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活下去》经典影评1000字
《让爱活下去》是一部由查文白执导,夏德俊 / 郑佩佩 / 周诗璇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让爱活下去》影评(一):往事如烟
不想用逆袭这样的词来形容国华,但其言其行却不经意间塑造出自己强大的精神。“纵使身陷沟渠,也要仰望星云”这是普京的人生信条,于是妻离打不败国华,重病亦没有令其绝望,明知自己所剩无几,却仍坚持倾囊相助。了凡先生所言之“满”,便在这舍得之间跃然纸上。 自诩不是易动情的泪点动物,工友主动塞钱,我没哭;老夫妇颤巍巍地捐献,我忍住,硬是没哭;直到叶老师在婚礼上起舞,眼泪才哗地一下夺眶而出。真情,是可以感动恶的善良,也是可以笑看苦难的淡然。风轻云淡,往事如烟,人生之悟,大抵如此。
刚刚在影院看完了《让爱活下去》这部电影,泪目,强推!!! 其实光凭电影名字,演员阵容,这部影片在那些种类繁多的商业大片里是完全不出挑的,但他的剧情,电影的内涵以及演员的演技,可以说是好过了大部分现在上映的电影。这部电影改编自“宁波爱心大使”梁国华的真实事迹,主要讲述了湖北籍外来务工人员梁国华虽然患上尿毒症,却用自己的善良收获了宁波人民的爱心,之后不仅成功战胜了疾病且收获了爱情,从一个“绝症患者”重生成为幸福的“新宁波人”的暖心故事。 生命注满了爱,犹如酒杯装满了酒。让爱活下去,不仅是指社会公众奉献的爱,还有主人公国华自身的无畏大爱。生命是爱的接力和传承,让爱活下去,生命就能生生不息。
《让爱活下去》影评(三):你,我们,与他
“深情应该浅一点,大爱应该深一点”,我想这是影片想要传递给我们的意思。
10多年前,那会自己还是一个高中学生,学校组织看电影,电影名字叫《暖春》,我想很多80后可能也都看过这部电影,具体情节已经忘记了,依稀记得,看电影那会整个礼堂弥漫着唏嘘声、抽泣声,这要是放到现在,大概会有“看完一部电影,看清女友素颜”的观影效果,我以为《让爱》也是走这个路线,然而,不是。
《让爱活下去》影评(四):因为有爱
在这个被商业片充斥的电影院,这一部《让爱活下去》真的算是一股清流,坦言之,若不是无意在购买电影票的时候无意中看到这样一部电影,我根本都不知道还有这样一部电影正在上映。也许是一时冲动,也许是冥冥之中我选择了这部电影而放弃了原本要看的电影,不过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正确的。
一个外地来务工的梁国华,一个儿子车祸身亡的独居老人,老人把对儿子的母爱转移给了梁国华,而梁国华最后那一声“妈妈”无疑是对老人最好的回馈。而梁国华把那救命的一万元捐给身患白血病的女孩时所说的那句,一万元对于自己就是三个月生命的延续但是对于白血病女孩则是一世,也就是用三个月换一条生命。这无疑就是爱的传递。
虽然我们做不到书中说的那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但是我们中的大多数人还是在尽可能的传递着爱。因为有爱,所以我们生活得如此美好。
《让爱活下去》影评(五):演员很努力,导演差口气
