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好一个故事经典读后感有感
《如何写好一个故事》是一本由(美)安·华福·保罗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33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如何写好一个故事》精选点评:
●容量大,今年的创意策划,可能会用到一点。
●很实用的绘本写作指导!
●在一个习惯了任何事情都有方法论的时代,写作也不能免俗。但是写作的范式谁都不能保证准确,因为我们随时都在打破它,推翻它,我们称之为创新。有时我们太古板,有时我们太放肆。但是愿意承认和遵守这种写作规则的我从心底里认为:只有经过了这些写作范式的洗礼,才有资格有克制地推翻它。任性地放肆并没有什么好结果。保持敬畏
●很实用的书,如果想从事绘本写作类的工作,这本书可以带你入门。
●作为入门读物,还不错
●很棒!谢谢作者。
●3.5星⭐️⭐️⭐️
●教你怎么写好一个“最小故事”
●不仅是儿童绘本,对任何类型的故事创作都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被安利之后买来看的,并没啥新鲜的,其实……
《如何写好一个故事》读后感(一):绘本写作也是写作
看过几本关于写作的书,也观摩过某些公众号的写作课。写作水平不敢说有提升,套路倒是摸到一点。有2点小体会:
1、写作并非高不可攀,特别是起步阶段,可以归为力气活。
2、努力写,拼命写,只管去写,写出我心。
凭这2点体会,辅以若干套路,假以时日应该能体会到写作的乐趣。以下是我摘录的本书中的套路,个人认为对写作(不单指绘本写作)有不少可参考之处。
正所谓:绘本写作也是写作,技法并无明显不同。
《如何写好一个故事》读后感(二):第一级阶梯
这是一本很好的绘本故事写作指导书。作者介绍的不仅是如何写作,还有如何针对特定的读者群明确写作的要求以及怎样达到这些要求,写作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以及如何克服这些困难,怎样融入绘本写作圈,怎样与编辑及代理人打交道,怎样进行市场推广等相关问题的指导。
我不是绘本作者,我只是一个对绘本有兴趣的成年人。我在阅读的时候,收获到的是了解到了一些故事写作的基本技巧,如三幕式基本情节结构;对英文的诗歌有了非常初步的涉猎,发现自己竟然还有点喜欢,觉得挺有意思的;通过绘本作者的视角对儿童多了一些理解,启发了我对教育本质的思考,比如,作者多次提及了对小读者的尊重,以她为参照的话,那我确实还是无可救药地不会尊重别人;看到了一个陌生领域的运作模式,还挺有趣的。
最后,我引用几段作者在后记里的文字来作结吧。我非常认同她的观点,以为绘本确实是非常重要的读物,并且,更进一步的是,我以为,绘本对青少年及成人是有很好的疗愈作用的。
引文如下:
我们是在向孩子们介绍阅读的乐趣。如果我们给他们的是好故事,他们将带着喜爱之情去阅读。他们会想要继续读下去,读幼儿读物,接着读章节故事、少年小说、青春文学、成人小说、教科书、报纸、网页和杂志。
我们是塑造终身读者的第一级阶梯。
如果没有那些善于思考、阅读、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我们怎么去解决环境、医疗保健、教育、战争等许许多多的问题呢?我们绘本作家手里握着重要的东西,那便是世界的未来。
《如何写好一个故事》读后感(三):从绘本里学习写作的真谛
春节期间重新看这本《如何写好一个故事》,感觉和以前漫不经心的翻阅时,收获差距好大。不用说各种文学作品,单单是32开,不超过25页的绘本写作,原来竟然有这么多的门道!
以前我听有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诌。而作者认为:摘掉过阑尾并不意味着你有资格去做阑尾手术。
作者并非文学巨匠,而是一个幼儿绘本故事写手,他告诉我们如何讲好一个绘本的方法,竟然对所有的文章写作都很有借鉴意义。
作者提出一个提升写作水平的关键,叫做尽你最大的努力学习如何做自己的批评家。对于这个问题,别人通常的做法主要有三个:
- 搁置自己的作品几天或几个月,直到突破对自己作品的爱恨情感。
- 学会把作品分解,开头、情节、角色,分门别类的优化提升。
- 寻求朋友或写作社群的帮助,让他们帮助自己修改完善作品。
而作者提出的方法,则是自己通过各种写作技巧的联系,逐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妈妈们都熟悉小孩子听故事的特征,一个好听的睡前故事他们可能听一个星期都不腻。那么,怎么一个星期每天讲相同故事都不腻呢?作者拿家喻户晓的童话《下金蛋的鹅》当例子,站在鹅的视角上讲,用农夫给妻子写信的方式,用农夫在农舍喃喃自语的方式讲,不同的讲述故事方式,把读者代入故事的具体场景中来。因此,作者提出了四种让读者渐入佳境的“钩子”,勾出小读者的注意力:
1. 写有行动的场景2. 故事中引入新角色3. 把角色置于不同的环境4. 变换场景中的情感强度这一点,对于新媒体写作,甚至文学创作 同样值得借鉴。
原来,写作在成为艺术之前,真的是门技术活啊!
《如何写好一个故事》读后感(四):写不出好故事?看这里!
