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以外》的影评大全
《标准以外》是一部由奥利维埃·纳卡什 / 埃里克·托莱达诺执导,文森特·卡索 / 勒达·卡代布 / Mirabela Vian主演的一部喜剧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不够写实,但是也不够浪漫,比较棘手的社会议题就这么温吞如水地呈现了。
●看到片尾的真人影像哭出声来。原来这个世界上真的有圣人,会有好多的爱可以给周围的人。
●话题很沉重 笑点也很多 就是一边喂糖一边插刀的感觉…… 印象最深的是男孩的母亲送Bruno出门时说“我真的不知道自己死了之后这孩子要怎么活下去 我没办法想象他被关在小屋子里四面只有墙...... 与其那样 不如现在我抱着他一起去死好了……” 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我们又有什么好抱怨
●鸡汤
●这是一个充满温情却又非常克制的电影。故事本身或者说这件事存在现实本身就足够动人。坐在电影院里会完全迷失在文森特卡索的眼眸里,那种对自闭症儿童的耐心,特殊的交流方式,以及发自内心的自豪,和偶尔的幽默。影片最后几分钟的剧场演出把大屏幕推进,男主的眼中泪光点点,但始终没有落下一滴,这就是克制吧。我觉得人性还是有光辉的,正如看完电影后,我朋友说这不是她喜欢的电影类型,又问我你觉得怎么样?我说作为一个本科心理学还曾经对自闭症有兴趣读过一些相关书籍的人来说,我不敢说这是大众媒介的责任,但如果他们可以拍出这样的电影,本身对普罗大众就有深刻的意义,在目前社会现状来说,这就够了。 非常动人。对我而言够好。
●3.5。
●居然就跟着文森特卡索一起默默流泪了
●之前实习,和自闭症的孩子一起工作。其实是件体力活,陪他们玩,陪他们画画,一个孩子喜欢从梯子上跳下来,每次我都要接住他。工作之后,大家一起讨论,聊聊这天孩子们怎么样。孩子们的努力是以年来计算的。这工作并不悲情,反而心里是满足。喜欢这部,真实生活的一面又一面。它不煽情,却美丽得让你动容。它不控诉,我们好好想想,如何可以做得更好。配乐很棒,灵动又有力。最后那场舞蹈实在美极了。有时生命有多辛苦,也可以有多美丽。看过它后,巴黎的冬天也变得舒服了些。
●UgcDanton 我爱文森特卡索!
《标准以外》影评(一):标准之外
二十年来,般奴和马力克生活在一个不同的世界当中,那是一个属于患自闭症的儿童和青少年的世界。他们二人分别管理The Hatch & The Shelter两个非牟利机构,目标在贫困地区培训年青人担任守护工作,负责照顾一些被其他机构拒于门外的重度患者个案。这非传统的合作关系展现了非一般的人生。
《标准以外》影评(二):标准之外
看多了法国电影,好似看到了其底色:情与革命。 这种情,是勾连了万般的彩虹; 那种革命,是众人拾柴的火种。 那彩虹和火种,在法兰西每一个地标上下交相辉映,是蓝、白、红,是自由、博爱,平等。 面对自闭症患者能不投射异样的眼光已经不易,可竟然有这样一群善良的天使牺牲了太多去照顾那些被所有人遗弃的他们。全场的啜泣与掌声已经证明这部电影的优秀,反映的法国社会现实问题值得关注。每每被这种事迹感动时,都会遗憾自己的人生如此的平庸,希望未来的某天也可以做些什么。9分
《标准以外》影评(三):4.21
开头十分钟,其实没开始看,我就知道自己一定会哭,而且哭的很惨,果不其然。
我其实对纪实的影片,特别是记录一些‘不幸’的人,可能太容易共情,对他们的遭遇非常敏感,所以很少去看这样的片子,反应社会黑暗之类的。但是都开始看了,希望电影会给我们一个好的结局。其实是我相信他们会有好的结局。
对自闭症也有一定的了解,电影里描绘的自闭症孩子的行为很真实,不过描述的严重的自闭症,比如有暴力倾向的,但是自闭症是一个维度,从轻度到重度(可能伴随其他的心理疾病),每一个人的症状都不一样。当很多电影侧重于艺术创作和剧情而给自闭症打标签的时候,真实的展现他们的生活更能然让人消除对他们的刻板影响。
我觉得这部电影最好的地方,就是没有拿自闭症卖惨,可能是法国电影比较成熟。也没有拍其他人对患者伤害的行为,普通人只是不关心罢了。
