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师所讲呼吸法门精要》读后感摘抄
《南师所讲呼吸法门精要》是一本由刘雨虹著作,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20.00,页数:19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安那般那法门(六妙门)的实修指导。打算从今年开始修习此法,亲身进行佛法的实修。
●有所得
●太有用了。很好看。 比较系统。加上是出家师父赠的,觉得意义非凡。
●2018-12-21 1.非常棒,讲的很透彻。2.生灭生灭 3.实修实证4.垂手可得 5.不能说豁然开朗,只能说更加明确。6.到达新一层级后再读一遍。
●南师大彻大悟,大慈大悲,不过确实要结合实修,没有体悟的人怕会是丈二和尚,早几年我也完全不可能看懂此书。
《南师所讲呼吸法门精要》读后感(一):确实不错
一百九十多页,二十块,刚拆开包装,一种坑爹的感觉,然后粗粗一阅,坑爹感觉又深了,由此放下不管,直到昨天无聊之余又拿起翻看,细看之余发现自己实在愚笨,幸好放下时间不长,尝试了一下,确有效果,对得起这二十元,呵呵,几千万都对得起,别有洞天,望君珍惜。
《南师所讲呼吸法门精要》读后感(二):自我学习
根据书的内容,摘抄了部分操作性的程序,见下文。读到最后,发现此次阅读,学到的是:知止。止后定,定后静才是真正的静,静后生慧,慧生智。
数出息
气一进一出数一、数二。“数”是心的投影,心与气配合,就是一个心;旁边还有一个影子心,看自己数对了没;后面还有一个监察的心。三心。
数息怎么数?
你知道呼吸出去,你注意它出去了,又进来了。一进一出叫一息,你数一;再来一进一出,数二;再来一进一出,数三;记住这个数字。如果呼吸一进一出,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数到十以后,还有个方法,不数下去了,再呼吸一进一出数九,再一进一出倒回来数八。如果呼吸一进一出数到三,中间想到别的了,不算数,重新来过。如果数到六,又有别的思想岔过来,不算数,再从一数起,这叫数息的法门。
你只要注意呼吸,不要太用心,自然放松,呼吸到哪里你不要管,但你会感觉到的。如果思想跟这个呼吸到胃部了,或到别处了,也是妄想,因为心跟息没有配合为一。
眼观鼻,鼻观心,是初步呼吸是鼻孔里头出入,跟心念配合在一起。
六妙门:数息,随息,止息,观息,还息,静息
因为你心念拉不回来,所以用呼吸往来做工具,把心念拉回来。心念拉回来你就不要数了。不数干什么?随。
六字诀:呵、嘘、呼、吹、嘻、呬。
呵,声音从心脏这里呵,把一口气呵完,嘴巴一闭,气自然回转来。呵几次,胸口心脏这里气打开了,病也就出去了。
嘘,发音是河威合起来,这是与肝有关的音。
呼,是脾胃有问题,消化不良用呼字,嘴巴发音的形态。
吹,是肾部,腰这里难过,气走不通,用吹字发音,不是念出声音,这个嘴巴如吹箫,吹笛子,一口气把腰、肾脏所有毛病吹完。吹到最后没有了,嘴巴一闭,自然呼吸。一两次以后这里就松开了。
嘻,这个发音,把前面三焦都打开了。
呬,用广东、闽南话发音也可以,呬啊嘶啊差不多,嘴巴拉开,是与肺部有关。
《南师所讲呼吸法门精要》读后感(三):不要辜负自己的发心!
一本小书,读了很多遍了,每次读都收获多多!
