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的友情的读后感大全
《大人的友情》是一本由河合隼雄著作,49.9出版的169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2017-1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没想象的好
● 平实,日本人的情绪相对中国人来说平淡冷静许多,相对比较拘谨。 看到自我,认识自我,生活在真实中生活才更有动力。每个人的幸福都是独特的,拿不走,也借不了。彼此拥有深度的信赖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但是却不容易。所以,珍惜就在于日常交流中的每一次平衡的互动。成人的友情,懂得珍惜,无论男女,超越性别,年龄,可以是人与人之间最芬芳持久的爱情。不懂珍惜,是最容易破损又无法修复的东西。 想起你时,心安,也许就是挚友吧。
●#微信阅读#
●轻阅读。
●在村上春树大叔的书里面看到了河合隼雄和他的对话,真是相见恨晚的那种
●这本书虽然是心理学相关,但总体采用的是散文的形式。 篇幅较小,文体松散,阅读起来有种轻飘飘的舒适感,但是主旨都带点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感觉(和欧美那种开门见山的感觉完全不同)。你看着有那么点感觉,让你回忆内容又可能很难说出几句。 故读懂这本书还需自己总结归纳,否则很有可能看完即忘,再翻还是新书。还是有收获的。 书中的部分观念似乎有点老旧,但考虑到此书是出于2002-2003年间,部分观点老旧也可以理解。 总而言之,本书轻松好读,有内涵,但若想有所收获,需细嚼。
●我一直相信真友情,但也往往不太会表达自己,总有些矛盾如鲠在喉。这本书深刻探讨了友情,引发新的思考。
《大人的友情》读后感(一):大人的江湖
随着年纪越来越大,很无力,也很感慨,一路走来,人都去了哪里?是啊,身边人来人往,却没有一个可以说话的人,是一件多么悲哀的事情,你是不是想说,哎哟,都这么大年纪,连个朋友都没有,你是混得有多惨呀。对啊,就是越长大越觉得孤独,越长大越觉得这个世界上只有自己一个人,孤独像漫无边际的深海一样,慢慢地淹没我,淹没我~
《大人的友情》读后感(二):越长越大,你还有纯粹的友谊吗?
那时候
分享一颗糖
现在
不一样了
也是最后特别期待的事情
一串糖葫芦
也换不来
你想要友情
至于大人的友情呢
想必你也是有亲身体会的
跟上级
跟同事
跟伴侣
跟儿女
哪一个不是要你
哪一天会出问题
《大人的友情》读后感(三):摘抄
在某种意义上,人的生活往往有点倾向于其中一方面。这时候,看到有人以向来自己所忽视的另一种状态自在地活着,有时候就会觉得“虫不喜欢”。
友情中具有“仪式”意义的一些活动,亲近中有礼仪。
如果支持友情的东西不是目的或者理想的话,那么我会想着就是“活着”本身。就像是你说“你还活着啊,我也是啊”的感觉。
这就是友情中困难的地方。和朋友同忧,并不太困难,然而,对朋友的欢喜,却往往会生出嫉妒之心。
说得准确一点,朋友间类似性高对维持关系有重大帮助,相反性高则对发展关系有帮助。
那就顺便一提,我看到欧美的男同性恋伴侣所感觉到事情是,为了有一方扮演男性,一方扮演女性,他们似乎把精力都灌注在“男性气概”或“女性魅力”上。
所以对“礼金”及时地回馈,可以正负抵消为零,但这反而变成好像两个人撇清了关系似地,也就是说,没有讲究友情的余地了。
《大人的友情》读后感(四):大人的友情有什么道理
读初中的时候,我的同桌随父母刚从北方移居到了我们所在的这座南方城市。那时的她,不得不适应热带生活,也常常想念自己过去的朋友和朋友之间发生的趣事。在她的心中,友情占据了生活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当时我对于友情的概念模糊不清,尚未成形。在心里暗自发问:友情真的有这么重要吗?没了友情,难道就不能活了吗?
