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读后感精选

2020-04-15 23:2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读后感精选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是一本由王小波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64,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精选点评

  ●短篇合集,不乏精彩,但是没有特别打动我

  ●越早读,收益就越大!

  ●王小波没入选教材是因为教育部都是一些普通猪。

  ●幽默语言有意思,但其他get不到点了“安格尔在会见时问:中国作品里怎么没有写性呢?性是生活中重要的事呀。我国一位年长的作家答道:我们国人对此不感兴趣!这然是骗洋鬼子的话实际情况远非如此。但是洋鬼子不吃骗,又问道:你们中国有好多小孩子,这是怎么一回事?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这些孩子不是你捏着鼻子、忍着恶心造出来的吧。当然,我们可以回答::我们就是像吃苦药那样做这件事!但是这样说话就等于承认我们都是伪君子。”公路上扁平如煎饼物体视力缺陷青蛙………

  ●,

  ●王小波,一只很酷的话痨

  ●睡前读物,有几篇挺好看的

  ●他的特立独行是我非常喜欢风格,所以追书还是因为人

  ●读小波的杂文真是爽到爆。如他所说,杂文就是讲道理,把理说透了,读者读起来就有畅快淋漓快感,但杂文和小说是两道劲儿

  ●简化版的沉默的大多数 有些薄了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读后感(一):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全书以王小波文革时期下乡插队时的一个故事叙述主体故事主角“猪”是中国散文中非常罕见表现对象,这个对象的选择其实也说明了作品本身具有一种特立独行的因素。在作者看来人和一样,也是只求自由本性,“们会自由自在地闲逛,饥则食渴则饮,春天来临时还要谈谈爱情”,无疑,猪所处的这种自然状态,正如人所追求的自由生活一样,是一种自然的要求和生活方式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读后感(二):坦然自由的小波

  这是我读的第一本小波的书,说不上喜欢,但他是个独立思想有趣的人。

  这本书主要讲他对性的一些看法,不只是男女之间也包括同性,还有对一些书的感想和对那个时代见解

  对于性,我也是有些避之不及的,可能对于现在的我还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但是小波坦坦荡荡地谈起来,反而显得自己有些古板庸俗。我很同意小波的一个观点,关于同性恋的,他说这样的事需要大众熟识而不要藏着掖着,可以让多少女孩免于伤害,现代大接收信息速度很快,但是在当时有很多人对此不了解,而深陷婚姻坟墓。对于同性恋,我不反对歧视但我自身无法接受

  不愧是文学工作者,小波的书评总是带着很独立很自由的见解,我不完全赞同但我很欣赏他的思想。我最喜欢的是他对老人与海这本书的看法,由此引申的关于他本人对失败的定义。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读后感(三):不必什么都知道,只知道最好的就够了

  昨天看的郁达夫的文集,今天看的王小波的,明显的更喜欢王小波。不是说郁达夫写得不好,两本书中都有自己的生活与思考,但小波更真诚与直接。他的方式让我更喜欢。小波能够正确的审视自己的内,不管是优点还是缺点,不管是深刻的一面还是狭隘的一面。他能够坦诚相待。即使是给别人的书写序写评论也总是保持客观而不是像当今某些书的序一样满是奉承。

  这本书里大多是小波为一些书写的序、书评或者后记,或者小波的一些对于生活、女权与女性、关于小说、关于知识的态度以及他留学或国外旅行的趣闻。

  我看书的时候总喜欢把前言,序,目录什么的全看了,一页页看过去。以前看的很多序,多多少少觉得那些人是在吹捧。看这本书从序开始就喜欢上了,一看是李银河写的呢! 看这本书,想法很多。

  其一就是至少一段时间内都不会缺书看了,王小波在这本书里为很多书写了序或者读后记或者书评,推荐了很多书。

  其二:王小波写作,并不是为了让读者接受他的观点,他写出他所想的,他认为自己该写,与他人无关。他有自己的心胸(原则)。就是这样,他的观点反而更能让人轻易接受。其实做人,当作家要不活在别人的眼中,不活在社会、文化的norm中很难。多么希望能够见到活的王小波先生呀,被他直言不讳地痛骂也会觉得很幸福。