真人真事改编的,男主呆萌,郑佩佩一个港台艺人演个大陆小市民也是灵的。一众配角也是很努力的,编剧也在尽可能地回避过于主旋律过于煽情,尽可能地使剧情反复跌宕好看一些。 赞同部份对导演的点评,有些地方太刻意了,比如穿红鞋子在印象城跳舞,全场都快笑场了。还有旁白实在太多了,很多地方完全可以用对白表达,甚至不需要旁白。男主姐姐的配音实在太假了,口型都对不上,几个剧情转折的太生硬了,湖南部分拍的总体特别差,不论表演还是剧情上都有点快进的感觉,特别是姐姐打电话给男主说他老婆改嫁那一段,原来可以掀起一个情绪小高潮,结果在姐弟俩平淡无奇的对话中平淡无奇的过去了。倒是郑佩佩这个角色挖了很多闪光点,也许是虚构的角色又是教师的身份让编剧更容易发挥,儿子出国的梗跟最后揭露还是做得挺好,包括老太太的一些对白都有点意思。 镜头也是时好时坏,鄞州公园和老头子墓地那一段画面特别美,但是其他几个三江口航拍夜景还有老外滩拍的就不尽如人意了,特别是最后一场多伦多的墓地戏感觉用家用dv拍似的,比比陈凯歌的《搜索》也在宁波取景,《搜索》的取景和拍摄就好的多了。
《让爱活下去》影评(六):爱上一座城
喜欢一个人,不是因为他外表俊朗,而是看见他的嘴角眉梢,便无限欢喜;爱上一座城,不是因为土生土长,只是每呼吸一次空气,就觉生活充满了走下去的勇气。感恩这部电影,让我对宁波有了更深的理解。
印象最深的是叶老师那句“你既满怀希望地来到宁波,宁波就不会让你失望地回去。”病痛,可以不论;贫穷,可以忍受,因为只要有梦/有希望,生活就有了意义。可以接受冷嘲,可以笑对热讽,可以日夜辛劳,也可以风里来雨里去,但不可以失去希望。只因为有希望,就有可能;有了未来,就有了幸福的承诺。
那一次,国华自甘堕落,抱着彩票守在江边,只是为了守住希望;那一回,国华自告奉勇,毅然将救命钱全数捐出,不也是为了希望。只是前者为了小我,获得的只是懊恼与痛苦;后者为了大我,赢得的便是人生的逆转与人间大爱。
不想用逆袭这样的词来形容国华,但其言其行却不经意间塑造出自己强大的精神。“纵使身陷沟渠,也要仰望星云”这是普京的人生信条,于是妻离打不败国华,重病亦没有令其绝望,明知自己所剩无几,却仍坚持倾囊相助。了凡先生所言之“满”,便在这舍得之间跃然纸上。
自诩不是易动情的泪点动物,工友主动塞钱,我没哭;老夫妇颤巍巍地捐献,我忍住,硬是没哭;直到叶老师在婚礼上起舞,眼泪才哗地一下夺眶而出。真情,是可以感动恶的善良,也是可以笑看苦难的淡然。风轻云淡,往事如烟,人生之悟,大抵如此。
有人批评这部电影情节简单,我却喜它主题明快,有人说其制作粗糙,我却爱它真实感人。我们常常感慨社会冷漠,却常嚼着爆米花跟风快餐电影;我们常道人生苦难,却对青年人在“血色罗裙翻酒污”中“秋月春风等闲度”司空见惯。正能量,不是无意义的口号,不是用以自慰的药剂,而是多一份对社会的责任,少一位冷眼旁观的看客。
其实早已听说这部电影,故事的发生地正是在我们家附近,第一次知道梁国华,只道他是自身聪明的受益者与幸运者。直到今天,才真正理解那份无私与爱,也颇觉自己当时功利主义的愚蠢与狭隘。
杨绛先生说:“这是幸运者对不幸者的愧怍”。知人生不易,故不狂;知痛苦本在,故不恼。走出影院,一道彩虹挂在天边,我想,这也是罗素先生的本意吧。
《让爱活下去》影评(七):被误解主旋律的电影《让爱活下去》
“主旋律电影”是什么?为什么大多数人一提到主旋律电影就没有兴趣?主旋律电影是我国一种特殊的电影形态,大多弘扬我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歌颂社会生活中的优秀人物,表现人世间的真善美。在当今这个物质社会中,越来越多的观众受到西方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影响,对电影的娱乐性更加看重,而主旋律电影本身在艺术性、商业性、观赏性上的不足,致使许多观众对其有偏见或误解。
7月3日在宁波上映的电影《让爱活下去》就是这样一部被误解的影片。很多人看到片名或者电影介绍便自动为其打上了标签,下意识地排斥,失去了观影兴趣。其实不然,这部影片虽然是歌颂“宁波爱心大使”梁国华的事迹,但它与一般的主旋律电影不同,有些东西当你去了解了才会发现其中的美好。
