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男孩与鹰》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男孩与鹰》读后感摘抄

2020-06-28 23:1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男孩与鹰》读后感摘抄

  《男孩与鹰》是一本由[英] 巴里· 海因斯 Barry Hines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0.00元,页数:221,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男孩与鹰》精选点评

  ●这也算是残酷青春的一种吧

  ●很简短的一本小书,已经开始第二遍了。慢慢地会把自己想成那个小男孩,然后看着他一直很勇敢很勇敢,他的鹰真正地变成了他的鹰。

  ●“人们并不了解,鹰是不能被驯服的,不是宠物,许多人喜欢宠物受宠若惊样子,而我只想看它放飞时的风采。”

  ●“如果我注定飞不起来,那么就请你代替我去飞翔吧。”男孩抱着被哥哥杀死的红隼流浪时,一度以为幻灭的男孩会一同离开这个无情的世界,但是第二天清晨,男孩依旧回到屋里,上床睡觉。纵观全书,我很想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句话。

  ●一般,畅销鸡汤味.

  ●看小丑时候突然想起来这本了

  ●我在想,鹰之于比利意义是否和理查德帕克之于少年一样。好像有点不一样,派毕竟是个英雄,而比利只是一个幸存者

  ●如果有人说,看,那是比利和他的宠物。我就会气的发狂。我会对着它们吼,它不是宠物!老师老鹰可不是宠物。有时候也会有人拦住我问:它温顺吗?真是见鬼。问这个问题没什么温顺不温顺的,只能说训练过它。它很凶猛,野性十足,它不在乎任何人,甚至也看不上我。这就是它最了不起地方

  ●有点俗套

  ● 老师:你没意识我们说话的声音很小吗?好像我们不敢大声一样。 男孩:因为感到不安。  老师:不,不是不安。是因为她的一种本能,一种尊严。  男孩:我知道。这就是她让我着迷的原因。鹰是不能被驯服的,它们 只不过是被人操纵而已。它们本性暴戾狂野,不怕任何人,不怕我,这就是最伟大的地方。   老师:很多人不会了解的。他们喜欢宠物受宠若惊的样子。   男孩:我才不管这些。我只想看着她飞翔。他们可以鹦鹉说话,但鹦鹉跟她是不能比的。。。

  《男孩与鹰》读后感(一):埋葬青春

  我相,当比利将凯斯埋葬的时候,他也就把他里仅存的那一点点小小的希望,小小的快乐,并不快乐时光,一起埋进了土里.

  一本寂寞的书,一本黑暗的书,讲述的是一个让人痛苦绝望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凯斯,这只红隼,在比利心里点起从未有过的专注,热情,希望和.

  现在,凯斯死了,那么,这些曾经美好感情,便也随着去了罢,和那曾经矫健身影,和那曾经美丽羽毛,一起腐烂在泥土中罢.

  最后,这终将在时间沉淀心底抹不去的一道伤痕,在心里留下一道疤.

  《男孩与鹰》读后感(二):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上看到了《男孩与鹰》的片段

  http://baidu.cntv.cn/schedule/SCHE1343432925770313&videoId=f624627f906942e7b78aa51d98bc1e6f 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从第58分钟10秒开始是《男孩与鹰》的电影片段。

  《男孩与鹰》读后感(三):抢个楼吧

  虽然在网站上看到我不是第一个买这本书的,但是我已经浏览了一遍,先来占个楼评论一下吧。呵呵。

  本书改编为电影后,由大师肯洛奇执导,获得荣誉无数:英国电影协会推荐20世纪百部最佳影片排名第六, 青年必看50部电影排名第三,20部最感人影片排名第二,50部老少皆宜的影片之一......终于看到原著了,和电影版互为结合吧,有些地方电影表现不出来或者省掉的地方可以在书中感受,看完书再看一遍电影感觉也大不一样。我觉得在某种程度上原著总是要强于改编的电影的,魔戒、肖申克的救赎也是如此。或许是我们对电影的期望值太高了吧。感谢出版社和译者给我们介绍了这么优秀的一部小说。

  《男孩与鹰》读后感(四):孤独孩子的鹰——我怎么参加了孤独孩子的集合操场小组

  三月的一天,我在书店的新书架上看到了一本书,《男孩与鹰》,封面上是一只鹰在天空中翱翔,空荡荡的地上,一个孩子翘首注视着。腰封上的英国国民读物,二十世纪最佳英国电影kes的原著小说,历任首相案头必读书并没有打动我。让我心动的是这么一句话:“我们总是在委屈和伤害中成长”,看了看封底,“比利是个不爱说话,无处可去的男孩。他没有幸福的庭,光明的未来,无论这个世界怎样对待他,他都无所谓,他只想和自己的鹰在一起”。我就很想打开书看一看。可惜,书被塑料膜封住了,打不开。