长大了才明白,人不是越活越孤独。而是在成长的一段又一段时间里,随着受到的教育,读过的书,经历过的人和事,不断交融集合在一起,打磨成了不同的性情,养成了不同的习惯与价值观。久而久之,便向着“人以群分”的方向发展了。
日本著名心理学教授河合隼雄先生的经典著作《大人的友情》,谈的便是成人世界里友情存在与维系的道理。大人的友情,其实并没有什么高深的道理。但是,理性地认知和了解大人的友情,是帮助我们更好地以舒适放松的状态,在成人世界中生活。《大人的友情》既是说明书,也是指导书。
关于结交朋友和维系友情这些事,我们需要来自旁人的指导吗?读完《大人的友情》之后,我想确有必要。成年人的世界,极其容易在各种表象和经验的渲染笼罩下,被贴上“冷漠”、“自私”、“残酷”等冰冷的标签。
可生活就是会欢喜也会落寞的小剧场,虽然日日波澜不惊,却会因朋友的陪伴和关怀多一份温暖和惊喜。熟稔于得体的相处方式,舒适的相处距离,便能够与朋友享受一同营造的愉悦轻松的氛围。
书中的每一个章节都独立成文,细致而微地阐述友情的个中道理,有的是认识论,有的是方法论,也有我们在生活中也会遇到的典型案例。
人只要活着,便是一个个完整而独立的个体,不能永远以百分之百遗世而独立的姿态生存过活。抱团取暖,寻找同类乃至于同伴,是人性的本能。相互作伴的方式有很多种,同性之间或是异性之间的方式各有不同,友情、亲情以及爱情各占几分。过了这么多年,我明白了人没有友情当然可以活着。只是会活得寂寞而寥落许多。有了友伴的存在,无论是近是远,亦无论见与不见,总之呼吸都是舒畅的,步伐都是轻盈的,未知的将来都是可堪期待的。
大人的友情与小孩子的友情相比,复杂而厚重了许多,在于那份责任感,在于其中的理解、隐忍和包容,在于彼此之间深深的信赖与关爱。
大人的友情并没有太深奥的道理,但以属于自己的方式拥有它,能让我们活得更有意义。
《大人的友情》读后感(五):摘录
这时候,我想起自己以前曾经听过荣格派的分析师阿道尔夫·古根毕尔讲的“友情”课。当时,他透露了一段插曲:他小时候曾经问过祖父什么是“友情”。他的祖父回答:“所谓朋友,就是半夜12点开车来,后备箱里装着一具尸体,问你该怎么办时,你会二话不说地帮忙想办法的人。” 在日语的“虫不喜欢”“昆虫的告知”“管不住肚子里的虫”等说法中,如果把“虫”看作“无意识”或“潜意识”的话,不是很有趣吗?当我们觉得“虫不喜欢”时,如果去想“我的潜意识到底怎么了”,便可能会有新发现,可能会开始看见“虫不喜欢”的对象所拥有的优点,进而变成朋友也不一定。我们可以通过对“虫”的分析,来认知自己。 经过种种交往,就像我前面说过的那样,仔细体会喜欢的时候和讨厌的时候,伴随着“认识自己”的过程,应该可以加深与朋友的关系。能够拥有一位关系如此深厚的朋友,对彼此而言,可谓无上的幸福。 朋友之间存在着支持两个人关系的某个东西,它是直接的利害关系所无法说明的,这才是友情值得玩味的妙处。 “太聪明的人没朋友。”这句日本的古老谚语,意思很容易了解。在这里,“太聪明的人”是指“工于心计的人”,并且可能也有“锐利的批判眼光”。这种人没有朋友,一方面因为他本人觉得不需要朋友,另一方面,其他的人也很难接近他。 朋友之间有一种默契,他们往往会去做一些傻事,一些没有任何益处的事,有时反而会有损失也在所不惜。一起喝酒起哄,去做一些浪费金钱、浪费时间、聪明人所无法忍受的事,这就是朋友。因此,若发生这类行为,就成了你们友情的证明,这具有确立友情“仪式”的意味。 人很难一个人活着。孤独很可怕,人们需要他人认同自己的存在,因此很难断言人到底能够独处多久。 确实也存在目的和理想相同的朋友,不过,实际上这很难称为朋友。因为,如果朋友以目的和理想为优先考量的话,就会以此为基准进行评价。如果违背目的和理想,或不够卖力,就有可能会被伙伴排斥。这样就不能称为“我喜欢他整个人”了。 如果支持友情的东西不是目的和理想的话,那么我会想说是“活着”本身。就像说“你还活着啊,我也是”的感觉,或者“你我都活着,真好”,彼此会有这种同感。