举一个真实的例子:7月3日当晚表姐单位组织观看《让爱活下去》,其中有个二十来岁的年轻小伙子从一开始就极度排斥,电影还没开始就在座位上不停地抱怨,称其是老头老太太看的,甚至不满地用上了肢体语言。然而当电影中逐渐出现宁波的街头,那些经常看到甚至熟悉到让人觉得有些平凡的风景,在电影镜头下竟变得焕然一新令人眼前一亮,小伙子开始有了兴致。还有电影中人那时不时冒出的几句宁波话,亲切又接地气,感觉就是身边的故事嘛。小伙子不再吵闹,开始寻找电影中的“家乡情结”。最后不知不觉沉浸在剧情中,被剧中人所感动,哭得泪流满面。
也许那个小伙子自己也未曾料到,这样一部没有任何当红大牌明星,没有华丽酷炫的特效场景,甚至没有紧张刺激惊心动魄内容的影片会让自己如此感动。前一刻自己还那样排斥过这部片子,下一刻已将自己融入到影片中去了。
还有一个真实事例:主角是一个十几岁的小孩子,从小顽皮捣蛋,父母都降伏不了。当天也被爸妈拖去看《让爱活下去》,孩子又吵又闹想看别的,可是爸妈坚持看这部电影,无奈之下只能跟着委屈地坐着看。最后竟被剧情感染,哭了三四回,泪水止都止不住。这就是这部影片的魅力所在,没有华丽的外表包装,也没有华美的言语装饰,更没有华侈的排场布景。可它就是能打动人心,朴实无华地唤醒人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
《让爱活下去》中还有一位老戏骨的表演十分值得一观。一般的主旋律电影都会把主角塑造得极尽完美,形象高大。然而郑佩佩老师饰演的叶阿姨却在一开始就显露出了斤斤计较的一面,与共同参加舞蹈比赛的马老师暗中较劲,对护工工作的百般挑剔,以及对男主角国华的各种要求。很难想象,就是这样一个普通宁波老阿姨的形象感动了许多人,没有看过电影的你必不会理解。而郑佩佩老师说方言,更是没有听过吧,一起观影的小伙伴都惊呆了。后来上网查了一下,原来老师出生于上海,难怪口音带着上海味道。这些都是以前不曾了解的。
所以当你并不了解一件事物的时候,请不要轻易给它下定义,往往一个不负责任的言论便可能对其造成不好的影响。不求悉心呵护,但求不要破坏。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摘掉有色眼镜,抛开成见,静下心来走入影院细细品味《让爱活下去》,去感受一场灵魂的交往。
《让爱活下去》影评(八):上帝与死神的拉锯战
——电影《让爱活下去》影评/马路
曾几何时,
上帝与死神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争夺的目标是什么?
初看,是一个弱小的生命;实则,是整个社会的良知。
最终上帝赢得了胜利,靠的是什么?
是人心!整个社会的善良之心!
电影《让爱活下去》讲述的,就是这样一部关于生命,良知,人心的故事。
电影有三种,好故事好电影,烂故事好电影,好故事烂电影。
电影的好坏留给他人,在这里,我们只谈故事。
死神来了
当死神靠近,谁能躲过浩劫?
对于这样一部主旋律的温情电影,开篇简洁明了。尿毒症,像一颗定时炸弹一样砸向主人公国华。炸弹还没爆炸,所过之处早已寸草不生。面对妻子的背弃,小乡村落后的医疗设施,乡亲们微薄的善款,在死神面前,生命显得如此微不足道。
然而,事情进一步恶化,工作的次次碰壁,每况愈下的身体状态,房东的催债,使得原本满怀希望的主人公日渐失望。
对于一个小人物,生死,非等闲事也。
此时,一个严肃的哲学命题摆了出来,生命的终极意义是什么?
是永远接收社会的救助,还是以孱弱的身体回馈社会!
