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理想老年生活:白天蹦迪,周末追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理想老年生活:白天蹦迪,周末追星

2020-04-12 14:45:26 作者:看理想编辑部 来源:看理想 阅读:载入中…

理想老年生活:白天蹦迪,周末追星

  不知道有没有想象过,到了七老八十的一天,是否还会像年少时那样激情地追星?

  熟悉饭圈的人应该都听过「老房子着火」这句黑话,指从未追过星,并过了追星年纪的“中年人”,某天突然被某个偶像吸引,而开始疯狂追星。

  今天这篇文章要讲的追星人群,并不是那些自称“老阿姨”、“老叔叔”的三十来岁的中青年,而是真正意义上的中老年人

  演唱会直接递现金、把偶像孙儿宠,为偶像的老家安装防护摄像头,包机出国看比赛……你恐怕想不到,被偶像与饭圈纷纷遗的中老年人,在追星这条路上,尽管有些唐突另类,却开辟出一条属于自己路径,足以让年轻追星族也叹为观止

  这也提醒我们,被社会边缘化的中老年人的文娱生活常常被忽略,继而被窄化。他们也许年轻人迟缓,但不一定更低欲。在中老年人放下了一些社会属性后,他们依然可以继续感受世界精彩

  1.

  追星没有贵贱热爱不分年龄

  说到追星,不得不提到知名应援大国,韩国。

  在那个小小的半岛里,流行音乐因偶像产业而格外发达,不仅自成一派,还频频出现国际媒体视野中。但其实除了K-Pop,韩国还有一种音乐流派发展得非常成熟,那就是以中老年人为主要受众群的「Trot」。

  Trot是一种脱胎于东亚传统民乐歌谣体裁。现今音乐市场上的trot一般很有节奏感通俗歌词配上活泼的曲风,非常适合跟唱和律动,所以深受中老年人的喜爱

  目前,韩国的顶流Trot歌手是34岁的宋佳人(송가인音译),有不少媒体称她为“Trot界的防弹少年团”。这个称呼并不夸张,事实上宋佳人的影响力早已突破中老年圈,冲到了年轻一辈面前。

  宋佳人不仅受邀出席了韩国各大电视台的年末音乐盛典(这类盛典一般主打年轻人喜欢的流行音乐),还为由孙艺珍玄彬主演的大热电视剧爱情的迫降》演唱剧集原声。随着她在越来越多以年轻人为受众的节目里出现,人们开始对“宋佳人”这个名字略有耳闻

  不过真正对她的影响力有一个具象了解,还是因为一张流传网络的动图。

  在一次表演中,一位老奶奶直接来到舞台边,不停朝着宋佳人挥舞手中的现金,希望宋佳人收下当零花钱

  宋佳人显然有些不知所措,而老奶奶却十分热情

  这张图流传网络后,不少网民认为老奶奶此举既“硬核”又可,但真正令人感到冲击的是,热情的老人不正像追星时的自己吗?

  席卷中老年圈的“宋佳人效应”让人们产生好奇心

  中老年人的追星生活究竟是怎样的?他们也像年轻人一样“疯狂”吗?对此,韩国YouTube频道Studio Lululala特意去宋佳人的后援会体验了一天,并拍成了一期节目。

