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书香》的影评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书香》的影评大全

2022-05-15 02:05:1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书香》的影评大全

  《书香》是一部由理查德·多默 / Stephen Bayley / Rick G执导,纪录片主演的一部英国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书香》精选点评:

  ●看到爱丽丝梦游仙境的首印真让我眼馋

  ●美哭了~I was on a flight yesterday sitting next to someone with an IPAD.Yes He was getting the data.But that's just like I'm not going to have a glass of delicious red burgundy but I'm going to inject myself with three and a half cc of alcohol.It's actually not the same thing.

  ●没打中我的要害。不过还是可以看一看。第四集的内容主要在封面设计上,这个点很棒,其实可以专门做个这样的纪录片。最后顺带月经了一下电子阅读,鸡肋。

  ●Latin is important...

  ●以前的理想职业就想当个图书馆管理员

  ●还是纸质书有感觉!电子书没有翻书感。

  ●并不是什么内容都能用电影的方法来叙说。

  ●我们对于阅读的耐心和勤奋,无论主动或被动,正渐渐被高速运转的世界打磨殆尽。诚然,阅读鲜能带来立竿见影的利益;可割舍沉淀思维的锻炼、成为海量信息的奴隶,又何其可悲。Ps. iPad入手后导了一堆书就很少碰过,果然纸质书才是王道啊。

  ●BBC出的必精品,爱❤️

  ●并不是介绍书这个整体,只是挑了几个阶段的典型;也不是完全说书籍,主线还在于印刷方式的演变,手抄、人工印刷、活字印刷等。生产方式越来越快捷,看书也不再是一个精雕细琢的过程。

  《书香》影评(一):附上BBC官网简介

  附上官网简介,并投稿为内容简介,建议豆友们点击本片海报下边的“更新描述或海报”灰色字体进行投票,个人认为作者对自己的作品有更高的解释权。如果有人有时间翻译成中文就更好了。

  1、Ancient Bibles

  A look at the 4th-century Codex Sinaiticus and 12th-century Winchester bibles.

  2、 Medieval Masterpieces

  Examining medi eval books such as the Luttrell Psalter and Chaucer's Canterbury Tales.

  3、Illustrated Wonderlands

  A look at the finest examples of illustrated books, including Alice in Wonderland.

  4、Paperback Writer

  A look at the emergence of paperback cover design in the 20th century.

  下边连接有每集更详细内容介绍:

  《书香》影评(二):附上一些资料八卦

  episode 1

  Ancient Bibles “A look at the 4th-century Codex Sinaiticus and 12th-century Winchester bibles”

  Codex Sinaiticus(西乃抄本)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圣经,在公元350左右制作,从中我们可以窥测到早期基督徒的生活,并且看到他们在罗马帝国时期为了寻找到一个唯一的圣经版本所做的贡献。

  西乃抄本电子版链接:

  在800年后,Winchester bible(温彻斯特圣经)诞生,这本圣经用黄金和天青石做以装饰,这使人们回忆起圣经处在教会和皇权斗争中心的时期。

  维基百科链接:

  这两本圣经都是伟大的艺术作品,并且在图书制作科技上都有卓越的贡献。此外,对于这两本图书所处的制作时期,它们有着丰富的政治寓意,给耶稣的一生和托马斯·贝克特(时任坎特伯里大主教)被杀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书香》影评(三):书店的萌芽再次被激发

  个人的胡言乱语,不喜勿喷,只是记录自己的感悟罢了

  从《但是还有书籍》中过来的,蔡皋的儿童漫画与《爱丽丝梦游仙境》让我对插画图书有了一种新的认识,以前觉得这些都是小孩子读的,但是如果从不同的角度看,不同的年纪看,理解的意义就会更加不同,它是一种创新与美感。对于中国古诗有一种“诗无达诂”,对于插画也是同样。

