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长二世》观后感摘抄
《船长二世》是一部由查尔斯·赖斯纳 / 巴斯特·基顿执导,巴斯特·基顿 / 汤姆·麦奎尔 / Ernest Torrence主演的一部动作 / 喜剧 / 剧情 / 家庭 / 爱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可怜的基顿,在这里面摔了多少次跟头,被打了多少次头呀,矮小瘦弱的被父亲看不起的孩子,成为了拯救生命的英雄,多么基顿的模式,电影中空间感太强了,多个空间制造喜剧效果,更别说那十分钟狂风暴雨的特效了,简直叹为观止,那个穿越倒下房间窗户的镜头原来就出自这部,这么多年了,这片还远没过时
●比起后边NB的遭难特效我还是喜欢前半段父与子之间的矛盾与摩擦。
●虽然又和船扯上了关系,不过这次和船关系不大,灾难场面是看点。Willie is the effete son of riverboat captain "Steamboat Bill" coming to see his dad after years of separation。Bill tries to turn his son into a man。When his father is arrested,Willie decides to get him out of jail。
●前面铺垫得有些冗长琐碎了,并没有将军号那种一气呵成的爽快感,用摄像机模拟剧中人面对的镜子,五花八门的帽子不断入镜出镜,这个段落还是相当棒的
●最后10分钟成了灾难大电影。
●不同于卓别林的别种风格,看完让人心暖暖的。那么呆萌和心善的小男生啊。
●Buster Keaton 是天才!場面調度精確無比。
《船长二世》观后感(一):冷面笑将
看的第一部巴斯特的片子,
这半段的点反而比较多,
绿野仙踪开头?
巴斯特抱着树,树被连根吹起,飞啊飞,
最后巴斯特意外的跳到水里,
原来是网来了个牧师~
很有趣的一个默片~
《船长二世》观后感(二):老司机就好好开车,不要学人家下海。
基顿的电影有着早期杂耍的影子,依靠着各种巧合和惊险动作来博观众开心,这一点被后来的成龙发扬光大,两人毫不避讳杂耍是电影的母体之一,也证明了这种方式是能够取得成功的。 当然杂耍并不是排斥电影作为艺术表达的使命,杂耍只是作为一种元素参与表达的,在我的基顿导演的两部电影里,无论怎么折腾,怎么巧合,主角都是为着一个简单美好的愿望而去,都透着一股难得的傻劲儿。反例如邓超,杂耍元素太多,太闹腾,那就是傻。傻不可怕,傻得不可爱就是惹人厌恶的蠢了。 但是在这部《船长二世》里基顿很遗憾地丢掉了《将军号》里自如的表演,故事上也丧失了那股傻劲儿,变得有些蠢了,角色甚至都差点儿立不住了。尤其是最后基顿扮演的船长儿子突然一反常态地英勇无比,简直在嘲笑前五十分钟的唯唯诺诺。只有在这部分,我才仿佛看到了那个在火车上游刃有余的火车司机。 唯一值得称赞的是片尾的大风,这对我来说也算是很应景的观影经历,因为刚经历过十号风球天鸽和帕卡的洗礼。呈现出的效果在1928年的美国人看来绝对是不可思议的,但是这个效果是有破绽的,也就是说稍一细想就会发现不合理,你会发现剧组所有的鼓风机都用在了基顿身上。比如抱树而飞那一幕,周围的树居然丝毫无损,就基顿那棵树被吹得连根拔起了。这一点可能是预算做不到,我们可以不去苛求。但是一场二十分钟的大风里居然有一半的时间里故事出现了空白期,也就是这段时间里叙事陷入了停顿,我们就看着风吹着主角到处跑,主角似乎也没有想过去找老爹或者女朋友,就只想做个随风的少年。这简直就是本片里最大的灾难。 因此基顿在这部电影里只是规规矩矩地扮演了一个角色,只是完成导演的想法。但遗憾的是,导演的想法并不好,可惜了基顿这番演出。 所以啊,基顿还是做个老司机老老实实开火车吧,就不要学人家下海了。
《船长二世》观后感(三):顿顿这个能扭转乾坤的男人
基顿和别的导演一起拍的,我怀疑前面冗长的一大段铺垫是另外那个导演的,后面十分钟才是顿顿的。前面的太不像顿顿的风格了。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顿顿的片子你永远不知道哪怕一分钟,他都能给你整出点啥好东西。后面十分钟左右,他在一百年前呐就给我们描摹了台风的景象,并在这短短的十分钟内留下了不小的镜头启发。我看弹幕说,猫和老鼠的动作也有借鉴,那个房子倒塌刚好站在那个洞那里,还给你揭示了变魔术的奥秘(我怀疑他会不会被当时魔术师揍,把他们饭碗砸了),有想象力丰富的飞屋环游记,俺们顿顿可是时尚娃儿,他早就玩过飞树环游记。这都还不够,他还略略给你来了人性的领略,在被台风刮的时候,有一个倒在地下的三角形的房子,有人率先躲在了里面,他后面差点被风刮走了,跑去求救,到底没肯开门。后面剧情顿顿的父亲为了女友救了女友的父亲,虽然俗套,但是到底还是善良的。这个片子的结尾,顿顿爸爸最后“旧船”的胜利其实也是顿顿想展现的初心的胜利啦!这部电影最后的十分钟,顿顿真的不忘初心的烧经费,绝妙的道具和设计。太绝了!
