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2个年轻人把老人拍成了奇葩艺术品,曝光后笑哭了数万网友!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2个年轻人把老人拍成了奇葩艺术品,曝光后笑哭了数万网友!

2020-05-14 08:00:21 作者:我是非凡君 来源:艺非凡 阅读:载入中…

2个年轻人把老人拍成了奇葩艺术品,曝光后笑哭了数万网友!

  她们在创造艺术

  更是在讲故事

  自然之灵

  你想象过,

  如果世上真的有“自然之灵”,

  会是什么样子的?

  是拥有着尖耳、手持弓箭金发碧眼精灵

  或是宫崎骏世界笨拙灵性的精灵,

  亦是仙气飘飘、不染尘俗的鬼狐神仙

  可在Riitta和Karoline的眼里,

  “精灵”却是这个样子。

  布满岁月痕迹老人

  披戴着各种植物装饰

  宛如一座雕像静止在周围环境里。

  都说艺术创造,

  便是如此眼前一亮,

  却又耐人寻味

  你一定想不到

  这组照片在国外引起了异常轰动

  而且,这是一项从2011年开始

  已经持续了9年之久的全球性项目

  还有一个让人费解名字

  “ Eyes as Big as Plates”

  (像盘子一样大的眼睛

  就如同它的名字,

  到这些照片的人,

  都惊奇地瞪大了眼睛。

  Karoline解释说,

  “眼睛像盘子一样大”,

  灵感来自民间传说中的人物

  是对想象力好奇心的致敬。

  有趣的是,

  她们寻找拍摄对象

  不是年轻人、不是明星

  而是一些已近暮年、

  一脸岁月沧桑老者

  150多个国家的老人,

  囊括了各种各样职业

  摔跤教练渔民动物学家

  驯鹿牧民水管工,

  主妇猎人,冲浪者,

  甚至还有九十多岁的跳伞热爱者。

  这些老人的造型

  往往与他们的经历以及这块土地

  有着深深不可磨灭联系

  并借以民间传说,

  注入了人与自然源源不断的无尽循环

  老人们亲身经历的故事,

  在这个饱含创意的艺术创作

  犹如点睛之笔。

  来自挪威的陶瓷艺术家Brit,

  她的大半生都与蓝色黏土作伴,

  所以她的造型,

  便是一座“封印”在岩石上的雕像。

  她的身上涂满了蓝色黏土,

  而这些黏土在家乡随处可见

  在别人眼里不足为奇

  于她而言便是赖以生存、想象创作,

  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Bob原是一位时尚摄影师

  退休之后,

  便居住在纽约皇后区的森林公园附近。

  散步、拍照,

  他在公园里消耗大部分时间

  填补了退休生活空虚无聊

  在照片中,

  他头戴一顶大帽,身披松针大衣

  俨然有着一种一丝不苟

  宠辱不惊淡然处之的境界

  艾格尼丝(Agnes),

  也是其中最受欢迎的“明星”之一,

  她在庆祝99岁生日时,

  想要实现愿望是:

  在100岁之前完成她的第三次跳伞。

  每到一处小镇

  她们从这些老人身上,

  就会获得一批奇妙感人的“宝藏”。

  一百多幅肖像

  就意味着一百多个故事。

  每一照片的景观中,

  一个孤独身影

  融入在周围环境中。

  地老人的故事,

  民间传说、神话

  以及想象力,

  都在一张照片中完美融合

  可穿戴的自然皮肤

  笨拙地将可爱的老人们,

  融入周围环境。

  在这里,

  大自然既是内容也是背景

  老人们,

  既是主角亦是配角

  原本只是一份表达致敬的作品

  之后竟演变成人类与自然、生活,

  更深刻探索

  她们将一部分的照片,

  整理成书。

  书的封面,

  也是精打造的。

  上面印着16000张不同的手压叶子,

  这些叶子是她们在旅程中,

  一片一片亲手搜集起来的。

  每一本书上的叶子都不尽相同,

  都是独一无二的,

  就如同书中描绘的每一个人,

  以及阅读这本书的万千读者。

  在这个组合中,

  两人分工明确。

  Karoline担任摄影师,

  而Riitta主要致力于造型的创作。

  Karoline Hjorth出生于1980年,是挪威小有名气的摄影师、记者、作家。她在伦敦的威斯敏斯特大学拿到文学硕士学位后,便回到奥斯陆工作。她的摄影作品,还在伦敦国家肖像画廊获得过德勤奖。