  其三:关于近来社会上的种种事情,我会有一些自己的担忧与看法。但是众所周知小人物没有话语权,自己的声音也不会被听到。看这本书之前有过我的想法不符合我的年纪的想法。但是小波说:“作为一个寻常人,我的看法也许不值得别人重视,但对自己却很重要。这说明我有自己的好恶、憎等等。假如没有这些,做人也没什么味道。”觉得很赞同呢!发声并不一定要为了被听到,只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有自己的思考,不做一些平庸的恶。

  在本书的最后放上一篇文章算是总结吧,关于王小波认为的人生活的样子。

  “根据我的经验,人在年轻时,最头疼的一件事就是决定自己这一生要做什么。干什么都是好的,但要干出个样子来,这才是人的价值和尊严所在。人在工作时,不单要用到手、腰和腿,还要用脑子和自己的心胸。对我自己来说,心胸是我在生活中想要达到的最低目标。某件事有悖于我的心胸,我就认为它不值得一做;某个人有悖于我的心胸,我就认为他不值得一交;某种生活有悖于我的心胸,我就认为它不值得一过。我以写作为生,我知道某种文章好,也知道某种文章坏。仅知道这两条尚不足以开始写作。还有更加重要的一条,那就是:某种样子的文章对我来说不可取,绝不能让它从我的笔下写出来,冠以我的名字登在报刊上。以小喻大,这也是我对生活的态度。”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读后感(四):读【我是哪一种女权主义者】感

  读【我是哪一种女权主义者】感

  ——王小波《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作为一个知识分子,我们不可避免地会有一种接近某种女权主义的立场。我总觉得,一个人不尊重女权,就不能叫做一个知识分子。”【这与为了名声地位而伪装牵强有什么区别?】

  “很明显,一个人的生活不能单纯地依靠社会保障,还要靠自身的努力,而且一个人得到的社会保障越多,自身的努力往往就越少。正如其他女权主义门派指出的那样,社会主义女权向社会寻求保障的同时,也就承认了自己是弱者,是一个不小的失策。【的确仿佛又走了先制度后思想的路】

  “但保障和尊严是两回事。“

  “真正的成就是自己争取来的,而不是分配来的东西。“

  “但我以为,见到一种差异,就以为这里有优劣之分,这是一种市侩心理。“

  “一个女孩子来到人世间,应该像男孩一样,有权利寻求她所要的一切。假如她所得到的正是她所要的,那就是最好的——假如我是她的父亲,我也别无所求了。”

  ---

  前两天刷微博,@七百里加急递煎饼发布了一个名叫“没有一个男人可以通过的面试”的视频。视频的主要内容是一群男士进行职场面试,但却被问及许多让当事人匪夷所思的所谓“女性专属问题”,如“你愿意三年内不要孩子换取晋升机会吗?”“你每个月特殊的几天会怎样度过?”“你有了孩子后会怎样衡量事业与家庭”,诸如此类。

  印象深刻的是,视频中,一个男士笑着反问考官:“你是认真的吗?我的性别不占优势?”很明显,男士们都很清楚自己的性别绝对处于优势地位,所以说其实他们什么都知道,那些跟女性说已平等的都不过是在装傻,而且对此毫不怀疑,把它当作一个既定的规则,就好像手里捏着内定的纸条一样。如同我一个汉教专业的学长很早前就很坦然告诉过我:“这个专业内,如果入学或工作面试有男生的话,你的竞争力会被削弱很多。”

  又有一个画面,被问及“孩子怎么办?双方商量着来吗?“该男士回答:“孩子老婆带吧。”那么,凭什么?被评论指引去了解了爱因斯坦的第一任妻子米列娃,相关故事先不详述,光是百度页面的第一条就足以令人心寒:“她是爱因斯坦的第一任妻子,却为何终生都没得到婆婆的认可?”维护女权,这条路到底该怎么走?不可忽视的,当今社会还存在女人歧视女人,多可怕。社会、家庭与个人,也都是造成职场因素复杂的关键因素。

  评论区有人说,公司是为了确保利润最大化,并不存在歧视。很多男生不愿意承认性别歧视不过是拒绝接受自己在享受特权。但谁能否认,招聘大多觉得,男性至少有体力优势,如果有家庭多少都会为了家庭分心。可是,为什么就默认男的不用为家庭分心呢?这与使孩子经受典型的丧偶式教育有什么区别?