上帝之手
上帝不忍世人受苦,向他抛出橄榄枝,拉锯战由此开始。
那根橄榄枝就是叶阿姨。不得不说,这是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刚开始看电影的时候,我内心一直有一个疑问,面对一个陌生人,叶阿姨为什么会这么无私的帮助国华。
说是人心向善,当然没错;说是叶阿姨把国华当成了自己的儿子,希望自己能有个伴,也情有可原。但如果仅仅如此,未免流于表面。
叶阿姨为什么要跳舞,为什么人过花甲,对于拿一块奖牌还心心念念。当别人问起国华是谁的时候,为什么总是说他是自己的亲戚。
人性的弱点在这里开始展现,当国华的彻底放弃,两人大吵一架之后,我明白了,其实是简单的三个字,被需要。
叶阿姨,不希望自己人老了,就被当成没用的人,对社会没有贡献,事事依赖别人,国华的出现正好弥补了这一点,国华需要叶老师的帮助。帮忙介绍工作也好,帮忙介绍对象也罢,都是一样的道理。反过来,国华的内心也不希望一直接收社会的捐赠,他希望自己做个有用的人,所以后面才会有他把透析的钱省下来,给叶老师过生日的情节,同样是被需要。
表面上,是叶老师帮助了国华,其实,是两人相互帮助,相互依赖。
死神千方百计想夺走国华的生命,而叶老师则处处阻扰,每次在国华块放弃的时候,给予他鼓励和支持。然而个人的能力毕竟有限,想要胜利,只有寻求更多更大的力量。
于是故事走向高潮。
人心所向
慈善晚会是整个故事的重场戏,如果说感动,那一刻,我真的被感动到了。当你身穿名牌,一甩手捐出几万块,并没有什么,因为对你而言,九牛一毛;但是作为一个小人物,一万多,对于他而言,是全部的积蓄,甚至是全部的救命钱,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善心。
人在事情面前,往往是邪恶的,尤其面对生死。如果狗急跳墙,兴许还会作出更多危害社会的行为,但是国华却说,一万多,对于我而言,只有三个月的生命,但对于其他人,也许可以挽回他的命,正是这一点,感动了无数人。
这一刻,社会的良知被唤醒;这一刻,人心前所未有的凝聚在一起;这一刻,打败死神的不是上帝,而是众志成城的人心。
这一刻,无论电影拍摄的如何,电影本身所传递的观念远比电影重要的多。
在这物欲横流,艺术被资本绑架的今天,社会需要这样一部正能量的电影去挖掘探索人性最善良的一面,也需要这样一帮人去拍摄这种人心所向的片子,在这场战争中,我们需要一起站在上帝这边,共同打败死神。
《让爱活下去》影评(九):追寻侠义的宁波人
宁波,取自“海定则波宁”,简称“甬”,早在七千年前,宁波就创造了灿烂的河姆渡文化。宁波人文积淀丰厚,历史文化悠久,属于典型的江南水乡兼海港城市。有人的地方即是江湖,在宁波这片自古而来的江湖中,本就孕育着追求侠义精神的“侠客们”。
何谓侠?指有能力的人不求回报地去帮助比自己弱小的人。这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社会追求。宁波人的热情好客与慷慨大方,是一种天性里的“侠义为怀”。电影《让爱活下去》很好地印证了这一点。
一个新地方,初来乍到,先得有个立脚之地,凡事开头难,不能赚大钱时赚小钱,不能成大亨时甘心从社会低层做起。影片主人公国华正是如此,苦力、下手、护工、保姆,样样都干。然而身患尿毒症的他,想要在宁波这样的大城市凭一己之力扎根,仍是十分艰难。
此时上帝向他打开了一扇窗,让他在医院邂逅了叶老师。大概叶老师给国华的第一印象是斤斤计较、难以伺候的老太太,谁也未曾料想两个人会融入彼此的生活。叶老师给予国华温暖,在日常的点滴中逐渐教会他“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对一个素不相识的外乡人,施与亲人般的照顾与爱,这是宁波人大气的体现,也是叶老师心底里对侠义的追求。
叶老师无微不至地照拂感动着国华,还有她为之牵线的阿丽也教会了国华人情比钱重要。国华在与这些热心善良的宁波人的接触中,渐渐领会了重承诺、讲义气、轻生死的任侠精神,暖心却有些执拗地省下自己透析的钱,为叶阿姨准备了一个“18岁”的生日。
