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老虎的金黄》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老虎的金黄》读后感锦集

2020-04-19 23:3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老虎的金黄》读后感锦集

  《老虎的金黄》是一本由[阿根廷] 博尔赫斯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图书,本书定价:2016-8,页数:,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老虎的金黄》精选点评

  ●麦克白莎士比亚写作出现

  ●“在这人世间,只诞生一个人,只死过了一个人。”

  ●“我期待的是那不期的收获,而不是明知不可企及成果。”

  ●洒脱,舒朗,灿烂

  ●《老虎的金黄》4.9博尔赫斯晚年失明之作,因此,和之前许多肃穆明净诗歌相比,这本诗集是关于“我们不能指望天堂,却可以地狱”的失望。从惨淡的英雄之死开始,潇潇泣孤独徜徉于时空历史之神、浑黄的世界、阴间聚合的死人永远无法相见的过去以及未来……最终归结于关在囚笼神秘的老虎的金黄——那恰是失的他所能看到的一切。异国历史已死,长夜漫漫房间里只有我,和镜子里的我,互相窥视、倾诉,互相残杀。

  ●时光不再有晨昏的区别,我成了似睡似醒的迟缓囚徒。长夜漫漫。孤苦伶仃。我用诗营造自己乏味疆土

  ●博尔赫斯第二辑06。这本集子里,像博尔赫斯自己说的某些篇章里包含着他的哲学倾向事物存在诗意和没有诗意的分别。那几首关于失明的诗有点戳。我已无缘再见隐隐现现的繁星,无缘再见隐去形体玫瑰,无缘再见悄无声息的赤金和艳红绚丽

  ●博尔赫斯的诗,是十九世纪的诗。

  ●对“诗”知之甚少,不敢妄议。和他的小说一样,每个短小的篇章都是极度浓缩文学种子,每个造句里都埋藏着数个定义过去的隐喻阅读们就像擦亮一颗钻石感悟漫长野蛮生长史中的极个别现象

  ●博尔赫斯一贯地痴迷于“对韵律意象的追索”,诗集充斥着乌檀、苔藓雪原、曙色(《量之歌》)等语词记忆碎片编织梦境。他萦情于语言和诗艺:“我当用诗营造自己乏味的疆土”(《瞎子》),又醉暗杀与短匕。在那“茫茫的黑暗终极”,他想要的不过是“化作石碑,被人遗”。

  《老虎的金黄》读后感(一):总结

  主宰衍生与倍增的

  年暮失明的作家

  再也寻不到光明爱情

  书籍以及典故

  填充了毕生的记忆

  无限和循环

  是境的唯一法则

  在那里

  对决复仇反复上演

  过去和未来交汇于此刻

  所有人都长着同一张面孔

  那个幽暗国度,游荡着

  一些完美自然造物

  猫,黑豹森林狼以及老虎

  它们悄无声息

  漫步而过

  在作昏暗视线里搅动起五彩的光泽

  《老虎的金黄》读后感(二):老虎的黄金,黄金的老虎

  王小波在小说《万寿寺》里的序言开头就说,读了查良铮的翻译的《青铜骑士》后,就懂得了什么样的文字才能叫做好。最好的,还是诗人的译笔,是他们发现了现代汉语的韵律。

  一般来说,诗人是能用高度凝练的文字去表达自己的人,而能翻译诗文的人,一定是掌握了另外一种语言的诗人。

  不会西语,自然不知道博尔赫斯的诗集里的语言到底是个什么韵味,《老虎的金黄》经过翻译以后,可能丢失的东西太多,基本上只看到了密密麻麻的知识点,没几句明

  可能这老头家里和工作单位书特别多,知识点张嘴就来,要不人家怎么会说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老虎的金黄》读后感(三):是老虎的金黄