  翻到收藏了很久的另一条微博,@Impromptu_Etude:“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性别分析:50、60后基本以男性为主,70后女性比例激增,80后性别比例几乎平等,90后女性代表多余男性。”

  有条热评是这样的“20年前,有人说:‘女生小时候学习好,长大之后就不行了‘。20年后,那批学习好的小女孩,已经成为了各行各业的人才。” 看见这样的报告,感觉真好呀。我从不否认女性在职场上获得的待遇和保障,但这一定不能当作是兼顾家庭和工作的补偿,这样未免我们首先看轻了自己,我们本可做到不被任何东西捆绑,如王小波那句:“真正的成就是自己争取来的,而不是分配来的东西。”我们寻求的也不过是可以像男孩一样,有权利寻求我所要的一切。

  同样是提过的那位学长,还对我说过,“爱人先爱己,很多人都没有这样的磊落。也许你以后会见到很多人,会喜欢很多人,但是你要一直保持你的人生为你自己而转。”

  每个女生都一定要找到真正尊重你的合理正当的决定的人。

  不知多少次,我很幸运我的父亲很爱很爱我,给了我极大的陪伴、关爱以及尊重。

  愿男孩们成为有担当、敢分担的男人;

  也愿女孩们成为懂自爱、勇追求的女人。

  如又一条热评,希望通过更多平权法案,希望越来越好。

  这天并没有这么远。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读后感(五):《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自由的真谛与局限

  王小波是一位十分具有思想深度的作家,他以黑色幽默游走在文坛,引来了无数的追慕者,他的时代三部曲也是经典中的经典。王小波的杂文很有特色,他的语言犀利、深刻,他本人十分的崇尚自由学派。他的小说视角都十分的独特,他把自己的情怀都寄托在了文字当中,用这种放荡不羁的自由写法来宣泄自己所有的情绪。

  在王小波的众多杂文当中,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无疑是最具特色的一篇。这篇作品寄托着作者一生的痛苦,幽默有趣的文本透露着王小波的真诚,亦真亦假,亦庄亦谐,具有鲜明的特色和艺术感染力。他的思想、文字、语言融合在一起,三位一体的方式夹杂在这篇杂文中,读起来十分的畅快淋漓,深刻的思想用简洁的语言来表达。

  猪的全新诠释

  一直以来,我们认为的猪都是供人饮食并且任人宰割的,猪不像牛马一样,耕地和进入战场,它一直被定义为懒惰,笨头笨脑。最典型的就是《西游记》当中的猪八戒,耍小聪明,还好色懒惰。而王小波却从另一个视角去创作,可谓是颠覆了猪的传统形象。

  王小波认为,他的“猪兄”与众不同,不胖、不贪吃贪睡,而是行动十分敏捷,具有极高的警惕心理,并且有鲜明的择偶观,聪明,喜欢战斗。不随波逐流,有与众不同的品行,做事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最后,他又点题了一下,说“猪兄”这么与众不同,但却还是一头猪。

  并置的写作手法

  王小波在写作手法上,采用了并置的写作技巧,他把人和猪进行等价对比,表面上写的是猪被人安排,实际上来暗指人其实也和猪是一样的,也是被设置的。这种并置的写作手法使得文章鲜活了起来,并且往往这种手法可以加深文章的文化效果,并且对于情感的抒发有鲜明的促进作用。

  虽然《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大多数篇幅在谈猪,时不时有意无意地把猪和人进行并置,直到文章的末尾,王小波才揭示了主旨,被人安排的人生是不幸的,自由被扼杀,这也是那个年代的文人所共有的情感。那时候的人可能对于这样的生活安之若素,没有想改改变的思想,而且也很少有特立独行的猪。

  特立独行的寂寞

  特立独行的人往往在社会上是寂寞和孤独的,因为他们的表象就是格格不入,所以,这个词往往是一个比较性的概念,任何人无法规定什么样的表现才是特立独行,只有当它与庸碌平常相对比的时候,才能凸显。

  因此,王小波实际上是在提醒我们,关注这只猪首先要看一下这个猪所在的环境,充满教条化、缺乏生活的社会环境下,对他们造成的严重的危害。其实,那个时候的人或多或少都有影响,而每个人表现的却是不一样的,每个文人的作品写作手法上都不相同。杨绛平和、鲁迅激烈,而王小波却有一些调皮,就是我们俗称的黑色幽默。