  Riitta ,则是出生于芬兰,毕业于皇家艺术学院。曾参与过在伦敦泰特不列颠酒店和2012年伦敦奥运会等重大项目中。

  本风牛马不相及的两个人,

  却因为一次相遇,

  成为了默契有趣的莫逆之交。

  拍摄这些照片,

  需要长时间的准备。

  比如,她们需要收集

  几公斤的苔藓、海带、桉树,

  还有一捏就破、喷出奇怪气体的菌菇,

  存在于乱石沟壑中的海胆、海星。

  两个年轻人对于这样前所未有的创造,

  充满热情。

  而最让她们惊讶又佩服的是

  作为这一项艺术创作的合作者

  --那些老人们。

  Hjorth和在现场,

  用胶片代替摄像机拍摄。

  造型、背景、人物,

  还有位置,

  都需要无数次的调整和尝试。

  对于老人们,

  无疑也是一项漫长、充满挑战的大工程。

  面对细小的树枝造型,

  老人不得不小心翼翼,以防刮伤,

  一边又耐心地安慰她们:

  “I am ok!”

  有时候,

  为了力求完美的镜头,

  会耗费数个小时,

  站在潮湿的苔藓中。

  他们的态度、耐心,

  重新刷新三观:

  谁说老人安于晚年,

  他们对于新鲜事物和挑战,

  同样有着十足的勇气和热情。

  经历过汹涌波涛的水手,

  回忆过去时眼中依旧闪着光亮;

  与植物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花艺师,

  如今热衷于教邻居养花;

  还有,90多岁了,

  还想着疯狂自由的跳伞冒险者。

  这些都是Riitta和Karoline,

  拍摄过程中寻得的平凡又伟大的故事。

  这些老人中,

  有些在当地小有名气,

  有些一生都平平淡淡、默默无闻。

  可他们却有一个共同特点:

  就是对于生活与冒险,

  依旧执着、热

  就如同《半山文集》中的一句话:

  年轻人的生活粗犷、跳跃;

  中年人的生活沉重、细腻;

  老人们的生活,

  才是生活的本身。

  这或许也是,

  Riitta和Karoline

  坚持九年之久的原因吧。

  《像盘子一样大的眼睛》也十分争气,不仅获得了巴黎摄影光圈基金会奖的提名,在挪威年度书展中还获得金奖。

  如今,Karoline和Riitta的作品已在世界各地展出,其中包括芬兰的基亚斯马当代艺术博物馆,纽约烟囱画廊,波哥大国际摄影双年展,东京的国家艺术博物馆。

  对于未来,

  她们的目标无比清晰:

  希望在10周年之际,

  也就是2021年,

  能完成第二本摄影集。

  并为这个创意发起了众筹,

  没想到,

  得到了网友们热烈反响。

  当然,她们也为网友们准备

  签名书、明信片等诱人的奖励作为感谢。

  暮去朝来,生活阅历,

  留给了这些老人一脸岁月的痕迹,

  而Karoline和Riitta,

  用艺术创作,

  重新唤醒了他们内心深处的不羁灵魂。

  高尔基曾说过:

  一个老年人的死亡,

  等于倾倒了一座博物馆。

  老人的一生,

  拥有着我们想象不到的宝藏。

  《像盘子一样大的眼睛》,

  早已不仅仅只是一种艺术创作,

  更是一种精神的表达:

  生活与人,人与自然。

  不论是对环境的描绘,

  还是老人一生故事的讲述,

  归根结底,

  都是对生命的一份敬畏、尊重和肯定。

  最后,

  你从长辈那里听到过

  哪些印象深刻或不可思议的经历,

  也和我们分享一下吧。

  -END-

  推荐阅读

  长按识别,发现更多好文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