就像政府派来的两个人,像他们所说,他们也并非冷酷无情的官僚,他们只是平静得在处理一个问题。
或是洗衣机厂的老板,他愿意勉强接受试用期一周,结果觉得太麻烦就没有要那个小胖子。我一直在等待电影里给这个工作的桥段多些笔墨,比如和那个女孩子单独说一说之类的,可是现实可能就是如此,那个小胖子没有能够工作。我妄想,如果只是让这一边的人去认识另一边人的人生,可能他们就会更容忍一点,可惜一个普通人会觉得太麻烦吧。其实只要是多了解一点点,人们可能就会有所改观。所以说像这样的影片可能就是一点点吧。只是多关心一点,多了解一点,可能我们的行为和想法就会不一样。
虽然类似的问题是一个社会的问题,比如如何看待自闭症,如何对待他们,政府有没有保护这些边缘人,对企业有没有规定之类的,我们也不能单独说那个老板真坏。
但我们还是可以看到有很多人在为其战斗。其实主要是父母,所以说当小胖子的妈妈说如果自己死了的话,他的儿子怎么办,她根本不敢想象她的孩子会被绑起来灌药,所以想把他带走,我真的看到那个妈妈的绝望。我觉得这个反应了很多,在现实情况下,如果这些孩子的家长也放弃了的话,他们的下场最好可能就是和父母一起走了。
2
虽然我还是觉得心酸的不行,但是情节和音乐时而轻快的节奏,会让我觉得还是有希望的。穿插一些比较轻松的事情,也把主角人物塑造起来了。
我对法国电影真的佩服,能拍这样平凡又现实的剧情,而且也不教条,也不煽情。
说拍边缘化的人,除了边缘化的自闭症患者之外,还有帮助自闭症的医护人员们,那些没有什么文化水品,写法语不会懂主谓宾,没有文凭的郊区的青少年,被给予了这样的使命,是对双方同样的救赎。新的悲惨世界应该有讲类似的题材,果然法国电影都是现实主义。
可惜这个电影太现实了,我一直在想作为一个电影,比如政府看到了可能就会拨钱给这些机构,但也没有。当政府的人员了解到一些医护机构对病人还挑挑拣拣,也不去审问这些机构,也是让人失望。但很多问题,是整个社会的问题,说大了就会觉得希望很渺茫,但是只要我么还有人性在,我保持我心中的希望。
在整个题材之上,这是一部好电影,包括节奏,剧情,音乐,摄影,剪辑等等,都很成熟。最后表演的时候,剧情戛然而止,但是这些人的生活还在继续。有很多细节我想记录下来,但我不敢在看一遍。。。
《标准以外》影评(四):标准之外,皆是凡人
说实话,作为一个看过Vincent Cassel 年轻时候有多英俊嚣张性感狂野的影迷来说,从看到他的花白头发, 苍老皱纹和温柔眼神的那一刻,我就已经要哭了。
确实像很多人说的,社会越来越进步,对于自闭症患者的态度已经从认知到关切也在慢慢进步,但大概99%的人对于这种所谓的“心理疾病”患者的看法和行为都是,我知道你们很可怜,但还是请离我远点。很少有人知道真正在他们身边照顾他们,而且是不带有任何伤害的在照顾他们的人,不仅是他们的父母,还有一些毫不相关的陌生人们,一些和你我完全一样的普通人。
像每一个俗人一样,对于这样的人我也许会问,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决心投身这样的事业,毕竟“工作”对于很多人来说,只是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而已。也许他们有过特殊的人生经历,促使他们“回报社会”,或者有不得不为之的难言之隐,工作之余他们也许自己的生活一团糟,帮助他人之外他们也许有着与人前完全不同的情感世界,等等等等。
但是电影并没有过多着眼在Bruno和Malik的个人生活上,没有对他们身世的深挖和煽情,甚至没有多少情节在描述两个人会放任何精力在自己的情绪和想法上。也许在我们看来他们的工作十分困难,甚至麻烦,繁重,与自闭症患者交流已经很麻烦,你更加无法控制自己照顾的人会在什么时候做出什么需要你立刻出现的事情。但对于Bruno来说,时刻守护Joseph,就像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放下电话,尽快赶到他身边,借自己的肩膀给他靠一靠,仅此而已。直到影片最后,我似乎觉得这一切其实并没有太多我们期待的“人间有爱”之类泛滥的感情渲染在其中,更加不牵扯任何“责任”和“使命感”,Bruno十年如一日地守护Joseph,并不是因为Joseph对他的依赖,或者他对Joseph的同情怜悯,他只是把Joseph当成一个正常的人类来看待,只是希望他会有普通人一样的生存能力,有一份普通的工作,可以自己坐地铁,可以同人正常的交流,而他必须时不时的需要陪在他身边,不过是Joseph正常的需求,只是这需求比大多数人更多一些,更需要时间而已。
