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愿你被爱》经典观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愿你被爱》经典观后感1000字

2020-05-21 22:04: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愿你被爱》经典观后感1000字

  《愿你》是一部由乌妮·勒孔特执导,赛琳娜·萨莱特 / 安妮·波努瓦 / 弗朗索瓦兹·勒布伦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愿你被爱》精选点评

  ●超乎预想的惊喜。尽管剧情走向不难猜到,但女性导演生活化的细腻视角,加上动情感染的配乐,融情入景,使镜头暧昧的情感流动中闪现动人光彩影片运用大量特写头对焦人的躯体(甚至裸体),表现一种内在的情感渴求。通过多线的结构叙事,展现诸如身份认同等更为复杂深刻人生命题

  ●细腻

  ●c+#成都法国电影周#愿你被爱的前提是,你值得被爱么?被抛弃的人生,还有可能学会接受么,影片的意思是将将只够够着去承受。有谁能代替我们去爱日光之下同我们一样不可爱不配爱的他人呢。

  ●#法国电影展映# 情感细腻得很对胃口女主演技是非常棒。很法国的叙事节奏涉及四代人的身份认同和焦虑

  ●一部平淡无奇寻找生母亲的故事,一个寻爱、被爱之旅

  ●你要享受生活 你会期待爱情

  ●镜头很特别

  ●法国版“亲爱的”。在互相理解认识之前,这对母女安排从“医师”和“病人”的关系相见,赤裸身体相识,母亲伤痛一览无遗作为母亲的女儿同样也有伤痛,影响四代人的身份认同。相认不那么咄咄逼人,没有痛哭,没有质问,只有二人坐在长椅上,素未谋面的父亲念着“你要享受生活,你要渴望爱情。”

  ●你要享受生活,你要期待爱情。

  ●摩挲别人也是自我安慰。没有得到关爱的人,任何关系都易出现状况,反之同理。

  《愿你被爱》观后感(一):kiné = qui naît?

  中规中矩的一部电影, “迷之蓝绿色”是我观后感,哈哈

  有几个地方似乎值得玩味:敦刻尔克+工业城市印记 - 一个属于历史和过去的城市;

  女主职业“理疗师” - “呼”“吸”和双手“游走”之间 完成的正是对剧本故事的另一种演绎;更重要的是,法语“理疗师”kiné = qui naît, 这个职业绝对是导演精设计过的;

  电影名就不用说了,直接用André Breton写给女儿的命名和结篇,影片却一如既往地还是平淡琐碎,法国导演的惯用伎俩 呵呵

  « L’Amour fou » mais une folie calme

  还是一部很舒服的电影 可以列入清单

  《愿你被爱》观后感(二):愿你被爱,愿你幸福

  如同片名愿你被爱,全片都是在讲讲希望你幸福。在浓浓的文艺片氛围下,故事从艾丽莎寻母开始,然而机缘合作艾丽莎生母的阿奈特恰恰是艾丽莎儿子学校老师,又是艾丽莎的理疗按摩的病人。艾丽莎的双手在阿奈特的肌肤上细腻按摩时,她们一定也有某种心电感应吧!在人物关系与情节矛盾上,阿奈特的母亲希望阿奈特被爱,希望阿奈特幸福,于是不让阿奈特与艾丽莎相识,希望阿奈特忘掉那个北非男人,可这却让阿奈特愈加愧疚;阿奈特希望艾丽莎被爱,希望艾丽莎幸福,于是告诉了艾丽莎真相,可这却让艾丽莎痛苦而泣;阿奈特希望诺恩在学校不被欺负,可却让诺恩更被同学嘲笑;艾丽莎希望诺恩被爱,可她与丈夫的离异却使诺恩亲口说出“我讨厌我妈妈”,诺恩又恰巧撞见艾丽莎与同事的***而离出走,并骂艾丽莎婊子。一切都事与愿违,这才是生活。而最后的结局,在午后和煦的阳光下,艾丽莎与阿奈特快乐的交谈,一点也不显尴尬,诺恩在一旁与阿奈特的狗快乐的玩着,一切显的那么美好,愿你被爱的心愿也终于实现。细节处理上,导演几次用虚焦和远景让艾丽莎和阿奈特的形象看起来那么相似,也在暗示他们是母女的结局。这就是法国电影,文艺但不做作。不瘟不火,就是生活。文艺片,从来不是为了揭露现实的险恶,而是为了记录真实的生活。

  《愿你被爱》观后感(三):愿你享受生活,愿你被爱

  缺什么,就会渴求什么。剧中女主的丈夫理解包容,疏于照顾的儿子虽然很失望很大抱怨,但是女主看不到。女主小时候被抛弃,对于见到亲生母亲有太大的执念,这个压倒了生活中的一切。

  可能没有被爱过,就不会感知爱,付出爱吧。影片前大部分时间女主都是冷漠脸,面无表情的痛苦样子,跟儿子关系生疏,基本上不会照顾儿子的情绪感受,儿子一直想要逃离,与此相对的是儿子一见到丈夫,就其乐融融,其间,女主也很痛苦,但她无能为力。