今天摘录一下我的划线部分。
并且将最后一句话,写下来,贴在书房里。2020.4.29
“如果真心修行,还是要时时刻刻努力,时时刻刻地反省检讨,更要切实认真求证,才不辜负自己的发心。”-----------------------------------------------------
7, 我一生走的路线是研究佛修行的方法,因为那是解决人的生死问题。
佛法是科学的,要追问的,追问这个问题的究竟,并且要情字实验求证。
8,佛陀的教导,有两个法门最重要:一个安那般那出入息,一个是不净观白骨观。
16,五蕴:色“受”想行识。可以翻译为:色“痛”想行识。
18,双鼻子一定要通。要学会单鼻呼吸。右鼻呼吸进来,从右鼻下去,管大系统。左鼻的呼吸管荷尔蒙(内分泌)。左边是阳,右边是阴。
20,心气配合为一的时候,你才懂中医的十二经脉的变化,身体内部的变化,以及一切的变化。那时才懂得修行之路。
21,安那般那,中文:出入息。一消一息,就是佛法的一生一灭。灭不是没有,是另一个生命的开始。
25,先修有为法,从现有生命的生理方面入手去修。出入息,是修风大。呼吸是根本依。不只是鼻子,是全身十万八千个毛孔都在呼吸。由风大,由气来转变你的地水火风,转变习气,每一个细胞神经都转了。
41,如果自己没有求证得到,而说自己是说法利他,那是罪过的。即使把经典教理背得滚瓜烂熟,如果自己没有求证到的话,讲好听是“学舌鹦鹉”,讲不好听是自欺欺人,所以自己必须要证到。
47,密宗的修气,修脉,修明点,修拙火,都是安那般那出入息发展出来的一切一切。
55,六妙门:数息、随息、止息、观(息)、还(息)、净(息)。
59,《阿含经》:息长知长,息短知短,息冷知冷,息暖知暖。
61,《楞严经》:生因识有,灭从色除;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
65,真正修道是数出息。出去的时候,你要把所有的一切,连生命,一切烦恼,一切病痛,一切东西,跟着出息放出去。因为思想是跟着呼吸自然走的。
71,道家讲这是降龙服虎。心+气的阴阳双修,等于女人与男人结合在一起,中间的媒婆就是那个意识,要把呼吸和思想拉在一起。但不要太注意。
76,数息,一呼一吸为一,1-10,然后1-9,最后到1.
79,随息,”龙衔海珠,游鱼不顾“,心念专一,旁边的杂念思想一概不理。”真人之息以踵“,得道人的功夫,气一进来,一直灌到脚心。
82,止息,到了宁静专一的时候,好像呼吸也不动了。出入息中间的有个止息的阶段。”命蒂原来在真息“,一出一入之间的真息,就是一切众生的生命所在。
95,观(息)、还(息)、净(息)。知道自己在呼吸,就是观。还到不呼不吸的”如婴儿乎“的状态。净,呼吸清净杂念清净。P110,如果呼吸宁静了,思想也宁静了。这个天秤平稳了,不是心先还是气先的问题。
111,整个佛法重点在修止观。止就是定,观就是慧。(戒、定、慧)
119,十六特胜,1知息入,2知息出,3知息长短,4知息遍身,5除诸身行,(前五个在气脉里用功),6受喜,7受乐,8受诸心行((转到心的境界了,这里到初禅,开始感受到二禅的定受喜乐),9心作喜(6的喜还有物质感受的状态,这里是心的状态),10心作摄(二禅),11心作解脱(三禅),12观无常,13观出散,14观离欲,15观灭尽,16观弃舍。
128,5除诸身行,身上气充满,身体都变化了,变空灵了,整个身体柔软了,内部五脏六腑通通变了。三脉七轮的气脉打通了。
150,1-5,6-11,(前面2组是止学),12-16(观学,就是慧学).
153,学任何法门,一切修行就是:见地(理解),功夫(定),行愿(作人做事),缺一不可。
157,十种一切入:青黄赤白,地水火风空识。这十种是一切入的。什么都挡不住的。我们的身体为什么会衰老,是受物理的侵蚀变化,都透进来了。
166,瑜伽修法每天要清洁9窍。
172,境行果。修行要注意你的“境”“行”,跟你的功夫的配合,最后 证“果”。自己晓得自己的业力很重,解脱不了,就要忏悔,培养功德。绝对不是空洞的。
191,《达摩禅经》:修行容易退转,一般人开始很愿意修行,慢慢都退了,有三四十种退,实际上还不止。
192,如果真心修行,还是要时时刻刻努力,时时刻刻地反省检讨,更要切实认真求证,才不辜负自己的发心。
《南师所讲呼吸法门精要》读后感(四):成佛也许没那么难