有人说人最大的问题就是想得太多,做的太少。其实放下自己,别想太多,许多事情都会变得很简单。Bruno也会去相亲,也会想组建一个家庭,然而因为工作,这个愿望更难实现一些。但对他来说,这也不过是很普通的无奈。就像有时候我们想买苹果,但超市里只有橙子,我们只好下次再来买一样。
实验室一位十分开朗活泼的同事,就有一个17岁的自闭症孩子。再次和许多人一样,在得知这一消息的时候,我不自觉地对她流露出了同情。她谈及了孩子成长过程中她不得不做出的牺牲,却并没有任何苦楚,疲惫,还说起,we got a lot of help. 从孩子确诊开始,就一直有Bruno这样的人在帮助她,在帮助一个成长中的自闭症孩子,如何在保有自己unicorn一样的特质的同时,能够更好的融入这个有点糟糕的社会。
Joseph再一次想在地铁中拉响警报,Bruno远远地望着他,小心轻声地提醒他不要,也许是背景音乐太煽情,忍了一个小时的眼泪终于没忍住。可能就是Bruno和Malik这样的人,让我觉得这个社会还不算太坏。
如果能有更多的人看到这部电影,希望就算你不能为自闭症或是抑郁症患者做点什么,至少试试把他们当做普通人来看待,也许这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是最好的世界了。
《标准以外》影评(五):我很羡慕他们
我是一个星爸,我所在环境给我和我孩子带来的痛苦远比电影里所提到的大得多。 我曾试图解释,并非家庭教育导致我孩子患病,这是先天的,换来的却是亲戚朋友给我贴上了“推卸责任”的标签 我曾试图解释,我的孩子没有攻击性,他只是不知道该怎么和你家孩子一起玩,换来的却是“有病还带出来?”的“缺乏公德心”。 我曾试图解释,孩子能教会的,他不是傻子,换来的却是“我们不是特殊机构”的逐客令。 我曾试图解释,我孩子不是故意弄乱,我会收拾好的,换来的却是“没家教”和强行买下那堆草莓。
现在我不解释了。
除了这些“外人”,我可怜的娃也没有得到过一些亲戚的尊重,哪怕是自己的表哥表姐,舅公舅婆,于是家庭聚会成了我最讨厌的活动,在那里我的孩子是一个瘟疫,没人跟他玩,他也不能参与,他的存在顶多给我的一些长辈增添了点谈资“诶,你看那xx这么大还穿尿不湿呢,完咯完咯”“他长大能结婚吗,这病遗传吗”。
我对我孩子说:除了爸爸妈妈,可能没人会喜欢你。他听不懂,但能感觉到我的无奈,很少见的盯着我眼睛看。
我羡慕那个自残孩子能有黑人小哥。电影中有个片段,黑人小哥带着那个自残孩子去户外摸那匹马,看到这段时我忍不住哭了。一次我带着儿子去他爷爷家,他怯生生摸了下爷爷养的狗,满足的笑了,却又还有一点害羞,四岁了,他第一次用手主动触摸了另外一个活物,而且没被嫌弃。虽然只是一条狗。
大多数人以为自闭症都不爱和人接触,其实不是的,他们也想拥有自己朋友,奈何意识不同,智商有限,他们很难交到朋友,而“友谊”对自闭症患者来说,可以和他们的生命相提并论。黑人小哥虽然只是在做自己的工作,可他不知道自己简单的一个举动对于那个自残孩子意味着什么。
我更羡慕他们有这样的民间组织能收容这些孩子。照顾自闭症,没有极好的耐性和包容心是很难坚持下来,更何况影片里的重度患者。而在我生活的地方,一些机构除了骗钱就是说谎,我不明白为什么一个自闭症儿童非要打镇定剂绑皮带躺那儿让你们的老中医扎脑壳?说是穴位针灸能治。“这能治?”一个星妈怯生生问,“反正也没治疗方法,什么都试试呗”,机构负责人说(好吧,明说了就是医院大夫)。
电影两个男猪脚,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中年人,做的事情谈不上伟大,但值得世人的赞扬和尊重。我很羡慕能有他们的存在。
网上那些喊着嚷着要理解要宽容“来自火星的孩子”的人,我感激你们,可tm你们一开始讲述自己如何从自闭症中走出来时,我。。。我真希望你说的都是真的啊,那我孩子有救了。
世界有很多对自闭症患者研究的机构,可他们的数据中,对中年自闭症患者的记录很少。
知道为什么吗?