  后面女主与母亲得以相认,虽然她一度难以接受,表示这不是她想要的,但是经历了儿子离家出走,最后她选择了勇敢地去面对,接受了母亲也就接受了自己。

  后面,女主与母亲坐在海边聊天,"你有别的男人吗?"好感动,几十年如枯木般活着的母亲脸上泛起微笑,画面亮了起来,真美。

  到此女主的心魔放下了,打算回到丈夫身边生活。生活的一切开始明朗起来。

  愿你享受生活,愿你被爱。

  人,是活在关系中的,愿你活在温暖和谐的关系中。

  《愿你被爱》观后感(四):情感是我们所拥有的一切

  在韩国出生并且在孤儿院长大这样的成长经历以及女性的身份,使得导演乌妮·勒孔特(Ounie Lecomte)的电影拥有强烈的个人风格和私人化得情感。继自己的处女座《崭新的生活》中乌妮·勒孔特完成了对自己儿时经历的讲述之后,这次她在电影中探讨了爱与被爱,以及人们对于自我身份的探究。

  《愿你被爱》的故事发生在敦刻尔克,这个在法国乃至整个欧洲历史上永远令人铭记和充满玩味的城市。与其他大部分法国电影一样,在注重平缓写实的叙事的同时,乌妮·勒孔特同时也展现了法国社会总那些无法令人回避的社会问题。

  种族之间的隔阂,就业与失业的一线之隔的,中产阶级的困惑与空虚,随着女主角Elisa寻找亲身母亲的艰难过程,这些问题也逐渐一笔一墨地显露了出来。

  而Elisa的职业也在电影中起到了更深层次的隐喻作用。双手的抚摸与触碰似乎能够胜过语言,却又无法完全代替语言。对于亲身母亲身份的追寻,是Elisa对自我认同的一种执着,也是作为人类和母亲这个双重身份的本能。

  不过客观来说,《愿你被爱》也存在着一些瑕疵。首先时作为母亲,年轻时抛弃Elisa的理由颇为牵强;而最终母女二人相遇得方式却又过于戏剧性了。

  电影的名字“愿你被爱”与开场与结尾的画外音朗诵的诗歌同样来自法国著名的超现实主义诗人安德烈·布勒东。虽然以他为首的超现实主义追求者们总是极力“摆脱传统美学的束缚,将梦幻和冲动引入日常生活,以创造一种新的现实。”,但《爱与被爱》中始终围绕着人们最本能与最需要的渴求:爱与被爱。

  毕竟,情感就是我们所拥有的一切。

  《愿你被爱》观后感(五):愿你被上帝疯狂的爱着

  不同于巴黎的浪漫,敦刻尔克布满了工业城市的怀旧颜色,像是隐喻着艾丽莎与阿奈特夫人这对母女在与生俱来的亲密感上始终保持的向往与克制。奔放的落日海滩与沉郁的雨天公路,正是艾丽莎自我矛盾的投影。 导演乌妮·勒孔特是个成长于法国本土家庭的韩国孤儿,这部电影可以被理解为是她的私人情感载体。面对身世谜团,在求索有关爱的困惑时,艾丽莎最大的阻碍,便是惧怕结果的失落与伤害,即使这份寻找理所应当。电影将感情线索延伸至三代人的两个家庭,由艾丽莎到阿奈特夫人,每个母亲的角色都存在缺失又饱含深情,带着对于家庭与亲人的愧疚,由暧昧而禁忌的试探到最终温存的和解,病态又无法口述的深情。

  她们都无法面对关于母性的问询与质疑,无论是艾丽莎面对儿子诺恩,还是阿奈特夫人面对艾丽莎。

  当我们决定去爱时,内心总是充溢着甜蜜和勇气,甚至带着一点“慷慨就义”的期待与决绝,然而失望或许才是生命的底色,爱永远都无法通往纯粹的美好和幸福,深层次的关系都伴随着检验,折磨,试炼,修行和无法避免的伤害…… 影片中的阿奈特夫人已至风烛残年,容颜枯槁,靠着理疗时肌肤相贴的摩擦与温度去试图留住被爱的感觉。然而当她的母亲斥责那个薄幸的爱人时,一向在母亲面前惶恐畏缩的她开始不管不顾地维护。而在自己的女儿面前提及时,她也仍旧如同少女一般笑得娇羞。 毕竟是深爱的人啊,即便你弃我而去,即便你为我的生命带来了不堪忍受的混乱与绝望,我却仍旧无法背叛那些被爱包裹着的、千真万确的时刻。在爱的这场战争里,我们是共犯,不是敌人。

  这部影片情节简逸,缓而沉静,却又带着一点轻飘,但仍旧没有遗落对社会问题的探讨。北非裔移民和穆斯林带来的民族与宗教问题纵贯法国的社会与家庭,而艾丽莎和儿子诺恩都继承了艾丽莎父亲的北非血统。电影用相当数量的篇幅展现诺恩的学校生活时,或许也在映射着艾丽莎些许雷同的童年时光。他们或曾有过相同的成长烦恼,关于食物的选择偏执,对于伙伴的排他性担忧与孤独。身份认同,是他们自出生时就与之相抗的隐形标签。 然而爱就是这样一个自我寻找、弃掷又和解的过程吧,她是我们在面对衰老与陌生时始终如一的亲和力。

  当我们寻找爱,其实是在缺失的亲密仪式中寻找自己失落的认同感;一如茫然穿梭于敦刻尔克夜幕下的艾丽莎,终究只会在那个充满母性诱惑的窗影停顿下来,注目着渴望与答案。

  写于2016年7月1日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