  猪兄的无奈

  王小波又说,在那个时候,那种环境下,知青都非常喜欢那只猪,甚至把它当成了宠儿,作品中这个“我”更是喜欢它。虽然这只猪特例独行,老乡们认为它不正经,领导痛恨它难管,而“我”却同情它,并且又崇拜它,所以尊称它为“猪兄”。“我”对这只敢作敢为的猪充满敬佩之情和同情之心,但是又不能不和它保持距离,在领导们围攻它时“我”很想帮忙但却不敢前去,因为“我”不敢对抗领导。这种无奈的情景表现的淋漓尽致。

  “猪兄”的可悲之处在于特立独行不被人理解,在扼杀人性的那个年代,当政者对人们实行专制管理,藐视人们对正当自由的追求。由于愚民政策猖獗,政治的高压,文化生活的单调,导致一般的群众都比较麻木,不理解自由,如老乡认为“猪兄”不正经。加上参政者竭力保护专制,如领导们都痛恨“猪兄”,所以有自由追求理想的知青们尊严和自由都没有保障,也就不敢公开同情和帮助“猪兄”。

  王小波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推出这只特立独行的猪,它的噢噢吼叫惊醒了浑然不觉的人们,它无与伦比的胆量、潇洒和冷静衬托出人们的冷淡和麻木。

  王小波建立在对于人民关怀的基础上,希望人们有自己的思想,有独立的智慧,能反对别人的安排和设置,希望能够对一以贯之的灌输能够进行觉醒。在暗无天日、千面一孔、僵化绝伦的社会里,那只猪的吼叫如铁屋中的呐喊,惊醒了浑然不觉的人们,也吼出了清醒人的心声。

  猪的态度叫醒人们

  王小波对这只特立独行的猪的态度也代表了那个动荡时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共同心声。人们对社会有很多不满,但也只是敢怒而不敢言。他们敢想却不敢做的行动,而这只猪都无拘无束的大胆无畏的做得漂亮至极。因此可以说,在那个年代,“猪兄”的标新立异的壮举寄寓了王小波和中国大部分知识分子的理想,也是他追求自由思想的侧面反映。

  王小波用这种批判性的杂文,把箭头直指人性,用质疑的态度彰显了自己的态度,对国民性的批判毫无保留,继承了鲁迅这种豪放的魄力,使得他的杂文不仅具有现实针对性,也在一定程度上拥有了历史价值。

  猪的启示

  对应当前的社会,我们再去看“猪兄”,它追求自由和张扬个性是可以忽视一切的存在,只管自己,没有考虑任何人的感受,也没有给它的同类和人类带来任何价值。

  如果我们为了羡慕而学习“猪兄”漫无目的追求自由,也不考虑这样的自由有无意义和价值,那么追求到的自由就没有存在的价值。比如,追求特立独行的人,可能会无视规则,他们会把闯红灯、逃课都看成是特立独行。这些都是没有理智的行为,特立独行并不是肆意而为,两者有很大的差距。

  因此,我们在追求个性的自由享受、自我接受、自我满足要考虑他人的感受和社会的秩序。生活中合理的设置和规范,有利于社会的发展进步和维护人们的利益,我们必须遵守和维护。生活中不合理的安排与约束,我们可以无视和摒弃。

  从古到今,人类憧憬的理想社会都是自由、平等、民主、独立、和谐。我们为了这些美好的愿景,共同绘画我们的蓝图,新时代的我们在不懈的努力,有力的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我们在追求这样一个理性的王国,但是,在追求这样美好环境下,我们首先要追求的就是人身的自由,为了达到这样的理性文明的国度,是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的。人应该用理性来节制自己的欲望。

  王小波的这篇《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使用了非理性的言说方式批判了那些安守于生活设置、在荒诞的权力模式的束缚下浑然不觉、不思反抗的人,其充分体现了王小波的创作个性,反映了他的创作风格。让我们用心去感受他作品的韵味,去品位他作品中轻松却也沉重的戏谑,在阅读中真正体会到思维的乐趣,和他一起发出会心的微笑。

  无论您漂泊到何处

  这里都是您的灵魂树洞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