《南师所讲呼吸法门精要》是安那波那法门的一个简易版操作手册。南师一生讲了三大适合现代人修行的成佛法门:白骨观、安那波那和准提咒。这本小书是刘雨虹老师根据南师讲课资料整理,成书的时候南怀瑾老师93岁,刘雨虹老师89岁,两位老人的年龄加一起快200岁,南师还每日给学生讲课,刘雨虹老人把讲课资料整理成书。
本书从首先说明,安那般那法门是容易成功的法门,然后讲了修安那般那成功六个步骤:数随止观还净,即六妙门。学会步骤后,南师又介绍了修行该法门成功的十六大致胜原则:十六特胜。简要来说就是:一个法门,六个步骤,十六大原则。
安般法门最大的特点:容易成功。佛经上经常讲,成佛需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多生多世的福德智慧的积累,才能证得不退如来果位。而这本书里,南师却多次讲,修安那般那即身成就,不仅这一生就能成功,连身体也一起转化。
该法门为何能做到即身成就?这就要从四大和呼吸的关系看起。四大即地大、水大、火大、风大。我们日常呼吸的往来就是“风大”的生灭作用。换句话说,呼吸就是佛法的生灭法,一呼一吸,一生一灭。通过修安那般那达到不呼不吸的境界——止息,很快能转变身体四大,直接超越欲界天,进入禅定的境界。而从初禅到四禅天境界,生命的长度就无法用简单数学表达,接近于无穷大。释迦摩尼曾交代四大弟子永远活在这个世上,一个是迦叶尊者,第二个是佛的儿子罗睺罗,第三个是君屠钵叹,第四个是宾头卢尊者。他们四位就是靠修安那般那法门留行住世。
如此厉害的法门,为何多年来修行成功者却寥寥无几呢?这得从智者大师说起。安那般那法门最初是智者大师从《修行道地经》和《达摩禅经》抽出来的一个修行方法,属于小乘佛法。因为弟子修行后很快就开了神通,智者大师担心后学发起神通后变成外道,就从三止三观转入了大乘,使得六妙门的修法发生了偏离。这导致后来流通的六妙门修法都是错误的。比如当年苏东坡、陆放翁、白居易等名人都修行过六妙门,并留有相关诗集传世,陆放翁还有“一坐数千息”的名句。可惜他们没遇到明师,辛辛苦苦修行却在原地打转。看了《呼吸法门精要》就明白,数息法门的重点不在“数”,而在于“息”,即通过关注呼吸的往来熄灭心中妄想,达到不呼不吸的止息境界。
安般法门修起来简单,专注呼吸就能上路,其中道理却一点也不简单。人的一天24小时每分每秒都活在不停的妄想中,要熄灭妄想,进入禅定,靠的就是用呼吸这条“绳子”来拴住我们那个野马一样到处乱跑的心。其实念佛法门也是一样的道理,所谓“肉包子打狗”,狗代表我们的妄想,念佛法门的“肉包子”指的是佛号,安那般那法门里“肉包子”是呼吸。来一只狗扔一个包子,来一只狗扔一个包子,狗都吃饱跑掉,包子也可以放下,身心回归清净。
这本书对于想修呼吸法门成就的人来说是个完整的修行指引。“十六特胜”从最基础的出入息开始,到观灭尽,观弃舍。从呼吸出入一直讲到了成佛的方法原则。每个阶段有哪些境界,注意要点都有提示。比如对于打坐身体发痒的问题,是因为风大作怪,提到用消风散加加白芷,把风打开,就可以度过痒的阶段。
对于刚入门的修行人或想要益寿延年普通人,能够修到十六特胜的“知息遍身”,就可以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老年的时候少说省下几万元的医药费用,大大地提高生活质量。而达到第五条“除诸身行”,就是道家讲的“三花聚顶,五气朝元”境界,可以说是个活神仙了。
对于已经生病的人,读了这本书也许能在四大和气脉方面找到深层次的病因。南师提出,癌症是由风大在身体里和其他物质相结合而结块,变成了实体所形成。现代医学虽然能够治愈部分癌症,却无法解释癌症的成因。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研究的发展,呼吸气功可能会成为癌症的一个辅助治疗手段。
佛法和世间法一样,想要成功只靠不断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在正确的道路上努力,用正确的方法努力。正确的方法+实践+坚持,成佛也许并不需要三大阿僧祇劫那么久。
《南师所讲呼吸法门精要》读后感(五):读《南师所讲:呼吸法门精要》
前不久,即将去乡下小住的我,去图书馆借了一本薄薄的小册子,名曰《南师所讲:呼吸法门精要》。因为城市里空气混浊,这本有关于呼吸的书,我揣度带去乡下看应该正合适。