电影后半段,小胖子不出所料被开除了,他妈妈对男主说“我以后死了他怎么办,一想到他要被关起来我就想带他一起走”。这不是句台词,这是真实的自闭症患者家庭的担忧。各位星爸星妈,摸着自己良心问问自己,你们敢说不曾有过这种想法?我有过,还不止一次。
中年自闭症患者是什么样?就在你的身边,那些衣衫不整蓬头垢面的流浪汉,那些翻着垃圾堆找食物的疯子,每次想到这将会是我孩子的将来,“带他一起离开这个世界”的想法就会越强烈。
可是,看到他挣扎着想喊出“爸爸妈妈”,想要学着你的样子打鸡蛋的时候,你就会放弃这一可怕的念想。
电影最后,大家一起观看那些自闭症孩子跳舞,小胖子的妈妈哭了,男主哭了,是高兴是激动,是看到自己的努力有了回报,是看到了希望。
我很羡慕他们,我可能也会找到希望,但至少不是现在。
----------
电影里一些细节很到位,需要一些自闭症的知识才会看懂,我提一下。
1.自闭症发病原因至今不明,但可以肯定是和基因遗传变异有关,孩子生下来就是,而非后天造成。他们的意识和常人是完全不同的,一多半的自闭症患者智商不到60,剩下少部分是正常的,而像雨人那种高功能患者更是凤毛麟角。所以电影里的孩子几乎都有智力障碍,最接近正常人的小胖子也不例外。
2. 自闭症患者痛感差。所以那个自残小哥带着头套,他感觉不到太多痛楚,但他知道一撞头就会引起注意。 3. 自闭症喜欢重复一些机械动作,而且有些做事会有一些固定的“仪式”,于是你看到小胖子连到最后都要去按一下那个报警器。
4. 自闭症患者喜欢重复看一些固定节目,尤其是广告。小胖子回到家坐那儿就是看洗衣机广告,还学广告词。值得注意的是,那个广告应该是挺老的了,不知道他看了多少遍。
5.自闭症由于和正常人的意识,感知完全不同,所以不惧我们的危险,电影一开始小女孩狂奔,和最后自残男孩在车流中走,都是其体现。
6. 和上述一样,基于此原因,他们对“人”和“物”不怎么区分的。(有些自闭症除了自己生活料理者,其他一概毫无感情,因为他们觉得人和他们玩具没什么不同)。可能这就是自闭症无法融入社会的主要原因。
7. 绝大部分自闭症家庭都是单亲。电影里或多或少提了,事实上也是如此,自闭症家庭离婚率奇高,一些是逃避责任选择离婚,一些是为了对方不被拖垮,自己主动承担而离婚。还有的就是承受不了压力自杀了。
8. 自闭症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是ABA,干预行为分析。电影里小护士教自残男孩用贴纸说明意图的方法就是一种ABA,跟教小猫小狗一样,哎。
9. 很多自闭症孩子终生不语。电影里除了小胖子,你听到几个孩子正常说过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