  第一集的《圣经》真的为之震撼,以前觉得圣经就是基督教的教义,并没有什么感觉,但是通过讲解,里面的虔诚的思想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第二集看完没什么太大的记忆。第三集的插画,《爱丽丝梦游仙境》里面的猫的那一幅印象特别深刻,(个人理解)龇牙的微笑,一种窥探的欣喜,树枝的隐藏都是那么逼真。插画对于理解文字是另一种捷径,也可以说是另一种境界。第四集说是书的封面,以奥威尔的《一九八四》举例,从企鹅出版社的统一封面,把企鹅遮住就是一部政治文献,庄严肃穆跃然纸上,后来不同的演变,最讨厌应该是美国那个版本,庸俗不堪。再后来的眼镜以及铁路无人都是代表小说的中心。以前觉得这些封面都是皮囊,核心都是里面文字,但是如今觉得,封面是一种时代的代表与特征。后面也说到现在科技的发展,逐渐的电子书代替了纸质书,快文化占据了半壁江山,但是在我看来纸质书永远代替不了,可能个人手感不一样,那种文字的传播,手碰的触感,都是一种享受。虽然我也是纸质书和电子书参半的一个“假”书友,但是钟爱的一直是纸质书。

  我阅读的书并不多,只能称为一个假读者,但是在很多看来我是一个爱书者,其实我读的远远不够,每次进入书店,琳琅满目让我应接不暇,触碰书脊,翻阅纸张,目及文字那种欣喜让人为之发狂。自认为是一个闲云野鹤,漫步田园,钟爱咖啡,喜爱书籍,想开一间带有咖啡馆的书店,这样自己可以每天可以看书,每天可以推荐书籍,最好每月有一批爱书者组织一个书友会。好像一种奢望,但是觉得有一个奋斗目标真的很好。《但是还有书籍》中有一对夫妻开了一家书店,后来有一个移动的书店,有一个共同的爱好者真的很好,不是说是灵魂的交流,而是茶余饭后的相看两不厌,一种共同进步的喜悦。

  人生在路上,不停探索,找到目标就好。对于我来说,科技不在我的身边,只是给我带来便利。很多时候我觉得手机就是联系工具,能见面不发短信,有纸质书不会看电子书,每次包里都有一本书随身携带,那是一种习惯。我是一个爱跑步的菇娘,也跑马拉松,沿途风景那么美,用脚去丈量,可以室外跑也不会在跑步机上。对于科技也是如此,它是一种辅助不是生活,它是一种便利不是取代。

  《书香》影评(四):The history of books

  读书笔记:

  EP01 圣经Ancient Bibles: The Beauty of Books

  书的历史始于圣经。

  《西奈山抄本Codex Sinaiticus》,藏于大英图书馆,收录有现存最完整最古老的《新约》全集,抄本诞生于公元350年前后巴勒斯坦或埃及,堪称世界上最伟大的书之一。由超过八百页的羊皮纸组成,用希腊文抄写,近千年来被保存于西奈山的偏僻的圣凯瑟琳修道院中,直到19世纪中叶来自德国的圣经学者康斯坦丁.冯.蒂斯琴多夫访问修道院时发现了它。原有维多利亚时代的钦定版圣经译文完全建立在不可靠的证据和文本上。当时很多抄写员是女性。

  在《西奈山抄本》之前,圣经故事都是以单篇手抄本的形式流通,将这些内容合订成书推动了书籍装订技术,是有记录以来我们第一次拥有大部头的书籍。采用上等羊皮纸是制成一卷本《圣经》的秘诀的一部分。

  《西奈山抄本》中有许多修改处,是历史上被改动最多的圣经手稿,有将近两万三千处改动。最显著的改动在《马可福音》开头处,现代版以”Jesus Christ, the Son of God.”开篇。但在原始的《西奈山抄本》中并没有上帝之子这句话,是后来有人加上去的。因为在早期版本中耶稣是在经过洗礼后才成为神的。这次的插入校订使耶稣生而为神。If the biblical texts could vary, it couldn’t be the immutable word of God. 西奈山抄本向人们展现了圣经的不稳定性。更惊人的发现在其马可福音结尾处,耶稣并不会出现复活现象。《西奈山抄本》是宗教成为罗马帝国正统信仰的标志。

  在温彻斯特的诺曼大教堂有一本12世纪圣经远胜于其他版本,存留了四卷经书,以其壮丽和能给人深远启发而闻名。它包括圣经的通俗版本,武加大译本the vulgata,它是由希腊文版的《旧约圣经》《西奈山抄本》和早期经卷翻译成当时罗马帝国的通用语言,即拉丁文。温彻斯特的圣经是英国最优秀的艺术作品之一。