这么一来,我们的眼光也会往未来看,但并没有必要在一起共同工作 随着关系加深,心灵有了更深层的交流。不管是什么样的人,其内心深处都是黑暗的世界。在那里,有各种禁忌的心理作用在运作着。所谓关系加深,也就意味着你开始逐渐探知朋友内心的阴影世界。在这里,善恶的判断开始变得暧昧不明,或相反的感情开始纠缠不清,于是产生不可解的情况。 白洲正子对他们两人的友情,用“正因为友情是高尚的,所以最后不得不绝裂”来描述。可见伴随着友情的深入,其实会产生可怕的危险。关于这点,在阿拉伯有这样一则谚语:“心情在一起,但住的帐篷要分开。”意思是朋友即使情投意合,但住处还是分开比较好。这是相当聪明的做法,任何两个人太接近了都反而很难相处。朋友之间也有必要考虑适度保持“距离”。 这温柔体贴是从哪里来的呢?说得干脆一点,是从人会死的自觉而来的。 当感受到彼此都会死时,人才能超越善恶、贫富、优劣等,而不顾世间的各种评价,对共同活在这个世界共度一段短暂时光的人,自然能产生温柔体贴之情。 “当你沉不住气很焦躁时,是因为你有事情想不通”,有人曾经这样说过,真的没错 如果两个人的世界成为秘密,不让别人进来时,就会开始接近于恋爱关系。不过,人无论如何总是有所谓“个性”,所以关系无法维持长久。有时候,别人看来关系很亲密的朋友却忽然分手,也是因为这个。 人若完全孤独是活不下去的,因此,需要有各种关系 在各种关系之中,对彼此的距离进行适时调节和操作,就不需要太费神,只要和对方在一起,保持“想到有那个人在就安心”的关系,这样的交往应该就会变得比较轻松了。而且,像这样的关系或许才能称为友情的根本。 有阴影很遗憾,作恶也难以被容许。但是,因此就全面否定一个人却很奇怪。人生之中,友情的滋味中总是难免含有淡淡的苦味。 人性是相当难解的东西。在《罗马书》中,保罗就说过:“我愿意行的善,我不去行;我不愿意做的恶,反而常做。”也许很少有人会从一开始就想背叛朋友吧,然而最后在不得不背叛的时刻却背叛了,这正是人类的特征。 不相信自己会做出这样的事情,然而,人却真的会去做。这点我们千万不要忘记,一定要知道自己是多可怕、多软弱的人,要不然只会动不动就想去责怪别人 完全的善,或绝对的强,无论如何都会诱发背叛。许多英雄并不是靠着正当的方式战胜对手的,而且多半会因为某种背叛而面临末日,难道不是这样的吗? 朋友间类似性高对维持关系有帮助,相反性高则对发展关系有帮助。 本来,欧洲中世纪时产生的浪漫爱情是禁欲性质的。他们虽然有想结合的强烈愿望,但因为被禁止而忍受着相思的痛苦。由此,心灵历经磨炼,人格也得到升华,这是爱情的根本。也可以说,其中隐藏着宗教性。至高的幸福唯有在断绝欲念时才能得到支持,这是种智慧。 当人在达成某件事情的时候,会暂时很欢喜,但不久之后,也许又会去转而追求其他的对象。 不要再把世俗化的浪漫爱情当作维系夫妇关系的唯一要件,“爱”应该有各种形式 然而,在这种日常行为之中所累积起来的爱,就算不够激烈,却可能是既深沉又强烈的。这种关系反而可能强到切也切不断,且能长久持续下去。这其中存在着彼此深深的信赖感。 我想,无论是夫妇还是恋人,为了永久持续地维持关系,必须以友情为支柱,而且背后还要有某种断念的构图。 即使自己没有发现,其实借着赠礼,就产生了赠送者和被赠送者相对的两极,被赠者一方在这里感觉到“压力”,或感觉到被迫进入了一种主从关系。赠送礼物本来可以说是善意和爱情的表现,然而其中却也混入了其他意想不到的复杂因素,这就是人性难解的地方。 所谓心理分析是一种很严肃的人际关系,所以双方为了彼此不要太过于费心,或因客气而有所顾虑。根据规定支付相应的酬金,然后根据契约双方以平等关系相待。因此,除了酬金之外不接受任何东西。 不过我可以说,所有人际关系的基础中都含有友情,它使人的生活方式变得丰富起来。 在漫长的人生旅程中,从来没有体验过一次或想到过友情这件事,甚至包括背叛在内的那些人,我想,难道他们不是在人生旅程中像观光旅行般走马观花地只看到表面而已吗?他们难得到人间走一趟,真可惜。