《如何写好一个故事》读后感(五):记录在绘本解读中,容易被人忽视的一些元素
了解绘本创作,其实对选择绘本和写绘本评论都有很大帮助。正好这两天读了一本非常经典的创作类书籍——《如何写好一个故事:从绘本入手》
绘本,远比想象中细致的多。这本书深度剖析了绘本创作中需要留意的各种细节。
好的绘本需要顺应孩子发展规律
不同年龄孩子的注意力是有限的。
2岁以内的孩子,注意力非常短暂,低幼绘本到字数,也应该做到短而精。只需要每页一句短句即可。
2-5岁的孩子注意力稍微长一些,400-900左右的字数,孩子尚可接受。
等到他们上学,注意力时间就可以读6-15页的文字。
好的绘本应紧扣孩子关心的问题。
每个人在阅读文章的时候,都有他们关心的内容。孩子也不例外。优秀的绘本应当抓住孩子的内心。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又能激发孩子内心深处的渴望。
绘本有时候也追随潮流。除了那些非常经典的绘本,我们最好选择五年之内出版的。作者认为,书和时尚界有所雷同。
叙述方式也需要注意,控制在孩子容易理解的范围之内
像年幼的孩子都喜欢有韵律的文字。我们可以尝试将文字设置得朗朗上口。
此外,绘本到人物也需要尽量简化。低幼绘本出现的人物不能太过繁杂,否则孩子很可能记不住。最好线性一直下来。
叙述用对话方式也增加了文章的活跃性。对话,很容易使读者带入进去,活动更加真实的体验。
好绘本应具有丰富的内容
通常,孩子的书分为故事书和概念书。然而,无论哪种类型的绘本,都应该紧扣主题来写。
故事书,必然有一个问题,我们可以尝试用一句话概括故事的答案。
概念书,通常围绕一个概念,我们可以尝试阅读,以此证明它是否紧紧围绕一个主题。
绘本,虽然文字简短,却往往涵盖着多层次的内容。我们可以尝试拆解绘本的多个层次,寻找其中的乐趣。
比如:《来喝水吧》,这本书,既是一本环保书,又是一本对动物的认知书。还是一本简单的数字书……
此外,这本书的元素非常多,在阅读的时候,你可以寻找隐藏在画面中的各种动物。这些动物都来自书中相应的地区。通过寻找你就加深了对动物地域的认知。
而且每一页它还在背景上绘制出该地区的标志性建筑,或相应的物品,用能很确切了解到该地区的地址风貌环境。
多层次使绘本拥有了许多内涵,也赋予书籍多种用途,适应读者的多种需求。
为了吸引读者注意,文中需要设有“钩子”,也就是那种让读者出乎意料,或是留下悬念的“钩子”。
好绘本一般会想方设法吸引读者,往往会留下一些悬念,让孩子们有想继续看下去,寻求答案的欲望。
像其它文学作品一样,绘本虽然简短,却也要有意想不到的结局。这样会给读者非常反转的感觉。
当然,故事中发生的各种事情,必须紧紧为结局服务,有必要给结局做铺垫。
即使像低幼绘本,也是如此。
举个简单的例子。像这本《蹦》。
全书紧紧围绕“蹦”这个主题,展示了各种各样的“蹦”。有出乎意料的情节吗?答案是有的。这些情节给读者留下了“哇”的感觉。特别是小读者,他们看待很多事情,都会感觉非常新鲜。
前一页是鱼,可是鱼怎么蹦呢?居然蹦得如此笨拙。
前一页有两只鸡(其它每一页都是一个动物),那么两只鸡怎么蹦呢?你在读的时候,如果声音一大一小,孩子就会感觉非常有趣。
还有蝗虫一蹦,竟然瞬间“开花”。不同动物“蹦”,竟然截然不同的结果。
角色分析全面而非片面
绘本故事中,往往有很多角色。很多人在阅读绘本之后往往只盯着某一个人物看。
其实,在绘本创作的过程中,每个人物都有他存在的独特意义。
就拿《小猫头鹰》来说,尽管很多人都被那只最小的猫头鹰“比比”所吸引。就是那只总喜欢说“我要妈妈”的小猫头鹰。
然而故事中每一只猫头鹰都有它不同的想法。就像人们对同一件事情,有着不同理解一样。
书中的三只小猫头鹰,在妈妈离开以后。
秀秀——盼望妈妈回来
皮皮——因妈妈出远门而担心
比比——因为妈妈离开而心痛,迫切地希望妈妈回来。
他们每人对妈妈离去都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可以在阅读绘本的时候,每个人物他们都有不同的立场和观念 我们可以走进每个人物内心,感受他们所感受到一切。
对于语言的运用,绘本也有讲究
绘本往往喜欢使用韵律感强的词句,这样读起来朗朗上口。
此外,长句和短句的使用,在绘本中,也能感受到不同的调性。
长句,往往给人深沉的感觉,适合运用在沉思中,或者描述一些哀伤的事物。
短句,更显得欢快明朗,往往能给作品增加节奏感,同时营造喜悦的氛围。
万事万物都是相通的,《如何写好一个故事:从绘本入手》不仅是介绍绘本这书也是一本关于写作的书。讲述了创作的语法和结构。还能提高读者对绘本深入分析、挖掘的能力,是一本值得收藏的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