所谓【南师】即南怀瑾,对国学或国内佛学稍有了解,甚至其他稍稍读书的人,都是听过其大名的,我也不例外。只不过读他的书,这还是第一次。虽然这本书的作者倒不是署名为南怀瑾,不过书的内容句句都是南怀瑾的,作者只是一个抄写整理员。
因为第一次读南怀瑾的书,我就习惯性的去网上搜了一下关于此人的资料,结果看到了南怀瑾年轻时的照片:
作为一个学者,这个长相真的可以说是很帅气了,比那些韩国男明星也不逞多让啊。
你看看现在国内的学者,有几个能达到这种长相的?基本上可以说没有,就算长得好一点也只能说是五官端正,真要达到这种帅气程度的,一个都没有。
南怀瑾1918年生,活到2012年,实实在在活了94年零月余,可以说是长寿了。即便到了晚年,看那些照片也是气度不凡,精神抖擞,比许多年轻人还显得有精气神。
这本小书出版的时候是在2013年,也就是南怀瑾去世一年后,据传这本书成书时,南怀瑾已经93岁,而帮他整理这些文字的作者也已经89岁。作者名叫刘雨虹,刘雨虹老太太跟随南怀瑾四十余年,有十多本关于南怀瑾的书,作者都是刘雨虹。在网上没有查询到关于刘雨虹逝世的消息,也就是说刘玉红至今多半还在世,根据她比南怀瑾小四岁来推算,至今应该有96岁了,南怀瑾若在世,今年刚好一百岁了。
话说回这本小书,推算起来,恰好是成书于南怀瑾去世前一年,出版于其逝世后一年,几近于他最后的传道,或者说传法。
在这本书里,南怀瑾把佛的学说分三个部分:佛教、佛学、佛法。
佛教:宗教的事情;
佛学:学者的事情;
佛法:修炼者的事情。
这本书的内容被南怀瑾归类到佛法里,也就是教人如何修炼的。
我并非佛教徒,读这本书主要是被呼吸法门这个内容所吸引,想要从中找寻到对养生健体有益的内容。
此书的内容,倒是不多,主要三个部分:【六妙门】、【六字诀】、【十六特胜】,最后稍稍在【始终一切入】带过一笔。但主要的就是前面三个部分。
所谓【六妙门】:数息、随息、止息、观(息)、还(息)、净(息),都是跟呼吸有关的。呼吸法门在这本书里又被称为【安那般那】,也就是出息、入息。
【数息】就是数自己的呼吸,以出息为计数,呼出一次,数一,呼出两次,数二,如果过程中走神了,重新数。目的不是为了数呼吸,而是通过数呼吸来达到心神合一的目的,用来凝神静气的。数息的时候自然呼吸即可,不需要特意的做深呼吸,或者特意的屏息。
所谓【止息】是在出息和入息之间短暂的停顿,那一刹那叫做止息,【真息】就是真正的止息。
按照六妙门的方法呼吸凝神,最后会进入到如同婴儿般的呼吸的十分轻柔,仿佛不在呼吸一样,这就是【还息】。
至于【六字诀】,就是用六个字的发音来调理五脏,也就是一种呼吸养生。
呵——心脏
嘘——“河威”合起来,肝脏
呼——脾胃
吹——肾脏,嘴如吹箫
嘻——三焦
呬——用广东话或闽南话发音,“西”、“斯”皆可,肺脏
【十六特胜】是指十六个特别容易胜利的方法。
1、知息入
2、知息出
3、知息长短
4、知息遍身
5、除诸身行
(以上五点是直接关于呼吸的)
6、受喜
7、受乐
8、受诸心行
(以上三点是关于感受的)
9、心作喜
10、心作摄
11、心作解脱
(以上三点关于心)
12、观无常
13、观出散
14、观离欲
15、观灭尽
16、观舍弃
(以上五点关于“观”)
最后,提到了【十种一切入】:
青、黄、赤、白——【色】
地、水、火、风——【物】
空
识——【心】
从养身的角度说,这本小书提供给我们一种方法,通过调节呼吸,达到凝神静气的效果,又通过一些诸如【观无常】的心理疏导,达到一种身心放松,精神解放的状态。排除宗教因素来说,这个方法是有利于消除精神压力,缓解精神焦虑,达到平稳情绪,甚至调整体内肾上腺素等激素平衡的目的的。
心和身是关联的,一般人锻炼身体多半是在练肉练筋,很少能练到五脏肺腑。虽然对于活动量过少的人,一定的运动能够达到一些调养身心的目的,但是这还是远远不够的。很多不缺乏运动的运动员也一样是有各种情绪和精神问题存在的,所以体力运动并不一定能导致精神和情绪的缓解。之前我在一篇文章中谈到过中医提倡的【提肛】也就是【撮谷道】,那也是一种养生,今天又讲到呼吸法门,是从佛的修行法门里引申出来的。相比于外部肌肉的锻炼,这两个方法都是对于五脏气血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