  体验当天,后援会跟随宋佳人的行程到了电视台附近。相比起一般的偶像组合,宋佳人的粉丝团性别较均衡,都是上了年纪,已经退休的大叔大妈和爷爷奶奶。

  虽然与传统偶像的粉丝有着很大的年龄差,但这些中老年人却把应援活动组织得有条有理——从粉色会服、小吃餐车到宣传游行和小摊子,每一处都有专人负责,现场其乐融融。

  左下角为宋佳人

  待到天色渐暗,宋佳人趁休息时间出来和粉丝们打招呼。在大楼下忙活了一整天的大叔大妈、爷爷奶奶们就像看见亲孙女一样激动,同时没有丢弃秩序和礼仪。

  因为怕宋佳人太累,这些“粉丝”并没有过度挽留,真的像极了想见孙子孙女,又担他们太疲累的外公外婆和爷爷奶奶。

  宋佳人走红后,后援会担心太多人造访宋佳人父母居住的老会带来安全隐患,还为偶像的父母家安装了摄像头,宋佳人可以通过app随时查看亲人的情况。

  其实在韩国社会里,这些高龄粉丝并不是稀有的存在,主流文娱市场早已意识到他们的潜力。

  韩国国民主持人刘在石和姜虎东,顶级偶像组合B的成员大声,都分别推出过Trot单曲,由此收割了不少中老年粉丝。

  在综艺节目《闲着干嘛呢?》中

  以“刘三丝”进军Trot界的刘在石

  现在,把目光投向同样一洋之隔的日本,那里也不乏热情高涨的中高龄粉丝群。

  国宝级花滑选手羽生结弦的粉丝团中,有着大量到了退休年纪的中老年妇女。因为羽生结弦在本国的比赛不多且一票难求,再加上日本的购票机制十分严苛,这些大龄粉丝还会专门组团去境外观看他的比赛。

  由此可见,中老年人群的文娱需求并不比年轻人单一。相对地,年龄的沉淀不仅没有削弱他们追星时的组织能力,有时反而还比一些年轻人更理智。

  在平行的追星世界里,长辈们的一腔热血同样沸腾着。

  2.

  不想去老人中心的老人

  在年轻人眼中,中老年人追星多少有点猎奇。这是因为,主流追星平台都是荷尔蒙满溢的少男少女们的阵地,原本理应称霸小区公园的中老年群体的出现,会带来一种“破次元壁”的感觉。

  这种“破壁”感,还指向了中老年人被压缩的文娱空间和被忽略的需求。

  韩国健康与社会福利院(Korea of Health an Affairs)发表于2017年的一份报告显示,中老年人的主要娱乐场所是老人中心,约91%的老年人去那里都是为了社交。

  正如前面所述,这本质是一种被社会边缘化后,老年人的娱乐与社交需求以及自我价值实现的途径被忽视,进而造成了社会活动空间窄化的现象。

  但实际上,并不是所有老人都喜欢去老人中心的。

  路透社在2018年发表了一篇关于首尔白日迪厅( Disco)的报道,其中记录了韩国中老年人一些不同的生活。

  顾名思义,白日迪厅就是主要在白天营业的迪斯科舞厅,又称Colatec,是“Cola(可乐)”和“(迪斯科舞厅)”的合成词。

  那里不卖酒不放新歌,而是聚集了一批想逃离日常的中老年人。

  当时85岁的金爷爷是位常客。他表示,自己出入迪厅的理由有两个,一是因为家人太忙了,二是因为老年中心的人经常抽烟,他不喜欢。另一位老人则表示,在家里老被妻子唠叨,来这里没人管他,他可以用低廉的价格尽情享受音乐和自由时光。

  来源:Reuters/路透社

  报道中的这家白日迪厅位于东首尔,场地约有一个篮球场那么大,在斑斓的聚光灯下,老人们各自为伴,跟着音乐节拍扭动着身躯。结束一场舞后,场内的小卖部便会变得熙熙攘攘。有趣的是,这里最热销的产品不是可乐,而是优酸乳饮料。

  韩国YouTube频道Studio Lululala也走访了一家中老年人迪厅。这家迪厅晚上照常营业,六点过后免费入场,而且设施非常一体化,舞厅旁边不仅有餐厅,还有安静的约会小场所。

  迪厅舞池 适合两个人聊天的小憩场所

  无论是在白日迪厅里翩翩起舞的韩国中老年人,还是在公园里跳舞运动的中国中老年人,拓展社交圈都是他们的重要目的,但显然这并不是一件唾手可得的事。

  随着中老年群体的身体素质下降,继而退休,他们的社交圈无可避免地迅速缩小,所以儿孙成为了大部分人的主要寄托。

  另一方面,也正因为中老年群体无需工作,给疲于奔命的孩子们承担一部分家务劳动似乎成为了一种社会共识。这项义务一定程度上把老人们的文娱生活限制在了以家为圆心的圆圈中,中老年群体也内化了这种压抑。

