这一本是如此(尽管我不知道他们谁先出生。) 写《先知沙与沫》的纪德和这个纪德,大概是看不出是同一个纪德的,不过他自己也说了,他就是在不断的颠覆自己,总而言之,如果觉得不像,那就对了!在这本书中,纪德是一个纯酒神式的人物。一切于他而言皆是狂放的快乐,连欲望都变的纯净美好。 不止于肉体,而是一枝一叶,一花一草,他从每一种感官接触到事物中都感受到了美好和上帝的存在,也由衷的赞颂他们。更由衷的,这种幸福他强烈的希冀辐射于他人,也深知不能给予他人,于是自己先做出表率,把自己过的快乐又幸福,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都尽力地表达出来。 然而,若只是这样,就也不是纪德了,他讨厌逻辑,是讨厌无序与沉闷,却从来不缺乏思辨,也不乏投向人类自身的怜悯,大概他也同泰戈尔一样觉得只知道使用逻辑的人如同手持利刃,见谁伤谁吧。所以他也讲了许多故事。 所以在他这里,连沙漠也变的充满生命力;所以在他这里,快乐的意义不止于快乐,还要加上思想才是幸福;所以在他这里,人类在不断地抛弃无用的部分,从而不断进步。 人生来是为了快乐的,而且是在快乐中也能体味别人痛苦的那种,生命的每一天都应该是新生,因为死亡越近,人就应该活的越肆意,而且是在不伤害他人的基础上的肆意。 我想,这就是纪德要教我们的事。

  《人间食粮》读后感(三):“生活对我们曾经是野性和骤然的滋味”

  阅毕,纪德这本小书的分量在这个时代一点也没有减退。噢,或者是在任何时代,学会快乐和掌握此瞬难道还不够重要吗?纪德总是告诉我们,丢弃过去的吧,感受此瞬吧,迎接即将到来的渴望。 这是我们总怀念或后悔于过往、总为未来而忧心忡忡的人最应该参考的生活方式了吧。

  《新食粮》是纪德又经历了一段人生后写下的,或许在这些年头里他又看到了许多人间的困苦,或许他在自我的反复诘问中愈加坚定了自己的的精神,年岁没有让他褪却青春的激情,让他更加睿智不失激情地告诉我们,该如何去追逐,如何快乐,如何生活。

  对现在的我影响最大的,是他告诉我们 “要坚信你的力量和青春”,“不要轻易放过自己”。我们被教导哪条路更安全,哪种生活方式更可取,就是不想自己的真实渴望。纪德也没有鼓动我们空怀幻想,他时刻告诫我们,要在现实中感受,在现实中享乐。

  它指出一种保持勃发的激情且脚踏实地生活的生活方式。那些反复思忖来的生活方式、中规中矩的生活方式,都不如杂草在土地上追随养分、兀自生长的姿态。思考与感受,哪个分量更大呢?我有时候层层拷问自己的真正渴求,发现挺难的。真实下的虚伪和虚伪里的真实都让我对自己感到目眩神迷。

  最终是最直接的感受更少欺骗我,我当少思索一些,双脚在土地上的感受是更为强烈的,剥除所有世俗所求和亲人的寄寓,我的双脚往哪里跑,哪里就是方向了吧。

  噢,那天看到这里的一首小诗,看了几遍,蛮喜欢的,摘抄下来:养一身虱蚤也有乐趣。生活对我们曾经是 野性和骤然的滋味。但愿这里的幸福,赛似荒冢的繁花。

  《人间食粮》读后感(四):《应该是精神食粮吧》

  因为在看耽美小说的时候,里面提到了一句《人间食粮》,故而对它有种好奇心。 刚好看到,就抱着好奇心来看看。 三百页,不算长。 作者一开始就一直在强调,读过他的这本书的人,请一定要忘了这本书。 害,我其实都没读懂。 前八章,二百页都在讲什么山啊水啊天啊花啊,讲什么上帝啊人生啊快乐啊幸福什么的,有诗,有短句,有长句,就读起来感觉云里雾里,不知道是翻译原因还是我读书水平的原因,真的读的枯燥乏味。 后四章,一百页是新食粮,也没看懂。据了解,新食粮这部分是作者三十八年后写的。 也依旧是我读不懂的诗歌,读不懂的描写,读不懂的感叹。 全篇都在看别人的读书笔记,依旧兴致缺缺,我想,我需要的并不是一部好书,再怎么经典的外国名著,再怎么好看的书,我与它建立缘分都得有个让我怦然心动的契机,否则,我只是一目十行的翻阅罢了,根本无法理解那些零碎又杂乱的描写。

  大概觉得作者在说,要做自己,要热爱自然,要活在当下,要尊重欲望,没有前世来生,人活着伴随幸福和痛苦,上帝不是万能的,要学会欣赏美。

  这本书感觉有点类似于灵感随记,又像随记,又像游记。

  虽然篇幅短小,但很催眠。 我果然还是对这种外国文学欣赏不来,呜呜呜。

  《人间食粮》读后感(五):夜宴行吟

  在第四章我读得最食髓知味,故依次为题。

  人间的食粮,其实就是欲望,来自生命最深处,真实,冲动,不受拘束,不计后果。 与大部分散文不同的是他提倡的是地面上的食粮而非精神食粮,但或许地上食粮更难获取吧,体会一点潜意识共同体中的神性总是比违反人性更容易一些。

  我们永远不会明,为了对生活产生兴趣,我们付出了多大的努力;然而一旦有了兴趣,我们便会像对待其他事物那样,满怀激情地投入其中。而梅纳克所谓激越的热情:

  “去经历悲怆的一生吧,纳桑奈尔,不要平静如水。除了死后的长眠之外,我不想要任何其他休憩。我害怕所有那些在活着时不曾满足的欲望和未及消耗的精力会在我死后继续折磨着我。我希望能在世间充分表达自己内心的所有渴望,然后心满意足,了无希望地死去。”

  我想看到一本看不出任何人思想和情绪的书,渴望看到自己激情的影子,而毫无疑问人间食粮如影般模糊放大了,如果所有的生灵都可以赤身裸体,所有的情绪都可以沸反盈天,那么我也可以永远的摆脱忧郁,这种爱而不得的热情。

  “纳桑奈尔啊,你之所以疲乏头痛,纯粹是因为拥有的东西太过繁杂。你甚至都不知道在这一切当中自己最喜欢的是什么,你也并不理解唯一的财富其实就是生命。活着时最微不足道的瞬间也远远强过死亡,活着本身就是对死亡的否定。”

  我无法将我所有的财富都带在身上,除非抛开一切。我只能渴望自己可以拥有的事物,“假如欲望无果而终,又怎么算得上是欲望呢?”,或许是恨吧。

  或许他的思想和阿德勒如出一辙,无时无刻不在享受当下,且对自己更为放纵、更加厌恶框架,若真能至此想必妻离子散哈哈哈哈哈 说真的,如此多的人读过人间食粮,又有几个人真的张开双臂迈出腿去享用了呢?我也只限于浅尝罢了。

  不过,他也亲口对我们说,“我厌倦了自己这副佯装教书育人的模样。我何时说过希望你变成和我一样的人?——正是因为你与我不同,我才会爱你;我爱的只是你身上与我不同的那一部分。”那也只能说是胃口不同吧,无福消受此般珍馐。

  而我,只需要专注于非我不可的事物,然后迫不及待地,耐心地,将自己塑造成天地万物中那个不可取代的人。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