  于是,我就回家先下载了电影,电影下载得很慢。下午我又回到书店,买下了这本书。

  我是容易流泪的。这本书没有煽情的语言,却在朴素的描写中,让我产生共鸣,让我泪流满面。我总是把自己和书中的主人公混在一起。读完,我明白了,为什么,一本薄薄的书和它改编的电影能够在英国这么风靡。一个孤独的孩子,让我们看到了自己,看到了教育的问题,看到了今天的留守儿童。也许,就像那句书评:“在那些喧嚣、俗丽的作品逐渐为人淡忘后,海因斯的作品依然在我们心中萦绕不去”。

  读完之后,我心中有两个念头,首先打开了MP3,听歌。“这城市已摊开了他孤独的地图”。第二件事,打开豆瓣,在小组里搜索“孤独孩子的操场”,没错,我就是输的这几个字!我原来不知道这个小组,完全是下意识的,难道是心有灵犀!

  《男孩与鹰》读后感(五):《男孩与鹰》成长下的无奈和苦痛

  曾记得有部幼年时期的英语启蒙连续剧叫做《成长的烦恼》。现今的这部外国文学作品《男孩与鹰》同样表达着如此的潜在话题:我们总是在委屈和伤害中成长。而这部作品同样也作为一部出色的英国小说拍摄了同名电影《男孩与鹰》。

  那么,如此盛赞和获得诸多殊荣的这部作品到底精华何在呢?怀着这样的探究心情,我开始了一读此书的旅途。事实上,乍看这个书名我原本还误以为是讲述一段人与鹰的感人故事。但是,事实上我们却是在品味着这个男孩与鹰的成长中感知着某些潜在的话题。一个有关于人类值得深思的内容。

  故事的内容其实很简单。里面围绕着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孩子而展开。他是一个矿工的孩子---比利。不起眼,沉默,无朋无友谊。学校中他是老师和同学眼里的差生;家中他是一个遭遇爸爸抛弃,丧失母亲关爱,忍受哥哥欺负的小男生。哪怕连小男孩自己,他都觉得自己是那么的可有可无,死气沉沉,没有希望。但是,就是如此的一个男孩子却因为一只鹰的出现而让他出现了转机。结识了这只鹰;驯服了这只鹰;交友于这只鹰。从此他的生命绽放了怒放的花朵----只不过好景不长,他的哥哥最终遏断了男孩的朋友鹰。于是他又重新伤心地回复到了原本乏味的没有生计的世界之中。

  初读这部作品,我并没有产生多大的灵魂震撼。毕竟里面的内容实在太朴实;毕竟里面的内容夹杂着中西文化的差异。但是,等到我读完了全书内容再次回头细看编辑的推荐之时,我发现了这个故事别有洞天的意境所在了。不为别的。只是因为我发现了作者将一个非常深奥的话题寄予于如此简单的故事之中。话里有话,内中有题。很多的讯息和意义的精华完全被充斥于此书的字里行间。初读也许你不懂;再读也许你可以稍有领悟;深读或许你会有着一场强烈的灵魂震撼。那就是一个关于孩子成长的永恒话题:成长下的无奈和苦痛。

  在这个人人都认为孩子是最幸福的群体。有吃有喝有玩的状况之下何来无奈何苦痛呢?作者就着这样一个问题通过《男孩与鹰》来揭示。联想我们现今社会,我们的孩子们何尝不是同样地经历着这样的无奈何痛苦呢?尽管这是一部外文作品,但是,我们中国的孩子同样也是有各自的成长烦恼。学习的压力,读书的苦恼,竞争的压迫,择校的比拼等等困扰着现今的孩子们。他们少了自己那片自由的蓝天白云,他们多了数不尽的兴趣班和课外辅导。童年由此变得昏暗;童年由此变得无奈。而在阅读这本小说的时候,我们这些为人父母的是不是也应该对自己孩子的行为作出某些反思呢?解放孩子,更是让他们的成长充满欢声笑语。其实,孩子们成长的无奈和苦痛也可以减轻或者避免。作为家长的我们更应该通过这本书籍来反省下自我,还给孩子们一个美好的成长旅行。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