  EP02 中世纪巨著

  中世纪手抄本《拉特洛诗篇Luttrell Psalter》

  诗篇集是祷告书中的一种,手抄本《拉特洛诗篇》制成于1330年,怪诞而神秘的描绘出中世纪日常生活的独特景象,它的核心是用拉丁文写的150首赞美诗。

  We are cast up into the heavens, and then sent down into the depths. And beware, your sins will find you out. 爬得越高,跌的越重。小心你将自食恶果。

  在中世纪,蜗牛是谦逊的象征。在基督教中公牛是苦难和谦虚的标志,也是基督合法权力的象征。

  维多利亚时代的人们把这本书看作“欢乐英格兰”,提出“为穷人伸张正义”的概念。这本书表面喜庆,实则勾勒出穷人的窘境。

  15世纪70年代威廉.卡克斯顿从布鲁日前往伦敦,带去活字印刷,在西敏寺办了首个印刷出版机构,他首次大批量印刷的是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英国文学之父乔叟坚持以英文写作。《坎特伯雷故事集》成书于14世纪80年代,乔叟于1400年逝世。

  EP03 绘本

  路易斯.卡罗尔《爱丽丝梦游仙境》1865年出版后成为历史上最著名的儿童读物,约翰.坦尼埃尔所绘制的插画使它成为著名插画本。维多利亚时代是插画本的黄金年代。19世纪40年代开始书籍开始寻求如何变得有趣。

  坦尼埃尔的插画中隐藏的猴子暗喻达尔文,当时他提出的进化论方兴未艾。

  1898年卡罗尔去世后不久每年有新版本的《爱丽丝梦游仙境》面市。达利也尝试过为它配画,使它成为史上配有插画最多的儿童书籍之一。1946年Mervyn Peake的插画本版本是坦尼埃尔版之后最富创意的,将其变成连环画。

  《歌门鬼城Gormenghast》是另一本很出名的小说,是一本只面对成年读者的插画书,内容黑暗恐怖,描述了Gormenghast城堡的奇幻世界,Mervyn也为它做插画。与其他画家不同,Peake是先画人物后辅以文字。

  EP04 平装书

  随着20世纪早期出版业的发展,廉价的平装书出现,读书和藏书的风气才开始真正的深入大众。书的封面成为销售成功的关键。乔治.奥威尔的《1984》迄今已卖出了2500万册,形象的体现了平装书如何改变文明的进程。电子书的出现使图书内容可以传承,但封面设计的鼎盛时期是否已经衰退?

  封面制作是书籍生产中最关键的一步。最早设计封面只是为了保护书里面脆弱的纸张,封面最要紧的是实用。19世纪70、80年代封面成为书的卖点。平装书和封面印刷在20世纪30年代登上历史舞台,一开始被当作一次性消费品。真正带来平装书革命的是1935年的一家新出版商。史上第一次,企鹅出版社向大众推荐优秀的作家。以不同颜色指示不同类型的书,辅以独特的排版印刷样式,企鹅出版社构建了一个值得读者信赖的品牌形象。

  《1984》于1954年首次面对大众市场出版发行。

  《书香》影评(五):与书有关的日子

  这部《The beauty of books》分为四集,分别是《Ancient Bibles》《Medieval Masterpieces 》《Illustrated wonderlands》《Paperback Writer》.

  第一集:古圣经

  可以说书的历史始于《圣经》,早期基督徒推广的书籍制作技术契合了当时的精神需求。完成于公元4世纪,用希腊语写成的羊皮卷《西奈山抄本》(Codex Sinaiticus)是最早的圣经手抄本,同时也是历史上被改动最多的《圣经》手稿,抄本有近23000处修正,平均每页有30处改动,试想一下,如果《圣经》的内容可以改变,它就无法成为上帝的永恒之言。

  让我感兴趣的一个小情节是当时书写工具的改进,因为之前的笔书写起来墨水只停留在表面,所以在翻书的过程中很容易造成表面的墨水飞溅,后来人们用五倍子(oak galls)制出了新墨水,五倍子是五倍子蜂在橡树上产卵后,树体因受刺激而分泌出的液体,在这一过程中,五倍子里原本的单宁酸被分解,这种新墨水渗透性极强,足可抵御反复翻页带来的损害。