这个电影其实我觉得侧重讲父子多于爱情,电影爸爸绝对是霸道总裁老爸始祖,我的娃只有我才能欺负,你敢欺负他,捶你!!!和基顿的爸爸也有点像咧。不过其实这个电影我觉得对于父子关系还有很多根本无法和解的东西。比如,爸爸一直都在海上漂泊,连儿砸的样子都不知道呐。所以开头连儿砸都认不出来。中间有一段也是爸爸砸碎了儿砸最爱的尤克里里,儿砸伤心的眼神都没有看到。从开头顿顿的打扮其实更适合做一个文艺工作者吧,例如画家,例如音乐家。可是电影题为“船长二世”应该是儿砸通过这一身份和电影结尾一样父子和解吧。可能我觉得太仓促了,太和稀泥了叭。不过世间有些事本来也只有这样活活稀泥才能走下去吧!
另外,顿顿穿水手制服太帅了惹!麻麻帅晕了,还有那个布灵布灵大眼睛太灵了叭!!!很难想象我可以看到顿顿隐约细纹的脸,略有些粗糙的手,但是一看到顿顿那双布灵布灵大眼睛真的有一种纯纯的感觉。纯真这个东西,有时候不在岁月留下的痕迹啊!
《船长二世》观后感(四):FIFF8 | DAY2《船长二世》简单而浪漫而明快的飓风灾难
第8届#法罗岛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第2个放映日为大家带来《船长二世》,下面为大家带来前线船长们的生机勃勃评价了!红:
杰作。早期默片是一种电影啊!为什么默片不会过时?就是因为没人说话。没有语言的美妙。
飞檐:
最后20分钟的飓风灾难,把节奏推向了制高点。依然沿袭自己“做到极致”的基顿,依然让这部看起来有着某种执着和理想。故事是简单浪漫的,前半段冗长,后半段明快,无声的黑白默片之下,是基顿的初心,他真的无愧为一代大师。
果树:
借助结尾段落有如神技的呈现,可以忽略电影其他问题将此片列入杰作之列。
淋酒:
竟然是一部灾难动作喜剧,后面的场面颇为壮观,就是有点离题,还是比较类型化的。
我略知她一二:
据说是基顿一贯的动作风格,确实也看出了一些大片的特色,但我更愿意称之为行为艺术,毕竟还是有创新的理念和献身的精神在里。经过前半段冗长的描述之后,后半段渐入佳境,各种各样丰富有趣的场景被剪切拼贴了出来,虽然前后割裂,但最终呈现的效果还是十分的多彩多姿。基顿并没有一味去搞笑,相反他在用心做喜剧的同时,懂得如何扬长避短,利用自己躯体的优势来弥补身材的劣势,这样的演员才可以当之无愧被称为大师。
法罗岛帝国皇后:
早期的飓风灾难片,基顿是一位动作、调度、喜剧天才,动作喜剧因为他而生机勃勃。
zzy花岗岩:
基顿擅长利用场景和道具制造笑料,本片中有不少经典桥段,对后世很多喜剧都有很大的影响。尤其后半部分的暴风雨场面令人叹为观止。
Kai:
基顿确实是空间调度的大师,尤其是精致中远镜这样的大空间里垂直空间上的动作安排很独到。但是我还是喜欢卓别林。
#FIFF8#DAY2的主竞赛场刊评分稍后会为大家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船长二世》观后感(五):《Steamboat Bill, Jr.[船长二世]》默片
http://axinlove.com/2011/04/steamboat-bill-jr/
《Steamboat Bill, Jr.[船长二世]》默片
y @xinl.ve 110428
Movie Rating:Bravo!