除了这些人,还有众多的宁波市民们献出的爱心。与国华一起工作的工友们得知国华患了尿毒症,纷纷慷慨解囊并说着“你不收下就是看不起我”;国华打算活体捐献的事迹上了报纸以后,深受感动的宁波市民相继以买报的形式为其捐款。即使这些人自身并不富裕,即使他们每个人的力量十分微弱,也想尽一份心力。而群众们的帮助更像是武侠世界中行侠仗义却不留姓名的侠客,工友们共患难的情意且不求回报,热心市民们醉翁之意不在“报”,有人捐助的钱都足够买下当天所有的报纸了。
也正是宁波人的侠义施爱行为,使国华在宁波这个异乡学会了侠的精髓。
最终在一个慈善之夜,国华顿悟了,他明白了叶老师说的“死亡,没有什么可怕的;可怕的是活得没有意义”。他决定回报帮助过自己的人,决定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即是死了也依然能够回报社会。国华捐出了自己所有的钱,他觉得这钱只能够维持自己几个月的生命,却能够帮助其他更需要的人,他放弃了自己生的希望去救助别人。
国华的侠义举动最终使他获得了救助,重生之后的他也将终其一生,尽其所能地回馈这个温暖的社会,为国为民,侠之大者。
真正的侠者,大到为国为民,小到见义勇为。真正的侠者具备悲天悯地之心,他以百姓之心为心,以百姓之苦为苦;侠者即仁者,侠者爱人。因此即使在危难之中也奋不顾身,舍生取义。这才是真正的侠客所要坚持的。也是宁波人民所追寻的侠义精神。
《让爱活下去》影评(十):干完这一蛊鸡汤,还是要活下去
唯一的真正的持续的爱是能接受一切的,能接受一切失望、一切失败、一切背叛,甚至能接受这样一种悲哀的事实:最终、最深的欲望只是简单的相伴。--来自网络
有些电影,是你第一眼看介绍,会有一点点反感的电影,大概和九零后的丧文化相悖,我们总能从譬如说日剧《四重奏》的小确丧中感受到同样的不会成功的心境,却很难从一部正能量满满的电影中感受同样的活力。
《让爱活下去》片名一开始听起来是正能量满满的,因人间有大爱,因善心如灯,因为有人给了你帮助,你就能活得下去了?
不不不,梁国华最没有希望的时候,不是没有人帮他,也不是妻子离开他,更不是因为身体原因被公司辞退,他最没有希望的时候,是为了渺小的希望去一个远在千里之外的城市,为了在一个城市存活做一切的工作,为了能够积攒到换肾的几十万元钱去买彩票,最后放弃一切希望将金钱捐出去的时候。
叶阿姨说的是:你两手空空,坐了几十个小时的长途车来到这里,你对宁波充满希望,我不能让你失望。
这部电影,不是因爱感动人心,更多是当你经历了一切的努力,丧失掉对世间的人情冷暖的依靠,依然活起来希望渺渺,你的爱如此力弱,看起来毫不起眼,如果不放弃,最终有人会帮你。
它在告诉我们的是,即使身患重病,妻离子散,没有工作,无所依傍,尽管如此,尽管如此,干完一蛊鸡汤,还是要活下去。
原谅我在电影最终还是哭了,虽然总是自认是一个心肠坚硬的人。
年轻的时候热爱漂泊,觉得家庭爱情婚姻是最为不可靠的事物,他们以爱之名抢夺你的时间精力还试图摧毁你的梦想,告诉你你是个普通人,普通人在家安稳过着普通人工作结婚生子的生活就好了。
但是我并不服气,从一个城市漂到另外一座城池又飞到一个沿海地带,离开了亲人,抛弃了可能的爱情,选择一个人在一座城打拼,年轻气盛。选择一个人做几份工作,白天上市公司做看起来风光的白领,夜晚酒吧摄影灯光调酒驻唱,却总在一个人回家的夜班路上看着这城市霓虹灯光想:要积攒多久的努力才能在这样的城市有个家?大概忙到连遇见那个人的勇气都要消耗殆尽了,还是一直在路上寻觅梦想。
一开始看身边的男孩子哭得稀里哗拉的,我以为我不会的,结果最终因为看到一对年迈的老人用手绢包着一叠人民币用颤颤微微的手递上钱的时候,突然想起自己远在他乡的亲人。
城市是需要温情的,而这些温情,是令人活下去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