  除了被家庭义务所束缚,先进的科技也是中老年人文娱生活的绊脚石。

  现代互联网世界的发展大多没有考虑到接受能力更低的中老年群体的需求。

  要知道,用手机打字,发语音,拍照,已经是很多老人使用智能手机的上限,更别说市面上是否存在“中老年人友好”的社交app了。

  大龄群体的社交途径被一面越来越高的科技壁垒二度隔断。当年轻人因为微信加了太多联系人而烦恼,中老年人却要自己学会与强烈的社会孤独感共存。

  我们常说,一个好的集体应该持续思索的问题,是如何处理好主流群体和弱势群体的关系。同理,一个社会发展得是否健康,并不取决于它的领队跑得有多快,更多取决于队伍的尾部过得是否安好。

  不管年轻的我们多么聪明有活力,时间终究会把我们变成老古董。重视中老年人的需求,也是在重视未来的自己。

  3.

  追星,是中老年人回归自我的一种方式

  对于中老年群体来说,由于不用上学也不用上班,社交关系已固化,家里的年轻一辈又有自己的世界,他们主动又被动地被社会和家庭边缘化,很容易丢失年轻一辈在工作、学习、爱情和友情中能获取的成就感和身份认同。而对生老病死的恐惧,也让他们的精神状态更为脆弱。

  另一方面, 因为对互联网社交媒体平台的不熟悉,中老年人在主流语境中往往都是“失语”状态,他们的需求也很难被家人以外更大的世界听见。

  更不要说,常被定义为“疯狂”表现的追星行为,似乎天然更属于活泼的年轻人;加之跟随技术手段而不断更迭的追星文化,也有意无意排斥中老年群体的加入。

  中老年群体进入这场由年轻群体主导的游戏中,在很多人看来,反而变成一种近乎奇观化的文化挪用,所以大众对待中老年追星的态度,往往带有猎奇和嘲弄的意味。这实质也是中老年群体社会话语权逐渐流失的一种具体表现。

  但是,基于热爱的追星,本身就是一种并不介意年龄的个体权利。

  从某种意义上看,追星实际意外地符合中老年人的文娱需求。更何况,追星对于中老年人重新搭建自我与社会的联系同样具有积极的意义。

  首先,追星能认识志同道合的朋友,有利于拓展社交圈;其次,参加追星应援活动非常忙碌,中老年人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无处可施的组织能力,有助于填补他们不再工作后的空虚感;最后,有一个热爱的对象,本来不就是件可贵的事吗?

  随着年龄的递增,大部分人的精力都被家庭和事业所捆绑,追星这种既不对家庭也不对事业产生效益,而且偶尔还挺费钱的事,自然会被社会,被自己,编制成一种“不成熟”的行为。

  但追星其实是一种很纯粹的状态,它的内核是自我的。人们去追随所热爱,既是在付出,也是满足自我,寻找精神寄托的过程。

  在努力生活了大半辈子后,长辈们可以不再为生计奔走、为社会奉献,那么追星也许就是彻底回归自我的一种褒赏。

  在追星这件事上,不妨给中老年人多一点关注和空间,作为主流群体的年轻一代要做的,只是尽量不去抹杀那些可能性。

  如果存在一种理想的老年生活,我想大概会包括这样的场景:

  某天早晨出门,有年轻人问我,大清早的去哪儿呢?我满脸皱纹却又一脸幸福地回说,害,前几天下单的快递到了,我爱豆专辑。

  追星是许多人青春中最炙热的状态,回忆起来,大概像一粒稍瞬即逝的火星,红亮而短暂。

  但当青春散去,生活的大起大落和柴米油盐包裹住我们,别忘了我们依然有热爱的权利。

  参考资料:

  In , South Korean's elderly fin from anxiety

  Most Korean seniors have no leisure act Herald

  This Trot Singer's Fan Club Works Harder Than Idol Fandoms? Lululala, YouTube

  Oldies Show You The 1, 2 Step At Their Free Disco Club, The Colatec! Lululala, YouTube

  马家辉老师曾向看理想提议,

  挑几集《香港嘢史》做成广场舞版给广场大妈们公放,

  以此拓展中老年受众群。

  配图:《奇怪的她》

  撰写:林蓝

  监制:猫爷

  转载:请微信后台回复“转载”

  商业合作或投稿:

  ??点击有惊喜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