  我一直以为是老虎的黄金,况且以博尔赫斯的诗的风格,叫老虎的黄金也不是不可以啊。

  最喜欢的句子是“夜幕为幽灵和蛆虫营造了骚扰死者的合宜时机。”在我看来这句诗是这本诗集里面最像诗的一句了。是的博尔赫斯的诗并不是总是充满了诗意,他的用词也很奇怪,充满了跳跃性,反复脑子里蹦出什么就用什么。

  这本诗集有很多诗都是在他渐渐失明或者失明以后写的,字里行间透露着失明以后的失望(“记忆中倏忽而逝的细琐岁月,渐次从我的眼底抹去了尘世的外观。”),悲伤(“世界再斑斓也是徒然无用,每个生灵的祸福早就已经注定。”),但是又不忘给自己一些鼓励。

  博尔赫斯的伟大之处在于他能把前人的几十万字的作品用短短几百字讲完。这本诗集里充满了对历史名人,历史上的经典故事,伟大的作家的重构与歌颂。

  当然也有那无处不在的孤独感,博尔赫斯无法摆脱,我们也无法摆脱。一个失明的老人,在面对孤独的时候,是怎样的情感,我们无从体验。但是你可以看到。“在这人世间,只诞生过一个人,只死过一个人。”、“我讲的是那独一无二的人,讲的是我自己,讲的是永远都生活在孤独中的人。”

  《老虎的金黄》读后感(四):依旧满怀热切

  还是个人的碎碎念。

  越来越喜欢博尔赫斯了,一个活泼且乐观的人,在他的诗里面几乎是找不到丧气的时刻的,或许也跟他写诗的年纪有关。毕竟在《布宜诺斯艾利斯激情》里面似乎还是有一点属于年轻人的忧愁的。也因为这个原因个人更喜欢《布》多一点。

  是否诗人都大抵如此,乐观且对悲苦困境不顾一切,在南美诗人身上就更明显(参考聂鲁达的诗)。或许因为他们自由,三五行间,便可打通无限时空,过去与未来,去往任何世界,了解任何故事,拥有任何想象。相较之下小说家们往往容易囿于现实,总是很悲伤。博尔赫斯的小说也有一些辩证的思考,比不上他的诗歌这样开朗的。

  如果一个诗人喜欢自己的诗,那么在诗里就不会有高傲的态度。

  哪怕高傲如王尔德也不例外的。

  (外国诗人吧,要是中国……李太白那种,贵妃捧砚力士脱靴的,或许是个例外。)

  博尔赫斯两次在诗集里提到雅努斯,同时注释着过去与未来,这也是与他有关的一个文学现象之一,关于多维时间之类的。非常喜欢他在诗歌里描绘的关于布宜诺斯艾利斯所给予他的一切,那种不放弃的热

  有一个小小的疑问就是,关于诗集为何要叫《老虎的金黄》,仅仅是因为最后一首诗的题目吗?最后那首《老虎的金黄》,关在铁栅栏里面孟加拉虎,是想表达什么呢?时间无法困住他吗?一只老虎在栅栏里,在它之后,还有别的老虎,还有别的金黄,金黄色是永恒的,像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夕阳和彩霞日复一日会出现,像永恒被人传诵的神话和史诗,博尔赫斯年事已高,目盲,却依旧想要抚摸和触碰的金黄色,或许就是自由与永恒。

  年迈的博尔赫斯,比起那个一九二三年的青年,更加从容且幽默,对世间万物都有赞颂和好奇的心(这点倒有点像纪德先生)。至于清晨、市区和宁静,可以看里面的《人之初》、《东兰辛》和《小诗十三首》。我喜欢《布宜诺斯艾利斯激情》里面的忧伤,也喜欢《老虎的金黄》里面的豁达。