  12世纪的《温彻斯特圣经》(Winchester Bibles),是诺曼王朝的基督象征。其插图是用真金和来自阿富汗的蓝色天青石为材料,闪闪发光极其精美。

  第二集为:中世纪巨著

  《拉特洛诗篇》(Luttrell Psalter )的创作时间大约是在1330到1345年之间,其核心是用拉丁文写的150篇赞美诗。书中有一副插画里有一只蜗牛,在中世纪的插图里,蜗牛是谦逊的象征,每当蜗牛面对公正的权威,它总是缩起触角。

  15世纪70年代,威廉·卢卡斯顿离开比利时布鲁日前往伦敦,带来了用金属制成字母可以反复使用的活字印刷(movable tape),他在威斯敏斯特开办了首个印刷出版机构。这样一来,杰弗里·乔叟(Geoffrey Chaucer)的《坎特伯雷神话》(Canterbury Tales)成为了中世纪的畅销书籍,杰弗里·乔叟通常被称作英国文学之父,他打破当时文学创作的常规(拉丁语和法语),用英语写作,完成了不朽的《坎特伯雷神话》。

  第三集为:插画绘本

  维多利亚时代预示着插画绘本黄金时代的到来,至今仍保留的《爱丽丝梦游仙境》(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的唯一原稿的题目为《Alice's Adventures under Ground 》,其作者是选举制度(proportional representation)的发明者路易斯·卡罗尔,插画家是约翰·坦尼埃尔,因为初版的印刷水平不过关,当时已小有名气的约翰·坦尼埃尔将之前印刷的2000多份复印本全都废弃掉,所以《爱丽丝梦游仙境》直到1866年才出版。其中一幅插画中渡渡鸟的后面有只猴子,而在文字当中并没有出现,据说那只猴子指的是达尔文,因为当时他的进化论饱受争议,插画家借此梗开了个小玩笑。此后已有300多位画家尝试为《爱丽丝梦游仙境》配插图,这也使其成为史上配有插画最多的儿童书籍之一。

  《歌门鬼城》(Gormenghast)三部曲,包括首部曲《泰忒斯诞生》、二部曲《歌门鬼城》与三部曲《泰忒斯独行》,是一部只面向成年读者的插画书,其内容黑暗,带有恐怖色彩,里面最具黑暗特质的角色是Steerpike,这是根据出生于中国的英国作家马温·皮克根据自己令人畏惧的战时经历所刻画的,作者34岁曾目睹了经历轰炸后的欧洲城市和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由此得来的灵感。

  第四集:平装书

  1935年,史上第一次企鹅出版社向大众推荐优秀的作家,而且书籍价格便宜,在伍尔沃斯连锁超市卖价大致等于十支香烟的价格。企鹅出版社以不同颜色指示不同类型的书,比如说小说是橙色,游记是粉色,生物类书籍是天蓝色,犯罪小说是绿色等等。在很多作家看来,没有一本书能比1954年出版的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的《1984》更能体现封面设计的了独具匠心:封面是橙色代表书籍类型是小说,拮据朴素的年代,简单至极的封面(This is a lean cover for lean times.)除掉企鹅的官方标志,这就是一本官方手册,这种简单朴素令人信赖(There's something reassuring about that austerity.)与企鹅出版社不同,美国出版的《1984》为了吸引读者,封面的图片人物形象与书中的内容完全不符,但却又足够“吸睛”,上个世纪60年代也是设计师们极具创造力的一个时代。

  《发条橙》(A Clockwork Orange)的作者安东尼·伯吉斯很不喜欢自己作品封面的图案,封面上的主人公面部只有一只齿轮状的眼睛,但是这个图案却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在T恤、海报、贴纸上随处可见。《发条橙》的封面不仅是一个时代的象征,同时也有力地证明了商业利益如何完全颠覆了原作者的理念,特别是电影上映后更是如此。

  就个人而言,哪怕现在电子书大行其道,我还是一如既往地喜欢阅读纸质书籍,我喜欢的恐怕就是书中的“墨香”吧。就像片中结尾所说,“就像是我想喝一杯法国勃垦地红酒和我要给自己注射3.5ml酒精,这两者根本不是一回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