看《Steamboat Bill, Jr.[船长二世]》时碰巧看见了CCAV6播放动画短片《鞋[Shoes]》,年轻女孩的画外音毁掉了《鞋》该有的情绪。她说,这是个多么伤心的故事,你应该流泪了。我的确很难受,不是因为动画短片让我感伤到难过,而是仿佛画面什么都没有说清楚,需要有个人来给你解释,当你是个盲人。
《鞋》的绘画已经非常漂亮,把故事放到二战末期的意大利不错,光顾修鞋摊人物的设定有着极丰富的内涵空间,电影从意大利的新现实主义和宫崎骏的动画里汲取了不少养分,这些都是《鞋》的优点。不过太过关注士兵的对比而忽略小偷、红女鞋的姑娘和其它普通的意大利人,因而显得电影深度不够。在战争夺走士兵生命的主题上没有做到更有新意,也是电影的薄弱之处。国产魔法动画小组能做到这个程度已经殊为不易,画外音是极大地伤害了影片,也表示出品小组对画面阐释内容的极度不自信。毕竟,观众也走过了默片时代,并没有将电影抛弃在早期的无声时代。
能沉淀至今的默片,真正的瑰宝。甚至不需要有间幕的文字提示,《Steamboat》也能被人轻松看懂。而其中表达的父子之间的情感和男女之间的爱情,虽然可以说是很庸常,不过理解起来不困难,认同他们的行为也没有障碍,没有声音,Buster Keaton一样上演了佳片。
从《Steamboat》的后半段来看,传说中的大制片厂是真实存在。为了表现飓风和Buster Keaton在风暴的喜剧行径,拆毁精心设计的布景毫不留情。长达15分钟的飓风来袭场景、吊起一个树以及安装一栋倾斜的房屋等等手笔,以现在的机械工业来说也是危险重重,放在当时,大制片厂为了一部卖座的影片真到了不惜血本的地步。在夸张的灾难面前,Buster Keaton超凡的身手,换到杂技的舞台,他绝对是最惹人发笑的小丑,而在电影的舞台,默片时代必然的夸饰正好合拍《Steamboat》的喜剧色彩,他的个人能力正好得到了舞台。
uster Keaton饰演的Junior和老Bill一起去买帽子的一段是默片时代的不朽记忆。都市的孩子和红脖子的父亲,关于服饰有不同的见解。正式礼帽是保守传统的老头喜欢的,而一点休闲雅痞的鸭嘴帽则是小Bill自己中意。Junior一次次要坚持自己的选择,老头几乎就想是已经暴跳的倒霉熊,找不到出气的地方。
柔弱并且看似手无缚鸡之力,老头恨铁不成钢,却又容不得外人指指点点,父子之间互相接纳承认的故事是《Steamboat》的主线。Junior和女孩之间的故事,是传统世仇家恨下的爱情故事。父辈的阻挠和年轻一辈的彼此相惜给电影带来让人乐不可支的插曲。感受电影里人物间关系的变化,依靠不了画外音,需要观众稍微动下脑子,也正是这种不得不主动参与电影剧情发展的需求,使得默片具有超出现在部分有声片的感染力,观众则更容易掉进导演布置的一个个情感陷阱。
ill's first and last mate.又学到一点,可以用来表示唯一的另一种说法。
给人带来欢乐的Buster Keaton,看他的照片,感觉不到他的欢乐,太让人为他难过。
teamboat.Bill.Jr.1928.720p.BluRay.x264-AVS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