  《老虎的金黄》读后感(五):活得像诗人

  高中时,看过路易斯·博尔赫斯的《此刻》:“如果我能够重新活一次,在下一生——我将试着——犯更多的错误”,仅仅是第一句话,便令我感动不已。当时,我还将其抄录在了一张习题纸的背面,最近于偶然间那张纸又出现在我面前,虽然单薄,可我却一直保留至今,看着上面扭捏幼稚的字体所抄的诗,它的内容依旧让我感动:“我不再设法做得这样完美,我将让自己多一点轻松……事实上,我将认真地做更少的事……如果我能重新活一次——我将向着光明旅行……”趁着感动的那股劲儿,我开始搜集路易斯·博尔赫斯的书来看。

  实际上,在拿到《老虎的金黄》这本书之前,我并不知道它是一本诗集。说实话,里面的内容,我基本上都看不懂。用现在比较流行的话讲:我Get不到那个梗。从西班牙文翻译到中文,其他语言也是一样,表面上做的是翻译文字的工作,实际上干的是将一种文化转化成另一种文化的庞大工程。当然,从我这个普通读者的角度出发,这本书翻译的文字非常优美,我很喜欢。看不懂,除了文化的差异外,更是自己知识面的不足导致,与原作者和翻译者无关。

  不过,我们读的是诗,看不懂又有什么关系呢?

  即使看不懂内涵,我也能够从中读到几句优美别致或者感同身受的句子,比如:

  《短歌-一》:“高高山顶上 整个花园像月亮。金色的月亮。黑暗中你的一吻 比什么都更温馨。”多么浪漫的情景,恋爱的人肯定能够体会。

  《小诗十三首-一位小诗人》:“终极的目标是被人遗忘,我早就实现了这一梦想。”这个梦想好酷,有没有?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够理解“被人遗忘”的终极目标,我想我能够理解,可惜我尚未实现。

  《小诗十三首-麦克白》:“我们的作为有着自己的轨迹,那轨迹却不知所终。我杀死自己的国王,为使莎士比亚演绎成戏剧。”我注意到这首,是因为我听说过“麦克白”,虽然我不知道“麦克白”具体是什么,可是我听过这个名字或者名词,当我在书里看到“麦克白”时,眼睛一亮,就像遇见了熟悉的朋友。

  《小诗十三首-雷蒂罗庄园》:“时光在院子里下着无子的棋。树枝的飒飒划破了夜的宁寂。屋子外面,辽阔的原野 制造出了漫漫尘雾和梦境奇迹。你我相对成双影,共同抄录 赫拉克利特和乔达摩两个幽魂口授的机密。”好想拥有一个这样院子,待在自己的心灵世界……那个乔达摩,我知道那个人!

  《咏物》:“黎明前做起的、天亮时 又忘却了的梦境。”非常喜欢这句话,感同身受,我也总是遇到这样的情况,黎明前做着非常真实的梦,可一旦醒来,那梦景立即迅速地退去,刚开始还留有一点意象,可不等你回忆,它便消失地一干二净。

  昨天看到一个讲印度历史的长图,里面就提到了“帖木儿”和朱元璋是同一时期反抗蒙古帝国的人物,朱元璋在中国,帖木儿在中亚,本书的开篇就是《帖木儿》,当你脑海中零碎的概念在某一瞬间,尤其是通过诗句被连接起来的时候,那是一种即浪漫又愉快的感受。于是我又重读了一遍开篇的《帖木儿》,我发现他是一个超酷的国王:“在我出生的刹那瞬间,有一把利剑从天而落,我现在是、永远都是那把利剑。”里面还有一句让我难忘的话语:“我去照镜子,看到的却是别人的面孔。”面对残酷的现实,我们是否变了,变成了我们最初讨厌的样子,变得不那么自己了?当你站在镜子前,镜子里的你还是你吗?

  看着一些意象,或许和作者的本来意图并不一致,但也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这是很奇妙的;看到一些概念,自己的脑海中曾经停留过,如今又再遇见,像是遇见知己,这是很欣慰的;看过一些诗句,当时没有明白,在往后平凡的生活中,突然明白,想起幼稚时候读的诗,脸颊会淌下两行感动的泪水来。

  看不懂,没关系,关键是,我们看的是诗,我们活得像个诗人。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